西方马克思主义及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借鉴

2016-03-17 08:11
改革与开放 2016年17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者资本主义全球化

喻 冰 张 旭



西方马克思主义及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借鉴

喻冰张旭

西方马克思主义通过对当代世界存在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探讨,在理论上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但它的局限性也给我们以必要的警示和教训,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启迪和借鉴。

西方马克思主义;借鉴

西方马克思主义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研究、解释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思潮。20世纪,一批知识分子在追寻马克思主义过程中重建马克思主义。他们的理论成果对全球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有不少启迪和借鉴之处。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共同的理论倾向和特征

西方马克思主义不是一个具有完整思想体系的统一学说。它是色彩斑斓、内容庞杂的多元化社会思潮的总称,包括法兰克福学派、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新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等。但作为一种社会思潮,西方马克思主义有着共同的理论倾向和特征。即揭露批判资本主义弊端、社会主义模式的严重缺陷,跟随社会发展步伐,考察并回答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所产生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追溯马克思主义理论渊源,并与现代西方哲学思潮相结合,重新诠释和探索马克思主义,寻找西方国家人们实现解放的道路。这种独特性,“使它作为一个完整的传统具有明确的定义和区分的界限”。②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完整的传统”,其实是“批判性”学术传统。它始终不渝地反对教条主义,从现实出发,“重新发现、重新创造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无法解释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变化,尤其是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人阶级与其他阶级的变化无法给予有力的解读,他们主张马克思主义的“多元性”和“开放性”。在对马克思主义重新解释中,允许从黑格尔、弗洛伊德等人立场解释和补充马克思主义。将马克思思想学说与某种西方哲学学说结合成西马思潮中盛行的一种理论思路。在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往往把早年马克思和晚年马克思对立起来,把马克思和恩格斯、马克思和列宁对立起来。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这种独特性,使其表现为马克思主义的非正统性。在早期的理论形态上有别于苏俄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哲学上它接受了现代西方哲学中的人本主义观点,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新成就补充马克思主义,将马克思主义与现代西方哲学结合。它攻击第二国际将马克思主义和新康德主义结合,使其新康德主义化,同时批评恩格斯、列宁的有关马克思主义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一开始就主张将马克思主义和新康德主义、存在主义等思潮结合在一起,同时用人本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政治理论加以修正,以便重新分析与估计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对无产阶级革命的动力、道路与目标作出新的构想。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在阿尔都塞之前以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观的批判为主,关注文化与意识形态领域的建构,将唤醒西欧发达国家工人阶级政治意识与文化自觉作为西欧发达国家批判的重点。③他们强调人的主体性与意识的能动性,企图通过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批判,确立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观的主导权。阿尔都塞之后的理论批判主要以对资本主义制度和生产方式批判为主。因为当代资本主义出现许多新变化,而马克思主义的具体结论已不能照搬。尤其是苏联剧变和解体,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必须面对当代资本主义是否会很快灭亡,发达国家能否发生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即什么形式的社会主义才是追求目标?为什么要追求它,其优于资本主义的地方在哪里?同时,全球化带来一系列全球问题,其根源在于主导全球化的资本主义制度、生产方式,治理全球危机需要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制度性危机,对其加以批判。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主题

西方马克思主义在长达80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流派,但从总体上看,西方马克思主义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倾向或思潮:一是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如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等;二是科学主义马克思主义,如新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分析马克思主义等。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提出并研究了某些重大的理论或现实问题,所研究的范围非常广,变化也非常大。但总起来说,也有一些共同关心的热点和某些共同的研究主题,主要是:

第一,在20世纪20-30年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时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尤其是卢卡奇等人,主要研究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与哲学的关系、马克思学说与黑格尔学说的关系等问题。这个时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重点始终放在哲学上,而且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一种社会历史理论,一种主体-客体相互作用的历史辩证法,把历史辩证法的本质理解为总体性,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大都采取否定态度。同时,反对第二国际庸俗经济决定论的片面做法,认为社会现实的总体主要是由经济关系、国家和政治制度、意识形态三大部分组成的。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意识形态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例如,卢卡奇的《历史和阶级意识》一书的副标题就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研究”,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和黑格尔根源的揭示,强调马克思学说与黑格尔学说的内在连续性。柯尔施《马克思主义和哲学》则围绕着马克思主义与哲学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批判各种对马克思主义的非哲学解释,论证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性。马尔库塞等人强调《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重要性,论证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性。当然,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并不等于说他们忽视马克思主义的其他部分。事实上,柯尔施等人对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和社会主义学说都有精深的研究。但不论研究什么问题,他们都要求用一种历史哲学的眼光看问题。

第二,在20世纪30-60年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繁荣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尤其是法兰克福学派,对法西斯主义、极权主义、文化工业、科技进步与工业文明、人的生存状况等现实问题进行理论反思。所以,这个时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致力于对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的批判,而且焦点集中在文化和意识形态方面。比如,法兰克福学派把马克思主义解释成批判理论,认为批判理论的主要功能就是对现存秩序进行批判,并从科学技术消极作用的角度来论述社会异化的主题,把科学技术理解为意识形态——新的控制方式,进一步深化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则把人学作为哲学研究的出发点,强调人的重新发现和回归;弗洛姆主要是从性格压抑机制角度提出异化问题,把意识形态研究与无意识理论结合起来,从而大大深化了对主体性问题的研究;新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科莱蒂、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阿尔都塞则把社会生产关系理论、社会再生产理论当作他们思考其他问题的出发点,同样表现出对异化问题的关注。

第三,20世纪70年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转向后,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尤其是哈贝马斯等人,开始思考资本主义合法化、生态、人权、生活质量、人的自由和发展等问题。这个时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危机意识被稳定意识所取代,批判的锋芒越来越钝,基本上返回到改良主义甚至保守主义之中去。

三、西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启迪和借鉴

总体上说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一股影响较为广泛的理论思潮。随着深入了解这一思潮,就会发现,它对社会主义社会所作的某些批评、对资本主义社会所作的批判的分析,都有不少合理之处。它通过对当代世界存在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探讨,在理论上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第一,西方马克思主义对于“什么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探索,为我们开启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新视野。关于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们一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某些特征和品质,比如,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另一方面,又纷纷以“补充者”“革新者”自居,要求重新“发现”和“补充”马克思主义,使之现代化。尽管西方马克思主义在思想内容上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甚至有些论点近似荒谬,但是,他们提出的一些理论和观点确实为我们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一些值得重视的内容。比如,他们提出要吸收和利用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成果,重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曾经遭到忽视或者偏离的问题,以及试图引进现象学、生存主义、语言学、生态学、精神分析等20世纪的理论发展作为研究日常生活微观领域的思想工具等,为我们发展马克思主义和研究现代社会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尤其是他们敢于挑战“正统”的理论勇气,激活了我们沉寂多年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使我们在开阔视野的基础上增强了学术反思能力,从而反观自身之不足与缺陷,明确未来学术研究的路向与方法,使得我们能够在新的起点上“回归马克思”和“推进马克思”并将二者统一起来。

第二,西方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现代性危机的批判,为我国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克服现代性弊端提供借鉴。虽然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具有自身的独特性,但是与世界现代化潮流必然存在一定的同质性。现代性建构在带来巨大进步的同时,也存在其自身的弊病。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路径,克服西方现代化过程中的各种弊端与困境,已经成为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界的重大课题。西方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危机有深刻的认识。某种意义上说,西方马克思主义就是应对现代性弊病的产物。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新实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的马克思主义等等,都试图融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西方新兴的理论克服启蒙所带来的现代性危机。因此,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现代性危机的批判,借鉴其从理论的高度把握实践中的困境与难题,可以增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克服现代性弊端的能力,为我国现代化的发展提供可供借鉴的镜子。

第三,全球化背景下,有助于提升中国马克思主义阐释全球化的理论效力。全球化已成为世界发展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如何应对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各国的重大政治议题。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思潮,西方马克思主义以“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自居,他们大多以苏联传统的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参照,力图打破“意识形态性”的体系建构,重新解释、补充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以此指导当时东欧或西欧的共产主义革命运动。在所谓完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尝试中,始终跟随当代社会的发展步伐,不断调整思路和方法,提出并回答了全球化时代现代社会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他们的产生与发展,与全球化趋势下不断凸显的现实问题密切相联,从而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尤其是二战以后,世界冷战格局形成,全球化趋势明确彰显出来,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无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解读,还是对新形势下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的认识、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论述,都明显带有全球化时代的理论印迹。因此,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对于逐渐融入全球化的社会主义中国,无疑是一项具有现实政治意义的理论工程,有助于提升中国马克思主义阐释全球化的理论效力。

不可否认,西方马克思主义有其局限性。西方马克思主义缺乏一定的社会实践基础,虽然他们一再强调要做西方社会的代言人,但其相关理论与社会大众存在很大的距离,因而无法提出具体的行动纲领来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从事实践。西方马克思主义是通过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当中的激进分子所形成的文化共同体逐渐传播的。他们不愿采取列宁主义的实践途径,宁愿倾向于走激进的政治自由主义道路。后来的实践表明,他们的激进的政治自由主义道路几乎是失败的。然而必须承认,相对于其所取得的成就,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局限是瑕不掩瑜的。更重要的是,它的局限性也给我们以必要的警示和教训。我们应引以为戒,避免重蹈它的覆辙,如此,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就会沿着健康的轨道不断前进。

引文注释

①1976年英国新左派理论家佩里·安德森出版一本小册子《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将西方马克思主义看作马克思、恩格斯以后的马克思主义第三阶段的理论继承者。主要局限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引自:佩里·安德森.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J].高铦,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12,15,38.

②[英]佩里.安德森.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41.

③王雨辰.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学术传统和问题逻辑[J].中国社会科学,2010(5):56—57.

[1][英]佩里·安德森.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2][法]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

[3][加]本·阿格尔.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4]王凤才.追寻马克思:走进西方马克思主义[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

[5]陈学明.西方马克思主义前沿问题二十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6]江天骥.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的社会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作者单位:沈阳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10.16653/j.cnki.32-1034/f.2016.17.018

辽宁省2015社会科学联合会项目(立项号:2015lslktzimks-21);辽宁省2013社会科学规划基金(立项号:L12BZZ029);沈阳建筑大学2015学科提示项目(立项号:xkts2015-39)]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者资本主义全球化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习近平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及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启示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机制建设研究》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的作用
东北抗联精神与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趋势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