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小群体现象研究

2016-03-17 01:45:29马秀梅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凝聚力体育教师成员

马秀梅

(上海城市管理学院 体育教研室,上海 200432)



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小群体现象研究

马秀梅

(上海城市管理学院 体育教研室,上海200432)

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小群体是普遍存在的客观现象,分析研究小群体特有的高凝聚力和强感染力,认为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正确组织和引导小群体进行体育锻炼和体育活动,会产生较好的学习成效,并据此提出正确引导的四个要点。

体育; 小群体; 研究; 高职

1 高职体育教学有别于其他课程教学的特点

高职各科教学一般都是以班集体为单位分班教学,体育课也不例外。

班级是一种正式的教学团体,具备正式教学团体的条件,即行为目标相同;行为规范统一;成员地位排序。班级作为学生进行集体活动的基本场所,对其成员构成三种基本功能:一是满足学习、生活上的需要,创造相互帮助,相互关心的氛围和场所;二是通过社会行为规范的习得,养成融入集体、相互尊重的优点,克服孤僻、自我为中心的缺点;三是提供“比较机会”,以别人的言行来调节和校正自己的言行[1]。

一般情况下,以班集体进行教学活动能够满足教学要求。但体育课比较特殊,与其他课程的课堂教学相比,体育课堂教学虽然也是师生的双边活动,但体育教学的突出特点是身体运动实践与认识活动相统一,认识自我与改造自我相统一,竞争性、冒险性与安全性相统一;是综合运用感觉器官感知,建立动作表象,掌握动作概念,形成运动技能,促进身体发展的过程[2]。与其他课程明显不同,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协作和相互对抗、竞争的活动大大增多,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处理大量的个体与个体、个体与小群体、小群体与小群体之间的关系问题,而且要正确应对小群体特有的心理特点。这就决定了高职体育教师既要较多地采用小群体的形式进行教学,还要正确引导和灵活应对小群体。

2 高职体育教学中小群体现象的特点和分析

体育教师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各个班级都存在数量不等的小群体,多数学生又会在小群体中担当某一角色。这是在班集体发展过程中,一些学生在同伴交往过程中自由结合、自发形成的非正式团体,由此构成班集体中的小群体。小群体成员对内相互满足心理需要,有很强的凝聚力;对外具有某种特征标志和排他一致性,其成员的角色和数量并不固定。

高职体育因其课程特点会较多地采用分组教学,如果分组是随机的或强制性的,小群体的特征并不明显;但在体育锻炼课和体育活动课上,学生分组更多采取自由结合形式,这时原有的小群体就从隐性转为显性,其特点淋漓尽致地得以充分显现。正是由于小群体所特有的较高的凝聚力和较强的情绪感染力,正确组织和引导小群体进行体育锻炼和体育活动,就会产生较好的学习成效。

2.1高职体育教学中小群体的凝聚力

凝聚力是一个小群体获得成功的必要因素之一,这是引起群体成员继续留在团体中的总力量,反映群体倾向于凝合以及共同追求某一目标和对象的动力过程。如果一个小群体凝聚力很强,该群体就能抵抗大量的消极影响;相反,如果一个小群体凝聚力不强,较小的破坏因素也能导致小群体内部人心涣散[3]。

具体分析小群体凝聚力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是任务凝聚力和交往凝聚力。任务凝聚力是小群体内成员为完成特定任务的合作程度,它与完成小群体的目标和指向运动的客体相联系。这在集体性、对抗性运动项目中作用尤其重要。越是竞争激烈、实力接近的对抗,如足球、篮球、排球、接力、拔河等项目,任务凝聚力在力争得分及阻止对方得分以取胜中作用显著。任务凝聚力在男生小群体中尤为明显。交往凝聚力是队员之间彼此喜欢和愉快交往的程度,它与友谊、亲和和社会性支持相联系。这在练习性、健身性、习得性体育项目中发挥重要作用。如武术、游泳、健美操、瑜伽教学中,小群体成员会相互支持、相互模仿、相互纠正、共同提高,其学习成效远高于单独个体。交往凝聚力在女生小群体中更加突出。

2.2影响小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一个小群体凝聚力的发展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在高职体育教学中,个人因素、领导因素、团体因素是主要因素。

个人因素包括个人动机、与其他成员的关系、对小群体任务和活动的满意度、对人际关系的满意度以及成员的年龄、性别、能力等。当小群体成员之间的态度、信念、动机越相似,小群体的凝聚力就越强。成员间个性和社会背景方面相似时,团体凝聚力将提高。

领导因素则是小群体为首者的风格。民主型风格有利于小群体的形成和凝聚,目标型风格更有利于小群体的发展和壮大。影响凝聚力发展的团体因素有小群体的过往成绩、从事体育项目的性质、小群体的稳定性以及结构。小群体的成功和胜利会使成员更团结,凝聚力增强;如果从事的项目是集体项目(如足、篮、排球),凝聚力就容易发展,如果从事的是个人项目(如田径、游泳),凝聚力就比较低;小群体的相对稳定能使成员间有长期稳定的联系和交往,有助于提高凝聚力;小群体结构层次分明,成员的角色、职责和地位明确,有利于逐渐形成规范,提高凝聚力。

2.3小群体凝聚力的良性教学效应

(1)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 凝聚力与有效的小群体能力表现存在正相关。教学效应与凝聚力形成良性循环的相互作用。

(2)有助于提高小群体成员的稳定程度。 高凝聚力的小群体对成员比低凝聚力小群体更有吸引力,迟到、缺席和“出工不出力”现象也明显减少,更能够抵抗外界消极因素的干扰和诱惑。

(3)有助于促进成员间相互交流和协作。高凝聚力小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团结,共同协作;交流和协作的机会越多,团体的凝聚力也越强。

(4)有助于个体心理状态的改善。在高凝聚力的小群体中,成员的自尊心、信任感、安全感和责任感明显增强,而焦虑、不安等消极情绪降低。

(5)有助于提高运动满意度。凝聚力高的小群体成员对自己的运动和锻炼经历更满意,有一种成就感、自豪感。

(6)有助于合理归因。高凝聚力小群体成员往往把获得的成功归因于自己和全体成员的努力,把失败归因于自己的努力程度不够,敢于承担责任;低凝聚力小群体成员往往倾向于将失败归因他人,尽量推卸自己的责任。

3 正确引导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小群体现象

体育教学不仅需要体育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而且依赖学生群体的密切交往、协作和配合,更要借助学生群体之间的对抗、竞争和合作。这是由于学生在学习掌握运动技能的过程中,有很多技术动作需要经过群体内的支持配合、群体间的对抗竞争,多次反复经历才能够完成。因此,教学中的小群体活动不但必需,而且重要。

然而,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小群体也具有两面性,既有促进教学的一面,又有阻碍教学的一面,我们只能在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加以正确引导。这里要防止二种片面做法:一种是否认、压制客观存在的小群体,引发所属成员与体育教师或班集体的对立情绪,从而导致人际关系紧张,体育教学活动效能降低;另一种是不加必要的限制和正确的引导,放任自由发展,小群体就非常可能与教学团体分庭抗礼,从而阻碍正常的教学活动。

正确引导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小群体现象,着重在四个方面:

首先,体育教师要对任课班级深入调查,全面了解每个小群体产生的原因、背景、思想政治倾向、成员结构、核心人物、活动内容、活动方式、特殊标识以及与其他小群体的关系等。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用观察法和社会测量法来了解班级中的人际关系。观察法的运用是在心理现象自然发生的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而且不加干涉地对心理或行为进行观察,借此了解其特点和规律;社会测量法的运用是采用问卷或提问或聊天对话的形式向学生提出问题,如:“在分组活动中你最想和谁分在一个组”“你最不喜欢和谁一起锻炼”等,以此归纳班级中各个成员对其他成员合作还是排斥的意向[4]。在初步了解班内已经存在的小群体情况后,要区分它们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根据不同类型、特点和性质,分别采取合适的方式、方法,因势利导,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尽量限制其消极影响。

其次,体育教师要利用小群体成员相互认同的要点,发挥小群体心理协调,行动一致的优点,核心人物威信高、影响力大的特点,调动小群体成员的积极性,开展创造性的项目和活动,培养共同的体育兴趣爱好、让其自然地融入体育教学之中。同时,在初期要密切关注动向,抵制小群体的排他性、唯我独尊、拉帮结派行为,以坚决、有力的措施,排除干扰教学秩序的可能性[5]。

第三,体育教师要鼓励有价值的竞争。体育活动是既有合作、又有竞争的行为,或是交替引起合作与竞争的行为,为显示体育活动中个体间的差别,同一小群体成员也可能发生竞争;为争夺同一个目标,小群体间必然也会发生竞争。体育教学这种竞争极有价值,在培养学生勇敢进取、健全人格上发挥积极的作用。同时,竞争又增加了教学活动的乐趣,增强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了取得好成绩,在与别的小群体竞争时本群体内部自然是齐心协力的合作,每个成员会发挥出其最大的潜力。与此同时,教师也要避免小群体竞争中的过激情绪,由此产生的敌对、报复、嫉妒等消极心理和行为,以及引起焦虑、紧张、愤怒、沮丧和应激过度[6]。 一旦小群体间出现冲突状态,体育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广义上理解竞争,重点关注和促进小群体间的交流与协作,让双方为一个共同向往的目标而携手合作。一旦目标成为关注的中心,双方就会增加交流和联系,增强相互信任,淡化敌对情绪。

最后, 除了对已存在的小群体因势利导外,体育教师还可以通过教学过程,促使一些体育活动兴趣爱好趋同的学生形成新的小群体。让趋同的体育爱好成为学生之间的相互吸引的动力,进而相互交流、互相帮助、共同协作,促进动作技能的掌握;在互帮互学中,展示各自的特点和优缺点,相互激励,共同发展,从而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良性的体育教学小群体。

[1]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施良方,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43-44.

[2]吴志超.现代教学论与体育教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65-67.

[3]邵伟德.体育教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25-27.

[4]曲宗湖,杨文轩.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113-115.

[5]莫雷,张卫.青少年发展与教育心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7:73-75.

[6]任未多.身体活动与运动锻炼的心理效应研究综述[J].体育科学,1997(2):53-55.

责任编辑王红岩

Research on the small groups in the PE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MAXiumei

(Sports faculty working office, Shanghai Urban Management College, Shanghai200432, China)

The phenomenon of small groups in PE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very common. Through studying the unique cohesive force and high infectivity of small groups, it can be found that there will be positive effect of small groups if they are well organized and correctly guided.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four points of correct guidance.

sports; small community; research;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2016-01-08

马秀梅(1975—),女,上海市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教学和游泳技术。

10.13750/j.cnki.issn.1671-7880.2016.02.007

G 712

A

1671-7880(2016)02-0022-03

猜你喜欢
凝聚力体育教师成员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如此凝聚力”
论当代高校青年教师团队凝聚力的提升
河北画报(2020年10期)2020-11-26 07:21:42
对增强兵团凝聚力吸引力的研究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1:18
论增强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凝聚力引领力机制建构
学术论坛(2018年6期)2018-03-25 02:21:02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体育师友(2011年5期)2011-03-20 15:2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