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探索

2016-03-17 01:03胡舒婷饶海琴
改革与开放 2016年7期
关键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平均工资

胡舒婷  饶海琴

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探索

胡舒婷饶海琴

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过大的收入分配差距和混乱的收入分配秩序是企业工资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当前严峻的收入分配形势,深入分析问题存在原因并提出若干改革的政策建议。

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为了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分配制度,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十三五”目标,下面就对我国现有企业分配制度进行剖析,探讨现行企业收入分配制度存在的弊端及需要改进的方向。

一、当前企业工资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

1.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重小,再分配调节作用不明显

劳动报酬要素是指人力资源中从事各类劳动并获取报酬的那部分人口在经济、社会中的投入形成的劳动投入量。企业职工工资是劳动报酬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劳动力货币化的体现。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各地区GDP收入法构成汇总计算得出,2006-2012年我国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的比重平均为43.7%,相比美国处于同等经济水平时期的55.8%,劳动报酬要素的比重仍较小。

2003年12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通过了《最低工资规定》,目的是维护劳动者取得劳动报酬的合法权益。通过对2015年各地最新最低工资标准与2014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比较,差距第一的北京市,比例高达1:4.51,上海市和天津市分列第二、第三,分别为1:3.75、1:3.05。虽近年各地的最低工资标准不断上调,但与平均工资之间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2.区域间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差距大

区域经济发展、企业运营效益和企业工资收入间关系紧密。截取四个直辖市、甘肃省和云南省2014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与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数据,分析我国区域间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差距现状。以上海市为代表的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2014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和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排名第二、第一;以北京市、天津市为代表的我国北方地区均排名靠前;以重庆市为代表的中部地区两个数据均排名第四;而以甘肃省、云南省为代表的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平均工资和人均收入均排名垫底。值得注意的是,平均工资最高的北京市和最低的云南省之间的差比高达2.19:1,人均收入最高的上海市和最低的甘肃省之间的差比为2.29:1。

3.企业高级管理层与普通职工工资收入差距大

就企业内部分岗位平均工资而言,高级管理层与普通职工的收入差距十分明显。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份行业分岗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中差距最大的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与普通职工工资之比高达5.038:1;差距最小的采矿业,高级管理层的工资是普通职工的2.669倍;从全国各行业综合数据来看,这两者之间的比例也达到2.699:1。企业内部不同岗位,尤其是高级管理层和普通职工的工资收入差距较大。

4.企业间职工工资收入差距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可知,2014年各行业平均工资中最高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101802元;最低的行业是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为38361元;最高与最低行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比为2.65:1;其余各行业的差距基本都在1倍左右。说明行业间的收入差距仍较大。

二、企业工资收入分配领域问题的原因分析

1.企业内部收入分配制度不完善

我国企业经营管理层收入多采取年薪制、股权激励,在“所有者缺位”问题未有效解决、工会组织不完善的情况下,企业管理层在收入分配过程中占据了优势地位。又由于经营管理层对自身权力的滥用,灰色收入广泛存在于高级管理层中。同时,缺乏独立性和代表性的工会与尚未完善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使基层职工只能被动接受薪酬安排,处于弱势地位。而企业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压缩劳动力成本,使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比重小,进而使企业内部工资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2.行业之间收入差距过大导致工资分配差距悬殊

企业整体经营状况关系着企业工资水平,行业间收入差距的悬殊直接拉大了就业人员的工资差距。行业间收入分配差距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垄断性行业工资超额收益。垄断性行业和非垄断性行业的差别导致行业间收入分配差距产生。垄断性行业凭借对资源的垄断与政策优势,获得高利润与超额收益。而非垄断性行业则处于劣势。如2014年就业人员平均工资高达73513元的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多为国家独家经营、控制的垄断性企业。

传统行业工资收入水平较低。近些年来,技术导向型的行业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与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效益井喷式发展,带动着企业职工工资不断增加。而传统产业如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修理以及其他服务业的发展停滞不前,进而使得行业间的工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数据显示,2014年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的工资分别仅有35133元、38361元。

3.个人所得税发挥的调节作用不足

我国近年来个人所得税收入占税收收入比重仅在5%~7%之间。而发达国家个人所得税比重大多超过10%。体现了我国“所得税过轻”的不合理的税制结构。由于所得税的主要作用是调节收入分配差距,因此税收发挥的调节作用明显不足。且我国目前个人所得税征收模式弱化了个税的调节功能,分类税制对调节高收入的初衷体现不足。同时,随着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过低的个税起征点与缩小工资收入差距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凸显。

4.区域间经济非均衡发展

数据显示,以北京、上海、天津为代表的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和重庆、甘肃、云南等西部欠发达地区间企业工资收入差距悬殊,如2014年北京市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是云南省的2.19倍,上海市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是甘肃省的2.29倍。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制定了非均衡发展战略。东部沿海地区利用地理优势、经济优势和政策优势率先发展。与此同时,其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使得不同省份、不同地区之间的企业工资收入差距日趋显著。

三、推进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政策建议

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应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在初次分配中强调效率,又在再分配过程中重视公平。

1.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提高劳动收入比重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收入决定机制,提高劳动收入比重,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具体做法如下:

完成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十八大首次提出“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该计划应更多倾向中等收入者和低收入者。我国目前仍处“哑铃型”社会结构模式下,中等收入人群远不及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而合理的社会结构应是极贫极富占少数,中间收入人数庞大的“橄榄型”社会。因此,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低”和“扩中”的重要体现。

健全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要完善企业职工工资收入的决定机制和增长机制,使企业工资收入与企业效益同步增长,进而使企业收入分配更加合理。

完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完善,能使企业职工在劳资关系中不再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弱势方。并且通过协商谈判的方式,使企业内部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更加合理,提升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如完善支撑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法律体系;加强工会建设,充分发挥工会的协商主体作用;加强工资集体协商的信息公开透明度等,都是落实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有效对策。

2.改革个人所得税征收模式

前文提到,我国税收政策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十分有限。同时,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自身存在较大缺陷:分类征收模式自身的短板、欠合理的费用扣除制度和税基过窄问题,均是弱化税收发挥调节收入分配作用的重要原因。改革个人所得税征收模式可向西方发达国家借鉴:

转变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模式,适时实行综合征收模式。综合税制是将纳税人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各种不同来源的所得综合起来,减去取得这些所得而发生的特定费用、免税额和扣除项之后,就其余额按累进税率进行征税。在综合税制下,获取相同收入的个人缴纳相同税收的横向公平才可能实现。而分类税制下,针对不同收入来源的所得适用的个人所得税率不同,即使纳税人取得相同收入,也会由于所得的来源不同、取得所得的次数不同,导致纳税人之间的实际税负不平等,从而违背横向公平原则。

规范费用扣除项目。我国采用分次分项的定额扣除和定率扣除相结合的费用扣除制度,忽略了纳税人个体情况的差别,如赡养家庭人口多寡等。个人所得税费用的扣除不仅应包括与获取所得直接有关的费用,还应包括进行所得获取活动所必需的生活开支。改革规范费用扣除项目应着重根据纳税人的婚姻和健康状况、赡养人口等确定相应的扣除标准。

3.打破行业垄断和企业垄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针对国有企业的行政垄断行为,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同时,应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去破除。行政垄断源于计划经济下的政府管制,政府与国有企业的裙带关系,使市场无法发挥其配置资源的作用,阻碍了经济发展。打破垄断的关键在于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如对垄断行业和企业进行分割,缩小其垄断规模。具体做法如将中国邮电业务分割成邮政和电信的分业经营。分割垄断企业和行业,在反垄断的基础上,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同时加快反垄断立法和具体实施进程,利于缩小行业间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差距。

4.加大对中西部贫困地区的投资建设与财政支出

应加强对中西部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投资力度,鼓励将东部的资金、技术、人才引进西部。加快中西部地区中心城市建设,如重庆市城镇化改革试验区,以点带面,带动附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提高,从而减小区域间企业发展差距。

同时,政府应增加对中西部地区的转移性支出,加强对其财政补贴力度,增加对中西部地区的专项拨款,设立专项资金扶持当地企业,制定优惠政策以鼓励中西部地区当地企业发展。其次,加大对该地区教育支出,通过提高西部劳动力素质来提高他们参与经济竞争的能力,从而从根本上减小区域间的收入差距,加快我国从区域非均衡发展到均衡发展的战略进程。

[1]胡乐明,王杰.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实施状况调查[J].管理学刊,2013(10):23-27.

[2]袁凌.转轨时期中国企业内部工资差距扩大的危害及其治理[J].经济管理,2009(10):12-16.

[3]罗治中.我国税收政策对国民收入分配的调节研究[J].重庆与世界,2015(3):18-27.

[4]黄春元,张战平,金玉珊.中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J].税务与经济,2014(2):101-105.

[5]胡静波,李立.我国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纵横,2002(11):31-33.

(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

10.16653/j.cnki.32-1034/f.2016.07.025

猜你喜欢
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平均工资
No.6 2021年平均工资出炉
构建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新中国七十年探索
浅析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
土地革命时期苏区土地分配制度略考
现阶段收入分配制度的公平与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