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泽镇
(云南农业大学,昆明 650201)
泡制型酸茶新加工工艺试验
蒋泽镇
(云南农业大学,昆明 650201)
采用德宏傣族腌制酸菜的特殊工艺,以发酵时的不同的茶鲜叶/冷开水、茶鲜叶/米饭和发酵温度3个单因素试验,分别进行比较,以酸茶成品的感官指标评分为试验指标,从而探究酸茶新加工工艺的最优组合。
酸茶 新加工工艺 茶鲜叶 最优条件
酸茶是德昂族一种很具特色的饮茶方式,具有消热解暑的功效。其技艺主要是土坑法和陶器法[1]。文章所介绍的制法是不同于德昂族传统酸茶的制法,是一种利用傣族泡制酸菜的方法改进而来的新加工工艺,属于泡制酸茶的一种。利用米饭加水,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发酸效果,从而利用这种效果与处理过的茶鲜叶进行泡制,得到制作酸茶的方法。
1.1 材料处理
(1)茶鲜叶。云南农业大学茶学院后山所采大叶种。将刚采的茶鲜叶平铺于簸箕上,进行摊凉厚度不超过2 cm,时间10~15 h,目的是使茶鲜叶含水量降低。(2)冷开水。冷却至室温即可。(3)优质米饭(软米)。不可煮得太烂,最好是颗粒尚能分清的米饭。(4)少量盐。食用盐即可。
1.2 试验方法
将处理过的茶鲜叶撒上少量食盐(1 kg茶鲜叶不超过3 g食盐,防止食盐对试验过多影响[2]),并拌合→再加入优质米饭,再拌合→将拌合好的茶鲜叶连同米饭全部放入玻璃瓶中→注入冷开水→用黑色密封薄膜完全盖住玻璃瓶口→避光烘箱内发酵72 h(傣族泡制酸菜一般用时)→脱水烘干(以90℃烘制直到烘干)。分别以不同的茶鲜叶/冷开水、茶鲜叶/米饭、发酵温度进行单因素试验。
表1 不同茶鲜叶/冷开水比较实验结果
表2 不同茶鲜叶/米饭比较实验结果
2.1 不同茶鲜叶/冷开水进行比较试验
分别设置茶鲜叶/冷开水为200 g/5 000 ml、400 g/5 000 ml、600 g/5 000 ml、800 g/5 000 ml、1 000 g/5 000 ml,5个不同配比。茶鲜叶/米饭统一为1/1,发酵温度统一为25℃,重复2次,结果见表1。
单因素小结。根据表1可以得出,统一茶鲜叶/米饭和发酵温度条件下,茶鲜叶/冷开水从600 g/5 000 ml香气开始显著提升,汤色也变得透亮。而到了800 g/5 000 ml时,香气和汤色虽然都相较400 g/5 000 ml有提升,可是滋味却变得过浓。由此可以得出,固定茶鲜叶/米饭与发酵温度条件下,茶鲜叶/冷开水最优条件应为600 g/5 000 ml左右。
2.2 不同茶鲜叶/米饭进行比较试验
分别设置茶鲜叶/米饭为200 g/100 g、200 g/200 g、200 g/300 g、200 g/400 g、200 g/500 g,5个不同配比。茶鲜叶/冷开水统一为200 g/5 000 ml,发酵温度统一为25℃,重复2次,结果见表2。
单因素小结。根据表2可以得出,统一茶鲜叶/冷开水和发酵温度条件下,茶鲜叶/米饭在200 g/100 g时,依然香气清香。到了200 g/200 g时,香气开始下降。但是,滋味的醇厚感上升。到200 g/300 g时,香气尚显清香,且汤色显亮,滋味也醇厚。从200 g/400 g往下,汤色开始变暗,失去色泽,且滋味也变得过于浓。由此可以得出,固定茶鲜叶/冷开水与发酵温度条件下,茶鲜叶/米饭最优条件应为200 g/300 g左右。
表3 不同发酵温度比较实验结果
2.3 不同发酵温度进行比较试验
分别设置不同发酵温度为20℃、25℃、30℃、35℃、40℃的5个不同温度组。茶鲜叶/冷开水统一为200 g/5 000 ml,茶鲜叶/米饭统一为1/1,重复2次,结果见表3。
单因素小结。根据表3可以得出,统一茶鲜叶/冷开水和茶鲜叶/米饭条件下,发酵温度从20℃开始,香气已经显露,滋味的醇厚度上升。在35℃附近时,香气开始下降,汤色也加深,滋味口感下降。到达40℃时,香气开始变得有刺激性,产生不好闻的闷熟味。由此可以得出,固定茶鲜叶/冷开水和茶鲜叶/米饭条件下,发酵温度最优条件应为30℃左右。
试验结合了傣族泡制酸菜的工艺泡制酸茶,且是第1次尝试。通过试验发现,茶鲜叶/冷开水最优条件为600 g/5 000 ml左右,茶鲜叶/米饭最优条件为200 g/300 g左右,发酵温度最优条件为30℃左右。由于具体发酸效应与试验过程中的内质影响因子还无法探究,所以,试验还会继续,不断研究新工艺泡制酸茶的机理。
[1] 李淳信.德昂族独特的酸茶技艺.今日名族,2008,(7):43~44
[2] 刘聪,张文杰,黄友谊.泡制型酸茶加工工艺的优化研究.云南科技管理,2016,(1):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