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翠
(永善县农业局,云南昭通 657300)
积极发展全产业链农业 推动农村经济创新发展
杨光翠
(永善县农业局,云南昭通 657300)
我国已经具备发展全产业链农业的条件,积极发展全产业链农业,能够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脱贫攻坚和农业产业化、新型城镇化及生态文明战略的实施,有力推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创新发展。文章分析了发展全产业链农业的重要意义,并针对全产业链的发展提出了5项重点工作,以供参考。
全产业链 农业 发展
“十二五”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坚持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以确保粮食安全为底线,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为主线,以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为主题,以促进农民稳定增收为目标,持续加大农业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改善,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农业资源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粮食连年增产,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不断夯实。
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农业仍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仍是全面小康的短板。当前“三农”工作面临三大问题:(1)全面小康压力较大。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促进农民收入稳定较快增长、加快缩小城乡差距、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压力巨大。(2)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任务艰巨。一方面,农村劳动力流动加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规模化经营、精细化生产和科学化管理水平较差;另一方面存在供需失调问题,农产品中低端供给基本保障,而放心安全的优质农产品供给明显不足。(3)农业综合效益低的状况未得到根本改变。由于商品意识和市场意识不强,特色优势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率低,涉农企业和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农产品加工率低,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导致生产效益低下、市场竞争力弱。发展全产业链农业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全产业链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和人民群众消费需求升级背景下产生的一种全新农业发展模式。全产业链农业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资源为依托,以提供优质、安全农产品、体验特色农耕文化和尊享清新生态家园为产品,满足人们多种需求,实现农业的高附加值,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的一种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全产业链农业突出强调城乡统筹、资源整合、科技创新和高效优质,特色在于通过优化布局,把农耕活动、农业科技、农特产品、农村文化和商贸物流、乡村旅游有机连接起来,形成高效益的产业链条,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发展全产业链农业,符合国家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的要求,符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关于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的要求,也符合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厚植农业农村发展优势,加大创新驱动力度,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要求。加快发展全产业链农业,有利于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国内消费转型升级,有利于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有利于提高农业资源循环利用水平,有利于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也有利于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和农业产业化、新型城镇化及生态文明战略的实施。
发展全产业链农业,需要做好5项重点工作。
(1)统筹谋划。遵循增强粮食生产能力、提高质量效益、促进可持续发展、推进改革创新、尊重农民主体地位的原则,在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农村一、二、三产业区域布局,逐步建立起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与农业生产力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农村发展新格局。在规划中,要把产、加、销,技、物、服,娱、购、游统筹考虑,将山、水、林、田、路、电、讯、宅一体规划,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保护饮用水水源,加强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加快构建农村清洁能源体系。开展生态村镇、美丽乡村创建,保护和修复自然景观和田园景观,开展农户及院落风貌整治和村庄绿化美化,整乡整村推进农村河道综合治理。注重农耕文化、民俗风情、民间技艺的挖掘展示和传承保护,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通过发展全产业链农业,在创新农业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做强农业优势产业,改变农民生活方式,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增加农民综合收入,构建全新的农业文明,实现农村经济创新发展。
(2)高位推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落实工作责任,健全工作机制,切实把全产业链农业发展各项任务措施落到实处。要认真研究制定全产业链农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行动计划,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研究制定全产业链农业发展优惠政策,对于积极投入全产业链农业发展的单位和个人,政府在土地的租赁、税收、金融等方面给予扶持,为全产业链农业提供政策支持和发展保障,吸引更多有经验、有实力的龙头企业、社会组织和产业大户来投资。要加强部门协作,农业部门强化对全产业链农业发展工作的组织指导,密切跟踪工作进展,及时总结和推广经验。发展改革、财政部门强化对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的扶持。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积极落实金融支持政策。教育、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国土资源、环境保护、水利、商务、质检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抓紧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同时建立健全各级领导包片挂钩联系产业(企业)责任机制和考核奖惩激励机制,积极推动和指导成立省、市、县、乡全产业链农业专业合作组织。
(3)主体多元。当前农村经营主体主要有2个层次8种形式。第一个经营层次是家庭经营,有单户经营、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4种形式;第二个经营层次是统一经营,有集体经营、合作经营、社会化服务经营、企业经营4种形式。发展全产业链农业重点要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社会化服务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也要鼓励农村能人、大户和机关干部职工参与,同时更要积极探索农村土地、劳动力入股分红等参与方式,吸引农民群众回乡创业、就地就业。要逐步扩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承担农业综合开发、中央基建投资等涉农项目规模;支持农民合作社建设农产品加工仓储冷链物流设施,允许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转交农民合作社持有和管护;落实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用地政策;研究改革农业补贴制度,使补贴资金向种粮农民以及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创新金融服务,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信用等级较高的在同等条件下实行贷款优先等激励措施。要通过生产规模化、管理集约化、运作市场化的方式,整合各类资源,吸纳社会资金,带动千家万户,将传统的“小生产”与现代的“大市场”有效对接,创造高附加值的品牌产品。
(4)示范带动。全产业链农业园区建设要突出产业培育、科技推广、人才培训、示范带动、科普教育、生态观光六大功能。要把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与延伸农业产业链有机结合起来,立足资源优势,鼓励农民通过合作与联合的方式发展规模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开展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试点,让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深入实施主食加工提升行动,开展副产品综合利用试点,支持精深加工装备改造升级,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基地,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在示范园区中,积极发展循环农业,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结合型循环农业试点,因地制宜推广节水、节肥、节药等节约型农业技术,以及“过腹还田”、“稻鱼共生”、“猪沼果”、“林下经济”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各地通过开展全产业链农业园区建设,探索自己的特色和定位,改变追求数量忽视质量的观念,努力培育各具特色和创意的区域全产业链农业品牌,努力把资源优势转换成经济价值并形成规模。
(5)强化支撑。发展全产业链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技术、品牌、营销和信息支撑。要大力实施阳光工程、新型农民培训工程、绿色证书工程,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基层农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作用,着力培育科技大户,形成以技术员为纽带、以示范户为核心,连接周边农户的技术传播网络。大力开展新技术、新品种、新经营模式的研发试验和创新,加快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推进名优品牌创建。强化监管和引导,努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加快发展农业信息化,创新农业营销服务,推进“互联网+特色农业”和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加快三农通、12316等农业信息平台建设,把农业信息及时准确地传达到农业生产经营者手中,实现农业生产、管理、农产品营销信息化。要针对各地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扶持培育一批农村经纪人队伍。引导有关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农技服务,聘请相关的学者、专家和企业家组成智囊团,汇各方之智、借它山之石为全产业链农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