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民币国际化的自贸试验区跨境人民币政策探讨

2016-03-17 01:32马庆强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
国际商务财会 2016年1期
关键词:试验区国际化跨境

马庆强(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



基于人民币国际化的自贸试验区跨境人民币政策探讨

马庆强
(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

【摘要】从2009年开始,我国先后开展了跨境贸易、投融资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六年多来,跨境人民币业务范围不断扩展,跨境人民币结算规模显著扩大,人民币在国际交易结算中的占比大幅上升,境外人民币存量大量增加,促进了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我国批准建设的上海、天津、广东、福建自贸区为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和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文章梳理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内涵和实现步骤,总结了我国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的现状,分析了我国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归纳了自贸区在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方面的创新政策,提出了充分利用自贸区,促进跨境人民币发展、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自贸区跨境人民币投资便利化

一、货币国际化的一般理解

国际货币是指一种货币的使用和持有超越了货币发行国的边界,在国际贸易和金融交易中充当标价货币和结算货币,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功能。从货币国际化的历史可以发现,货币国际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以美国为例,美国经济总量在1872年已超过英国,但受制于国内金融市场和货币制度,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元才真正取代英镑,美元的国际化落后于美国的经济基本面长达80年。另外,货币的国际化可仅意味着其作为国际标价货币和结算货币,而不一定涉及到价值储藏功能而直接影响到国际货币制度。一些小国(如新加坡、韩国)也推行过本币国际化,这些国家的货币主要发挥国际贸易的价值尺度和结算手段功能。由于这些国家经济规模有限,其货币无法承担国际货币巨量的价值储藏功能,因而其货币的国际化也不会对国际货币格局产生影响。

因此,对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可以理解为人民币逐步成为国际交易货币和结算货币,并在条件成熟基础上,逐步成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的过程,这与国家外汇管理局2005年提出的人民币国际化分为5个阶段进行的演进思路一致,详见表1。

表1 国家外汇管理局研究的人民币国际化的演进路径

二、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现状

自2009年试点以来,跨境人民币结算实现了快速健康发展。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统计,截至2014年12月末,人民币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第五大支付货币、第六大外汇交易货币。目前,跨境人民币业务由最初的经常项下的贸易结算,扩展至资本项下的各领域,人民币可自由使用度越来越广泛,见表2。

表2 我国目前人民币可自由使用程度

(一)跨境人民币的结算规模和结算地域不断扩大

据统计,截至2014年末我国经常项目跨境人民币结算累计金额约为19万亿元。2015年1~10月份,跨境人民币结算9.57万亿元,同比增长20%。截止目前,与我国发生人民币结算的境外国家和地区超过170个,人民银行先后在19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人民币清算安排,覆盖东南亚、西欧、中东、北美、南美、中欧、大洋洲和非洲等地。

(二)非居民对人民币的接受程度逐步提高

截至2015年6月末,中国境内(不含港澳台地区)银行的非居民人民币存款余额超过2.1万亿元;主要离岸人民币市场存款余额约2万亿元,人民币债券发行量超过8 000亿元,香港已发展为最大的离岸人民币市场;境外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持有人民币资产余额约7 800亿元①数据来源:《2015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中国金融出版社。。

(三)双边货币互换规模不断增大

经国务院批准,2009年以来,人民银行先后与33家境外央行(货币当局)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总额度约3.3万亿元人民币。除周边国家央行外,还包括英格兰银行、欧央行、瑞士央行、俄罗斯央行、加拿大央行、澳大利亚央行等重要国家央行。其中,巴基斯坦、蒙古、乌克兰、阿根廷等国央行将人民币互换资金纳入了官方外汇储备。

(四)跨境人民币投资便利化程度显著增强

自2011年我国允许境内机构以人民币进行境外直接投资、允许境外投资者以人民币来华投资后,近年来又陆续推出了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RQFII)、沪港通、人民币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制度(RQDII)、境外央行类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制度。2011年12月,我国推出了RQFII,目前已累计批准9 700亿元,涉及14个国家和地区。2014年4月10日,我国开始沪港通业务试点,上海和香港两地投资者通过当地证券公司买卖对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试点初期,沪股通总额度为3 000亿元人民币,港股通总额度为2 500亿元人民币。2014年11月,我国启动了人民币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制度(RQDII),目前境外投资规模达到784.9亿元。2015年7月14日,人民银行发文将境外央行等三类机构运用人民币投资银行间市场业务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允许自由制定投资额度,截至9月末上述三类机构已有35家获得批准。

三、目前跨境人民币业务面临的问题

(一)资本项目开放程度需进一步增强

资本项目共分为7大类40项,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1年《汇兑安排与汇兑限制年报》,我国不可兑换项目有4项,主要是非居民参与国内货币市场、基金信托市场以及买卖金融衍生产品。部分可兑换项目有22项,主要集中于债券市场交易、股票市场交易、房地产交易和个人资本交易四大类。这些领域的限制,影响了人民币“走出去”与“流进来”,既导致境外主体无法便捷获取人民币,也使得境外主体持有人民币的投资需求无法满足,影响了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发展。

(二)境内可供境外人民币投资的金融产品偏少

不论是人民币国际化还是跨境交易人民币化,境外人民币存款必然上升,而境外非居民手中人民币存款只能转化为持有境内的人民币资产,如同我国巨额的美元外汇储备最终投向于美国国债等美元资产。除了资本项目对境外资金投资的限制外,国内金融产品也存在无法满足投资需求的问题。境外人民币资金除在境内进行实业投资外,在境内可投资的渠道基本仅限于以下几种:境外投资者在限额内通过RQFII、沪股通投资境内证券市场;境外央行、主权财富基金、国际组织、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境外清算行和参加行开展回购交易。因此,境内金融市场欠发达,也是限制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人民币在境外流通中的接受度有待提高

我国早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2014年进出口总额达到4.3万亿美元,约合26.43万亿人民币,同时中国也是最大的FDI流入国和三大对外投资国之一。据人民银行统计,2015年1~8月人民币在中国跨境收付货币中位居第二,跨境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占海关进出口比重达27%,跨境人民币收付占本外币跨境收支比重达28.7%。这些数据说明我国进出口、投资的规模对我国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有利于与直接对手国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但由于人民币并非国际货币,并未被境外第三方广泛接受,境外人民币持有者与境外第三方交易有时需兑换成国际货币,增加了人民币持有者的汇兑风险。

(四)国际货币存在固有的网络外部性与惯性

国际货币的网络外部性是指在国际交易中,交易双方更倾向于使用能被更多人接受的货币,该种货币的认可度越高,其流通范围也就越广。这种网络外部性也导致了国际货币对其自身的国际地位具有自我强化的效应。同时,在国际交易中,一方甚至多方试图改变计价货币也需要付出较大转换成本。在网络外部性和转换成本的作用下,国际货币具备了维持其国际地位的惯性。历史上英镑取代荷兰盾、美元取代英镑都经历了漫长时间。因此,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发展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是冲破现有国际支付惯性的渐进过程。

四、自贸试验区跨境人民币创新政策探讨

(一)立足自贸试验区进行跨境人民币政策创新,分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货币国际化的历史表明,一国货币的国际化是长期渐进的过程,单纯的经济规模和贸易份额仅仅是取得国际储备货币地位的必要条件,具有国际结算和标价功能的货币也是货币国际化的体现。因此,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选择上,我国可采取先易后难方式,借助自贸试验区各项创新政策,改革和突破现有金融管理制度,率先使人民币成为国际计价货币和结算货币。在条件成熟基础上,改变现有国际货币体系,逐步成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

(二)扩大经常项下人民币跨境使用,提高人民币计价结算规模

进一步简化流程和手续,向境内外主体提供更加便利的货物贸易人民币计价和结算服务,支持以人民币计价结算的跨境电子商务活动在自贸试验区率先做大做强。探索在自贸试验区内建立以人民币计价的大型设备、大宗商品、应收账款、无形资产、航运等要素交易平台,面向自贸试验区和境外投资者提供以人民币计价的交割和结算服务。支持自贸试验区内企业的境外上市子公司或母公司,向境外股东支付股息、红利时使用人民币结算,并逐步推广至全国。

(三)加快资本项目改革步伐,便利人民币资金双向流动

进一步拓宽境外人民币回流渠道,便利人民币资金双向流动。允许自贸试验区内企业(以下简称“区内企业”)按宏观审慎原则从境外借用人民币资金;允许自贸试验区内银行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从境外银行间市场拆借人民币资金;允许区内企业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募集资金调回区内使用;区内企业开展集团内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不受经营年限、营业收入、流入上限的限制;允许区内企业的境外母公司或子公司将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募集资金在境内、外使用;允许境内、外企业在自贸试验区设立股权投资基金,专业从事境外、境内股权投资。随着国内利率、汇率市场化等配套改革的深入,自贸试验区跨境人民币政策创新可以深入到证券及衍生品投资领域。允许区内企业在一定额度内以人民币资金双向投资于境内、境外债券市场、股票市场、衍生品市场;放宽境外主体人民币参与区内原油期货交易和结算的范围,以国际原油期货跨境人民币结算为起点,推动人民币在国际大宗商品定价和结算中的使用。

(四)鼓励个人跨境实业投资与金融投资,推动个人投资便利化

我国对放开个人跨境投资领域的限制一直持谨慎态度。可以利用自贸试验区的优势,在区内适时推出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境外投资制度(QDII2),允许在自贸试验区内就业并符合条件的境内个人以人民币投资境内、外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及期货期权市场,允许开展绿地投资、并购投资、联合投资等实业投资以及其他不动产投资。同时探索境外个人境内投资管理方式,允许在自贸试验区内就业并符合条件的境外个人可按规定开展各类境内实业投资与金融投资。根据市场需要,允许自贸试验区的个体工商户向境外经营主体提供跨境人民币资金支持,或接受境外经营主体的跨境人民币资金支持。

(五)支持金融机构加大产品创新力度,提高国际化服务能力

鼓励金融机构抓住机遇,将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优势转化为金融服务模式和产品创新的优势。一方面,引导金融机构为境内外企业提供更加便利的贸易结算产品。在海外代付、保理、福费庭等传统贸易融资产品基础上,鼓励创新各种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产品,探索新型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与再融资支持模式;引导金融机构以供应链为基础,大力推动跨境人民币结算沿着产业链向上下游环节拓展,开展对境外直接投资、对外承包工程等各类境外投资和合作项目的人民币投融资和结算。另一方面,推动金融机构开发面向国际的金融投融资产品,扩大境内人民币境外投资的范围,为境外人民币投资境内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满足境外人民币实现保值增值的回流需求。

五、相关政策建议

(一)加强国际宣传,提高境外主体认知度

围绕自贸试验区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各项创新政策,通过举办项目洽谈会、新闻发布会、座谈会、海外推介会和国际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国际社会的宣传和推介,使更多的境外企业、个人、组织了解人民币在跨境投融资方面的便利性,参与跨境人民币交易和结算,形成以自贸区创新政策为核心,以跨境人民币结算为桥梁的国际社会广泛参与的人民币使用局面,并逐步形成溢出效应,逐步扩大人民币在境外第三方交易结算中的使用比例。

(二)推动CIPS系统建设,保证跨境人民币结算的安全高效

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快速增长,需要新型、高效、符合国际标准及流程的人民币清算系统。现行的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CNAPS)建立的初衷是提供境内人民币结算服务,而在高效、安全、稳定地处理人民币跨境结算过程中,存在一定局限性。从2012年起,人民银行着手开发专属于跨境人民币清算的安全高效的平台——中国国际支付系统(CIPS)。目前,CIPS系统一期已在部分地区试点,下一步可扩大试点范围,在功能完善后尽快上线运行,提高跨境人民币的结算效率。

(三)加强风险分析和监测,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与国内传统业务相比,自贸试验区金融风险具有跨境性、突发性、复杂性特征,金融风险辨别和防范难度加大。要建立符合宏观审慎管理要求的风险管理机制,完善跨行业、跨区域、跨市场的金融风险监测、评估、预警机制。利用现有的RCPMIS系统,加强非现场分析和监测,全面、及时、准确发现跨境人民币业务风险隐患。同时,加强与外汇管理部门的信息沟通与合作,在预警指标设立、非现场分析监测、现场检查方面,实现对跨境资金流动的本外币协调监管。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人民币国际化报告[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5年9月第1版.

[2]何平,钟红.人民币国际化的经济发展效益及其存在的问题[J].国际经济评论,2014(9).

[3]孙杰.跨境人民币结算还是人民币国际化[J].国际金融研究,2014(4).

[4]薛洪言.跨境人民币业务需要自贸区和国内金融改革双向推动[J].国际金融,2014(6).

[5]赵大平.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模型及其在上海自贸区的实践[J].世界经济研究,2015(6).

责编:梦超

【中图分类号】F832

猜你喜欢
试验区国际化跨境
聚焦港口国际化
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探索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新路径
18个自贸试验区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中国个体防护产业国际化展望
跨境外币清算:从“走出去”到“连起来”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