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燕(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
世界经济2015年回顾与2016年展望
陆燕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
陆燕,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世界经济贸易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主要从事世界经济贸易、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多边贸易体制及中国对外贸易的研究工作。多次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部委、地方政府及研究院的重点课题的研究工作,研究成果丰硕。近期完成的主要研究成果:参与完成2012~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迈向2020年的中国外贸发展战略”;商务部《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等;主持完成研究院“世界贸易体系重塑趋势与中国的挑战和机遇”。
2015年世界经济继续处于缓慢增长轨道,整体增速降至2010年以来最低水平,不同经济体增速分化加剧,不稳定和不确定性增加。在缺乏强有力的刺激因素下,预计2016年世界经济将延续低速及不均衡增长态势,发生新一轮经济衰退的可能性不大。各国结构性改革任务艰巨,世界经济要完全走向稳定持续增长,很可能要经历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
(一)2015年世界经济增长低于普遍预期
2015年全球经济形势的大趋势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但却呈现出一些新特点。第一,在全球经济整体增速进一步下滑同时,发达国家经济增速有所提高,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继续减弱。第二,世界贸易增长依然疲弱,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增长率多年来第一次低于发达国家的贸易增长率,在发达国家进口总量增加同时,发展中国家出口明显下滑。第三,国际大宗商品需求和价格持续下滑,为五年来最差行情,特别是能源、大宗资源及食品等价格大幅走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编制的初级产品价格综合指数在2015年11月比上年同期下跌了34.3%,其中能源类指数跌幅最大,为42.8%。第四,跨国投资缓慢恢复,全球企业并购再掀高潮。2015年全球企业并购交易总额约4.6万亿美元,时隔八年刷新历史记录。第五,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金融风险和不确定性加大。衡量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汇率变化的美元指数全年上涨近10%,新兴经济体的货币普遍贬值。第六,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取向分化,给世界经济带来复杂局面及影响,新兴经济体继续承压。第七,世界多地出现与地缘政治相关的紧张局势,对相关国家经济增长造成严重干扰。
总体上看,2015年世界经济表现不如预期,增长动力不足,调整分化加剧,下行风险加重。多个国际组织或机构屡次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IMF最新预计,2015年全球经济将增长3.1%,较上年低0.3个百分点,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最慢增速。据世界贸易组织(WTO)预计,受国际市场需求疲弱、汇率波动及全球产业链与经济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2015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将仅增长2.8%,为连续第四年增长率低于3%。
发达国家整体经济有所改善。IMF预计,2015年发达国家经济将增长2%,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发达经济体整体经济小幅加快,主要反映了美日欧三大经济体增速较上年均有不同程度回升:美国经济稳定扩张,欧元区经济温和复苏,日本经济恢复正向增长。这得益于国际石油价格下跌、宽松货币政策及金融条件改善,一定程度上还得益于货币贬值。但也要看到,发达经济体经济缓慢复苏,对世界经济的拉动作用要逊于危机前。美国经济自大衰退后持续复苏,但高债务、低储蓄令消费者仍感受到压力。欧元区和日本经济尚处于弱增长轨道,仍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短期内难有明显反弹。预计短期内发达经济体增长有所加快,但由于投资下降、人口老龄化趋势不利以及生产率增长疲弱等制约因素,增长基础尚不稳固,中期前景总体低迷。
新兴经济体整体增长进一步放缓。IMF预计,2015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整体经济增长率为4%,较2014年低0.6个百分点,为连续第五年下降,将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最低水平,也是自2001年以来首次降到4%以下。这反映了主要新兴经济体大国和石油出口国经济增长疲弱。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持续放缓,是由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国经济增速减缓,对大宗商品进口的依赖下降。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使那些依赖大宗商品出口的国家及地区经济前景减弱,甚至负增长。美国加息前景和美元升值导致一些借款国的融资成本上升,债务负担加重。一些国家地缘政治压力和国内冲突依然严重,造成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成本。对于多数新兴经济体而言,外部条件变得更加困难,而国内经济结构性调整任务艰巨,经济前景普遍减弱。
在新兴大国中,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导致投资需求放缓,经济增速放慢;印度经济增速提升,成为亚洲经济增长新亮点;但巴西和俄罗斯经济面临经济衰退困境。从地区看,亚洲发展中国家虽保持相对较快增速,但增长率逊于预期;中东、中亚及中东欧国家经济受地区局势动荡影响较大;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及独联体国家增速下降幅度最大,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经济表现明显差于前几年。
(二)世界经济面临着低增长困境
世界经济走出金融危机已经七年了,但强劲、同步的全球扩张始终难以实现。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从双速到多速,分化日趋严重,并且面临着许多新的不确定性风险。目前,世界经济面临着低增长困境。主要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均面临增长基础不稳、新旧动力转换、结构性调整不彻底、潜在增长率下降和总需求不足并存的诸多挑战。
世界经济低增长的主要问题是增长动力不足,主要表现为:
1.国际金融危机后,以新兴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快速推进,新业态、新产业、新商业模式不断孕育。新的技术革命正在改变传统分工格局,价值链一体化、生产分散化、营销全球化成为新的趋势,而处于制造业高端的发达国家的竞争力明显增强。但迄今,这些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尚未形成带动经济走出低迷的主导力量,技术推进的新经济周期尚难以很快实现。
2.经过多年的宽松政策后,各国宏观经济刺激政策的积极效应普遍递减,而负面影响上升,不少国家宏观调控陷入两难境地。由于经济形势的分化导致政策取向的分化。美国经济稳步扩张,美联储开始收紧银根、提升利率,同时欧元区和日本仍处于经济疲软期,需要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发达国家的差异化政策将增大国际资本市场的投机性和波动性,全球资产配置可能出现较大调整,不稳定性继续困扰全球经济。加强主要经济体之间的货币政策协调,为世界经济复苏创造稳定有利的政策环境更加迫切。
3.不同国家之间经济状况的差异扩大,经济潜在增长率下降。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被迫率先进行结构性改革和经济调整,经济增长内生动力逐渐增强,经济增速从低谷缓慢爬升。新兴经济体结构调整相对滞缓,面对外部条件趋紧,结构性缺陷进一步暴露。内需疲弱、出口萎缩、货币贬值、资本外流、债务高企、金融市场动荡等令新兴经济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增速持续放缓。IMF预计,2015~2020年发达经济体、新兴经济体潜在增长率分别为1.6%和5.2%,低于金融危机前的2.3%和8.5%。
总体上看,世界经济正处于动力转换和区域深度调整期,这加剧了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和不均衡性。未来全球经济增长脆弱、走势分化、动力不足、需求不振仍会是一个基本背景。
(三)2016年世界经济形势不容乐观
2016年,世界经济将受到一系列趋势性和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一方面,美国经济继续扩张、欧洲及东亚地区维持宽松货币政策、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维持低位等,有望推动世界经济向前发展;另一方面,美联储货币政策逐渐收紧的溢出效应、新兴经济体的金融脆弱性还在不断积累、各国经济刺激政策执行成效、发达国家通缩风险尚未消除、中东及俄罗斯等地缘政治走势等,也对未来世界经济表现增添了变数。
美国进入加息通道为全球经济带来不稳定因素。美联储宣布加息,让美国货币政策走向正常迈出了一小步。加息可能进一步推高美元,在美元升值周期,大宗商品价格易跌难涨,加剧以美元计价的借款人的困难,为国际资本跨境套利提供了新机会,资本无序流动的风险凸显。2016年,在美联储加息、大宗商品行情继续低迷、国际油价持续萎靡环境下,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将继续面临金融市场脆弱性的困扰。一些高度依赖外资的高负债经济体变得更加脆弱。因货币贬值压力升温,资本外流加剧,外汇储备下降,放弃盯住美元、取消外汇管制成为更多国家不得不采取的政策选择。一国的竞争性货币贬值很可能引发以邻为壑的货币竞争,进而带来全球外汇市场甚至整个金融体系的动荡。
表1 2013~2016年世界经济增长趋势(%)
在缺乏强有利的刺激因素下,预计2016年世界经济延续低速及不均衡增长态势,整体增幅略有上扬。发达国家经济小幅回升,其中美国继续引领发达国家增长,在货币收紧中巩固经济增长态势是美国政府的首要任务,欧元区和日本得益于低油价、低汇率和宽松货币政策,经济增长有望低速趋稳。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将继续经历结构性改革阵痛,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一些风险因素将对其经济金融稳定形成较大压力。据IMF预计,2016年全球经济增速将小幅提升至3.6%。其中,发达国家增长2.2%,较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增长4.5%,较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在世界经济政治不确定因素突出、应对经济下滑政策空间有限情况下,目前对2016年世界经济的预测仍存在较大变数。如果各国政府和政策制定者对市场存在的风险应对不当,全球经济可能出现新的动荡和混乱。面对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复杂形势,需要各国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继续将提高实际和潜在增长率作为政策重点,同时采取需求支持措施和结构性改革,防范短期金融风险,避免世界经济陷入低增长的困境。
(一)美国经济将继续温和扩张
2015年美国经济如预期实现了温和扩张,增长内生动力明显增强,在全球经济中表现出一枝独秀的相对强势。2015年美国经济呈现低开高走的态势。一季度受严冬恶劣天气和美元升值等因素影响,经济增速一度放缓,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年率仅为0.6%,随后在二、三季度分别实现强劲扩张,实际GDP增长年率为3.9%和2.0%。私人消费支出强劲继续为美国经济提供动力,前三季度,占美国经济总量2/3的个人消费开支按年率分别增长1.8%、3.6%和3%,对经济的贡献率超过一半以上。12月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升至96.5,显示消费者对目前状况仍然持积极态度。就业市场持续改善,失业率从1月的5.6%降至11月的5%,为七年来最低,已经非常接近美联储预计的长期正常水平4.9%。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物价指数在11月为1.9%,已经接近2%的目标值。但美元走强、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和全球经济需求疲弱也对美国制造业和出口形成压力。IMF预计,2015年美国GDP增速将为2.6%,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预计2016年美国经济增长大势不变,其经济基本面仍将优于大多数主要经济体,是全球稳定的增长的核心之一。与欧日相比,在摆脱金融危机冲击后,美国经济总体保持温和且稳定增长,显示出较强的韧性。美国经济这轮经济增长主要靠再工业化和页岩气革命,经济结构调整初显成效,内生增长动力渐趋强劲。就业状况持续改善、投资支出日渐回升、消费需求稳步释放、企业盈利状况不断改善,以及宽松政策退出后的资金回流增加等,都奠定了美国经济增长的基础,使美国经济增长的动能正在增强。美联储启动加息进程,向市场传递出美国经济已从国际金融危机中复苏的信心。加息不会改变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总基调,同时将有助于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
目前美国经济增长态势良好,巩固经济复苏仍是美国政府的首要任务。2016年是美国的大选年,美联储的货币政策选择以及美元运行都会处于关键阶段。美联储预计,美国经济将继续增长,足以推动就业市场进一步改善,并实现通胀率在中期回升到2%的目标。鉴于美元进一步升值会对美国经济增长带来“逆风”,美联储将采取渐进和谨慎的加息方式。未来加息步伐将取决于经济及金融基本面和经济发展前景,以确保货币政策支撑美国经济持续复苏。IMF预计,2016年美国经济增速将为2.8%,增速仍位居主要发达国家之首。美国经济稳定向好,将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发动机,其庞大的市场也将提升其他国家对美国出口,从而间接促进这些国家经济增长。
(二)欧元区再宽松货币政策力保经济重振
得益于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金融条件的改善、弱势欧元和国际原油价格下跌,2015年欧元区经济企稳回升,主要经济指标总体呈现好转趋势。欧元区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内需缓慢增强以及外部需求。一季度GDP同比增长1.2%,个人消费和企业投资增长较快。二季度GDP同比增长1.5%,居民消费和净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三季度GDP同比增长1.6%,增长得益于私人消费和政府支出,而出口则受到全球贸易放缓的拖累。IMF预计,2015年欧元区经济增长1.5%,较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欧元区四大经济体增长呈分化态势。德国、西班牙复苏势头稳中有升,法国、意大利经济增速依然疲弱。其中,德国一直是欧元区经济的发动机,其占欧元区经济总量近30%,2015年其经济保持稳健复苏势头,前三季度经济环比增长0.3%、0.4%和0.3%;法国在努力摆脱长久以来的经济低迷状态,一季度经济环比增长0.7%,但二季度增长停滞,为零增长,三季度增长0.3%。IMF预计,2015年和2016年,德国经济分别增长1.5%和1.6%,法国经济增长1.2%和1.5%,意大利经济增长0.8%和1.3%,西班牙经济增长3.1%和2.5%。
自2014年底以来,随着欧洲央行实施“扩大资产购买”以及欧盟委员会部署欧洲投资计划,欧盟宏观经济周期由“财政紧缩性”巩固政策进入“投资刺激性”增长政策。欧洲央行实施购债计划改善了金融市场环境,加上弱势欧元对出口的促进作用持续显现,欧元区经济中的积极迹象增多。在这种情况下,欧洲央行再度发力,在2015年底宣布通过延长空前的货币宽松来巩固经济增长,帮助提升通胀水平,避免欧元区经济陷入通缩。
从短期看,欧元区经济或将继续得到提振,但经济中的结构性痼疾难消和区域内各国经济失衡的状况,将给欧元区经济前景带来隐忧,经济大幅回升难度较大。10月欧元区失业率为10.7%,虽为6年来最低水平,但远高于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平均水平,也高于危机前自身正常水平。欧元区面临的通缩威胁依在,11月欧元区消费者物价指数初值同比上涨0.1%,远低于欧洲央行2%的中期目标。地缘政治的风险难以消除,2015年不期而至的欧洲难民危机,给经济增添了新的不稳定因素,对正在艰难复苏的欧盟经济带来一定压力,其对欧元区经营环境的影响有待进一步观察和评估。展望2016年,欧元区将持续实施宽松货币政策,但由于国际油价下跌,其经济仍将面临通缩威胁,而美联储加息导致资本外流可能会使欧元区重债国风险上升,欧元区经济增长率无法明显回升。IMF预计,2016年欧元区经济将增长1.6%,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三)日本经济增长动力不足
2015年日本经济恢复正向增长,但增长并不稳定,整体情况仍十分疲弱。一季度在企业投资信心上扬、出口较快增长带动下,经济环比折合年率增长4.5%。二季度在个人消费、企业设备投资及进出口均不佳背景下,经济下降1.2%。三季度经济数据中的消极迹象有所改观,经济增长1%。但日本摆脱通缩的目标难以实现,11月日本核心消费价格指数(CPI)从10月份的0.9%降至0.7%。日元贬值有利于出口,但随着对亚洲地区出口增速放缓甚至下滑,日本的机械、电子零部件及电子机械等生产均有所减少,整体工业产出下滑,企业投资步伐也有所放缓。IMF预计,2015年日本经济将增长0.6%。
日本经济复苏动力不足,主要原因是作为经济支柱的内需疲软。日本政府时常将经济及物价增长乏力归咎于包括新兴经济体在内的外部经济环境疲弱,但真正疲弱的是日本民众的消费欲望和企业的投资生产热情。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和通缩状况持续,日本企业对国内市场需求缺乏信心,投资慎重,导致企业设备投资持续萎缩。而形成对照的是,日本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步伐加快,日元贬值使得以美元结算的出口商品利润兑换成日元后大增。在疲软的经济形势下,日本政府债务压力在过去3~4年间也不断加大。目前,日本政府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已超过200%,财务状况在发达国家中最为糟糕。
“安培经济学”旨在摆脱困扰数十年的通货紧缩,提振日本经济恢复增长。为应对经济下行局面,2015年日本政府推出“安倍经济学”的“新三支箭”,即强劲经济、育儿支援及社会保障,但市场反应平淡。日本政府主导的“安倍经济学”不太可能在未来两三年内成功恢复本国经济增长并扭转通货紧缩颓势。展望2016年,日本提升经济增长动力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宽松货币政策和结构性改革计划在一定程度上会支撑经济小幅增长,尚难保证经济增长的平稳性。IMF预测,2016年日本经济将增长1%。
(四)新兴经济体面临的内外部挑战增多
国际金融危机后,新兴经济体经济增势一度强于发达国家,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推动力。但近几年随着外部条件改变,以及自身经济转型和结构性改革的任务艰巨,新兴经济体经济活动明显减速。目前新兴市场经济增长放缓的范围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最广泛的一次,而且前景艰难。
新兴经济体的突出问题在于,经济增长的动力源,即出口、国内公共支出和国内私人消费没有一个是强劲的。全球贸易增速剧减以及大宗商品需求和价格持续走低(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价格),重创了依赖大宗商品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出口。IMF研究显示,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可能导致大宗商品出口国在2015~2017年经济增长率平均比2012~2014年放缓约1个百分点。美元升值、大规模资本外流以及金融市场波动性加剧,以美元计价的企业债务若以本币计算,新兴经济体企业的债务负担加重。国际金融协会(IIF)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9月底为止,投资者从新兴市场撤资规模是2008年来最多的。安邦咨询掌握的数据显示,近一年来从15个新兴市场国家流出的资金已近8 000亿美元,超过了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的资金流出。
在新兴大国中,各自面临的复杂和困难因素增多,经济增长率普遍放缓,发展进入调整期。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增速下降、阶段更替、结构调整、模式重建、风险释放的转型期,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增大。中国经济放缓的主要原因是受到经济增长模式转换的影响。2016年是中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国经济仍具有弹性,将维持新常态的经济增长目标。IMF认为,中国经济在2015年和2016年增速为6.9%和6.8%。印度经济在其他金砖国家经济普遍显出疲态下一枝独秀。印度推行结构性改革正在有效地增强经济活力。莫迪政府自2014 年9月执政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大力发展制造业,放宽外国直接投资限制,发展铁路和智慧型城市,有力推升了经济增长。受益于不断扩张的工业生产、公共资本支出和零售额的增长,2015年印度经济增长势头持续强劲。IMF预计,印度经济在2014年增长7.2%之后,2015年及2016年将保持7.5%的增速,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
但巴西和俄罗斯经济面临衰退困境。近年的大宗商品价格下滑,以及国内财政紧缩和消费信贷繁荣消退,沉重打击了曾经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经济体之一的巴西。2015年巴西经济遭受高通胀、低增长、高失业率、债务高企、消费低迷、货币贬值的“最坏组合”,这一拉美最大经济体正陷入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巴西国会已经接受了弹劾总统申请,政治上的不确定性将影响未来巴西的投资和经济增长前景。俄罗斯经济在2014年已经呈现动荡,在国际油价下跌、卢布疲软以及西方制裁等多重压力下,俄罗斯经济在2015年上半年萎缩3.4%,经济“滞胀”局面还在恶化。由于俄罗斯一半的预算依靠与石油相关的财政收入,这迫使俄罗斯政府在一些方面勒紧腰带。
与20世纪90年代末的亚洲金融危机相比,大多数新兴经济体目前的宏观财政失衡状况均已减弱,宏观经济政策框架更加坚固,外汇政策更加灵活,缓冲性增强。但是宏观经济的脆弱性仍然存在,金融体系的风险在增加。随着美联储启动加息进程、全球贸易增长低迷、大宗商品价格维持低位以及劳动生产率增速放缓,新兴市场经济体增速放缓或将在较长时间内持续。考虑到这些全球性的重大风险,新兴经济体迫切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来应对周期性和结构性的挑战,并促进增长。
2016年,新兴经济体的发展中国家将面临外部需求不振、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低迷、融资环境趋紧的负面影响。特别是伴随美联储启动加息进程,新兴经济体可能面临新的资本外流和金融震荡压力,陷入更加艰难的境地,不排除在部分经济金融状况脆弱国家引发危机的可能。IMF预计,2016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4.5%,略好于上年。IMF报告分析说,2016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长回升这一预测,反映的并不是普遍复苏,而主要是2015年处于经济困境的国家(包括巴西、俄罗斯以及拉美和中东的一些国家)衰退程度缓解或部分恢复正常状况。从中期来看,新兴经济体能否重启经济高速增长势头,将依赖于提升潜在增长率的结构性改革。
责编:险峰
▲财经资讯
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若干意见》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我国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总体要求,提出要进一步优化自由贸易区建设布局和加快建设高水平自由贸易区,并就健全保障体系、完善支持机制以及加强组织实施作出具体部署。
《意见》指出,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要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统筹考虑和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和国家对外战略紧密衔接,坚持把握开放主动和维护国家安全,逐步构筑起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意见》强调,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要坚持扩大开放、深化改革,全面参与、重点突破,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科学评估、防控风险的基本原则。
《意见》提出,加快建设高水平自贸区,要提高货物贸易开放水平,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放宽投资准入,推进规则谈判,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推进规制合作,推动自然人移动便利化,加强经济技术合作。
《意见》要求,通过深化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完善外商投资法律法规,完善事中事后监管的基础性制度,做好贸易救济工作,研究建立贸易调整援助机制等措施,健全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保障体系。
《意见》还要求,通过完善自由贸易区谈判第三方评估制度,加强对已生效自由贸易协定的实施工作,加强对自由贸易区建设的人才支持等措施,完善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支持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