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广 张好徽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5)
创业型大学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
——以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为例
陈广张好徽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161005)
创业型大学是一种新兴的大学发展形态,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深化改革和发展的产物,为大学教育注入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大学教育理念的最终实现还需依靠课程,课程建设需要教育者更新教育理念,构建的课程体系要与人才培养相结合,以及真实的职业环境体认。
创业型大学课程建设教育理念
创业型大学是一种新兴的大学发展形态,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深化改革和发展的产物,它为大学教育注入一种新的教育理念[1]。创业型大学是高等教育机构自身组织转型的一种实践,是社会需求与高等教育变革共生的产物。全球范围内的高等教育发展表明,大学的组织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即向创业型大学发展阶段转变。
创业型大学兴起于20世纪中叶,以英国沃里克大学为代表的创业型大学,通过有效地将自身知识资源转化为知识资本,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从而引起了高等教育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创业型大学这一概念在我国日渐得到重视,一是由于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提出,使国内一部分大学主动投入创新、创业活动,二是高等教育大众化促使大学必须走差异化发展道路,以获取后发优势。只有准确把握创业型大学的核心特质才能实现向创业型大学的成功转型。
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和讨论中,对创业型大学的研究大致可以归纳为两条不同研究路径,第一条研究路径是沿着伯顿·克拉克的开创性研究继续前行,研究主题是大学作为一个组织转型问题,即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学如何实施变革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研究对象是那些有变革精神并着手进行改革实践的高等教育机构。在伯顿·克拉克关于创业型大学研究第一批五所大学中,有像创办于1965年的英国沃里克大学这样年轻的、但发展迅速的新型大学,也有像苏格兰的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那种获得大学地位仅有15年时间、却有着200年办学历史、前身为“技工讲习所”的大学。总体而言,在伯顿·克拉克研究语境中,创业型大学指的是那些为了应对环境变化而采取大胆革新行为并最终取得明显成效的大学。在这一研究路径中,研究者对大学进行研究的考察维度包括:大学所处的外部环境;大学在运行过程中面临的现实困境,即产业界、政府、社会对大学提出越来越多的新需求,而在资源约束下大学满足这些需求的困难;大学在组织结构上的变化情况;大学获取资源途径的变化情况;大学的办学理念或组织文化的变化情况等。正是在这样的研究路径中,伯顿·克拉克归纳出创业型大学的五方面特征:强有力的驾驭核心、拓宽的发展外围、多元化的资助基地、激活的学术心脏地带和整合的创业文化[2]。“强有力的驾驭核心”、“拓宽的发展外围”、“激活的学术心脏地带”三个特征涉及大学在组织结构上的变化这一维度;“多元化的资助基地”,涉及的是大学获取资源途径的变化这一维度;而“整合的创业文化”涉及的是大学的组织文化这一维度。
具体而言,其内涵与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
创业的综合体;存在与企业合作的混成组织机构:知识的创造和应用是两大支点,有浓厚的企业家精神和创业氛围,创业活动被普遍接受并获得系统支持;拥有大学自治权并与政府、企业、研究院所、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风险投资机构等外围组织形成紧密的三螺旋互动关系,外部环境的变化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并能迅速做出反应,以便得到外部支持。王雁将创业型大学定义为:具有企业家精神的研究型大学。笔者认为,创业型大学指对社会需求和环境变化做出积极回应,将知识资源转化为知识资本,从而获取自身发展动能的新型大学,高等教育大众化加剧了大学之间的竞争,生存与发展的压力促使一部分大学向创业型大学转型。转型的关键还要靠课程。
1.教育者更新教育理念
要树立创业型教育理念,使所有学生都能借助教育方式,形成独特的创业精神、意识和能力。这种理念应该是大学教学革新的重点,主要对人才培养计划进行修订,对课程教学体系进行完善,选择合适教学的内容,对教学方式进行组织,设计出科学的制度规范。要把创业理念融入课堂教学、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和学校文化建设中,鼓励学生积极创业,参加各种创业活动。
学校设计的全部固态和动态的活动都是课程,课程是以社情为依据、学情为基础的“生态系统”和完整的学校文化,具有动态性、对话性、情境性、生长性等特征。课程按不同分类标准,在不同类型的学校中有不同侧重。但作为创业型大学,培养“双创”人才的课程从课程设计到课程实施乃至到课程评价,每一个环节都应该渗透创业创新人才培养设计。
课程要为培养目标服务,确立面向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应用性、职业型创业者的培养目标;立足于这个目标,课程具有第一方面特征就是应用性。要求我们设计课程时在保证学生知识体系完整性的同时,考虑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面向实践的应用,充分考虑学生知识技能、态度三个维度的成长需求。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在创建的真实职业环境中设计有差异的课程,在学长引领下组建团队,通过工学交替的创业创新实践,实现创业创新人才培养。教师在学院倡导的“开一个专业、办一个实体、搭一个平台,创一个品牌”原则下办实体,开发课程实践探索。
2.构建的课程体系要与人才培养相结合
地方高校是“双创”的孵化器和主力军,“专业跟着产业走,创业就在课程上”。课程是培养创业创新人才的关键,当前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方面,很多学校都开设了这样的课程,也有很多学校开设了创业学院,这些独立的课程和单独部门的培养,其实跟学生的专业学习是有一定距离的,这种培养方式是物理的加和,没有跟专业人才培养有机融合,因此有很大的局限性。
创业型大学最终应该事先培养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与课程关系表达可以用达·芬奇的 《维特鲁威人》表达:左手是知识,右手是技能,头顶是态度,立足是应用。
传统课程中,知识建构主要靠学科体系的教化;熟练的技能是靠工作过程训化;态度的养成需要感化(而这恰恰是现在课程设计中忽视的部分);教育过程中,知识主要是帮助学生形成内在的知识结构,为了将来长远发展;而技能训练是在工作过程项目中完成,主要是为了解决学生进入社会后的价值体现,解决生存问题,因此培养出具有创业精神,熟悉创业知识,掌握创业技能的人,需要面向应用,充分沟通两大体系,把职业精神贯穿始终,结合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新型课程。
3.需要真实的职业环境体认
要完善具有特色的创业模式,需要根据学校特点选择发展的合适路径,以区域特色为基础,把学生创业教育和经济发展需要相结合。使创业教育成为大学的正常教育,开展各种形式的创业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创业实践,对以往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切实提高学生创业意识和能力[3]。
温家宝指出:“在做中学才是真学,在做中教才是真教。”创业型大学课程的实现绝不是独立的单元,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以“政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教学做合一”为办学模式平台;以“真实的职业环境”为基础和前提;以专业法人制、学长制为制度保证;因此培养创业创新人才需要一项系统的工程。
首先,在“做中学”理念指导下,采取基于环境的主动学习方法,在职场实践环境里,从一个工程过程的具体化要素中,把握其相对固定的工作过程,采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倡导的“过程方法”,运用“PDCA循环模式”设计教学活动方案。其次,专业教师或实践的现场指导员,在工程活动前结合工程活动的实际现场,将工程活动所需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应掌握的技能和技巧,活动的程序与途径,活动结果的要求,讲解清楚,传授到位。最后,带领学生团结合作、齐心协力,在工程实践活动过程中采用“教、学、做”合一的方法,遵循学生成长、能力培养循序渐进的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工程或项目生命周期中按照“策划-实施-检查-处理”的完整工作过程,组织“做中学”的实践教学。开始由教师教学生学与做,然后由教师指导学生学与做,最后布置任务由学生自己学与做,教师讲授越来越少,逐渐成为咨询指导的角色。
创业型大学培养创业创新人才,需要有真实的职业环境,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的课程建设遵循的原则:开一个专业、办一个实体、搭一个平台、创一个品牌,从而实现地方需要、企业追随、社会满意、学生成长”的课程建设目标。为此,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创办了一个大学科技园和16个校办产业,另外还根据学生实践要求建立了200多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学生在这些真实的职业环境中积累创业经验,进行创业实践。这些都是课程,如机电类的校内实习工厂——齐三机床,面向中国制造2025年的产业发展目标,变“消耗性实习教学”为“经营性实践教学”,学生在这个平台上承揽项目,师生共同组建学习团队,在维修机床过程中,教师完成教、学生完成学。把课程融入产业中,把成绩写在产品上。学生实现从学习团队到创业团队,乃至创办法人公司的飞跃。
[1]马小辉.创业型大学的创业教育目标、特性及实践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3.7.
[2]伯顿·克拉克,王承绪译.建立创业型大学:组织上转型的途径[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刘显升.基于创业型大学建设的人才培养战略研究[J].电子测试,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