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红波,刘 领,曹 诚
(宿州学院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生态文明建设视角下创新大学生党建工作的路径研究*
——以宿州学院为例
井红波,刘领,曹诚
(宿州学院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摘要:大学生党员是生态文明观念的传播者,更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先锋队和主力军。当前,在校大学生党员在生态文明方面存在一些意识淡薄与行为失范的问题。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应以这些问题为导向,分析其在学校生态教育、基层党组织、生态道德修养等方面的成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在此基础上,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来探索大学生党建工作的路径,如创新党支部设置方式和党建工作模式、丰富宣传教育形式、提升党员服务能力、开展实践活动、构建党员评价体系等,以提升大学生党员的生态文明意识与实践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生态文明;路径;党建;支部设置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1]。高校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承担着宣传生态文明理念、规范生态文明行为的教育任务。大学生是高校教育的对象,大学生党员作为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既是生态文明观念的传播者,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先锋队、主力军,在高校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组织大学生党员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既能提升党员队伍的生态文明意识,又能引领大学生群体投身其中,共同建设美丽校园、美丽中国。然而,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中尚存在一些不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以党员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为中心的党建工作还缺乏科学的方法和路径,故具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一、大学生党员生态文明意识与行为现状
近年来,随着高校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开展,虽然校园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观,但依旧存在着诸多有损于生态的不文明现象。为深入了解大学生党员生态文明意识与行为现状,以探究出更为合理的对策,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生态文明常识和生态文明行为两部分。问卷的调查对象为宿州学院大学生党员,问卷所获得的数据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调查发放问卷180份,回收178份,其中有效问卷174份,回收率为98.9%,有效率为96.7%。通过对回收的有效问卷的整理,我们发现,对于生态文明,大多数大学生党员还是能正确认识并付诸行动的,但是党员队伍中仍存在不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生态文明常识欠缺,理解不深入
部分大学生党员的生态文明意识还不健全。此次调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题中。对于“您知道生态文明吗?”的提问,有58.7%的大学生党员表示听说过,还有11.5%的大学生党员不知道,只有29.8%的大学生党员对生态文明有所了解。对“世界水日是哪一天?”的回答正确率为36.2%,对“世界环境日是哪一天?”的回答正确率为40.9%。对“世界无烟日是哪一天?”的回答正确率为23.5%。对“绿色GDP指的是?”的回答正确率为39.9%。均不及总数的一半。只有回答“植树节是哪一天?”时正确率达到93.7%。由此可见,只有少数大学生党员对生态文明基础知识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和掌握,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党员的生态文明知识匮乏,对生态文明内涵理解不够深入,对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终极目标的认识还只停留在表层(物质层面),不够深刻,没有深入到深层(精神层面)[2]。生态文明综合素养不高,也反映出大学生党员对生态文明的关注度较低。
(二)生态文明行为失范,言行不一致
生态文明建设大多停留在口头上,具体实践较少,落实也不到位。依据调查结果,尽管多数党员具有一定的生态文明意识,能够正确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但是知行转化的能力不强,效果欠佳。在其实际行为上,文明意识并未有效地指导文明行为,与所表现出的意识水平不甚相符,生态文明建设的执行力不够,仍存在行为失范现象,这对高校乃至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水平和进程产生了负面影响和阻碍作用。在调查问卷中关于生态行为的题中,这一点表现无疑。如:对“洗衣服的时候水龙头一直开着吗?”回答只有37.3%的大学生党员选择“从不”,有62.7%的大学生党员选择“经常”和“偶然”。对“用餐的时候您会使用一次性餐具吗?”的回答,只有16.2%的大学生党员在用餐时不会使用一次性餐具。对“在扔垃圾的时候注意分类了吗”的回答只有30%的大学生党员选择了“分类”。这些浪费资源的不文明现象说明有些党员生态文明行为缺乏实践的主观能动性,自觉性行动不够。
(三)生态社会责任感不强
大学生党员虽然接受了思想道德课和党课培训方面的教育,但一部分党员仍然存在个人主义和自我意识,缺乏奉献精神、生态社会责任感不强。在调查问卷中关于对不文明行为加以阻止的有两题,在这两题中只有很少的大学生党员会主动加以制止。如:“您对于其他同学浪费现象是否加以阻止?”一题中,有44.4%的大学生党员不会阻止,23.4%的大学生党员感到无所谓,只有32.2%的大学生党员会主动加以制止。另外,对“如果看到其他同学践踏草坪您会制止吗?”的回答,只有19.2%的同学会主动加以制止,有49.3%的大学生党员看到同学践踏草坪不会制止,31.5%的大学生党员对同学践踏草坪感觉无所谓。可见,当前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效果尚需提升,大学生党员的生态文明素养也有待提高。
总之,虽然多数大学生党员具有较高的生态文明素养,但仍有部分党员生态文明意识淡薄,生态文明行为不佳。这与党员这一特殊身份是格格不入的。
二、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学校生态教育严重滞后
应试教育体制下,在校大学生党员关于生态文明的知识大多只是在思想政治和地理专业课中出现,相关知识点并不是学习的重点,所以学生了解的就比较少。开设的通识课课程设置混乱,方式单一,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导致教育效果大打折扣[3]。上述问卷中对生态文明有所了解的大学生党员只有29.7%,还不到总人数的1/3。关于“您是通过什么方式获取生态文明知识?”的问题,只有15.7%的大学生党员是通过教科书的方式获得,而且其中有90%以上的大学生党员是因为所学的专业与生态有关,可见大学生党员通过教科书获得的生态文明知识少之又少。学校教学方面,专业培养方案中没有开设相关课程,专门的生态文明教材基本上没有,专业教师几乎是空白。生态知识在教师的授课过程中或者轻描淡写,或者泛泛讲述,未能贯穿于课堂教学,难以提高大学生党员生态文明意识和践行能力。
(二)基层党组织生态主题活动开展得不够
除了一些专业针对性较强的学生党支部、党小组,如环境、生物专业,在世界环境日、水日、气象日等纪念日举办活动之外,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其他活动基本没有。党课培训中,也没有突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党建实践活动中,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少之又少。各级党组织对此重视不够,缺乏正确的导向,没能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学习交流平台,更未把此项活动常规化、系统化、制度化。绝大部分学生党员无法接受此类教育,仅靠个人兴趣自主学习无异于杯水车薪。实践途径较少、实践活动单一已严重阻碍大学生党员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三)部分大学生党员不重视提升个人生态道德修养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学习与践行,大学生党员的自觉性和执行力不强、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虽然改善了大学生的生活环境,这也使少数党员养成极强的惰性,一些党员只强调学习成绩和其他能力的锻炼,不重视提升自身的生态道德修养,导致生态思想观念的不健全,暴露了其自觉性不强和行动力差的弊病。另外,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很多大学生党员养成被动接受心理和不愿正视生态问题。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部分党员往往呈现出漠然视之的态度,弱化了其学习和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中心,创新大学生党建工作的路径设计
(一)创新党支部设置方式和党建工作模式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党支部的堡垒作用[4]。要倡导生态党建,创新党支部设置方式,把党员责任区延伸到宿舍、食堂和教室,建立党组织生态链,搭建党员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平台,拓宽大学生党员参与渠道,为大学生参与各项活动提供广阔空间。生态党建就是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渗透到党建工作的方方面面,在校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等各级党组织中全面深入地贯彻执行。学生党支部设置方式要适时创新,可在基层学生党支部中分类成立“生态文明学习型党支部” “生态文明实践型党支部”,具体负责生态主题活动的策划、宣传、实施、推广。尝试在宿舍、食堂和教室建立“生态文明建设党员工作站”,隶属不同支部。一是树立党员的生态文明意识,起到行为示范效应;二是引导党员切实发挥先锋作用,产生良性影响;三是对部分同学破坏环境、铺张浪费等有悖于生态保护的不文明行为进行监督、指正。
(二)丰富宣传教育形式
要将生态文明专业教育纳入到大学生基层党组织的党建工作中,丰富和完善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一是要在党员教育培训中增加生态文明建设专题,切实提高大学生党员的生态文明水平;二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如党支部可通过征文、知识竞赛、辩论赛、党员论坛、基层社会实践等形式多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主题活动。进行多形式的宣传教育,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提高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三是加强校园生态文化建设。学校要树立“绿色大学“的理念,教师以身作则,学生积极实践,用外部环境去感染学生,以生态校园建设带动生态文明社会建设[5]。
(三)提升大学生党员建设生态文明的服务能力
应积极推动党建活动载体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融合,比如,以党员为主体组建生态文明建设志愿团队,多组织开展生态环保志愿活动。在校党委的指导下,学生党组织参与进来,通过组织各级志愿者活动,提供多种社会服务,推进校园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志愿者的生态文明素质,为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同时,扩大志愿团队在学生间的影响力,使其成为推动校园生态文明建设的火车头。通过志愿活动,带动更多的大学生参与进来,让学生的生态意识和知识在志愿者活动中得到提升,进而改善校园的生态环境。形成以党带团的生态文明建设辐射效应,健全生态文明建设利益导向机制。
(四)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活动
实践比书本知识更能启迪人的心灵,因此要积极开展校园生态文化建设活动。要充分发掘第二课堂的潜力,努力引导党员尊重自然、爱护生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生态文明校园。引导大学生党员养成“绿色”行为习惯,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积极参与环保公益活动,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实践活动中提升生态文明素质。同时,要通过高校校园文化影响、辐射社会文化,逐步使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自觉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的绿色行动,影响和带动更多人加入绿色行动,使“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生态文明”等一系列理念深入人心,提升整个社会的生态文明意识[6]。
(五)着力构建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大学生党员评价体系
强化生态建设保障机制,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对学生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内容,把生态文明活动的参与度纳入党员考核标准。通过定期组织党员集中学习、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建党纪念日主题活动等形式,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的学习、交流内容,提高理论水平、增强文明意识,提升生态素养,构建并强化党员生态建设保障机制。经常组织生态文明主题活动,把参与频度和表现优劣作为积极分子入党、预备党员转正、党员评优的重要标准。
校党委应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学校管理体制,制定并颁布《党员生态文明建设实施纲要》《党员生态文明建设奖惩条例》,让学生党员的生态文明建设与奖惩挂钩,形成一种动态机制。学校还要定期对学生生态文明建设成绩进行考核评优,激发大学生党员的积极性,从而主动投入到生态文明建设中去。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EB/OL].[2015-05-06].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5/0506/c1001-26953754.html.
[2] 林爱广,应莺.生态文明视域下大学生党建工作探微——以农林独立学院为例[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4(6):104-107.
[3] 孙一进.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4:19.
[4] 李伟明.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大学生党建工作刍议[J].江苏高教,2011(5):120-121.
[5] 赵富刚,李兵兵,潘蓓鸽,等.浅议大学生践行生态文明建设[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5):135-136.
[6] 李永兴,魏延秋.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内容及其实现途径[J].中国商界,2008(3):220.
On the Innovation of the Path of Party Construction among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Taking the Practice of Suzhou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JING Hongbo,LIU Ling,CAO Cheng
(School of Resources and Civil Engineering, Suzhou University, Suzhou 234000, China)
Abstract:College student party members are not only the spreader of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but also the vanguard and main force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t present, there are some college student party members who pay insufficient attention to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do some improper behaviors. Therefore, it is suggested that party construction among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focus on these problems, the flaws in ecological education, primary party organization, ecological ethics and the like on campus be analyzed, and proper countermeasures be found out. Furthermore, the path of party construction among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be explored arou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by innovating the setting mode of party branch and working mode of party construction, increasing the ways of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enhancing party members’ service ability, carrying out practices and building party member evaluation system.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path; party construction; setting of party branch
收稿日期:2015-12-31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一般项目(SK2013B500:《新形势下创新大学生党支部设置方式和活动机制研究》);宿州学院校级党建一般项目(szxydjxm201519:《大学生党员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研究》)
作者简介:井红波(1976-),男,安徽宿州人,宿州学院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党务秘书,讲师,硕士。
中图分类号:D26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463 (2016)03-004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