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度假村生态旅游发展态势的研究*

2016-03-16 23:39:01
关键词:发展态势度假村海南岛

王 超

(1.贵州财经大学 工商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2. 贵州财经大学 旅游经济与管理研究院,贵州 贵阳 550025)

海南度假村生态旅游发展态势的研究*

王超1,2

(1.贵州财经大学 工商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2. 贵州财经大学 旅游经济与管理研究院,贵州 贵阳 550025)

摘要:生态旅游是促进海岛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基于生态旅游的发展要求与态势分析方法,研究发现:海南岛在基于生态旅游开发下发展海岛度假村时,内部环境存在自然环境、地理区位、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优势和公共基础设施、从业人员素质、民族文化融入等劣势,外部环境存在市场契机、经验参考、政策支持等机遇和行业不规范、需求多样化、全球竞争等威胁。根据态势分析结果,提出从生态旅游经济发展、科学合理规划度假村建设、注重旅游从业人员人才培养、做好海岛本土文化与度假村建设宣传、顶层设计建设决策沟通平台几个方面完善海岛度假村旅游发展战略。

关键词:生态旅游;海岛旅游;度假村;发展态势;海南岛

生态旅游最早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Ceballas Laskurain)在1983年提出,后经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完善,界定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1]。海岛生态由于与大陆在地缘上的隔绝,具有自身封闭性与脆弱性的生态特点,发展海岛生态旅游必须考虑海岛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海南岛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与自然资源,其中度假村成为海南旅游的重要接待基地。基于生态旅游视角研究海南岛度假村发展态势问题,用SWOT分析方法理清海南度假村生态旅游发展的态势,一方面有利于促进游客对当地的旅游文化和自然环境更好的体验与享受;另一方面,摸清海岛旅游度假村发展的内外问题,探索海岛生态资源与旅游开发平衡发展路径,促进海岛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一、海岛旅游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关于海岛旅游研究的成果十分丰富,主要研究成果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于某个海岛的实际案例,探索海岛旅游发展的相关问题。例如陈金华等以福建东山岛为例,研究了海岛居民对旅游开发的感知问题[2]。王恒等以大连广鹿岛为例,从认知心理学视角出发,探索了海岛旅游资源的开发潜力[3]。马丽卿以舟山群岛为例,深入分析了海岛旅游开发的几种模式[4]。刘伟以辽宁长山群岛为例,探索了海岛旅游联合开发的问题,并总结出多方合作的联合开发模式[5],等等。

二是基于某个理论或视角研究海岛旅游发展相关问题。例如徐福英等基于人地关系协调的视角,发现了海岛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构建与运行的建议对策[6]。龙江智等基于气候舒适性的视角,深入剖析了辽宁海岛旅游开发的策略[7]。汪运波等基于生态足迹的视角,剖析了海岛型旅游目的地生态发展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生态补偿标准[8],等等。

三是旅游发展对海岛当地居民相关影响研究。例如林炜铃等研究了鼓浪屿发展海岛旅游后,对当地原住居民生活方式的影响,并讨论了原住居民生活方式的变迁情况[9]。陈金华等综述了国外旅游型海岛的人地关系问题,找准了海岛旅游最新研究进展[10]。陈小君等从海南岛旅游发展交通情况,分析了旅游交通网络对当地居民的影响[11],等等。

(二)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海岛旅游研究也比较成熟,研究领域与国内相似,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海岛旅游的实证研究。例如Klint等学者研究了太平洋岛屿瓦努阿图的旅游业与气候之间的关系,为该岛如何做好海岛旅游提出了一些思路[12]。Montero等学者专题研究了加勒比海海岛旅游发展的传统、认同与全球化问题[13]。Santana-Gallego等学者探索了加那利群岛(又称金丝雀群岛)旅游与贸易发展问题,深入剖析了小型岛屿旅游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与存在的问题[14],等等。

二是基于某种视角或方法研究海岛旅游发展问题。例如Wilkinson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探讨了海岛旅游发展的相关问题[15]。Seetanah用经济学的方法评估了海岛旅游对岛屿经济产生的系列影响[16]。Connell (以地理学的方法探索了热带海岸线与海岛旅游发展的关系[17]。Pons从旅游资本主义和海岛城市化的视角讨论了西班牙巴利阿里群岛1936年到2010年间游客住宿扩散的规律[18],等等。

三是关于海岛旅游经济与产业相关研究。例如Richard 等学者在研究非洲桑给巴尔岛发展海岛旅游过程中,探究了政府治理如何促进小型海岛经济发展问题[19]。Hadjikakou 等学者对地中海某旅游海岛进行了再次研究,重新思考了旅游发展对该岛屿的经济贡献程度与相关联系[20]。Lee 等学者研究了发展中国家的旅游小岛相关的不稳定政治环境问题,以及给旅游产业和经济带来的影响[21],等等。

综上所述,国内外关于海岛旅游相关研究成果比较丰富,着重点在于海岛旅游发展与经济、政治、环境、文化、居民生活等之间的关系与影响。以旅游接待业为对象,基于SWOT分析方法研究海岛旅游生态发展问题,从顶层设计的思路系统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海岛旅游,是海岛旅游研究的一次新的尝试。

二、生态旅游对海岛度假村建设的指导意义

(一)生态旅游需要海岛度假村建设基于正确规划

生态旅游发展要基于海岛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这就需要海岛在发展度假村初期就必须正确规划自然资源与度假村建设之间的关系。这个关系来自于游客的动机和需求。对于经济实力较强的游客群体来说,他们倾向于追求“世外桃源”似的度假场所,亲近自然同时享受高品质的休闲娱乐设施。海南岛拥有优秀的度假自然资源,这些资源景色优美、气候温和、令人向往。海南南海环岛度假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该海滨地区,尤其海岸线区域,凭借得天独厚的自身优势,形成了诸多海岛旅游度假区(村)。然而,这些度假村的建立,必须符合生态旅游规划的基本思路,尽量地减少对原有平衡生态环境的破坏。

(二)生态旅游要求海岛度假村必须控制游客规模

海岛度假村自然环境的承载力大小对游客规模有着直接的影响。度假村旅游定位,不是定位于大众低端旅游,而更多的是定位于高品质的高端旅游。在度假村里,生活娱乐的各项设施一应俱全,还有专门的民族艺术及娱乐,以及博彩等活动,以保证度假村的品质。高品质的旅游体验,吸引了广大的游客争相前往,这类游客往往是更看重于旅游质量,而不会过多计较消费。但是,游客规模过大,不仅对生态旅游行动难以保障,而且对度假村的休闲品质也有着不利的影响。因此,生态旅游不只是一种旅游行动理念,更是一种度假景区建设的规范要求。

(三)生态旅游发展为海岛度假村建设指明了方向

海岛由于生态环境的独特性,决定了海岛度假村建设必须因地制宜,根据生态资源分布合理建设。以海南岛为例,海南岛重点关注几个区域生态发展的情况,包括琼海、陵水、三亚等,为度假村建设指明了方向。根据海南岛生态资源分布情况,在中部地区,因为离海岸线相对较远,应重点发展基于热带休闲的度假村建设,结合热带生态植物园、热带香料作物研究基地、五指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合理发展度假村群体。在环岛沿海地区,根据海岸生态资源分布,可以结合医疗、康体养生、海景观光等,开发度假区住宿群落,打造海南金色落日海岸线品牌度假村。这些海南度假村的发展,离不开海南生态资源的分布,也离不开生态旅游内涵的要求。

三、海南度假村生态旅游发展态势的分析

(一)优势

1.高品质的海南岛自然资源,为度假村旅游发展夯实了基础

海南岛地处热带,周边均是海域。在森林资源方面,海南的森林覆盖率超过百分之五十,大大超过国家13.5%的总体水平。在空气质量方面,国内近几年的城市空气检测中,三亚、海口的检测指数都很高,平均居于前几位。在水资源方面,无论是河流还是淡水湖库,均有着良好的品质。在全部河流中,有七成以上的水质满足国家地面水二类要求。而在全部湖库中,亦有将近七成满足一、二类标准。在近岸海域方面,整体水质也保持在较高水平,在主要城市如三亚、海口中,六成的海区水质满足GB3097—1997《海水水质标准》的一、二类标准。整体环境的评估上,海南岛工业污染程度尚不严重。总之,高品质的自然资源成为海南岛度假村发展的基础。

2.优势的地理位置,提高了海南度假村发展的旅游通勤性

海南坐落于祖国南端,与港、澳、台、粤临近,在交通上,它地处东亚、东南亚必由之路;与它隔海相望的有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越南等国家。它们到海南的航空距离较短,空中通勤方便,又与中国大陆临近,立体交通网建立逐步完善。这些都为海南开发度假旅游提供了广阔的客源市场。现在从海南出发,有多个海陆空线路,连接到毗邻地区。这样的交通网络,牢牢把握住客源市场,对行业前景产生着深远影响。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无论在交通运输、信息科技还是高品质服务上,海南均会进一步地发展完善。届时随着国际旅游岛形象的传播,区位优势会更加卓著。

3.丰富的非物质文化资源,助力海南度假村旅游发展的文化品位

海南岛少数民族风土人情,有着自身独特的历史特点。在民族特色方面,海南亦内容充实。黎族、苗族、回族等均各有特色,特别是黎、苗二族,最引人注目。建筑上,黎族有干栏式、船形茅屋,还有“隆闺”等形式;而苗族则有著名的吊脚楼等。这些建筑风格有强烈的热带风味。饮食上这二族有竹筒饭、南杀等;而苗族还有特有的三色饭、五色饭等。工艺上,则更是精巧卓著。无论是纺织、刺绣、编织,还是雕刻、陶瓷艺术,历史悠久、别具一格。同时还有多种多样的节庆活动,以及各种歌舞、神话故事、历史风俗,以及诸多体育项目,不仅赏心悦目,还有很强的参与性。另外,这两族因为长时间的岛屿生活,其耕作模式与地域条件相结合,创造了特有的人文景致。在人文资源方面,文化名胜广泛分布,包括五公祠、琼台书院、东坡书院,另有崖州古城、海瑞墓、宋庆龄祖居;在远古遗迹方面,有东方付龙园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还有万宁港北镇新龙村的新石器遗址等,这些因素都助力海南岛度假村旅游发展文化品位的提升。

(二)劣势

1.公共基础设施不完善,离国际高水平旅游海岛还有一定差距

由于海南岛工业的发展缓慢,在近几年旅游发展成为规模经济之前,海南岛的经济收入并不十分乐观,因而政府对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还不令人满意。虽然旅游发展给海南岛带来了新的经济发展动力,但是由于基础设施建设起步晚,再加上旅游景区也只是少数几个点比较知名,整体而言,海南岛公共基础设施离国际高水平旅游海岛还有一定差距。公共基础设施是否完善,对海岛度假村旅游发展品质有着直接的影响。

2.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影响高品质海岛度假村的形象

由于海南旅游的高速发展,游客来岛旅游数量日益增多,促使海岛相关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所需要的相关从业人员也数量庞大。但是,由于历史发展原因,海南岛旅游从业人员总体素质不高,旅游行业还不够规范。曾经发生过海南岛天价海鲜事件,直接影响了海南旅游形象。度假村作为海南岛重要的旅游接待地,其从业人员素质的高低,也直接影响了高品质海岛的形象。

3.民族文化融入不够,海岛文化有待深入开发

虽然海南岛是一个多民族共存的岛屿,也是中国第二大岛(第一大岛是台湾),但是海岛民族文化融入度假村开发不够,需要进一步深入规划和开发。就目前而言,由于自然条件、人文条件和开发支持等原因,海南岛度假村民族文化产品单调且品味不高,这可能导致休闲旅游项目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不能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旅游活动内部不够充实,游客缺乏参与性,不能体会当地旅游的知识性和趣味性,这就导致了旅游地不能保持长久的吸引力[22]。

(三)机遇

1.全球生态旅游的兴起给海南度假旅游带来新的市场契机

在现代旅游领域中,生态旅游这一模式是这十余年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根据专家分析,回归自然模式的生态旅游方式,在新世纪将掀起世界潮流。依照世界旅游组织的数据,现在的生态旅游行业,全球范围年产额高达2千亿美元。在全球旅游领域的收入中,生态旅游占据15%到20%。而在可预见的将来,生态旅游的关注度会稳步上升,发展水平亦将持续提高。届时这些数字将更为可观。海南岛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必然在全球生态旅游的浪潮中,占有一席之地。

2.国内其他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为海南度假旅游建设提供了参考

在国内诸多地区,例如四川的九寨沟、湖北的神农架、内蒙古的呼伦贝尔草原等生态旅游开发模式,为海南岛生态旅游发展提供了参考。在国内成功经验模式的基础上,海南岛如何把生态旅游发展与度假发展有效结合起来,利用天时地利人和之便,成为海南岛度假旅游发展的关键。对于海南而言,不仅可以借鉴国内生态旅游发展模式,根据海南发展定位,还需要迎合国际趋势,形成优势互补的生态旅游体系,创造国际规模的大品牌。

3.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力推海南国际度假岛的建设

在2010年博鳌国际旅游论坛上,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杜江明确表示,国家旅游局将在资金安排、改革试验、规划及实施、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国际旅游市场拓展等方面给予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大力支持。另外,在《海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里,强调发展旅游业的生态旅游模式,要把海岛天然资源应用到生态旅游规划中,重点打造生态旅游线路,同时规定,在旅游的开发过程中,应确保环境的维护。可见在政策的支持、总体战略的指导下,海南省的生态旅游将得到大力推进,这是时代给海南旅游发展的大好机会。

(三)挑战

1.海南旅游行业的不规范,给海南度假旅游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基于生态旅游开发的海南度假村旅游发展,涉及多个行业。由于新《旅游法》出台时间较短,旅游行业规范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建设。有些开发商假借生态旅游之名,却在产品方面弄虚作假、偷工减料,做着“伪生态旅游”。有些商家不顾长远利益,只顾眼前利益,欺压旅游者。这些行为极大地侵害了旅游者的正当权益,不利于海南当地形象及优势品牌的树立和传播,更影响着大众对海南旅游的认识,给海南度假旅游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2.游客来源越来越复杂,海岛旅游需求日益多样化的挑战

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逐步成为世界知名品牌,去海南旅游的游客来源,越来越复杂。不同国家的游客,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对海南旅游的需求也不一样。这就要求海南岛旅游度假村发展不能静止不变,而需要动态看待旅游市场。度假村投资建设者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市场,满足海岛旅游需求的多样化,在旅游设施建设、吸引物的打造各个方面,都要推陈出新,不断保持海岛旅游度假的活力与魅力。

3.国际海岛度假市场竞争激烈,海南度假村发展需参与全球竞争

仅就目前看来,无论是旅游资源方面,还是自然环境方面,海南均无垄断能力。在周边的若干国家地区,包括印尼巴厘岛、泰国帕提亚,以及马来西亚的槟榔屿,均在这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优势。甚或远至美国的夏威夷,以及澳大利亚的黄金海岸,也是重要的潜在对手。这些地区无论是气候、地域各方面,均和海南有着许多共性。同时这些地区发展历史较长,设施发展较为完备,在服务、管理上也有着很高的品质。另外,它们也具备特色,而且对于世界范围的游客而言,它们早已有了较高的吸引力和知名度,美名远扬,使得这些地区有着强力的竞争优势。海南岛度假村建设,需要根据自身特点优势,参与全球竞争,争夺全球顾客。

综上所述,对于海南度假村发展而言,首先要依据自身优势做好生态发展规划,定位度假村发展的品位,顺应全球生态旅游发展趋势,进一步凸显自身生态旅游优势。面对自身在公共基础设施、从业人员素质和特色文化融入等方面存在问题,可以借助海南旅游发展的时代机遇,利用国家政策,发挥旅游市场潜力,做好海岛度假旅游,通过旅游发展,不断完善公共基础设施,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开发本土文化产品。只有自身做强以后,才能更好地面对国际竞争,吸引国际游客,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用国际和国家标准不断规范旅游相关行业,最后把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度假特色做成具有世界影响的旅游品牌。

四、完善海岛度假村生态旅游发展的建议

(一)通过生态旅游经济发展,逐步提高海岛度假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通过生态旅游经济发展,一方面做好生态保护,另一方面提升经济发展水平,为海岛度假村开发提供有效的资金支持,进而助力度假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提高。具体而言,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生态交通方面。在未来海南地区的交通网络设计,以及具体载体的采用上,应首先恪守保护环境的基本前提,主干道到景区的路线模式上,要绕过生态脆弱区。另外,在景区范围的路面,材质选用要以环保为主,不采用沥青等。然后依照功能分区特点属性,做到减少机动车上路,相应地增加太阳能、电能交通工具,或者畜力、人力运输,要倡导徒步。

二是生态能源方面。在保证能源清洁的基础上,提倡节约使用,且争取利用率的提高。在景区范围,普及环境安全意识,发展相关技术,要限定不可再生能源的额度。另外要根据实际条件,发展太阳能、风能、沼气能等。

三是生态宾馆业。形成区内游览、区外住宿的基本模式。在具体的设施规划上,以低密度为准,形成中小型、本土化的整体特征。而在内部设计上,也要秉持舒适、环保的标准。在整体发展上,应和本土地域风俗特色结合。材料上,多用顺应本土环境的材质,包括木头、石料等。要限制垃圾随意丢放。同时要着力促进青旅、自助旅馆等设施的推广。

四是生态餐饮方面。在景区范围内,要重视农业科研机构的作用,促进其与本土居民协作。要培养种养殖基地,为餐饮业提供安全的原材料,在源头上保证绿色、健康。同时要把握地方时令特色,根据季节气候,大力推进山林产品、海产品的生产。除此之外,在保健养生方面,也可以借助地方特色产品比如野果、野菜等,生产相应的健康食品。

(二)科学合理规划度假村建设,遵循开发与保护统一的原则

要想做到基于生态旅游开发的海岛度假村健康长远发展,就要制定一系列符合客观规律的环保旅游方案。首先,就要发挥专家组的作用,将各领域的专家聚集在一体,经过对海岛度假村建设地的实地考察后提出一套合理的、有高度的旅游开发方案,对海岛度假村发展区域进行科学系统规划;其次,组织相关人员,组建一支具有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的监督队伍,以保障建设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再次,再根据海岛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提出适合自身发展的发展规划,考虑当地居民、相关企业、社会公众多方面的利益,在正确的利益分配机制下,大家统一行动助力海岛度假村的建设。

除此之外,相关参与建设的旅游企业,应该通过各大媒体向社会公开其相关的旅游项目及各种标准,从而使其规划更加公开和透明,充分发挥社会舆论作用,依靠社会大众和有关政府部门的力量实现对规划的科学性进行论证和监督,以此来震慑那些企图破坏自然资源的不合理规划。另外,相关权力部门必须严格执行“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工作,严厉打击一切有违规划的开发行为,确保开发方向沿着科学、正确的方向进行。

(三)提高旅游管理水平,注重旅游从业人员人才培养

海岛度假村要做好生态旅游,提高旅游管理水平,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必不可少。这就需要注重旅游从业人员相关人才的培养。培养的思路可以分为两种:一是海岛度假村建设的相关人员走出当地,去做得好的国际海岛度假村学习,例如美国夏威夷、泰国普吉岛、印尼巴厘岛、马尔代夫群岛等。了解别人的优秀做法,根据自身环境,因地制宜思考自身海岛度假村建设的路径。二是请相关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或组织培训机构,前来开展知识传播或组织培训学习。专业人士前来,可以根据海岛度假村发展过程中相关行业服务质量标准,针对涉及的从业人员,进行专题培训,例如礼仪培训、服务意识培训、交易管理培训,等等。这些培训不仅能够提高当地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还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当地海岛度假村发展的整体水平。不定期地聘请专业人士进行旅游技能培训,强化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技巧,确保海岛旅游度假村服务品质。

(四)利用现代媒体,做好海岛本土文化与度假村建设的宣传

俗话说“酒香也怕巷子深”,海岛生态旅游即使资源再好,也需要结合本土文化提升度假内涵,并运用各种手段,多种形式,多层次地对外宣传,吸引全国各地,全世界各地的游客过来观光浏览,创造价值。利用现代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可以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一是结合本土文化,成立海岛度假村生态旅游网站。当前,互联网对人们出行、旅游的影响已经无处不在,互联网不仅是传播信息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对外宣传自己最方便、最快捷高效的手段。二是通过电视媒体进行宣传推广。电视媒体传播快速,受众面宽,影响广泛,是进行旅游宣传的重要渠道。也可植入各种海岛风景纪录片、电视剧、海岛度假文化特色产品,潜移默化地影响观众。三是利用名人、知名文化事件等公共关系进行宣传。前期进行有效策划,后期宣传要协调与受众群体的关系,最终达到推广海岛度假村旅游的目的。四是重视微信、微博、手机APP等现代新媒体的营销与宣传。结合现代手机移动营销的特点,把海岛文化做成相关旅游宣传展示广告,植入现代新媒体之中,让人们很容易了解海岛本土文化与度假村建设,达到宣传的目的。

(五)打造决策沟通平台,鼓励公民组织参与海岛度假村建设

所谓决策沟通平台,是指政府在制定相关旅游开发决策的时候,可以通过现代通信设备向社会征集决策方案,并公开财政开支与奖励措施,以调动社会创新积极性,谋求最合理方案推动旅游开发的服务系统。打造有效的决策沟通平台,可以依托手机通讯和互联网平台来实现。在合理的决策沟通平台基础上,鼓励民间组织参加海岛度假村开发,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的作用。例如对岛内当地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服务,宣传国家法律知识,提高基层老百姓的法律意识,让老百姓知道哪些行为是违法的,不仅有利于老百姓对政府行政官员的监督,也有利于政府官员对老百姓相关行为的规范。提供人权保障的服务,帮助那些合法私有财产或基本人格尊严受到侵害的老百姓,给他们提供援助支持,用法律武器与侵犯者开展斗争。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相关法制服务、新闻监督、教育辅助作用,促进旅游社区居民话语权的实现,向他们提供社会第三方支持,减少利益矛盾,以共同营造良好的度假旅游环境。

海岛度假村发展是未来生态旅游涉及的一个重要领域。我国很多海岛拥有优越自然条件,却没得到充分的利用,巨大的旅游潜力未得到重视和挖掘。海南岛度假村作为国内海岛旅游开发的一个成功典型案例,虽然在自身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各种问题,面临着时代机遇与全球挑战,但是其成功的发展经验,为国内其他海岛发展基于生态旅游开发的度假村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LACITIGNOLA D, PETROSILLO I, CATALDI M, et al. Modelling socio-ecological tourism-based systems for sustainability[J]. Ecological Modelling, 2007, 206(1):191-204.

[2] 陈金华,周灵飞. 海岛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的实证研究——以福建东山岛为例[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27(2):90-94.

[3] 王恒,李悦铮,杨金桥,等. 基于认知心理学的海岛型旅游资源开发潜力研究——以大连广鹿岛为例[J]. 资源科学,2010,32(5):886-891.

[4] 马丽卿. 海岛型旅游目的地的特征及开发模式选择——以舟山群岛为例[J]. 经济地理,2011,31(10):1740-1744.

[5] 刘伟. 我国旅游型海岛联合开发布局模式探讨——以辽宁长山群岛为例[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S2):242-245.

[6] 徐福英,马波,刘涛. 海岛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构建与运行——基于人地关系协调的视角[J]. 社会科学家,2014(7):82-88.

[7] 龙江智,李恒云. 基于气候舒适性视角的辽宁海岛旅游开发策略[J]. 资源科学,2012,34(5):981-987.

[8] 汪运波,肖建红. 基于生态足迹成分法的海岛型旅游目的地生态补偿标准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8):149-155.

[9] 林炜铃,陈金华. 旅游影响下海岛居民对生活方式变迁的感知差异——以鼓浪屿为例[J]. 城市问题,2014(2):56-61.

[10] 陈金华,秦耀辰,李晓莉. 国外旅游型海岛人地关系研究进展[J]. 人文地理,2008(2):95-99,5.

[11] 陈小君,林晓言. 海岛旅游交通模式分析——以海南岛为例[J]. 经济地理,2011,31(3):500-503.

[12] KLINT L M, WONG E, MIN J, et al.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in the Pacific Island tourism sector: analysing the policy environment in Vanuatu[J]. Current Issues in Tourism, 2012, 15(3):247-274.

[13] MONTERO G, CARL A. Heritage, Identity and Globalisation: The Case of Island Tourism in the Caribbean[J]. Bulletin of Latin American Research, 2011, 30(1):1-6.

[14] SANTANA-GALLEGO M, LEDESMA-RODRGUE F, PÉREZ-RODRGUEZ J V. Tourism and trade in small island regions: the case of the Canary Islands[J]. Tourism Economics, 2011, 17(1):107-125.

[15] WILKINSON P F. Island Tourism: Sustainable Perspectives[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12, 39(1):505-506.

[16] SEETANAH B. Assessing the dynamic economic impact of tourism for island economies[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11, 38(1):291-308.

[17] CONNELL J. Understanding tropical coastal and island tourism development[J]. Australian Geographer, 2015, volume 46:292-293.

[18] PONS A, SALAMANCA O R, MURRAY I. Tourism capitalism and island urbanization: tourist accommodation diffusion in the Balearics, 1936—2010[J]. Island Studies Journal, 2014, 9(2):239-249.

[19] RICHARD S, MIRAJI U. Tourism and governance in small island developing states (SIDS): the case of Zanzibar.[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 2014, 16(1):87-96.

[20] HADJIKAKOU M, CHENOWETH J, MILLER G, et al. Rethinking the economic contribution of tourism: case study from a Mediterranean Island[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2014, 53:610-624.[21] LEE D, JEYACHEYA M H J.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precarious work in the tourism industry in small island developing states[J].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2015,22(1):194-223(30).

[22] 王超, 王志章. 少数民族连片特困乡村包容性旅游发展模式的探索——来自贵州六盘水山区布依族补雨村的经验数据[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4(7):139-143.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Holiday Village Ecological Tourism in Hainan Island

WANG Chao1,2

(1.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Gui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Guiyang 550025, China;2.School of Tourist Economy and Management, Gui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Guiyang 550025, China)

Abstract:Ecological tourism is an important way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sland tourism.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of ecological tourism and by using the method of SWOT, this study finds that when the island develops island holiday villages guided by the concept of eco-tourism development, its internal environment has the advantages of great natural environment, perfect geographical position, abundant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s, etc., and has the disadvantages of poor public infrastructure, inferior tourist practitioners, issue of ethnic culture fusion, etc. As for its external environment, there are such opportunities as large market, much experience of other regions to learn from, policy support, etc., and also some threats, for example, nonstandardness of the industry, diversification of requirements, global competition, etc. It is suggested that tourist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island holiday villages should be perfected by developing eco-tourism economy, plan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villages in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way, emphasizing the training of tourist practitioners and talents, strengthening the publicity of island’s local culture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villages, and carrying out top-level design of and building decision-making and communication platform.

Key words:eco-tourism; island tourism; holiday villages; development situation; Hainan Island

收稿日期:2016-04-01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XMZ087:《我国西部少数民族特色旅游乡镇包容性发展路径研究》);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智慧旅游创新团队项目(黔教合人才团队字[2015]60)

作者简介:王超(1986-),男,重庆人,贵州财经大学工商学院副教授,博士。

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463 (2016)03-0029-07

猜你喜欢
发展态势度假村海南岛
哥斯达黎加COCO艺术别墅度假村
现代装饰(2021年2期)2021-07-21 08:27:04
环境设计作品
食品工业(2020年11期)2020-12-01 00:52:42
希腊克里特岛度假村
现代装饰(2019年10期)2019-10-17 02:04:18
夏季旅行带你去这些浪漫的度假村
金色年华(2017年13期)2017-04-04 02:55:50
铁岭市高职院校物流专业集团化办学的对策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41期)2016-11-28 06:32:27
基于网络环境的新媒体发展
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和发展态势的探讨
科技视界(2016年22期)2016-10-18 15:55:40
是海南省还是海南岛?
旅游业网络营销发展态势及其策略
科技视界(2015年25期)2015-09-01 17:13:19
关于海南岛战役作战方针的考察
军事历史(1994年6期)1994-08-15 08:5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