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音乐审美热点分析
——以歌曲《小苹果》走红为例

2016-03-16 22:01:19
文化学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小苹果神曲旋律

吕 靓

(沈阳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大学文化】

大众音乐审美热点分析
——以歌曲《小苹果》走红为例

吕 靓

(沈阳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近年来,“神曲”相继涌现,成为大众音乐文化的一处热点。尤其是歌曲《小苹果》,借助新媒体的力量爆红,为网络上下受众所广泛传唱。笔者以《小苹果》的走红为例分析当下大众音乐审美意趣,认为“神曲”紫红既有其自身艺术形式之因,也是社会环境、时代文化、受众心理等多重合力使然。

《小苹果》;神曲;大众音乐;审美心理

一、“神曲”掀起大众新的审美浪潮

“神曲”作为一类歌曲的代名词,有其特殊所指。概括起来,人们通常把风格新异、表现夸张,超出人们审美惯性的歌曲,约定俗成地称之为“神曲”。这些“神曲”尽管词曲各异,但其表现出共同的特点:“新”“奇”“俗”。

2010年出现的《忐忑》曾引起一片哗然。它没有确定的歌词,全曲几乎由没有明确语意的虚词串联起来,尤其是歌者演唱时的夸张表情,更是让人们惊叹不已。一时间,谈论者、模仿者甚众。中国音乐组合“凤凰传奇”,其表现方式让人们在长时期听赏独唱、合唱的听众耳目一新。他们的代表性歌曲《荷塘月色》以诗化的语言、简洁的曲风、画般的MV带给人们心旷神怡般的审美愉悦。他们另一首被人们所熟知的歌曲《最炫民族风》在具备以上特点的同时,又具备民族风味的乡村泥土气息和强劲的节奏,抓住了听众的心,传唱到大江南北。

这些歌曲虽然词曲不尽相同,但大部分曲子都采用了重复演唱副歌部分的模式,不断加深听众对歌曲的印象,并在不知不觉中记住这段旋律。一波又一波的“神曲”不断袭来,丰富了人们的音乐文化生活,也改变了人们的歌曲审美走向。

《小苹果》是其中的一个特殊的代表。其走红速度之快、流传范围之大、传唱人群之广是国内其他“神曲”所不及的。自其在网络推出,仅仅24小时内,MV在优酷视频的播放量就累计达500万,甚至于在2014年走出国门,登上了全美音乐奖的颁奖舞台。《小苹果》之所以引起这么大的反响,不仅具有上述所说的“新”“奇”“俗”的特点,同时也有其独特的成因。

二、以《小苹果》的走红为例分析当下大众音乐审美意趣

《小苹果》走红,既有歌曲自身的风格特点,也受欣赏心理使然,同时也有歌曲制作以及传播手段等方面的多重原因。

(一)歌曲自身特点

《小苹果》的歌词与当今流行歌曲相比,有几个突出特点。一是它表达的情怀较为普适。例如,“变成蜡烛燃烧自己只为照亮你,把我一切都献给你只要你欢喜”,这是一种牺牲与奉献心情的表达,它既可以表达爱情,也可以诠释亲情。二是它语气直白,对话性强。与一般歌曲多以第一人称为主不同,《小苹果》的歌词就像与人对话一般,充满亲和力。此外,用小苹果作为喻体,使得情感的表达又带有一些含蓄的味道,这恰恰是当代人既厌倦繁琐却又想高调示爱的矛盾复杂心理的写照。

(二)音乐形式

《小苹果》的旋律重复性强,简单易记。其伴奏音乐始终采用一种曲调,相同旋律重复出现,尤其“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一句重复次数高达六次,这是该曲旋律在结构上最大的特点。《小苹果》词曲创作者王太利出生于1969年,他的创作动机是想向那个年代的音乐致敬,而当时盛行的迪斯科舞曲《荷东》《猛士》等便是《小苹果》创作的原型。王太利在其中加入现在流行歌曲的元素,音乐风格采用复古的电音,借用迪斯科的节奏特点,创造出一种青春、强劲的流行音乐风格。再加上简单的舞蹈动作,与歌词紧密联系,这都让《小苹果》与众不同。

(三)受众心理

在审美心理学中一个名词叫“耳朵虫”,意指歌曲或其他音乐作品的某个片段不由自主地在人脑中反复出现的情况。“耳朵虫”的原理包含三个条件:一是要有一段不断重复的节奏;二是音乐与画面要联系在一起,;三是“不自主记忆提取现象”发挥作用,意谓信息之间是互相联动的,如当忆起听歌的场景,便会想到歌曲的旋律。《小苹果》没有惊世骇俗的曲调编排,也没有文学色彩浓郁的歌词,但它简单重复的节奏、旋律反复刺激大脑神经,强化感官记忆,加之绚丽的MV与热点经典的情节,使人记忆深刻。

三、“神曲”走红背后的文化反思

在《小苹果》走红现象的背后能折射出当今社会大众音乐的审美现状。在这个社会飞速发展的同时,“经济效益”不经意间成为考量个人与集体成功的重要指标。在人们追逐经济效益时,内心浮躁、焦虑成了打拼一族的心理常态。大众对《小苹果》的推崇,某种程度上是人们内心需求的反映。对于那些疲于奔波、压力巨大的人来说,此类神曲,无疑成了对抗乏味与压抑生活的渠道与方式。而以往那些传统风格的歌曲,已难以满足人们这一新的审美需求。

我们应看到,类似《小苹果》这样的“神曲”,的确可以活跃百姓文化生活,使人身心放松,让不安和压抑的情绪得到释放。它极大地迎合了大众审美的世俗化,这不仅让人们沉醉其中,并且使大众可以更广泛更深入地参与其中。但也要看到,“神曲”的广泛传播与走红,也容易使大众忽视对传统音乐的审美追求,使音乐创作者们为达到迎合大众的目的而为了创作而创作。

艺术创作不仅要反映生活,满足需求,艺术更应是引领社会文化、时代精神的先行者。所以,一定要以遵循艺术自身的规律为前提,使其同经济利益需求更好地结合,不仅要使其创作理念同大众需求紧密相连,反映出人们的心声、达到作品与大众审美心理的契合,更要为大众的审美取向指出一条明确方向,以起到积极良好的引导作用。[1]

[1]轩小杨.论主旋律歌曲的乐教价值[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2,36(172):126-128.

【责任编辑:周 丹】

G206;J605

A

1673-7725(2016)06-0148-02

2016-04-05

吕靓(1988-),女,辽宁沈阳人,主要从事音乐美学研究。

猜你喜欢
小苹果神曲旋律
春天的旋律
广西农学报(2023年2期)2023-07-13 23:55:30
滚来滚去的小苹果
后全球化时代的神曲与寓言
艺术品鉴(2020年6期)2020-12-06 10:49:08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黄河之声(2020年5期)2020-05-21 08:25:02
张杰演唱功夫主题神曲《我是来揍你的》
青年歌声(2019年2期)2019-02-21 01:17:30
西游新记4
神曲《春节的指南》网络走红
7月,盛夏的旋律
37°女人(2016年7期)2016-07-07 11:34:21
神曲“小苹果”: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新闻传播(2015年15期)2015-07-18 11:03:43
大地的旋律
文化交流(2015年1期)2015-01-22 18:0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