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 需 生” 的 教 育 干 预
——以北京四中璞瑅学校为例

2016-03-16 20:51宋辉
文教资料 2016年14期
关键词:北京四中特需卡片

宋辉

(北京四中璞瑅学校,北京 100075)

“特 需 生” 的 教 育 干 预
——以北京四中璞瑅学校为例

宋辉

(北京四中璞瑅学校,北京 100075)

近年来,一些学生在学习行为习惯方面表现较差,探讨这些在学习、行为、习惯等方面需要特殊帮助的学生,对教育干预非常必要。本文通过个案研究引起教育者对特需生的重视,找出特需生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探讨促进特需生进步的一些方法。

特需生 教育障碍 教育干预

教育教学工作中,学习、行为、习惯等方面需要特殊帮助的学生,我们称之为特需生。每当放学把学生送到校门口时,总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很多家长都微笑着向自己孩子招手,孩子们则如快乐的小鸟一般,“飞”入家长的怀中,一幅其乐融融的景象。而特需生的家长则守在校门口,一见孩子面先问:“今天表现怎么样?”虽然只短短一句话,但问询中的忧心忡忡却溢于言表。每当这时,我不禁产生一种对特需生的怜悯,更有一个问题在我脑海中回旋:教师应怎样帮助特需生?怎样的教育是适合特需生的教育?下面用一个真实案例对特需生的教育开始探讨。

一、案例背景

倪同学,男,10岁,现在北京四中璞瑅学校就读。倪同学两岁时就跟着70多岁的爷爷奶奶生活。父母离异,孩子虽然判给了父亲,但身为外交官的父亲常年在国外工作,抚养教育孩子的担子就压在了两老的肩头。由于孩子的特殊 “境遇”,因此二老在生活上对孩子无微不至、大揽大包,甚至过度溺爱,导致倪同学生活能力极其低下。虽然他现在是一个四年级的学生,但基本的生活能力及学习能力非常差,如穿衣、戴帽、系鞋带、收拾书包、上厕所、吃饭、学习等能力与班里同龄孩子相比相差很远。可是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二老从小就非常重视。总是迫切地希望替倪同学的父亲把孩子培养成才。但是由于年龄差异悬殊,且方法过于简单、严厉、甚至粗暴,造成孩子性格粗鲁、多动。上学后特别爱打架,爱说瞎话,几乎每节课都会受到任课教师的批评。最近,在老师坚持不懈的努力工作下,与家长不断沟通交流,对倪同学不断教育、帮助、鼓励,现在他有了很大的进步,具备了基本的生活能力,基本做到上课认真听讲,在学校里不生事打人,和同学的关系有了改善。

二、特需生的干预与效果分析

针对上面案例,对如何教育倪彦这样的特需生,我用了以下教育方法:

(一)以情动人,爱心永驻。

情感是师生之间交流的思想纽带,师爱是打开师生心扉的一把钥匙,只有师生关系融洽,学生才能向班主任敞开心灵的窗户,推心置腹地谈思想,吐露内心的秘密。教师只有掌握学生思想变化的脉搏,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对特需生尤其要“爱”字当先,因为特需生有一种自卑心理,经常犯错误,挨批评,受到周围人的歧视和斥责,背上了思想包袱,与教师处于对立状态,把自卑当成自尊保护起来,怕老师在大庭广众下批评,对老师翻旧账、揭老底很反感,甚至产生记仇报复的坏念头。所以要以理解和宽容的姿态帮助和教育他们。我们班的特需生倪同学,贪玩、不爱学习;极其任性,暴力倾向严重。这学期开学刚两周,一个课间,他下位子时把同桌的书本碰到了地上,同桌仅说了他一句 “讨厌”,他抬手就给了那位同学一记耳光,同桌捂着脸哭着向我告状,同学们的目光刷地转向了倪同学。而他却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以为老师会急风暴雨狠批他一顿,(以前在幼儿园时经常如此),早已做好了挨批的准备。而我却把他叫到了室外,起初他带着疑惑的目光,戒备地说每一句话,但是当他发现老师是出于尊重、理解的角度,他惭愧地低下了头,认识到要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的道理。老师的宽容打动了他那颗将要枯萎的心。他“哇”地一声哭了,委屈伴着悔恨的泪水向我诉说:“老师只有你理解我,我不是不想改,可爷爷奶奶总说我‘没救’了,幼儿园谁要是不服我敢瞧不起我,我就揍谁。”对于一个屡犯错误的孩子,家长的冷言冷语是常有的事,可日子久了,给想改悔又缺少理解的孩子造成心灵上难以愈合的创伤。

(二)长善救失,因势利导。

倪同学的不守纪律,年级里已享有较高的”知名度“了。他经常把课下的事带到课上,或因为课上一点小事,在课堂上大吵大嚷,严重影响课堂秩序。虽然老师课下找他谈话多次,倪同学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保证改正,可是只要一到课堂上,他又把保证抛到九霄云外,继续我行我素。看来常规教育对倪同学已不起作用,教师还应在科学方法上下工夫,艺术地矫正特需生的不良习惯。针对倪同学打人事件后的良好表现,我决定采用激将法。一天,倪同学又严重违反纪律,被带到办公室,我故意用无可奈何的语气对他说:“我真服了你啦,我看就是拿机关枪堵住你的嘴,你照样能说出话来。这要是跟你打赌,你得输多少回呀?”一听打赌小家伙的眼睛一下子亮了,不服气地说:“那可不一定,打赌我准赢!”见他入了套,我暗自欣喜地从抽屉里拿出了我儿子“喜羊羊”的精美卡片,分给倪同学和我每人10张,并宣布规则:每天课上不随便说话,没有受到老师批评,就得到我的卡片一张,反之我得到你的卡片一张,谁的卡片没有了,谁就输了。开始的几天,倪同学卡片顺理成章地一张张交给了我,但有了小卡片的提醒,终于有一天,我的卡片开始向倪同学手中传递,并且很快我的卡片就输没了。当倪同学高兴地跑来找我,炫耀自己用良好的行为赢得卡片时,我不仅表扬了他,还让他当上了纪律小班长,有了“强化物”对学生良好行为的不断强化,倪同学不但进步着,而且快乐着。

(三)带“甜味”的批评是照亮特需生前进的明灯。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自古批评就是一剂苦药,虽利于病,却没有人愿意领略逆耳的批评。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把逆耳的批评变做善意的劝告,那样的效果又将是怎样呢?

倪同学总是拖拉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到了四年级,学业负担加重了,索性每天就不写作业了。在老师的严厉批评及“高压政策”下,未见太大转变。面对如此情况,我静下心来反思,自己是不是太急躁了,应该改变一下工作策略。于是批改倪同学的作业本时,我仔仔细细地找出每一个端正的字,圈上一个个红标记,然后对他说:“你看,这些字多漂亮啊!你知道吗?旁边的字在嫉妒它们呢!为什么你对他们那么好,他们希望小主人能一视同仁地对待它们!你能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与你朝夕相伴的生字朋友吗?”倪同学听了我的话,脸儿微微一红,朝我点点头。一会儿,他就把作业本交给了我,字虽谈不上漂亮,但看得出每一个字他都用心去写了。接着我又给了他极大的鼓励。看看孩子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我便趁热打铁,你如果能按时完成作业,这些数字朋友一定会乐开花的……后来的日子里,我变着法儿指出他学习上的问题、进步,让他丝毫感觉不到难堪。在我甜甜的批评声中,倪同学逐步改掉了拖拉、不完成作业的毛病。同样是批评,带着甜味的批评有如加了糖的咖啡,更容易让人接受,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三、分析结果

通过对倪同学近两年的研究,给教育者的启示很多。首先,后进生有了缺点,犯了错误,要耐心帮助、诱导,信任和鼓励他们进步,而不能用尖刻的语言讽刺挖苦他们。后进生往往在倔强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脆弱、敏感的心。一旦了解了这颗心,与其真正进行沟通,那么他们会非常愿意亲近你,乐于接受你的教育,乐意完成你交给的一切任务。其次,尊重和信任后进生,用语言温暖他们的心,让后进生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感到自己与别人是平等的,使他们与老师、同学融洽无间,与集体和谐一致,给后进生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给后进生以鼓舞和希望,使教育力量和作用充分发挥。

[1]刘翔平.紧急援助学习障碍儿童[M].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2014.

[2][美]Susan Winedrenner著.刘颂,刘巧云,译.学习困难学生的教学策略[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

[3]谢春风,时俊卿.新课程下的教育研究方法与策略[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北京四中特需卡片
北京四中不同发展阶段教师专业标准初探
摆卡片
倒过来的卡片
一张卡片
凝聚百年历史 焕发青春活力 北京四中璞瑅学校
特殊需要儿童融入幼儿园生活的环境创设策略探讨
特需医疗何去何从?
患者眼中的“特需门诊”
关注医改:为公立医院参与高端医疗指个路
BIM技术在北京四中长阳校区机电设计的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