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传文(安徽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合肥230036)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高校思政理论课访谈式教学要素探析
张传文
(安徽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合肥230036)
摘要:访谈式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形式。推进访谈式教学改革须研究其教学要素。访谈式教学要素应包括主体、内容、资源三个方面。教师与学生都是访谈式教学的主体,他们之间又互为主客体,存在主体间性关系。访谈式教学的内容存在着抽象—具体—抽象的丰富内容与辩证关系。就教学资源来说,访谈式教学应有足够的硬件资源与软件条件的保证。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访谈式教学;构成要素;实践教学形式
访谈式教学是我国部分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开展的课堂外实践教学活动。它是直接源于国外高校的“office hour”教学活动,也是对社会学与传播学中访谈活动的借鉴与改造。其具体做法是教师与部分学生就某一具体问题展开小范围的深入研讨。访谈式教学作为第二课堂的重要教学形式,深受广大师生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毋庸讳言,此项教学改革也遇到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与困惑。
为了进一步推进访谈式教学改革,有必要对访谈式教学改革的要素进行解析。对于访谈式教学要素的分析应当建立在一般教学要素理论的基础之上。学术界对于普遍的教学活动应当包括哪些要素,众说纷纭,目前尚无统一意见。①学界有所谓三要素说、四要素说、五要素说、六要素说、七要素说,还有所谓平凡要素与特质要素、硬要素与软要素的划分,等等。可参见张楚廷,《教学要素层次论》(《教育研究》,2000,第6期,第65-69页);另参见邱伟光、张耀灿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第100、207-208页)。本文采用学界普遍能接受的观点,即教学至少应当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四个方面的要素(其他有争议的要素暂不论)。笔者认为教师与学生都属于教学主体。如此,本文从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资源三个方面分析访谈式教学的要素。
任何一项实践或认识活动都有其主体与客体。访谈式教学的主体与客体可从多个维度加以分析。
1.教师与学生都是访谈式教学活动的主体
访谈式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的特定形式,是教师与学生围绕某一特定问题展开的小范围研讨。主体是认识或实践活动的实施者,带有明显的目的性、自由自主性与主观能动性;客体则是主体的实践或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主体总是试图反映、改造客体,使之符合、满足主体的需要。访谈式教学的目的从普遍意义上说,属于思想政治教育,意在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从特殊意义上说,是围绕某一特定问题展开研讨,意在提高(或改变)参与讨论的学生(一定程度上也包括教师)关于此问题的认识、态度、理想、信念。教师作为这一活动的主体自不待言,而学生在此活动中也有明显的目的性,而且需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也是毋庸置疑的。并且相对于传统的“我讲你听”式的单纯灌输,访谈式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意味更加浓厚。教师与学生的访谈式教学活动共同指向的客体是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与对某一社会问题在思想政治方面的认知与态度。
2.教师与学生在访谈式教学活动中又互为主体与客体
人在实践或认识活动中并非恒定为主体,当某人在实践或认识活动中作为被反映、被改造、满足对方需要的对象时,他就成了客体。在访谈式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互为主客体关系十分明显。
首先,教师是主体而学生是对应的客体。一则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二则教师一般具有相对于学生的知识优势,教师具有改造学生的明显意向性,学生则作为受教师控制、影响的客体。
其次,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对应的客体。一则学生是教学活动的“消费者”,教师是向其提供服务的劳动者。二则现代社会的学生常常具有相对于教师的部分知识优势。比如大学生的专业知识肯定是专职的思政教师所不具备的。大学生作为思想活跃的年轻人,对社会上的新事物、新思潮也更为敏感,在这方面常常超过教师。另外,为访谈教学做了充分准备的学生可能具有相对于教师某些方面的信息优势。三则学生常常在访谈过程中向教师提问,或提出商榷。教师在回应学生提问的过程中,就成了受动的客体。四则,访谈式教学的民主性,使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内容与程序有主张的权利,而教师则应当接受。
最后,所有参与的教师与学生互为主客体。这主要是访谈式教学的讨论性质决定的。每个参与者都提出自己的观点与主张,对他人的观点进行争鸣,试图影响在场的其他人。在此意义上,每个参与者之间都互为主客体。
也有学者把这种教师与学生互为主客体的关系理解为“主体间性”。“主体间性”源于西方现象学理论,更多地强调主体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补充。“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作为主体,以主体间关系为纽带共同作用于教学资源,以认识客观世界和提升主观世界为目的的实践活动”[1]。如果说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存在“主体间性”性质,那么访谈式教学的此类性质更为明显。“访谈是一个合作的过程”[2]20,“访谈是一种互动……如果只有一个人滔滔不绝地说话而其他人只是听众,那么这就不是访谈而是演说。……访谈过程中的双方都需要对访谈的成功或是失败负责”[2]2。
3.访谈式教学主体丰富的社会规定性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60。所有参与访谈式教学的教师与学生都是具体的历史的,有其丰富的社会规定性。访谈式教学的都有参与主体有其共同的属性:首先,只要作为人,就有其共同的生理与心理属性,有共同的生理与心理需求,都以社会性的劳动来满足其需要并由此而区别于动物。其次,有共同的时代规定性。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当代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结构规定了每个人的时代属性。最后,受共同的地域文化的熏陶。居住地的省情、市情,特别是所有学校的校园文化对访谈式教学师生的影响是客观的、难以否认的。
访谈教学主体之间的区别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教师一定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年龄上也长于学生;而学生则是年轻的受教育者。其次,不同教师存在明显的差别。他们分别毕业于不同院校,来自于不同地域,知识结构与社会阅历都有很大的差异。再次,不同的学生也存在明显差别。专业差别是最明显的差别,还有来自于城乡、地域、性别等等的差别。关于地域差异,林语堂先生说:“吾们有北方人民,他们服习于简单之思维与艰苦之生活,个子结实高大,筋强力壮,性格诚恳而忭急……循扬子江而至东南海岸,情景便迥然不同,其人民生活典型大异。他们习于安逸,文质彬彬,巧作诈伪,智力发达而体格衰退……至广东……其人民……富事业精神,少挂虑,豪爽好斗……湖北人精神强悍……湖南人则勇武耐劳苦。”[4]3-4林语堂的话写于70年前,但至今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关于性别差异,有学者指出:“男人喜欢运用强有力的演讲形式以在访谈中占主导地位,而女人则喜欢用无助的词语以在访谈中建立关系,进而展开访谈。”[2]35最后,每个人都是独特鲜活的个体,都有与他人不同的人格特征。“访谈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文化、环境、教育、培训和经验所生产出的独特产品”[2]20。
访谈式教学主体的多维性、丰富性,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任务:为了取得访谈式教学的良好效果,花时间与精力了解我们的交往对象是有必要的。首先,教师应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的专业情况、身心特点、生活现状等,学生也应适当了解教师的专业特长等。其次,我们也应当欢迎别人了解我们。“当别人花时间了解我们,了解我们的兴趣、研究领域、成就或观点时,我们会非常高兴,因为我们为自己所做的事和我们是谁感到自豪”[2]117。
学校教育区别于社会教育的重要特点在于它有自觉的教学目的和由此决定的具体的教学内容。对于访谈式教学来说,它在教学内容方面具有以下特点。
1.访谈式教学内容属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范围
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的访谈式教学,其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色彩,也就是说存在明显的阶级属性。“人类认识的任务所要解决的问题,一个是真理问题,一个是价值问题”[5]114。因此,人类的认识成果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对客观世界的如实反映,如所有的自然科学技术知识,以及逻辑学、心理学、统计学等部分社会科学,其评价标准是一元的真假标准,不受阶级利益的影响,不存在阶级属性;另一类则是在事实判断的基础上,反映与维护一定社会主体的需要与利益,也就是所谓价值问题,如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思想、宗教、哲学等,通常谓之意识形态,其评价标准因主体(阶级、阶层、社会集团、个体)而异,是多元的而非一元的,因而充满矛盾与分歧。如果说“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3]272,那么在思想领域便表现为不同阶级意识形态的斗争。人类有价值属性的精神成果是在不同阶级的意识形态斗争中曲折前进的。当然不同阶级思想领域的斗争,并不排除它们存在相互学习、继承与借鉴的一面。所以列宁说:“无产阶级文化应当是人类在资本主义社会、地主社会和官僚社会压迫下创造出来的全部知识合乎规律的发展。”[6]285毛泽东提出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7]598。不同阶级在意识形态方面相互斗争,但它们在文化领域与政治领域的地位悬殊。马克思说:“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3]98当然,作为统治阶级宣传自己的理论主张,排斥对立的理论主张,是不言自明的道理。在当代中国,从小学到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理所当然地宣传唯一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与基本经验。
在党和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组织领导下,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其理论主张又具体化为体系丰富、逻辑严谨的课程内容,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依据。根据国家“05”方案,中国普通本科院校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四门必修思政课,普通专科院校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两门必修思政课,此外还有当代国际经济与政治等思政选修课。访谈式教学作为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环节,应当以上述课程的理论内容为依托,而不能偏离上述内容,否则它的性质就发生了偏差。
2.访谈式教学内容应当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进一步具体化
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脱离特殊性的普遍性是抽象的、空洞的,甚至是形式主义的东西。把思政理论课的普遍教学内容进一步具体化,常常是思政课教学的重大任务,其价值在于,其一,通过特殊化、具体化加深学生对于普遍性的理论内容的理解。其二,通过特殊化强化学生运用普遍理论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特别是大班教学难以有效解决普遍理论具体化的问题。而作为实践教学环节的访谈式教学可以较好地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具体说来,作为小范围研讨的访谈式教学可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化:其一,可以把思政课内容与访谈学生的专业很好地结合起来。譬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重点向学生宣讲中国现阶段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政策与理论,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讨论所学专业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中的重要价值与存在问题,所学专业发展中遇到的立法、行政、司法等政治问题,所学专业向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真、善、美等文化问题等等。结合专业深入研讨,可以避免泛泛空谈,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思政课的充实与价值。其二,可以把思政课内容与时政热点很好地结合起来。思政课教材作为稳定的教材体系不可能具体涉及即时发生的国内外热点问题,作为课堂教学也不可能全面讨论与深入讨论广泛发生的社会热点问题。但作为小范围研讨的访谈式教学却可以深入讨论个别社会热点问题,如抗震救灾、外交斗争、食品安全、腐败个案、争议事件、风云人物等具体的时政热点。其三,可以把思政课与访谈学生的自身情况结合起来。每个大学生的特点是由具体的社会关系所决定的,而且随着其实践、认识活动的延续而不断发生变化,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与其存在的问题也是千差万别的。思想政治教育最好与他们的具体特点相适应,访谈式教学可以较好地做到这一点。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的入学适应、交友恋爱、道德法治教育等应当因校因人而有差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的历史教育应当因学生所学文理专业、兴趣爱好、地方历史而存在差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对学生的哲学素养的培养应当因不同学生的知识结构、经历、个性等而存在差异。
访谈式教学内容的具体化特点,需要我们对访谈内容做尽可能周密的准备。访谈之前,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应就讨论的问题查阅资料,概括总结,并相互交换信息。作为研讨会,访谈应有较为详细的规划流程。“在一个时间很短或者非正式的访谈中,你可以只准备少量话题,也可以凭记忆或者靠一张便条来进行访谈。但是在一个时间较长或者比较正式的访谈中,更明智的做法是,为要探讨的话题准备一个详细的大纲或者一些措辞简洁的提问”[2]94。当然任何计划都应该留有余地,应当根据讨论的实际情况加以变通。
3.访谈式教学的内容也存在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与任务
访谈式教学不仅存在与学生的具体情况、具体特点相结合的任务,也存在由具体上升到抽象、由特殊上升到普遍的任务。认识的重要任务是由感性上升到理性,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一般来说这也同时是由具体、特殊上升到抽象、普遍的过程。黑格尔指出:“普遍原则就是事物的本质和真理”[8]76,“思维之超出感官世界,思维之由有限提高到无限……如果说没有造成这种过渡或提高的过程,那应说是没有思想。事实上,禽兽便没有这种过渡”[8]136。这一认识规律无论对于群体主体还是个体主体来说都是适用的。就是说在访谈式教学中,不能仅仅满足于由抽象、普遍的思想政治理论下降到学生的具体情况,还应再次将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具体、特殊情况提升到抽象与普遍理论的高度。抽象、普遍—具体、特殊—新的抽象、普遍,并不是瞎折腾,而是通过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认识的内容更丰富、更深入、更准确。
有些真理作为政治家或理论家,甚至作为阅历较深的师长是十分清楚明白的,但是对于年轻的受教育者来说可能还是艰难的认识任务。“没有人能够替别人思考,正如没有人能够替别人饮食一样”[8]78。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在于帮助年轻人提高认识效率,避免不必要的认识弯路。当然参与者在研讨中有超越于前人的重大理论创新,更是访谈式教学的最高境界。
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等诸要素具备了,但如果没有必备的教学资源,就会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一般来说,教学活动正常进行都需要教学场地、课本图书、教学用具等物质资源,以及正常的教学管理、必备的规章制度等。访谈式教学当然也要具备这些共性的教学资源,并且由于具体的教学特点,还有一些特殊的要求。
1.访谈式教学要求具备充分的硬件保证
访谈式教学不同于大班教学,它是小型的研讨会。所以首先要具备小型研讨会的物质条件。同时开设一门课的思政教师把所授学生划分为众多小组进行访谈式教学,它需要足够多的小型会议场所,有足够多的桌椅,最好能举行便于民主讨论的圆桌会议。为便于师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信息与主张,每个会场最好配备多媒体教学展示设备。
访谈式教学需要以教材为依据,但绝非简单地记诵教材,而是要师生就所研讨的问题做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对社会展开实地调研,以获取第一手资料,固然弥足珍贵,但在有限的时间内,比较可行的是做文献资料的调研。这就需要学校具备充分的图书资料。学校的纸质人文类图书资料,应满足基本的需要,且多多益善,而且能够及时更新。学校的电子期刊、电子书库等数据资源也应当是充分的,并且广大师生应当有便捷易得的网络使用设备。
2.访谈式教学要求具备充分的软件保证
硬件靠软件来驱动。所谓软件,主要是指相关社会主体的思想意识、制度规范等。
首先,应端正从教学管理者到广大师生对于思政课的态度。要意识到思政课并非简单的理论宣讲与单向灌输,而是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灌输与研讨相结合、普遍与特殊相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等文件对此有明确的规定,但将这些规定转化为师生的认识与实践,还需要一个艰难的过程。
其次,要把访谈式教学落实到相应的教学制度、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之中。没有制度保证,无法避免此类教学活动的主观随意、朝令夕改与因人存废,更谈不上持续推进。现在众多高校的教学改革都强调课程小型化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这种做法当然有其合理性。但是凡事皆有利有弊,更有个度的问题。就高校区别于基础教育的专业性与研究性来说,与其让学生泛泛地了解大量的所谓知识,还不如让学生深入地研讨部分问题,以提高其思维能力与研究能力,如此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最后,要把访谈式教学规定为广大师生的权利与义务。访谈式教学对于教师与学生来说都是艰辛的劳动。举一例,如某教师教授一个班150个学生,划分为15人一组,每个组讨论一个专题。每个教师与学生事先花时间围绕主题查阅资料与思考(比如说需3小时),然后讨论时平均起来每个学生花5分钟发表观点,5分钟就其他人的观点展开争鸣,正式访谈的时间约150~180分钟。就是说每个学生访谈一次大约花6个小时,教师(10组学生)则是60个小时。如此艰辛的劳动,如果不与师生的利益挂钩,不转化为教师与学生的权利与义务,就会如邓小平所批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9]146对于学生来说,访谈式教学应当是其重要的学习权利,同时他们的访谈教学表现又应该作为评定其课程成绩的基本指标。访谈式教学应当纳入所在学校教学改革的总体框架中。对于教师来说,一方面是其作为思政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另一方面作为艰辛的劳动必须计入其额定的工作量。否则面临与其他类型教师同等教学与科研压力的思政课教师是不堪重负的。
总之,访谈式教学作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特定形式,其在主体、内容、资源等方面都有其固有特点与本质要求,把握与顺应其客观规律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冯向东.从“主体间性”看教学活动的要素关系[J].高等教育研究,2004,(5):25-30.
[2][美]查尔斯·J·斯图尔特,威廉·B·凯什.访谈的艺术[M].龙耘,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3][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林语堂.吾国与吾民[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李德顺.价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6][苏]列宁.列宁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毛泽东.毛泽东书信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8][德]黑格尔.小逻辑[M].贺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9]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责任编辑贺晴】
Research on Interview Teaching Element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ZHANG Chuan-wen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efei 230036,China)
Abstract:The interview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practice form of teaching reform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Promoting the reform of interview teaching must study its constituent elements.The interview teaching elements should include the main body,content and resources.The teachers and the students are both main body of the interview teaching,they become each other’s subject and object,and there is the relation of intersubjectivity.The interview teaching content follows the dialectical thinking orientation of abstract-concrete-abstract.In terms of the teaching resources,enough hardware resources and software conditions should be provided to the interview teaching as the guarantee of its implementation.
Key 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interview teaching;constituent elements;practice teaching form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5128(2016)02-0077-05
收稿日期:2015-04-27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项目:社会主义公平观研究(2014SZKMSGZS004)
作者简介:张传文(1971—),男,安徽肥东人,安徽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