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 坚, 程继明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1)
解读就业视角下的高等教育莫比乌斯困境
——发展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视角
华坚,程继明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无锡214121)
文章以目前高校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为研究背景,通过分析大学生为就业回炉再深造的莫比乌斯现象,从普通本科在人才培养与其内部逻辑、政策与目标、家庭成才期望、社会影响等几个方面存在矛盾冲突的角度,导出其出现莫比乌斯困境的原因,继而引出以市场为导向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对于解决高等教育莫比乌斯困境的路径探索。
莫比乌斯困境; 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
教育部在201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透露,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749万。这意味着,继2013年高校毕业生达699万,获称“史上最难就业季”后,2014年再增28万达727万后,2015年再创历史新高。人社部部长尹蔚民认为,在将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高校毕业生数量仍将维持高位。在经济增速放缓、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常态大背景下,今年的就业、创业形势将更加复杂,也将更为严峻。
相比之下,一些企业随着产业转型和技术升级,更愿意选择一些有技术、实际操作能力强的技师、工程师等技术型人才。而许多大学生初入企业只是跟班打杂,少有技术技能培训的机会。2014年,教育部发布一组数字:高校毕业生就业率70%左右,普通本科生就业率低于职业院校毕业生。越来越多的本科毕业生选择回炉技校,以应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
至此,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毕业生要花两倍的时间和精力,先后在普通本科学校学习后再回炉技校学习技术。原本从入学这个起点出发,绕行一周(毕业)能够到达终点的大学常态圈,却需要学生走遍大学常态圈的正反两面,才能到达终点,走出学校。这就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所呈现的“莫比乌斯”困境。
“莫比乌斯困境”从高等教育内部方面探讨,其形成的表面原因在于目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脱钩,或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符合市场需求,但其培养路径以及培养方案的调整跟不上社会需求的变化速度。而其根本原因是由高等教育本质及其体系架构不健全造成的。无论是普通本科院校抑或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院校都很难从根本上解决“莫比乌斯困境”,培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高层次技术人才。
“莫比乌斯困境”的解决希冀于普通本科自身的转变观念,实难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无论他们多么想紧贴市场,改革培养方案,但其有“四个方面”的问题难以解决。
2.1普通本科院校发展的内部逻辑惯性强,市场敏感度不足
高等教育的逻辑起点是对“高深知识”的探索。目前普通本科院校二级院系主要是以学科形式划分开展教学、科研工作的学科性学院为主。教育部也是以“学科”为单位开展评估,并通过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的模式对高校进行监督、评价。如此大学目标的发展方向上“学科”表现出了实体性,而“专业”的非实体属性进一步深化。
从学科开展来说,随着知识的不断丰富和学术研究的深入,作为学者的个人其研究领域变得越来越狭窄,舍弃知识的宽度来追求研究的深度,故此学科的分化也就越来越细,同时学科以探究高深知识的本质决定了其发展变迁的缓慢性。而专业是面向市场,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核心,体现的是高等教育的工具性和社会服务能力。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问题越来越复杂化,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也趋于综合,专业的跨学科发展的需求也更加迫切,需要紧贴市场的专业其发展变迁也较学科要快得多。而目前高校以学科划分院系,以学科评估作为高校的主要评估指标的现状,注定了高等学校对社会需求的敏感度不及职业类院校。
2.2政策与目标相背离,教师科研压力大
《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高校章程中也都有类似表述。但研究表明政策导向性与目标的实现存在一定程度的背离。2011年教育部人事司“普通高校教师队伍状况调查问卷”数据表明,各类院校教师的晋升决定因素中“科研成果”明显优于“教学质量”,仅高职高专院校对教学的重视程度相对最高。教师职业压力方面“985”“211”和地方本科院校科研压力远大于教学压力,而高职高专院校则刚好相反[1]。本科类高校作为教学、科研最基本单元的教师无论是职称晋升或是职业压力,科研的重要性和压力系数都大于教学,必然导致教师对人才市场需求变化的反应迟钝,课程改革相对滞后,其所培养的学生与社会需求出现脱节现象。
2.3家庭普遍的成才期望
1967年布劳和邓肯(Blau & Duncan)提出经典的地位获得模型。刘保中等学者运用地位获得模型分析“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数据表明不同家庭阶层背景和文化观念的家庭的教育期望对子女自身的教育期望与教育成就存在显著性,进而影响子女的地位获得和收入水平[2]。
陈晓宇、刘志民等学者分别通过全国高校抽样和基于江苏省的经验研究,对我国和江苏省高等教育机会分配的实证分析表明,高等教育机会的分配与学生家庭资本和社会阶层之间存在显著关联性,高学历、大城市、高收入和从事优势职业者的子女占有更多获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3]。不同的研究范围和范式同时指向一个方向,无论是心理上的教育期望还是实际上的教育机会,“精英阶层”的子女享有“985”“211”以及其他重点高校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的机会都优于其他阶层,而“精英阶层”享有更高的教育话语权,也就迫使本科类型的高等院校为了争夺优质生源而不断地提高科研水平、社会知名度等显性指标,通过向“985”“211”高校看齐,来迎合社会和家庭对子女成长成才的期望,即首先考虑上“好学校”而非“好就业”的教育期望。
2.4社会导向性
近年来“大学排行榜”风靡全国,各榜单的排名对高校知名度的提升也有不小影响。在国内比较知名的几个大学排行榜中,某A大学排行榜侧重于高中生生源质量和大学社会声誉,某B大学排行榜侧重于校友成就和学术成就,某C大学排行榜加入了学校声誉度和国际影响力水平等指标。下面以上述排行榜为例列举各自榜单二级指标的权重指数,来说明其各自不同的关注方向以及对高校发展方向的引导。①2010年某A大学排行榜指标体系中,声誉占15%;学术资源占20%;学术成果占22%;学生情况占12%,其中录取新生质量(高考成绩)占5.9%,全校学生中研究生比例占6.1%;教师资源占19%;物资资源占12%。②某B2013中国大学排行榜评价指标及权重:人才培养(杰出人才、师资水平、学科水平等指标)占42.37%;科学研究(重大科研成果、科学创新基地、基础科研项目等指标)占41.72%;综合声誉(学术声誉、国家定位、媒体关注、校友捐赠等)占15.92%。③某C大学排行榜中,重点大学和一般大学釆用不同的指标体系设置。如教学与科研的比例,重点大学大约为4∶6,而一般大学则是6∶4。即使如此其二级教学指标也对毕业生质量关注不够(生源与毕业生16.92%、研究生与留学生38.74%、教学质量44.34%)。
由以上三个排行榜的各指标权重可以看出各榜单对人才培养质量尤其就业质量关注不够,多偏重于科研以及学校声誉等方面,在如此各类榜单的引导下,高校难免受其影响,在实际办学过程中发生办学方向的偏差。
综上所述,普通本科教育对于解决“莫比乌斯困境”有心而无力。而作为类型教育的职业教育在解决这个问题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优势。
3.1市场需求要求作为类型教育的职业教育层次必然有所突破
职业教育以专业和专业群为建设单位面向市场。随着我国产业的转型升级,市场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岗位技能、社会适应性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毕业生职业能力的提升需求也将更加迫切,从而对人才层次的要求也进一步提升。传统止于专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同样难以满足市场变化的需求,若不加以改变,其就业质量和就业层次必然在低层次劳动力市场徘徊而难以提升,而市场亟须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却得不到满足,人才成长的需求呼吁提高职业教育的层次。
3.2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具有双重属性
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交叉融合点,具有参与教育分工的自觉和紧随经济社会变迁和产业组织演进的逻辑属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任务。《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也提出:“鼓励本科高等学校与示范性高等职业学校通过合作办学、联合培养等方式培养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举办以本科职业教育为重点,融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于一体的新型大学。”因此,提升职业教育的层次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路径之一。
3.3由普通本科人才培养的逻辑悖论引申,普通本科的解构与重构已然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
根据塔尔科特·帕森斯的社会变迁理论提出社会结构变迁要经过分化、适应性提高、容纳和价值普遍化等4个过程。即原有单元分化成一些在结构与功能上皆不相同的新单元后,新单元可以摆脱原单元所施加的某些限制,乃至达到新单元被原有社会结构所“容纳”,最终达到新出现的资源与结构合法化的价值普遍化阶段。而目前普通本科教育解构后出现,应市场而生的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正处于变迁中的由“分化”到“适应性提高”环节,处于重构的初级环节,即“合乎需求”而政策不到位的“不合法”阶段。可以说作为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有机结合点,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既非专科教育“升级版”,也不是本科教育的“再地化”,而是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应用型研究为特点的高等教育。其身份定位应该以全国职教会议精神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为依托,努力创建应用技术大学为目标,破除高等教育内部体制机制阻碍,确立起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的“合法”地位。其对于系统培养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的新需求,有效解决“莫比乌斯困境”都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
[1]史静寰,许甜,李一飞.我国高校教师学术现状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1(12):52-71.
[2]刘保中,张月云,李建新.社会经济地位、文化观念与家庭教育期望[J].青年研究,2014(6):46-55.
[3]陈晓宇.谁更有机会进入好大学[J].高等教育研究,2012(2):20-29.
责任编辑俞林
On the Mobius dilemm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gher education employment
HUA Jian,CHENG Jiming
(WuxiInstituteofTechnology,Wuxi214121,China)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current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analyzes the Mobius phenomenon of students' retraining for employment. There is a conflict point of view about the common undergraduate between personnel training and internal logic, policies and objectives, family's expectationt for success, social influence and so on, based on which the reasons of Mobius dilemma are analyzed. Furthermore, the path used to solve the Mobius dilemma of higher education with market-oriented undergraduate level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presented.
Mobius dilemma; undergraduate level vocational education
2016-04-25
项目来源: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PZY2015A086、PPZY2015C240);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应用本科专项研究课题(2015yybkjy-3)
华坚(1959—),男,江苏无锡人,副教授,副院长,研究方向:机械工程技术、教育管理;
程继明(1986—),男,山东济宁人,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育教学管理。
10.13750/j.cnki.issn.1671-7880.2016.05.001
G 710
A
1671-7880(2016)05-0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