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强武
财政部亚太中心执行副主任
G20议程财金渠道亮点展望
周强武
财政部亚太中心执行副主任
2016年,中国作为G20主席国,将峰会主题确定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即4个“I”:Innovative,Invigorated,Interconnected,Inclusive。根据峰会主题和财金渠道特点,财金渠道议题定为“共促增长、共担责任、共建治理、共享发展”,即4个“C”: Collaborative Growth,Collective Responsibility, Constructive Governance, Common Development。主要议题包括宏观经济形势、结构性改革、投资和基础设施、国际税收合作、国际金融架构和金融部门改革等。
总体来看,2016年G20财金渠道既有对以往议题的继承,又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和发展,特别是引导G20将关注的重点由短期危机应对转向促进结构性改革、推动中长期经济增长及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从目前情况看,各议题总体进展顺利,特别是宏观政策协调、结构性改革、投资和基础设施等议题潜在成果亮点颇多,必将在G20进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中国印记”。
当前,全球经济继续复苏,但复苏乏力且不均衡,下行风险和不确定性加大。发达国家迟迟不能彻底走出危机,政策空间日益缩小,新兴市场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各方均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增长动力,摆脱低迷的增长态势。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先后下调了对2016年全球经济增速的预测。而G20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经济合作平台,需要正确判断全球经济形势,推动各成员国采取必要的宏观政策,将发展议程与增长目标相结合,通过发展改善需求不足,以发展促增长,以发展调结构,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G20最初的定位是危机应对机制,其关注重点相对侧重于需求侧,通过刺激需求提振短期增长。而今年的财金议题更强调供给端与需求端政策平衡,促增长与调结构并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结构性改革协力、不同经济周期经济体之间的政策良性互动。正所谓“治标以求眼下稳增长,治本以谋长远添动力”,中国更多地着眼于全球长期增长趋势,积极推动G20从危机应对机制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型,引领世界经济增长和国际经济合作方向。
自接任G20主席国以来,中国积极推动G20成员国采取供给端与需求端相平衡的政策组合,促进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结构性改革三大政策共同发挥作用,并加强宏观政策沟通协调。经过数次工作组会、副手会、财长会的充分沟通,各方一致强调将各自和共同采取所有政策工具,包括货币、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改革政策,以共同应对风险、提振信心、促进增长。具体来说,G20成员国将继续实施适宜的货币政策,避免经济出现断崖式下跌,加大财政政策力度并支持结构性改革,最终依靠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的强劲、可持续和平衡增长。
结构性改革是今年G20财金渠道下增长框架议题的重要内容。事实上,G20对结构性改革问题的关注由来已久,特别是2010年以来,G20围绕结构性改革做出了许多政策努力。2014年布里斯班峰会制定了包括结构性改革承诺在内的增长战略,并于2015年进行了更新。但迄今为止,改革进展和成效落后于预期,且政策讨论偏重于通过刺激需求来促进短期经济增长,迫切需要从中长期供给角度加大对结构性改革的讨论力度,并形成有力的共同行动深化结构性改革,扭转危机后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放缓的普遍趋势,提高全球潜在产出水平。
基于此,中国在接任G20主席国后,将结构性改革作为今年财金渠道的重点议题,并从两方面强化G20结构性改革议程。一是加强结构性改革的顶层设计,制定结构性改革的优先领域和指导原则,在承认各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的基础上,为各成员协同推进改革、最大限度发挥改革溢出效应提供参考;二是制定衡量改革进展的指标体系,为衡量G20改革进展的整体情况提供一个分析框架,也供各成员自身进行纵向比较。
从目前结构性改革议题的进展来看,各方一致认为,结构性改革是应对中长期结构性挑战、提高全球潜在产出的核心手段。各方已就结构性改革的9大优先领域达成了共识,并将在此基础上制定一套指导原则,作为国别改革行动的参考指南。各方同意通过以包括劳动生产率、就业率在内的一些量化指标来衡量结构性改革成效,表明G20团结一致推动结构性改革的决心,目前各方正在技术层面进行积极磋商。总体来看,制定结构性改革优先领域和指导原则并制定衡量改革进展的指标体系整体进展顺利,将成为今年G20财金渠道的重要成果。
当前全球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复苏乏力,以投资促增长已成为G20各方共识。近年来,投资和基础设施一直是G20的重点议题之一。G20各国纷纷推出促进基础设施等生产性投资的国别和区域计划。但总体上看,现有融资渠道和模式没有充分调动全球储蓄,G20成员的国别和区域投资计划之间缺少协调,难以形成合力。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以及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和丝路基金等新机构的逐步成立,对外投资将持续铺开,基础设施投融资将成为中国与G20各方重要的利益交汇点。
为充分利用投资支持G20增长战略及2030全球发展议程,同时结合中国“十三五”规划在加强同国际金融机构合作、扩大基础设施覆盖面、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方面的战略利益需求,2016年G20投资议程聚焦基础设施投资,推出三大支柱成果:一是鼓励多边开发银行(MDBs)采取联合行动支持基础设施投资,包括落实G20优化MDBs资产负债表行动计划,制定高质量基础设施项目的量化目标,促进新老机构合作,推广多方合作融资模式,撬动私营部门资源,完善项目准备等内容;二是促进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发起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联盟倡议;三是探索多样化融资工具和促进私营部门投资,包括制定推动基础设施及中小企业融资工具多元化的政策指南。中国正积极会同世界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亚洲开发银行等多边开发机构,稳步落实相关成果文件。
G20各方一致认为,多边开发银行在推动基础设施方面具有独特的资金、经验和知识优势,面对全球基础设施的巨大融资缺口,G20应推动多边开发银行撬动更多资源支持基础设施投资。中国积极推动各方在多边开发银行量化目标事宜上取得共识,大力推进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联盟倡议,强调加强现有区域或国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倡议的合作和政策衔接,促进成员以及机构间的政策信息、项目信息共享,并分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面临的共同挑战和前景。2016年6月的财政副手会和7月的财政部长会将就三个支柱的成果文件草案进行审议,7月将取得最终成果。目前,相关讨论进展顺利,各方达成最终共识指日可待。
除上述三大亮点外,中国也将积极推动在国际金融架构、金融部门改革、国际税收合作、绿色金融和气候变化融资等议题下扩大共识,形成务实成果。自接任主席国至今,G20中国年已渐入佳境,各方面进展显著。中国的议题设置既体现了长期性和战略性,也展现了视野和雄心,得到了各成员的高度认同与支持。在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和不确定因素仍存、新旧动力转换青黄不接、贸易投资低迷和保护主义抬头、全球发展鸿沟尚未消除的大背景下,中国将积极推动G20率先行动,通过G20财金渠道的各项议题成果来推动完善全球经济治理,维护国际金融稳定,从创新和改革中挖掘新动力,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引领全球可持续发展合作,从而实现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