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姝华
(华南师范大学,广东 广州 510631)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途径探索
卜姝华
(华南师范大学,广东 广州510631)
摘要:本文从当代某些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出发,探讨其诚信缺失的原因,继而提出加强高校大学生诚信建设的途径,必须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和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还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诚信测评体系、信息采集和奖惩制度,以及档案管理制度,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诚信教育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现代道德体系的基石。古人云:“学者不可以不诚,不诚无以为善,不诚无以为君子。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自谋不以诚,则是欺其心而自弃其忠;与人不以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怨。”诚信,即诚实守信,诚实就是忠诚老实,守信就是遵守诺言,诚实守信是对人的最基本的要求和规范。“言必信,行必果”是中国传统道德中的精华,我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信,把信作为立人之本,执政之基。直到今天,中国社会依然在公民当中大力提倡诚信,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就把“明礼诚信”作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之一要求全体公民,作为未来接班人的大学生,更应该身体力行,在校园倡导诚实守信,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但在当今大学校园,我们却常常看到一些大学生诚信缺失道德失范的现象频繁出现。如何加强当今大学生的诚信建设,已经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之一。
1.日常言行缺乏诚信。
一些学生在平时的言行中,尤其是在自身利益受到冲突时,就放弃了诚信。有的是日常事务的爽约,有的是说假话请长假,有的是拉选票当干部,有的是借人财物久不还。如在优秀生评选、奖学金评定、入党、学生干部竞选等问题上,少数大学生不是想着实实在在地去拼搏,而是想方设法放大优点淡化缺点,达到个人目的。
2.考试作弊,论文抄袭。
极少数学生平时上课学习不努力,经常迟到、旷课、抄作业,临到考试前则千方百计寻思着用何种方式作弊。尽管学校对考试作弊的严重后果一再强调,并采取监考巡考加监控录像等多种手段并用,但考试作弊的现象还是屡禁不止。学术道德也是困扰各高校的一大问题,有关大学生抄袭、剽窃的报道,不绝于报端;有的学生假冠导师之名发表论文,有的学生复制粘贴、大量抄袭,没有了数据库,便无法成就一篇论文。
3.就业时,简历造假。
求职简历是用人单位遴选人才的第一道关卡,某些毕业生为了给用人单位留下良好印象,从而获得面试资格,不惜在自我简历上凭空添加自己的职务和奖项,把简历做得富丽堂皇,面试的时候往往还说得天花乱坠。
4.助学贷款拖欠不还。
为了保证经济困难的大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1999年国家推行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但遭遇了“诚信危机”。有些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并不是那么困难,却开具了贫困证明,贷款交了学费“省”出钱来给自己用;有些学生大学毕业之后就不再记得还款,年年需要辅导员追踪提醒,数量之多以至于影响学校的贷款信誉。因此近年来,一些高校一方面面临学生欠费问题,另一方面承受着国家助学贷款贷而不还的压力。
1.社会环境的影响。
目前,社会上出现了一些制假售假、偷税漏税、逃避债务等现象和行为,大学生作为即将踏入社会的青年人,对失信行为造成的严重后果还没有足够认识,某些人难免会受到社会不良思潮的侵蚀,从而影响了其价值观的判断和行为模式的偏差。由于我国还处于转型期,虽然信用体系的框架已初步建立,但各种制度和法律法规还不健全,诚信体制还没有一系列操作性强的制度保障,加上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容易给一些投机分子以可乘之机。
2.家庭教育的影响。
中国社会不少小孩从小到大都是被冠以“分数至上”的理念,缺乏对学生在做人做事方面的教育和引导,片面强调分数,忽略德育和体育,认为只要把成绩搞好了,只要把排名靠前了,就是衡量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导致某些孩子进入社会以后缺乏责任感和诚信意识,处处碰壁。某些家长在诚信意识和行为上也不能起到子女的榜样作用,有的家长教育小孩要诚实守信,自己却弄虚作假,有的家长教育小孩要文明有礼,自己却吵架爆粗,无法以身作则,起到了坏的示范作用。
3.大学生自身的因素。
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从小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生活经历比较简单,往往从社会现象的感性认识出发理解社会,不能深刻理解现象背后的本质与利弊;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强烈,一些大学生从小就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观念,急功近利、很少考虑周围的人,很少考虑我应该为父母、为社会、为他人做些什么。
高校作为培养和教育大学生的源地,在对学生的诚信教育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发达国家,人们笃信诚信就是生命,没有信用寸步难行。大学生作为一个越来越庞大,越来越有影响力的群体,他们的诚信度如何,与整个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他们的诚信度如何,直接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高校必须重视和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使大学生成为诚信的实践者和传播者。
1.利用课堂教学,开展诚信宣传。
课堂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高校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优势,把握大学生的思想状态和特点,把诚信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思想政治教学中,实现教书和育人的完整统一。首先应该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中增加诚信道德的内容,增强大学生对诚信的理论认识。其次,要教育学生深刻理解诚信是做人、立业的基本准则,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既可以使社会稳定而有秩序,又可以使人的内心世界充实,拥有健康的心态和精神生活。最后,教师要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诚信的榜样,身体力行、言传身教。
2.依托校园文化,营造诚信氛围。
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学校是学生最经常、最主要的学习生活环境,进行适当引导可能会产生良好效果。高校应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手段,运用现代化的传播媒介和手段,积极探索诚信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全方位、多层次地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不断提高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实效。首先,要以社团为依托,积极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讲座、演讲、报告、辩论等活动,邀请事业成功人士到学校进行诚信教育讲座,让学生感受诚信对事业成功的重要作用,引导大学生关注自身和周围的信用现象。其次,积极开展诚信实践活动。如“诚信宣誓活动”、“助学贷款还款协议”、“考试诚信”、“就业诚信”等,让大学生接受公众和舆论的监督,强化诚信意识。在学生中树立诚实守信的先进典型,评选出积极分子,在校园网络和宣传栏加以宣传,发挥其榜样示范作用,建设诚信校园文化。
3.建立诚信制度,构建测评体系。
加强大学生诚信制度建设是促进大学生树立诚信意识,规范自身行为,提高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的重要保证,然而目前高校普遍对大学生诚信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并建立相应制度。只有健全大学生诚信制度,建立失信惩罚机制,才能真正有效地让学生牢固树立诚信意识,恪守道德底线,避免给国家、社会、他人带来重大损失。首先,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诚信评价体系,对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诚信进行综合测评,将考试、学术、奖贷、就业、评优等方面纳入指标体系,记入学生档案。其次,要建立客观真实的信息采集制度,对信息采集的时间、内容、程序、分析和更正都要有明确规定,还要设立专门的信息采集员,对信息的时效性和可靠性进行验证。再次,要建立赏罚分明的诚信奖惩制度,从奖的角度看,可以直接对学生进行奖金奖励,或者参与评优、推荐入党、保送读研等,还可以直接推荐到相关用人单位进行实习或工作;在罚的方面看,对处罚的标准、等级、程序等进行详细规定,严格按照规定执行,确保奖惩制度的执行力度和执行效果,使之既能在学生当中树立先进的榜样,又能让失信学生付出代价,一定程度上将大学生的非诚信观念扼杀在萌芽状态。最后,要建立实时更新的诚信档案制度。大学阶段是学生步入社会的准备阶段,大学阶段的诚信与学生的后续发展息息相关。可以尝试在网上建立统一的数据管理系统,由辅导员进行管理和更新,对学生的诚信实施动态管理和实时监控,毕业时一并归入档案提供给用人单位参考,从制度上约束大学生的诚信风险。
加强大学生的诚信道德建设,要从思想上、行动上和体系上同时着手,构建规范、科学、合理的大学生诚信制度体系,同时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共同营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有效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良.社会诚信论[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
[2]高北明.伦理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3]焦国成.诚信的制度保障[J].江海学刊,2003(3).
[4]董娅,廖小明,刘维.大学生学习诚信的现状调查与深度分析[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60-66.
[5]邹菊如,洪厚情.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探析[J].德育与素质教育,2005(2).
本文是华南师范大学研究课题 “就业形势对在校大学生思想状态的影响研究——以广东省为例”的小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