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管理队伍建设的思考

2016-03-16 16:40:25张志行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11期
关键词:新建队伍管理人员

张志行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南京 210013)

新建本科院校管理队伍建设的思考

张志行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南京 210013)

本文对新建本科院校的概念内涵进行界定,通过探讨当前新建本科院校管理队伍存在的管理体制、结构与知识层次、理念意识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提出了规划引领、优化结构、理念更新、分类考评等新建本科院校管理队伍建设的解决对策。

管理队伍; 新建本科院校; 规划引领; 理念更新; 分类考评

在我国高等教育完成精英化向国民化教育战略转型的时代背景下,经过国家教育部批准,一批专科院校及成人本科院校完成了向普通本科院校的转型升级。新建本科院校不仅填补了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空白,也顺应了自身改革发展提高办学层次的需要,在优化区域高等教育布局、增强地方高等教育实力、提升国民素质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新建本科院校的概念界定

既有文献对新建本科院校的概念倾向于以下两种观点:一是以时间节点界定,柳友荣(2008)提出新建本科院校是改革开放以后新组建的以本科教育为主的院校[1];杨钧(2015)认为上世纪90年代末,特别是源于1999年的高等教育扩招浪潮,一批院校通过合并或扩建成为新建本科院校[2]。二是以学校类型的转变为界定标准,罗英(2008)认为新建本科院校是由原有专科院校升格而成[3];田江、田长生(2012)则提出成人本科转型、高专高职高师转制等也是当前新建本科院校的组建方式[4]。综合上述文献,笔者认为应将以上两方面融合,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应界定为在高校扩容背景下,近年来经教育部批准的所有通过升格、改制、重组、合并等途径实现原有学校类型向普通高等教育本科阶段转变的高校。

二、新建本科院校管理队伍现状分析

1.适应本科教育的管理体制尚未确立

两方面的因素造成当前新建本科院校普遍存在管理体制不健全的现象,一方面是既有管理体制的惯性,学校升本前旧有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已沿用多年,对于传统的习以为常造成管理队伍未能及时转变观念,缺乏做出改变和调整的勇气与动力;另一方面,升本后学校工作重心往往集中于本科评估、高层次教师人才引进、校区扩建等工作,忽视了管理体制的重塑。管理体制决定了学校未来发展的方向,而管理人员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新建本科院校管理体制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缺陷:一是管理制度缺乏科学规划,学校领导班子重教学轻管理,缺乏对管理制度的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中层干部忙于事务性工作,无暇建章立制确保管理的规范化有序化进行;基层管理者没有明确的制度约束,管理呈现松散化及无序化状态。二是管理结构与层次不明晰,机构设置不能适应本科教育发展,存在某些职能机构缺设、某些机构却堆叠冗余的现象。三是管理机制不完善,尚未建立适应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干部工作机制,在管理干部选拔任用、绩效考核、激励机制等方面缺乏谋划,未能结合本科办学特色进行实时调整,对管理干部的日常管理不到位、不规范。

2.管理队伍结构与知识层次不合理

新建本科院校的管理队伍在结构与知识层次两个维度上存在诸多问题。在管理队伍的结构维度上,一是管理队伍来源不合理。管理干部多数为本校留校毕业生,近亲现象屡见不鲜,他们一方面缺乏本科管理视野,对教育管理认知单一;另一方面结派现象严重,给管理增添不必要的障碍。二是管理干部年龄结构比例失当。升本后,院校往往将具备高学历职称的中青年优秀管理干部充实教学一线,导致管理队伍老龄化趋势凸显,管理的热情与动力由此缺失。在知识层次维度上,一是管理干部学缘单一,本校同专业毕业留校管理人员居多,对于本科教育的系统性认识不足、管理嗅觉与敏锐度不够,依旧延续过往落后的管理理念,不能针对新情况新形势实时更新管理策略;二是职称学历较低,本校“土生土长”起来的一批管理人员往往只有专科学历,很大程度上与本科管理相形见绌;三是经验缺乏,一批从未从事过行政工作的却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学科研人员进入管理队伍并担任要职,增大了管理的难度。

3.管理理念落后,意识更新停滞

新建本科院校面临着全新的机遇与挑战,想要建设高水平的学校,必须要有高水平的管理,而高水平的管理首先来源于先进的管理理念、不断更新的管理意识。近年来,新建本科院校管理队伍理念的落后与管理意识的更新停滞越发成为学校发展的挚肘。很多管理干部故步自封,理念仍旧停留在升本前的专科阶段,视野狭隘,缺乏本科大局意识,不愿紧随学校的发展更新观念,缺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勇气与动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办学理念有待提升。新建本科院校办学理念往往会陷入两个误区,一是枉自菲薄,得过且过,维持现状,由此错失大好的发展机遇;二是盲目自大,不切实际,处处要创一流,最终往往过于激进达不成既定目标。其次,学生管理观有待更新。作为普通本科院校的新成员,旧有的面向较低层次学生的管理体制已经不适用于新入校的本科学生,本科教育在管理层次、职能部门设置、专业培养、课余引导、职业塑造等方面都有其新的特点,唯有以人为本、更新管理观,方能实现管理与教育的融合;再次,管理干部职业观有待加强。新建本科院校管理人员综合素养并不高,管理松散,行政部门的服务意识欠缺,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强,与教学科研的匹配度还远远不够。

4.干部基础薄弱,工作热情不足

新建本科院校面临管理队伍的不断壮大与人员的急剧扩张,既有的后备干部储备明显不足造成干部基础的薄弱。一是思想政治素质薄弱,很多管理干部仓促上岗,未接受系统的政治理论培训,对行政管理工作基本的原则和方法不了解、不熟悉,党性原则性不强,工作开展困难,被管理对象怨言颇多;二是管理工作经验薄弱,新增的管理岗位多数为一线教师和管理新兵填充,许多工作没有交接与传承,摸着石头过河,传帮带的作用未能发挥;三是相对于教学科研岗位来说,新建本科院校的管理岗位往往被轻视,学校更多注重高层次教师科研人员的引进与培养,经费分配重点向教学科研一线倾斜,管理人员的工作绩效未能有效量化,工资待遇方面也未能体现多劳多得;四是当前高校对于管理人员的评价体系匮乏单一,职务上的晋升通道受限、职称评定上重学术而轻工作实绩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行政管理队伍不稳定,心思未能全部放到本职工作上去。以上种种,由新建本科院校特殊的转型发展阶段造成,客观上导致其管理队伍工作热情不高,积极性缺乏。

三、新建本科院校管理队伍建设的策略探讨

1.规划引领,确立与本科教育相适应的管理体制

管理体制既是细分管理制度的核心主旨,也是管理人员的行为框架与行动指南。新建本科院校要彻底破除既有的专科时代管理体制,完成面向本科教育管理体制的重塑。首先,建立健全学校中长期管理干部队伍建设规划至关重要。新建本科院校要摒弃过往重教学科研、轻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做法,树立全局意识,针对本科教育对管理干部的选拔任用、结构规模、人员素质、发展蓝图进行宏观层面上的科学规划,打造一支政治过硬、素质匹配、业务熟练、深谙本科教育的管理干部团队。其次,欧洲教育学大师Clarke(2003)提出,转型发展中的高校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5],而高校的行政领导,是由校级领导班子、中层领导班子、基层管理人员逐层因势利导而成的集合。校级领导班子层面,要牢牢把握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凝练本校的优势特色,制定与本科教育相适应的科学发展战略,以战略为核心,对学校管理体制进行顶层设计,要牢固树立本科办学意识,以本科教育的目标与要求为引领,拆并固有专科化色彩的管理部门,完成与本科教育相适应的职能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在中层领导层面,各职能处室应梳理管理条目与思路,建章立制,结合本科教育特点,运用现代计算机网络及大数据等科学技术手段,改进管理流程,完善管理措施,主动融入新型教育教学实践;在基层管理者层面,要严格执行上层工作要求,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密切配合教师学生,改进工作方式方法,确保行政命令的上传下达。再次,与本科教育相适应的管理体制还体现在管理文化的引领与营造上,打造本科教育氛围的校园文化,可以从另一个层面对管理体制的完善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2.多维优化,完善管理队伍结构

管理队伍的优化是一个多维度的系统化工程,针对当前新建本科院校管理队伍结构的失衡现象,应从五个维度加以完善调整。一是优化管理队伍的来源结构。优先从学校外部招录管理人才,综合地域、学科专业、工作背景等多方面因素,权衡管理人员的配置,注重管理人员来源的多样性,从根源上杜绝管理人员的近亲繁殖现象。对于既有的留校管理人员,通过分流与岗位调配,规避帮派主义现象,营造良好的管理氛围。二是调整管理队伍年龄结构。针对普遍存在的管理人员老龄化趋势,新建本科院校应高度重视,加大年轻干部的招募,可以通过岗位轮换,将经过锻炼表现优异的辅导员轮岗至行政管理岗位,以注入新鲜血液,保持管理队伍活力。三是丰富管理队伍经验结构。建立管理人才梯队,以老带新、以老促新,大力培养年轻管理干部。同时,对具有高级职称的由教学科研岗位调任行政管理岗位的人员的使用要循序渐进,一般应先安排在非要害部门的副职岗位上锻炼一个任期,考核合格后方可委以重任。四是提升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院校升格以前,管理人员往往对本科教育的愿景、目标、任务等缺乏系统化理论化的认知,导致学校转型中管理工作的盲目与种种不适应。管理人员知识结构的提升主要应以适应本科教育为导向,通过集中学习、业余自学与讨论交流,擢升管理素养,使管理人员逐步具备本科视野。五是均衡管理队伍的学历与职称结构。新建本科院校管理队伍学历与职称上的不均衡发展现象严重,年龄较大的干部虽然工作时间长、职务职级高,但无论在学历还是职称上与年轻干部相比均处劣势,管理队伍思想上动荡不安。对此,新建本科院校应针对不同人员采取不同引导措施,对于青年管理人员,应优先从提升个人学历上促进个人发展,而对于年纪较大的管理人员,应鼓励其尽快晋升专业技术资格。此外,新建本科院校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后备人才储备,为管理队伍的不断优化提供持续动力。

3.理念更新,强化干部培训交流

管理理念是管理的核心,基于专科阶段管理行为的惯性,新建本科院校管理人员往往难以做到理念更新,难以快速转变管理思路与意识。如何对管理干部进行有效的培训,引导他们及时扩展视野、实时改变观念,适应本科教育教学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新建本科院校管理队伍培训的首要任务是树立正确的思想理论先导,立足升格后的办学目标与定位,结合本科阶段高等教育的要求,审视自身不足,力争促使全体管理人员的观念转型、思维方式转型与工作作风转型[6]。首先,管理干部培训要制度化。要深入调研其他成功转型院校在此期间的经验成果,结合自身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目标需求,精心制定管理干部培训规划,本着长期培训与中短期培训计划相结合的原则,全员覆盖,使干部培训成为干部管理理念转变、素质素养提升的新常态。其次,培训内容要精准化。新建本科院校管理队伍培训的主旨应是使全体管理人员完成三个理念更新,一是办学理念更新,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二是管理理念更新,进一步变革管理思路,建立面向本科教育的管理模式;三是工作理念更新,进一步树立为师生服务的意识,培养为教育事业奉献的责任感与事业心。再次,培训方式要多样化。在内部通过岗前培训、岗位培训、技能交流等方式强化培训效果,鼓励经验分享,建立管理沙龙,促进管理人员间交流协作;在外部大力推动校际、国际交流,将专家学者请进来,把优秀管理人员送出去,实现双向交流,互学互通。创新培训手段,充分利用主流媒体、校园网、官方微博微信等手段,灌输管理思想,强化管理培训效果。最后,干部岗位交流要经常化。长期单一的管理岗位不仅不能全方面地培养与锻炼管理干部,还会造就职业惰性,影响管理干部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新建本科院校一方面应加强校内岗位轮换,另一方面应适时择机选派管理干部下基层锻炼,以进一步拓展管理视野,为改革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4.分类考评,激励管理内生动力

新建本科院校管理队伍工作热情不高的问题根源大体集中在管理工作不被重视、绩效考核未体现多劳多得、职务职称晋升比管理工作本身吸引力更大等方面。针对上述问题,一套适应新建本科院校管理队伍建设与发展的考核激励机制应尽快出台。首先,管理干部考核机制应有明确的目标导向[7],即管理工作如何体现办学理念、定位与目标,如何紧密围绕并促进学校的升格发展。其次,考核内容不仅要全面,还需有针对性。哈佛大学教授Robert Kaplan发明的平衡记分卡为管理员工的全方面考核提供了实操借鉴[8],新建本科院校管理干部考核不仅应引入有关学习与成长的指标,更应对管理人员实行分类考核,将管理人员分为党务、行政、教务、学生管理四种类别,针对不同类别管理人员设计不同的考核指标,做到有的放矢,杜绝考核随大流,突出考核的实效性。再次,新建本科院校要积极探索管理干部职务职级并行机制。国家《2010年-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为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提供了政策依据,传统管理干部职务晋升通道单一,许多职务晋升无望的管理干部转而钻研学术,无心从事管理工作。若能将管理干部职级待遇打通,即使没有相应的行政领导岗位,管理干部也可以凭借工作实绩与贡献,享受同级别员工待遇,这必将增强管理人员职业吸引力,大大激励管理人员投身事业。此外,要建立与完善高校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度与领导干部退出机制,打破行政领导干部终身制,建立能上能下的干部任用机制,营造“能者上,中者让,庸者下”的管理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全方位激活管理队伍的内在潜力,为升本后学校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新建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不断推进发展的产物,院校升格不仅普及了本科教育的国民化,也为院校自身的改革与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管理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关乎学校办学理念的达成、发展目标的实现,左右着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面临体制不健全、结构不合理、基础薄弱、观念落后等诸多问题,新建本科院校的管理队伍建设必须有策略的持续进行推动,尽快建立一只适应本科教育的优良管理队伍。

[1] 柳友荣.本科教学质量辩证[J].中国大学教育,2008,(6):25

[2] 杨钧.转型发展背景下地方新建本科院校队伍建设的思考[J].新乡学院学报,2015,(10):49-50

[3] 罗英. 论新升本科院校领导班子的观念更新[J].科教文汇,2008,(10):11

[4] 田江,田长生.刍议新建本科院校干部队伍建设[J].社科纵横,2012,(12):228

[5] 伯顿·克拉克.建立创业型大学:组织上转型的途径[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01

[6] 许霆. 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与队伍建设[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2,(6):6

[7] 李奎良,王翠翠,王金刚.新建本科院校中层干部“四化一体”培养模式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9):90

[8] Stephen R.Robbins.Management[M]. London:Sage,2013:165

责任编辑:郑诗锋

On the Construction of Management Team in Newly-Built Undergraduate Colleges

ZHANG Zhi-xing

(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 Jiangsu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Nanjing 210013, China)

This paper define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newly-built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discusses the issues related to the management system team, namely the management system, its structure, the knowledge level, its idea consciousness and so on. At the same time,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solution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anagement team of the newly-built undergraduate colleges such as: planning and guiding, optimizing the structure, updating the concept and implementing the classification evaluation and so on.

management team; newly-built undergraduate colleges; plan and guide; update the idea; classification evaluation

2016-09-12

江苏省教育厅2016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 “中国高校智库建设研究”(2016SJD630033)

张志行(1983-),男,江苏南京人,助理研究员,管理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

G647

A

1674-344X(2016)11-0069-04

猜你喜欢
新建队伍管理人员
Spin transport properties in ferromagnet/superconductor junctions on topological insulator
重庆三年新建农村公路6.26×10~4 km
石油沥青(2022年3期)2022-08-26 09:13:40
万紫蝶、梁新建作品
曹曙东、温新建作品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探讨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
招投标管理人员应具备的七种能力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
中国火炬(2009年2期)2009-07-24 14:31:37
青藏高原筑“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