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我国校长课程领导力探析

2016-03-16 15:52
关键词:领导力校长领导

刘 春 飞

(黑龙江大学 教育科学研究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如何提升我国校长课程领导力探析

刘 春 飞

(黑龙江大学 教育科学研究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校长课程领导力影响着学校课程的发展,关系到课程的制定与实施,是学校课程建设的关键所在。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课程管理权力的下移,学校对于课程改革的自主权越来越大,对校长课程领导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我国,由于对校长课程领导力的研究起步较晚,其理论探究和实践进展仍尚有不足。针对此种情况,对目前我国“校长课程领导力”的研究现状进行资料整理和分析,理清其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校长课程领导力;课程管理;建议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尤其是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为主的技术革命的发展,世界进入了知识经济发展阶段。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教育是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的关键,因而大多数国家都实施了教育改革,教育管理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国家把教育集权制逐渐转变成集权分权相结合的模式,地方学校拥有了一定的教育自主权,可以独立地进行一些校内课程的拟定,而校长作为学校管理的领导者,自然要担负起课程领导的重要责任。目前,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一些国家都进行着对于“The principal as curriculum leader”的研究,尤其是自美国学者Allan A. Glatthorn 出版了《The principal as curriculum leader》一书后,校长课程领导理论已成为教育界热议的课题之一。

1 校长课程领导力的内涵

国外学者对于校长课程领导力的内涵研究并不多见,其主要研究为“The principal as curriculum leader”(校长课程领导)一词。笔者在知网上以“校长课程领导力”作为关键词进行搜索,通过对搜索后所得的文章进行阅读分析发现,国内许多学者在做校长课程领导力研究时也将“The principal as curriculum leader”译为“校长课程领导力”。因此,笔者在研究校长课程领导力时也将“The principal as curriculum leader”的研究资料作为理论借鉴。对于校长课程领导力的定义,许多学者都给出了不同的观点。如学者汪建华提出:校长课程领导力是校长与教师共同实现的课程愿景而迸发的一种思想与行为能力,主要是指校长领导教师团队创造性地实施课程,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能力,是一个校级团队决策、引领、组织学校的课程实践的调控、驾驭能力[1]。学者陈晞认为:校长课程领导力主要是指校长指导教师团队根据课程方案和学校办学目标,创造性地设计、编制、开发、实施课程,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办出学校特色品牌的能力[2]。学者鲍东明认为: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核心要素是要树立现代课程观,即身心素质的统一、知识能力的统一、科学素质与人文精神的统一[3]。学者Allan A Glatthorn认为:校长课程领导力是指校长在拟定该学校的学习课程以及编订功课表时,皆应该以增加学生的学习机会为优先考虑,并和教师们共同商定课程统整做法的性质和程度[4]。

综合以上观点,笔者认为:校长课程领导力即是以校长为核心的包含校长本人、教师、以及课程专家的课程领导团队,在国家课程计划的要求下,以促进每个学生的有效发展为目的,规划课程愿景、制定课程教学计划、验收课程实施成果的能力。

2 校长课程领导力的职能

基于世界教育一体化的影响,校长课程领导力理论在我国教育领域迅速传播,我国对于校长课程领导力的研究也先后经历了潜意识阶段、意识阶段与显意识阶段[5],并从原有的课程管理理论正逐步转化为课程领导理论。在最近的十几年中,随着校长课程领导力理论研究的学者越来越多,其实践步伐也越走越快。在查阅资料时,我们会发现,现在已经有许多中小学校长正在把提升课程领导力作为提升自身管理素质的标准之一。然而,“校长课程领导力”这一外来词走进我国的教育领域必定要经历一个复杂的融入过程。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受到集权制教育的影响,大多数的校长都是以行政领导为主,课程的制定和实施则按照国家的统一标准来运行,因此,对于课程领导这一范畴,在国内作为管理者的校长是很陌生的。在国外,校长课程领导力是作为一名校长的必备能力之一,它决定着该校长是否能够带领学校的整体教学团队创建适合于该校学生发展的课程和教学模式,是一所学校是否能成功实施教学的关键所在。

目前,国内外对于校长课程领导力的职能划分的种类有很多,但主要以美国教育行政学者托马斯·J.萨乔万尼在《校长学: 一种反思的实践观》一书中提出的五种领导力模式为主。作者把校长的领导力分为五个职能方面, 即技术领导(tech-nical leadership)、人际领导(human leadership)、教育领导(educational leadership)、象征领导(symbol-icleadership) 及文化领导(cultural leadership)。他认为,前三种是较低层次的领导力,后两种是较高层次的领导力[6]。

台湾学者黄旭钧分析众多学者对领导者的角色的界定后指出,校长课程领导应扮演九种角色:趋势与新议题的感知者、课程任务与目标的制订者、课程事务的协调者、课程发展的管理者、成员进修的带动者、课程评价的实施者、课程改革的激励者和课程专业的文化的倡导者及各种势力的整合的促发者、协调者、规划者。

笔者认为,校长课程领导力的职能有三点:一是领导职能,即校长应扮演整个教学团队的领导角色;二是专业职能,即校长本身应熟知课程运行的整体过程,这样才能正确引导团队成员参与学校课程建设;三是创新职能,即校长时刻要具备创新意识,具有创新能力,这样才能促进学校课程建设的不断发展。

3 我国校长课程领导力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笔者通过对已有资料的归纳和总结,发现我国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缺乏“校长课程领导力”理论认知力。长期以来,我国对于校长这一角色的定位多是行政领导者。人们认为,校长的主要职责是如何让学校的秩序处于正常的运行模式中,而关于课程方面的事务则由教务主任负责监督和管理。但随着校长专业化的发展,课程领导力已经成为校长专业化的要求之一。课程领导能力将是校长领导力的重要体现,如何提高校长对于课导领导理论的认知力,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其次,校长课程领导力的培训体制欠缺。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外来文化的涌入,在国内已有一部分的中小学校长认识到课程领导的重要性,并渴望得到该方面的培训和提升,但目前国家对于校长课程领导力培训的机构和单位并不多,虽然在网络上存在着一些校长同行之间的交流平台,但平台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再次,校长课程领导力运行机制不完善。中小学校长作为学校的主要责任承担者,每天要处理大量的事务,很难真正静下心来走进课堂,聆听教师和学生的需求。校长课程领导力理论离不开课堂,如何能让校长从百忙之中走入课堂是校长课程领导力能否得到提高的关键所在。但由于我国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许多事务必须要由校长本人处理,这就牵制了校长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如何既能让学校有条不紊正常运行,又能让校长深入课程教学,这需要一套完善的学校运行机制。

最后,校长课程领导力理论与实践难以结合。现今,有许多专家学者对于校长课程领导力理论做了大量的研究,但由于一些学者偏离教学一线,对学校的教学环境并不是很清楚,因此出现了理论难以推行的现象。而作为一线的实践者——校长,虽然在实践方面有着大量的经验,但理论高度不足,很难提出一些高层次的学术理论体系。如何使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4 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的策略研究

4.1提高校长课程领导意识,创设学校课程领导团队

建国以来,我国许多中小学校长都是以行政管理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从而忽视了课程领导的角色与地位。随着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逐步实施,学校逐步参与到了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制订,校长们也逐渐认识到课程领导的重要性。但由于学校事务琐碎繁杂,校长们很难把注意力真正转移到课程中来,有些校长只是流于表面的程序,并未真正融入到课程建设中。对此,我们应从根本上提高校长课程领导的意识,使其认识到课程领导的重要性。学校是培养学生的主要场所,课程是培养学生的重要载体,只有创设优良品质的课程,才能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学生,这才是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

在提升校长课程领导意识的同时,学校应尽快完善课程领导团队的建设。团队中应包括校长本人、专家学者、教务主任、一线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和家长代表。团队建立后校长应定期举行团队研讨会,对课程的愿景规划、课程设置、课程实施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课程实施后的评价结果进行多方位的讨论分析,从而保证学校课程的有效运行[7]。

4.2国家应尽快建立相关的培训体制和培训机构

目前,我国对校长专业化的培训形式多为教委或教育局定期开设的培训班,上课时间多数集中于假期,授课次数和时间较少,学习方式较为单一。针对此种情况,国家和地方应多鼓励校长、教师专业化培训机构的建立。固定机构的建立能让培训方式变得更加灵活,让校长、教师可以按照自己的时间安排选择学习课程,也可以针对校长、教师的不同需求开设相应课程,这样更有利于其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

如今,互联网已成为许多人交流和学习的重要工具,校长们也可以通过网络随时进行学术交流。但目前校长们进行交流的方式多数为QQ群或是微信群,在专业的网站上咨询的并不多,遇到问题时,也多数是借鉴同行的经验进行解决,很少与专家、学者进行交流。对此,我们应多创设包含校长、教育学者、专业人士等集各方面知识结构于一体的网络平台,这样通过交流产生的理论才更加专业和系统。可以在全国范围内举办校长学术交流会,开设校长交流论坛,使校长们能够及时准确地查阅资料,并能够与同行之间进行开放式的学术交流。

4.3建立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学校管理体制

长期以来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导致学校权力过于集中化,学校的许多事务没有校长的亲批就难以开展和运行。校长作为一校之主,对于学校事务亲力亲为本无可厚非,但如果用于行政管理的时间过多,则走入课堂的时间就会变少,这样对于课程的认知就会只浮于表面,难以深入。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课程领导者,课堂实践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学校亟须建立一套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管理运行体制,即校长要把手中的权力分给下一层的领导者,然后对各工作部门进行抽查和审核[8]。例如,在新学期的开始,校长应抽出更多的时间与教师构建教学愿景、制定教学计划、完善教学实施和评价机制。而对于诸如学校的园林建设和卫生情况等事务应分给后勤主任。

4.4让专家学者走进校园

现在从事教育研究的专家和学者较多,但由于各方面的因素,能够真正融入学校实践的专家学者并不多,大多数学者对学校课程的具体运作过程和环境并不是很了解,这会导致所提出的理论与实践有所出入,不利于理论指导实际。而一些中小学校长则是实践经验很足,但理论功底不够,很难对课程建设做出科学的分析。所以,我们应动员教育研究者真正融入到学校实践生活中,让理论扎根于实践,这样才能正确地指导实践。

综上,笔者认为,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提升是学校课程建设的关键所在,是新课改能否顺利推行的重要保证,是培养出适合国家发展的人才的基础。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应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上多下功夫,研究主体不应限于校长一人,而是整个课程领导团队。

[1]汪建华.关于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2,(7):110.

[2]陈晞.校长课程领导力之我见[A].上海长宁校长课程领导力论文专辑[C].2009:26.

[3]鲍东明.校长课程领导基本要素分析[J].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2012,(4).

[4]Allan A Glatthorn.校长的课程领导[M].单文经,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2.

[5]鲍东明.从“自在”到“自为”:我国校长课程领导实践进展与形态研究[J].教育研究.2014,(7):28.

[6]托马斯·J.萨乔万尼.校长学:一种反思的实践观[M].张虹,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51.

[7]曹科岩,龙君伟.论校长课程领导的内涵、角色和任务[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10).

[8]赵文平.校长的学校课程结构领导力探析[J].课程与教学,2013,(5).

责任编辑:卢宏业

10.3969/j.issn.1674-6341.2016.04.033

2016-05-23

刘春飞(1986—),女,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课程管理。

G523

A

1674-6341(2016)04-0078-03

猜你喜欢
领导力校长领导
领导力拓新 2018年度最具领导力中国医院院长评选揭晓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领导力愿望清单
2016重要领导变更
论新态势下领导力的开发与运用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
校长给力“九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