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者的情绪表达规则刍议

2016-03-16 15:42尹南南湖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湖北黄石435002
关键词:教师教育

尹南南,陈 强 (湖北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2)



教师教育者的情绪表达规则刍议

尹南南,陈强 (湖北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湖北 黄石435002)

〔摘要〕教师教育者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身为准教师的教师,对基础教育教师的质量的培养有重要的影响。伴随着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的转变,关于教师教育者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然而关于教师教育者的情绪表达的研究却微乎其微。教师教育者道德情绪表达贯穿整个教学中和与学生的交往中,不同的情绪表达对准教师的职业影响不同,本文从这一点出发进行阐述教师教育者应该如何表达和管理自己的情绪,从而更好的履行“教师的教师”这一专业角色。

〔关键词〕教师教育者;情绪表达;准教师;教师教育

一、问题提出

教师教育者是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西方学者率先进行研究。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也引起了我国教育学者的高度重视,关于教师教育者的研究文献越来越多,比如,分析教师教育者的多元角色、制定教师教育者的专业标准以及教师教育者的自我探究等等。教师教育者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身为准教师的教师,在教师教育培养体系中,拥有着“教师的教师”这一重要的角色,对基础教育的师资力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关于何谓教师教育者,有学者认为教师教育者是一个泛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师教育者主要包括基础教育机构中的教师教育者,也包括教师教育机构中的教师教育者,狭义的教师教育者仅指高等教师教育机构中的教师教育者[1]。本文研究的教师教育者仅指在高师院校中担任准教师培养的一线教育工作者,社会对优质教师的需求直接影响着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肩负此重任的教师教育者。

作为教师教育工作的专门人员,毋庸置疑,教师教育者不同于其他高校的一般教师,教师教育者身负着为基础教育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专业化师资队伍的专业责任。基础教育在一个人一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人人享受高质量的基础教育是20世纪末的重大挑战之一,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对自己的想象,在基础教育的早期阶段即基本形成,在此阶段,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教师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基础教育呼唤教师的质量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这就对教师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马来西亚政府在2006-2010的教育发展计划中声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整个教育体系中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教育责任,教育部通过提高教师质量的政策促进教学的专业化,以提升国家未来的竞争力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3]。教师教育者在教师教育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中,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发展一直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教师教育者不只是教准教师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教会准教师怎样去教学,而这些都源于教师教育使用自身的教学策略帮助准教师学会“教”。欧洲和亚洲的许多国家相继制订了教师教育者的专业标准,促进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发展。

情绪作为人类心理活动的基本因素,伴随着人的一切活动,对教师教育者来说,无论在教育教学中还是与学生的交往中,情绪表达无处不在。尽管如此,教师专业化背景下,往往只关注教师教育者的教学行为、教育信念以及教学策略,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教师教育者情绪劳动。教师教育者的情绪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直接影响准教师的学习质量。本文试图在探讨教师教育者角色重要性的基础上,着重揭示教师教育者不同情绪表达对准教师造成的不同影响,以期引起研究者和教师教育工作人员的关注。

二、教师教育者的情绪

(一)教师情绪与教学

教师情绪是教师个人与教学环境的交互作用下产生的心理感受,与教学过程交织在一起,处于教学的核心地位。教学是一项涉及人际互动的工作,这种人性化的专业实践不可避免地具有情绪维度[4]。情绪是一种不稳定的、感性的心里状态。霍赫希尔德(Hochschild,1990)提出了情绪的四个相关的因素:(1)评价一个情况;(2)生理感觉的变化;(3)抑制或舒展手势;(4)前三种结合的一个文化标志。关于情绪的研究中,萨顿(Sutton)和惠特利(Wheatley)给出更为全面的解释情绪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包括:评价、主观体验、生理变化、情绪表达和行动,并且特别之处这些组成部分彼此相互影响而又相互独立[5]。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绪影响其最后的教学行为,教师的情绪不仅影响到自己的认知、动机和行为,甚至可能影响到学生的认知、动机和行为。在不同的知识背景下的教师和学生,对相同的课堂活动有不同的评价,从而导致不同的情绪反应,反过来,这些不同的情绪又进一步影响教师的教学和与学生的学习,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的教学策略受教师情绪的影响,而这些不同的教学策略下的教学效果又反过来影响教师的情绪,两者之间是一个双向的关系。总而言之,教师的教学活动是教师情感实践的过程,教师教育者作为一个特殊的角色,培育未来的教师,身为特定的社会角色,在教育教学方面和管理情绪方面,需要达到一种专业的水平,教师必须调节好情绪与教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推动自身的教师专业化发展。

(二)教师教育者的情绪劳动素养

1.教师教育者的情绪规则

现阶段,教师教育标准化是教师教育改革的基本趋势,教师教育作为一项专业的教育,其教学方式必须是专业的,即教师教育者是专业的教育者。所谓的专业的教育者并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去教某个人,其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明了认识是为了行动——改变他人的心智和生活,负责任地以及正直地为他人服务[6]。从目前世界范围来看,教师教育者的来源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原来的中小学教师转变为教师教育者,另外一类就是在研究型大学毕业直接进入高等教育从教的人员[7]。本文研究的教师教育者是一个不可忽视重要的群体,其在高等师范教育体系中,不仅是准教师的教师,同时也是准教师专业学习效仿的典范。那么教师教育者在传授专业知识和专业经验的同时,其隐性的教育观念潜移默化的影响准教师,首要提出的是教师教育者的情绪劳动。

准教师首先是学生,其次是未来的教师,面对这一特殊的教学对象,教师教育者应该或怎样表达情绪,情绪的表达可能是积极地,也可能是消极的,这些情绪的表达直接影响教师教育者的工作。特里格维尔(Keith Trigwell,2012)分析教师情绪劳动的三个维度:表面反应(如隐藏他们的愤怒和失望、显示幽默和热情);内心的行动(例如牢记与学生积极互动、识别不良学生的发展、感知学生的抱怨);真实性[8]。教师教育者的情绪,影响准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和认识,抑或阻止准教师的专业学习。教学是一种职业,要求教师情绪的敏感性和学习管理、压抑自己真实感受,以显示符合人们期望的行为[9]。因此,适当的控制情绪对于教师教育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直接影响着准教师的专业发展。

2.教师教育者的情绪胜任素质

教师教育者情绪的变化受时间、地点、和人际关系等因素的影响,情绪影响教师教育者的教学行为,然而教师教育者并不是被动的、消极的表达情绪,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经验。在所有的教育环境中,尤其是高等师范教育机构,如何控制教师教育者的情绪,创造一个轻松学习的学习环境,具有情绪控制能力被视为一项专业能力。不同的社会角色,社会对其的定位不同,特定的职业,应该有特定的情绪表达,尤其是教师教育者在开展专业的教师教育工作时,教师教育者需对自己的专业身份有一个清晰地认知,明白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对于准教师的意义,需要特定的情绪表达作为专业教学的一部分,即专业的控制情绪、胜任情绪。

特里格维尔(Keith Trigwell,2012)表述了高质量教师的情绪特征:热情、快乐、自信、自我肯定、激情和对教学的满意[10]。面对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教学环境以及不同的教学方法的使用,教师教育者的情绪相应的上下浮动变化,而教师教育者的情绪胜任素质,无论是调节自己的行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还是对准教师专业发展,都是教师教育者提升教学效果的必备的能力。凡是顺从和接受规训的教师情绪,就被认为是合法的、正常的;凡是不愿被权力规训的教师情绪,就会被视为另类,甚至教师也会因此而受到惩罚:批评、训诫、降级任教等[11]。不是所有的情绪都可以公开的表达在准教师面前,教师教育胜任情绪的素质既可以维护身心健康,又可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教师教育者即是教育者又是示范者的双重角色,所以,在高师院校特殊的工作场合,教师教育者要有意识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应避免出现沮丧或愤怒等消极的情绪,或者以一种能够被社会所接受的情绪表达方式。

三、教师教育者情绪对教师教育的影响及启示

教学是一种高强度的情绪工作,在此过程中充满了教师教育者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大量的情绪劳动。教师教育者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其情绪活动产生在特定的人际互动和社会文化情境下。教师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行为包括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非语言行为的产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育者的情绪状态。教师教育者的面部表情、讲课时的动作和手势等非语言行为在教学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而情绪的两极性(积极性和消极性)在此过程中呈现两种不同的作用。

积极的情绪即教师教育者积极向上、乐观的情绪,显示的一个人自信和对教育事业的坚定信念,这些教学行为举止传递给准教师的是一种教学的热忱和教学的无限乐趣。积极的教学情绪可以说是一种教学智慧,拓宽准教师的学习思维,优化教师教育者自身的教学方式,成功的吸引准教师投入教师教育的学习和积极地面对以后的从教生涯。国外学者(Gerda Hagenauer,Simone E. Volet,2014)针对教师教育者在教学中的情绪表达进行访谈研究发现,超过一半的访谈者一致认为积极的情绪(幸福、快乐、热情和幽默)可以并且应该公开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或者与学生的面对面交流中[12]。所以,教师教育者若想设法维持一个有效的学习环境和和谐的师生关系,必须表达积极的教学情绪,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有助于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能够到达预期的教学效果。消极的情绪又称为负面情绪,比如教师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尴尬、焦虑、压力、担忧、紧张等,这些消极的情绪往往会抑制教师教育者的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进而妨碍准教师的学习,除非教学的特别需要,在大部分情况下,教师教育者都需要掩饰其情绪,特别是某些与教师职业身份不相容的,或者是教师教育者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强烈的消极的的私人情绪。

基于情绪劳动的不稳定性、变化性,且情绪易被各种因素影响,别人很难掌控,教师教育者需自觉地进行反思,树立一定的教育信念,喜欢教学,享受教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和个人情感的投入的过程,教师教育者的态度和个人的经验,唤起情绪和行为的反应。教师教育者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个独特的群体,应理解这一点和明白积极的情绪示范,在培养准教师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地、主动地建构自己的情绪,而不是消极地、被动地建构管理消极的情绪,然而做到这一点并不是容易的。情绪是问题的产物,是由个人的经验和对事件的评定情况而决定的,教师教育者如何解读自我,以及如何解读个体与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的交互作用,取决于如何评价自我。在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之间的相互制约下,教师教育者怎样管理情绪,怎样有意识的选择和调节情绪,潜在的影响着教育成败。

适当的情绪表达是教师教育者高度的专业身份的认同,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不断的形成的,影响教学实践。对教师教育者来说,情绪调控策略应作为提升自我专业发展必备素质。教师教育者若不去控制自身的情绪变化,则情绪以非语言形式表现出来,容易被准教师观察到,所以,教师教育者调节自己情绪以表现出社会期望的情绪状态,防止在与准教师的交流中出现过于强烈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失望、挫折等。在某些情况下抑制情绪,例如教师教育者的疲惫、焦虑等隐藏起来,取决于教师教育者的自我认识和人际互动关系。教师教育者尽可能的在与同事和准教师的交往中,掩藏消极的情绪,否则消极情绪有可能无意识状态下传染给准教师或同事,扰乱准教师的学习和同事的教学工作。教师教育者的情绪表达方式取决于教师教育者的个性特征,以及与准教师的关系状态,在高师院校中,教师教育者和准教师之间是一种专业的教学关系,教师教育者既有职业身份的特殊性,又有准教师的教师和准教师效仿的典范的双重角色。职业的限定,角色的限定,故教师教育者情绪表达要限定在社会认可的范围内。

四、结语

在日益强调培养高质量教师的今天,教师教学情绪的控制既是基础教育教师的难点,也是未来教师教育研究急需解决的问题。首先应该是准教师的教师这一特殊角色的情绪表达问题,关于高师院校教师的研究文献很多,但对教师教育者情绪的研究还是一片空白,忽视了教师教育者情绪对教育教学效果的现实意义。教师教育者的情绪是其专业教学的的关键因素,应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一部分,在培养准教师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准教师控制教学情绪的能力。研究教师教育者的情绪表达,旨在提高教师教育质量,高师院校可以建立一个情绪分享和表述的平台,积极地倾听教师教育者的声音,通过案例交流,提供大量的支持系统,从而建立一个相互信任、尊重、互惠的关键关系,这是成功实施教师教育的重大举措。准教师受教师教育者情绪的影响,更深入地了解教师职业特点,理解教育是什么,明白即将从事的是什么性质的工作和担负什么样的责任,知道教师情绪劳动规则受职业的限定并接纳这些情绪表达方式,对教师教育者情绪表达的研究目的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质量,以更好地应对社会对高质量教师的需求,有利于深化职前教师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1]康晓伟. 教师教育者:内涵、身份认同及其角色研究[J]. 教师教育研究,2012(1):14.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2.105.

[3]Pauline Swee Choo Goh .The Malaysian Teacher Standards: a look at the challenges and implications for teacher educators[J].Educational Research for Policy and Practice,2012(2):73-87.

[4]尹弘飚. 教师情绪研究:发展脉络与概念框架[J]. 全球教育展望,2008(4):77-82.

[5]Rosemary E. Sutton,Karl F. Wheatley.Teachers'Emotions and Teaching: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J].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2003(4):327-358.

[6]李·舒尔曼,黄小瑞,崔允漷. 标志性的专业教学法:给教师教育的建议[J]. 全球教育展望,2014(1):4.

[7]郑丹丹.教师教育者及其专业标准的国际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

[8][10]Keith Trigwell.Relations between teachers' emotions in teaching and their approaches to 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J].Instructional Science,2012(3):607-621.

[9]Rebecca Saunders.The role of teacher emotions in change: Experiences, patterns and implications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J].Journal of Educational Change,2013(3):303-333.

[11]尹弘飚. 教师情绪劳动:一个象征互动论的解读[J]. 全球教育展望,2011(8):27-33.

[12]Gerda Hagenauer,Simone E. Volet.“I don't hide my feelings, even though I try to”: insight into teacher educator emotion display[J].The Australian Educational Researcher,2014(3):261-281.

(责任编辑:胡乔)

Discussion on teacher educators' emotional expression

YIN Nan-nan,CHEN Q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Hubei Normal University,Huangshi435002,China)

Abstract:Teacher educators as a special group, as a prospective teacher of teachers, the quality of basic education teachers training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With normal education to teacher education, the study of teacher educators also more and more get the attention of scholars, research on emotional expression of teacher educators, however, very little. Teacher educators throughout the teaching moral emotional expression and communication with the students, different emotional expression on the teacher's professional influence, in this paper, starting from this point on teacher educators should be how to express and manage their emotions, so as to better fulfill “teachers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role.

Key words:teacher educators; emotional expression; prospective teachers; teacher education;

doi:10.3969/j.issn.1009-4733.2016.01.021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4733(2016)01- 0088- 04

[作者简介]尹南南,女,河南驻马店人,湖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在校研究生。陈强,男,湖北蕲春人,湖北师范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师专业化发展,高等教育管理与教学。

[收稿日期]2015—09—27

猜你喜欢
教师教育
我国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探析
新课改下教师师范教育理念探析
新疆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基于信息化网络平台的地方高师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
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教育转型发展的基本原则与路径选择
我国教师教育实践研究综述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非洲教师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通过研培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当代法日两国中小学教师教育的共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