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石油市场

2016-03-16 13:53张广翔邓沛勇
关键词:普特石油市场石油工业

张广翔,邓沛勇

(吉林大学 东北亚研究院,吉林 长春 130012)



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石油市场

张广翔,邓沛勇

(吉林大学 东北亚研究院,吉林 长春 130012)

19世纪下半期,俄国工业化开启后石油工业迅速崛起,凭借资源、技术和政策优势,石油工业飞速发展,任何一个工业部门都无法与之匹敌,俄国工业革命进程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石油工业的发展状况。石油消费市场是石油工业最终环节,市场范围和容量决定生产规模和内容,对俄国石油工业而言,国内外市场同等重要,国内市场是石油工业发展的前提,国外市场则是石油工业繁荣的动力,国内市场的完善彻底击溃美国煤油,国外市场的强化使俄国石油工业曾一度左右世界经济。在石油工业发展过程中,外国公司凭借其优势垄断俄国国内外石油市场,虽为摄取高额利润抬高油价、控制运输和仓储设施,但客观上也促进了俄国石油市场的完善与发展。

俄国;石油;市场

市场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市场划分形式多样。为更好梳理俄国石油市场,笔者以地理范围为界将石油市场划分为国内和国外市场,并以此为切入点分析俄国石油市场状况,并对上述市场范围、规模、供需状况等因素进行分析。不同时期国内外市场作用各异,19世纪80年代以前国内石油市场供低于求,美国煤油充斥俄国市场,19世纪80年代以后国内石油市场供大于求,石油产品除垄断国内市场外,还出口国外,在国际石油市场上与美国相角逐。俄国石油工业发展历经两大阶段,第一阶段为1872年~1901年,在政府大力扶持下,石油工业飞速发展,不但把美国煤油赶出俄国市场,石油产品还大量出口。19世纪末俄国采油量已超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1898年俄国采油量达6.3亿普特,约占世界采油量的51.6%,1901年采油量达7亿普特[1]23,[2]19,[3]8,[4],[5]39、40。该阶段俄国石油产品不但垄断国内石油市场,还一度左右世界石油市场;第二阶段为1902年~1917年,该阶段俄国政治经济形势大变,历经战争和危机洗礼,石油工业一度衰落,采油量一直低于1900年前的水平,1905年、1906年和1910年俄国采油量分别为4.5亿、4.9亿和5.6亿普特[2]19,[5]39、41,此时俄国国内石油需求量停滞不前,世界市场地位也一落千丈。为更好阐述俄国石油市场,笔者欲从影响石油市场发展因素、国内外石油市场和外国资本垄断俄国石油市场等角度分析。

一、影响俄国石油市场的因素

随着工业、交通和民用领域石油产品需求量剧增,俄国石油市场容量、范围和规模逐步扩大。影响俄国石油市场的因素诸多,笔者只能择其重点进行阐述,在诸多因素中,石油产品供需状况、产品价格、交通运输等因素作用最为突出。

1.供需状况

虽然俄国石油储备量大,油田表层浅、易开采,但因农奴制和包税制存在、开采和钻探技术落后,采油量有限,每年需进口大量煤油。此时美国石油产量激增,1871年美国采油量已占世界石油总产量81%,为俄国采油量的34倍[6]50。1865年~1875和1876年~1882年间俄国年均进口美国煤油150万~250万和200万普特[7]。1872年俄国政府取消包税制度、短期取消消费税和对美国煤油征收高关税后,俄国石油工业飞速发展,1860年~1900年俄国采油量从55.7万普特增至6.3亿普特,增长1134倍[8]150,[9]。1873年~1877年美国煤油进口量从270万普特降至170万普特,1883年停止进口美国煤油[10]249、260。19世纪80年代以前俄国国内市场煤油供低于求,必须仰赖美国煤油才能满足市场需求,国内石油市场规模和容量有限。随着石油工业飞速发展,国内市场煤油供大于求,不但可以自给,还大量出口,产品销售市场也逐渐扩大。

2.价格因素

价格是市场指示器,商品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反之亦然,石油市场更是如此。就国内市场而言,运输工具改进后,巴库至下诺夫哥罗德港口石油运输成本从45戈比降至12戈比/普特,1884年阿斯特拉罕至察里津、萨拉托夫、萨马拉和喀山运费分别为2.9、4.8、6.1和6.5戈比/普特。运费降低致使油价大跌,1880年和1882年国内煤油生产成本分别为1卢布36戈比和33戈比[11]206、322,油价降低后煤油需求量大增,国内石油市场范围和容量逐年扩大。此时美国和巴库煤油均价为3卢布30戈比和1卢布75戈比,美国煤油因失去价格优势退出俄国市场。19世纪末俄国政府提高煤油消费税,煤油价格提高1倍,此后国内市场煤油需求量停滞不前,大量煤油运至国外市场。世界石油市场上俄国煤油价格低于美国煤油,19世纪末巴库煤油成本为12.6戈比/普特,运至伦敦、汉堡和埃及市场价格分别为94戈比、98戈比和1卢布5戈比[11]206,巴库煤油迅速涌入世界市场。

3.运输因素

高加索油田远离欧俄工业中心,石油需大量外运,除使用传统水路和铁路运输外,输油管道作用也不容忽视。在这三种运输方式中,水路凭借成本低、运量大、速度快和运输距离长等优势成为石油运输主力,但铁路和管道运输也是重要补充形式,三者配合度逐步提高。石油产品一般先从巴库运至里海区域,然后转运至国内市场,高加索铁路修建后铁路输油量逐年增加。1883年~1886年高加索铁路向国内外石油市场输油量分别增长77%和522%[12]。里海至伏尔加河水路一年只能通航7个月,高加索铁路输油量只为十分之一,运输问题已严重掣肘石油工业,石油管道建设势在必行。石油管道运输可大大缩短运输成本和时间,此优势水路和铁路运输无法比拟,但管道输油量比例只为6%,石油产品运输仍以水路为主[11]342。随着交通运输方式和工具的完善,货流速度迅速提高、运输距离逐渐加大,货流速度提高是市场范围扩大的前提,运输距离加大密切了各地间联系。最初巴库石油只在高加索周边地区销售,随着交通设施逐步完善,石油产品先由铁路和输油管道运至里海区域,然后使用水路运至国内市场或出口,高加索地区与国内外市场联系日趋紧密。借助交通不但可实现各地区、部门间经济联系,在扩大市场范围和规模的同时缩小商品交换空间。

上述因素都是俄国石油市场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价格和产品供需状况是影响石油市场的直接因素,石油市场范围、规模和容量受制于交通运输状况。此外,消费者偏好、垄断程度和政府政策等都是影响俄国石油市场的重要因素。为更好探析俄国石油市场,笔者从国内和国外市场两个视角进行研究。

二、国内石油市场

不同时期国内外石油市场对俄国石油工业影响程度各异。19世纪80年代高加索地区采油量有限,国内市场起主导作用。19世纪末世界市场石油需求量激增,高加索石油工业崛起后,国内市场充盈,国外市场作用逐渐强化。高加索地区地处里海西岸,具有发展石油贸易的便利条件,石油产品先运至里海—伏尔加河流域,然后转运至俄国内陆地区。为更好梳理国内石油市场,笔者欲从输油方向、石油需求地、消费结构和货物种类等角度进行阐述。

输油方向。巴库煤油主要经两条线路运往国内市场,即高加索铁路和里海—阿斯特拉罕—伏尔加河水路。高加索铁路主要从巴库向巴统地区运输石油产品,货物流向有二,一是运至巴统车站,二是运至里海港口,在与国内铁路衔接后,石油产品可直接运至俄国内地,但输油量有限。石油运至里海港口后发生分流,一部分经黑海运至国外,一部分运至国内市场。运至国内市场石油产品主要经阿斯特拉罕转运至国内各港口,除运至下游几处港口外,多运至下诺夫哥罗德和雷宾斯克码头。下诺夫哥罗德码头石油多运至莫斯科和中部工业区,雷宾斯克码头的石油大多经马林斯基水路运至彼得堡。

消费区和需求领域。因地理位置、产业结构和运输状况差异,各地燃料结构不同,主要石油消费区为莫斯科—中部工业区、东南部地区、北高加索和南高加索地区。1913年上述地区燃料结构中,石油燃料比例为30.8%、78.6%、44.7%和99.1%。1904年、1908年和1912年波罗的海地区、莫斯科—中部工业区和伏尔加中游地区石油产品需求量分别为1991万、468万和707万、8393万、5960万和6866万、1353万、1100万和1552万普特[6]98、99。就需求领域而言,以工业、铁路和河运部门需求量最大,1890年、1900年和1913年俄国国内石油燃料总需求量约为6500万、2.4亿和1.9亿普特,其中上述三个部门石油产品需求量分别为1900万、2200万和3500万普特、1.08亿、6500万和6700万普特、9000万、6500万和4000万普特[1]9,[6]100,[13]。

石油产品种类。高加索石油产品种类繁多,其中以重油、煤油、原油、润滑油和汽油比例最高。19世纪末在巴库石油产品中煤油、重油、汽油和润滑油比例分别为33%~40%、50%和3%[14]60。因价格优势和需求量增加,19世纪末很多炼油厂纷纷转产重油,重油因其成本较低、散热性高和便于运输等优势获得消费者青睐。1890年铁路、河运和工业部门重油需求量为1760万、3510万和1890万普特,此年度总需求量约为1亿普特[8]150,[10]152。巴库地区原油外运量逐年下滑,但润滑油等产品需求量逐年增加,润滑油中机油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锭子油、气缸油等。即便如此,巴库地区石油产品结构中煤油和重油比重最高,1900年、1910年和1914年巴库地区石油产品中煤油和重油所占比重为94.5%、84.7%和87.5%[1]16。

因笔者掌握资料和篇幅有限,不能对伏尔加河流域各港口输油量逐一阐述,只能对总体输油量进行分析。19世纪70年代末伏尔加河水路开始运输巴库煤油,1883年煤油运输量为800万普特[15]。19世纪末伏尔加河水路货物结构中石油产品跃居第一位,1874年、1884年、1894年、1901年、1904年运往伏尔加河流域石油产品数量为0.1亿、0.5亿、2.0亿、2.7亿和3.2亿普特,1913年石油产品占伏尔加河水路货流量22%[11]324,[16][17][18]。伏尔加河流域辐射范围较广,几乎覆盖整个欧俄和俄国亚洲大部分地区,借此高加索石油产品可运至俄国任何区域。产品销售是石油工业最终环节,产品销售状况受限于市场容量、范围和竞争状况,市场行情决定石油工业发展规模和潜力。在将美国煤油排挤出国内市场后,俄国石油产品开始出口,在国际石油市场上与美国角逐,同时一度垄断诸多国家石油市场。

三、国外市场

俄国石油工业发展之初,产品多用于国内消费,并未运至国外市场,只出口少量原油。19世纪80年代俄国石油产品开始出口,但原油所占比例较低,煤油和重油比重最高。国际石油市场上俄国石油产品两大消费区为欧洲和亚洲市场,欧洲市场主要进口国为英、法、德、奥等,亚洲市场主要进口国为中国、日本和印度。此外,俄国煤油还出口至非洲和澳大利亚等地,下文将从欧洲和亚洲市场两个视角进行分析。俄国石油产品主要销往美国,石油产品并未占据主导地位国家。1881年~1892年俄国煤油出口量从13.4万普特增至4890万普特,1895年、1896年和1897年出口量为5149万、4638万和5631万普特[19][20]57。1889年~1895年重油、润滑油、原油和煤油出口量增长212.9%、164%、139%和41.1%[10]188。但因运输工具滞后、铁路运费和消费税居高不下、美国石油产品竞争等因素,俄国石油出口业务发展缓慢。虽然俄国石油产品出口范围较广,但其重心仍为欧洲市场。

1.欧洲市场

19世纪80年代起俄国石油开始出口,最初主要产品为煤油和重油,出口对象是欧洲市场。高加索铁路修建前俄国煤油大多经伏尔加河流域和波罗的海出口,也有一部分石油经陆路和黑海出口。1883年高加索地区向伦敦和奥地利出口第一批煤油,19世纪末俄国煤油出口量激增。19世纪下半期西欧石油产品需求量激增,1896年俄国人均煤油消费量只为2.78千克,而荷兰、比利时、德国和美国人均煤油消费量为25千克、38.5千克、15.7千克和76千克,因西欧石油市场潜力巨大,俄美石油公司在西欧市场上进行激烈角逐[10]194,[21]16。欧洲国家众多,笔者只能选择进口俄国石油量最大和最具代表性国家进行阐述,因其他种类石油产品数据十分零散,笔者以煤油进口数据为切入点分析各国市场上俄国石油产品比例。

英国市场。欧洲市场上俄国石油进口业务一般由大公司垄断,英国煤油进口业务由诺贝尔兄弟集团掌控。1892年英国市场上俄国煤油比例已达50%[14]61,1893年英国市场上俄美两国煤油进口量分别为221万和74.3万桶,1899年俄国出口至英国煤油数量已达674万普特,俄美两国石油产品比重分别为64%和36%,1904年降至47.1%和52.9%,此后俄国石油产品地位持续下滑,1908年其比例已降至12.4%[11]195,[22]49。

法国市场。在俄国石油产品出口升温的同时,法国市场上俄国煤油进口量逐年增加,法国煤油进口业务由罗斯柴尔德家族垄断。俄国煤油进口量已从1892年的35.3万普特增至1895年的270万普特,1892年法国市场上俄国煤油比例达70%[10]194,[14]61。20世纪初法国市场上俄国煤油份额持续增加,1904年法国市场上俄国煤油仍占主导地位,俄美两国煤油产品比例分别为71.1%和28.9%[11]213,[22]49。

德国市场。德国政府欲打破美国石油公司垄断德国和欧洲石油市场局面,虽和俄国政府多次谈判投资高加索石油工业,但成效不大。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虽然俄德关系恶化和国际局势变化,俄德两国关系逐渐疏远,但出口至德国煤油数量仍持续增加,1901年达1159万普特,但此时美国煤油进口量为5287万普特,德国市场上俄美两国石油产品比例分别为18.2%和81.8%[11]211,德国市场上俄国煤油数量远逊于美国。

俄国煤油持续垄断一些欧洲国家市场,1895年俄国完全垄断奥地利市场,因诺贝尔兄弟集团垄断该国石油业务,美国石油不能涉足该国市场。1889年、1890年、1891年和1895年进口俄国煤油数量为564万、648万、651万和378万普特[10]195、199,虽然此后俄国煤油进口量逐渐降低,但仍垄断该国市场。除上述国家外,俄国煤油还出口至土耳其、比利时、荷兰、意大利、希腊、科西嘉、马耳他等国家,19世纪末俄国煤油垄断希腊、土耳其、马耳他等国煤油贸易,1895年上述几个国家石油市场上俄国煤油比例分别为92.3%、92.3%和100%。受20世纪初经济危机影响,1904年起俄国煤油出口量逐年降低,1900年、1912年和1913年国际市场上俄国煤油比例分别为52.6%、25%和18.1%,1913年美国石油比例已增至62.2%[2]19,[5]39~40,[11]213,美国主导世界石油市场。

2.亚洲市场

1886年俄国煤油首次出口印度,随后扩展至中国、日本、东南亚半岛,19世纪末俄国石油在欧洲市场上立足之后开始关注亚洲市场。至1900年俄国出口至亚洲市场石油数量增长2.5倍[11]211,在亚洲市场上可与美国煤油一较高下。巴库石油最初运输方向为亚历山德里亚和塞得港,经此转运至其他国家。

塞缪尔公司垄断亚洲市场俄国石油贸易,该公司既和俄国政府关系密切,拥有雄厚资金和众多运输工具,又与诺贝尔兄弟集团、里海—黑海石油股份公司签署贸易协定,垄断印度、中国和日本的煤油出口业务。为捍卫亚洲煤油贸易垄断权,该公司花巨资在中国、日本、印度和马来西亚半岛修建大型石油仓库,与德国煤油公司一起在中国上海、香港、汉口、汕头等地修建仓库。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煤油进口量急剧降低,但亚洲市场上俄国煤油需求量却急剧增加。与1894年相比,1895年亚洲市场俄国煤油进口量增加800万普特,俄美两国煤油比例为49%和51%[10]197。1895年俄国煤油在印度和中国市场上所占比例为45.8%和54.5%[10]200,[14]61,俄国煤油在东方市场上影响力逐年加强。

巴尔干、近东、中东和非洲市场上俄国煤油占据主导地位。巴库标准石油公司掌控上述地区石油市场份额的2/3,其余份额由里海—黑海石油股份公司掌控[8]150。除上述国家外,俄国煤油还出口至亚丁、印尼、爪哇岛、苏门答腊岛、菲律宾半岛和非洲。1904年~1913年世界石油市场上俄国石油产品比例从30.7%降至9.6%,美国石油比例从55.9%增至70.8%[11]213~214,一战前夕俄国亚洲石油市场上垄断地位丧失。俄国国内外贸易一般都由大型石油公司垄断,凭借其雄厚资金、技术和设备优势,俄国石油产品曾一度主导世界石油市场,不但在欧洲市场上与美国同类产品角逐,在亚洲和非洲市场上也曾风靡一时。

四、大石油公司垄断国内外石油市场

1917年以前俄国60%石油开采量和75%石油贸易由外国人掌控,石油工业中外国资本投入比例为70%[2]13,[3]16,[11]367,[14]66,[23][26]。19世纪末大型石油公司为垄断国内外市场,几度抬高油价,利用自身资金优势并购中小企业、完善运输工具和设施,提高开采、钻探技术,最终垄断俄国国内外石油市场。俄国石油工业中最具影响力垄断组织为诺贝尔兄弟集团、里海—黑海石油股份公司和英荷壳牌石油公司。诺贝尔兄弟集团因其资金和运输优势,一直垄断国内石油市场,19世纪末里海—黑海石油股份公司因其资金和国际影响力垄断俄国石油出口业务,20世纪初该公司状况逐渐恶化,与诺贝尔兄弟集团建立卡特尔集团垄断国外石油市场,英国公司垄断亚洲市场俄国石油出口业务。

诺贝尔家族最先投资俄国石油工业,1879年诺贝尔兄弟集团成立,注册资本为300万卢布。1879年和1881年该公司投入资金占俄国石油工业总投入62%和85%[10]257~258,1879年~1883年该公司采油量比例从1.4%增至25.9%,1879年、1899年和1905年控制国内煤油市场份额的2.3%、50.1%和69.7%[10]260~261,[21]15,[24]130。法国资本参与俄国石油工业始于19世纪80年代,1885年罗斯柴尔德家族创建里海—黑海石油股份公司,注册资本为600万卢布[10]262。该公司国内市场份额明显逊色于诺贝尔兄弟集团,但在对外贸易中独占鳌头,1899年巴统地区出口3500万普特煤油中,该公司产品达2760万普特[11]369。但该公司不注重完善生产技术和更新设备,20世纪初公司财务状况逐年恶化。英国资本入驻俄国石油工业较晚,在众多英国公司中以英荷壳牌石油公司最为著名。1912年英荷壳牌石油公司已拥有里海—黑海石油股份公司80%股份[10]291,[11]375,一战前夕英国资本已控制俄国37%的外国石油公司,1915年英国公司掌控俄国15%采油量,并在迈科普等地开展业务[10]291,[11]375,[25]。

世界石油市场上俄国煤油虽占一定份额,但只处于从属地位,国际煤油价格由美国石油公司确定。因俄国煤油出口商资金和实力有限,出口业务一般由国外公司垄断,巴库石油出口业务中形成诺贝尔兄弟集团、里海—黑海石油股份公司和巴库标准石油公司三足鼎立局面,1893年和1896年三家公司煤油出口份额分别为25.5%和30.3%、35.7%和32.4%、12.9%和9.5%[8]150,[20]57。20世纪初诺贝尔兄弟集团煤油出口份额最高,个别时期达40%[10]191~192,[24]137。大型石油公司不但垄断石油开采、钻探、加工和运输业务,还掌控俄国石油市场。为谋求垄断俄国石油工业,他们在大肆购买油田、完善开采和钻探技术的同时,还购买其他石油公司股票、控制各地石油仓储和设施。修建石油管道、垄断石油运输行业也是国外公司染指俄国石油工业的重要手段。

结语

促进19世纪末俄国石油市场快速发展的原因很多,究其主要原因如下:第一,石油需求量增加是石油市场发展的基础;第二,运输方式、工具、手段、仓储设施不断更新和完善为石油市场发展带来新契机,促进石油市场规模、容量和范围的逐渐扩大;第三,俄国石油产品价格低廉、质量优越是其市场份额快速增加的有力保障;第四,外国公司入主俄国石油工业后,虽然垄断了俄国内外石油市场价格,打击中小企业,但却利用其资金、技术和国际影响力促进俄国石油市场逐步完善;第五,政府政策也不容忽视,政府短期取消消费税和抬高煤油进口关税等措施致使国内石油市场完全独立,通过取消个别石油产品出口消费税和降低出口关税来增加世界石油市场上俄国石油产品的影响力。

虽然在俄国石油工业发展过程中国内市场贡献巨大,但国外市场也功不可没。如果说俄国石油产品占领国内市场较为容易,那么在与长期从事出口业务的美国石油公司竞争之初,俄国石油产品很难在国际市场上立足。俄国政府借助关税保护政策将美国石油排挤出国内市场,但国内市场有限,俄国石油工业发展必须依赖国际市场。世界市场上煤油等产品需求量激增为俄国石油出口业务带来契机,俄国石油产品迅速涌入欧洲、近东、中东、东南亚和远东地区。巴库煤油最主要竞争者是美国煤油,但因阿普歇伦半岛丰富石油资源、廉价劳动力成本、外国资本扶持和0政府政策支持,俄国煤油迅速渗透至欧洲和亚洲市场,除长期主导一些国家石油市场外,曾一度控制国际石油市场。大公司凭借资金和技术优势垄断石油价格,虽在国内外贸易中获取巨额利润,在客观上促进俄国石油工业发展和增强其国际影响力。俄国石油工业是工业革命产物,在推动工业革命进程的同时,其发展过程无一不是工业革命的体现。虽然19世纪末俄国石油工业发展迅速,但因石油工业外资依赖程度高、钻探和加工技术相对落后、外国公司垄断国内外市场、消费税较高等因素,石油工业发展举步维艰。

[1]Ахундов В.Ю.Монополистический капитал в дореволюционной бакинской нефтяной промышленности[M].М.:Изд-во социально-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й литературы,1959.

[2]Монополистический капитал в нефтяной промышленности России 1883—1914.Документы и материалы[M].М.:Изд-во академии наук СССР.1961.

[3]Маевский И.В.Экономика русской промышленности в условиях первой мировой войны[M].М.:Изд-во Дело,2003.

[4]Натиг А.Нефть и нефтяной фактор в экономике Aзербайджана вXXI веке[M].Баку:Leterpress,2010:111.

[5]Матвейчук А.А.,Фукс И.Г.Истоки российской нефти.Исторические очерки[M].М.:Древлехранилище,2008.

[6]Дьяконова И.А.Нефть и уголь в энергетике царской России в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х сопоставлениях[M].М.:РОССПЭН,1999.

[7]Менделеев Д.И.Проблемы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го развития России[M].М.:Изд-во социально-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й литературы.1960:440.

[8]Бовыкин В.И.Зарождение финансового капитала в России[M].М.:Изд-во. Моск. ун-та,1967.

[9]Иголкин А.Источники энергии:экономическая история(до начала ХХ века)[M].М.:Институт российскойистори иРАН, 2001:188.

[10]Наниташвили Н.Л. Экспансия?иностранного?капитала?в?Закавказье(конец XIX—началоXXвв.)[M].Из-во Тбилисского университета, Тбилисск.,1988.

[11]Лисичкин С.М.Очерки по истории развития отечественной нефтяной промышленности (дореволюционный период)[M]. М.: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научно-техническое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1954.

[12]Нардова В.А.Монополистические тенденции в нефтяной промышленности в 80-х годах XIX в. и проблема транспортировки нефтяных грузов//Монополии и иностранный капитал в России[C].М-Л., Изд-во Академии наук СССР,1962:78.

[13]Иголкин А.,Горжалцан Ю.Русская нефть о которой мы так мало занаем[M].М.:Изд-во Олимп- Бизнес, 2003:91.

[14]Карпов В.П.,Гаврилова Н.Ю.Курс истории отечественной нефтяной и газовой промышленности[M].Тюмень.:ТюмГНГУ,2011.

[15]Самедов.В.А.Нефть и экономика России (80-90-е годыⅩⅨвека)[M].Баку.:Элм,1988:58.

[16]Фукс И.Г. ,МавейчукА.А.Иллюстрированные очерки по истории российского нефтегазового дела.Часть II[M].М.:Газоил пресс,2002:21.

[17]Соловьева А.М.Железнодорожный транспорт России во второй половине XIXв[M]. М.:Наука,1975:208.

[18]Бессолицын А.А.Поволжский региона на рубеже XIX—XXвв. (основны тенденции и особенности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го развития) [J].Экономическая история России: проблемы, поиск,решения: Ежегодник. Вып5. Волгоград.,Изд-во ВолГУ.2003:197.

[19]Першке С.и др.Руссская нефтяная промышленность, ее развитие и современное положение в статистических данных[M].Тифлис.:Типография К.П. Козловского,1913:171-172.

[20]Фурсенко А.А.Первый нефтяной экспортный синдикат в России(1893—1897)// Монополии и иностранный капитал в России[C].М-Л.:Изд-во Академии наук СССР,1962.

[21]Нардова В.А.Начало монополизации бакинской нефтяной промышленности//Очерки по истории экономики и классовых отношений в России концаXIX— начала?XX в[C].М-Л.,Наука,1964.

[22]Мир-Бабаев М.Ф.Краткая история Азербайджанской нефти[M].Баку.:Азернешр,2009.

[23]История предпринимательства в России.Книга вторая(вторая половинаXIX—началоXXвека)[M].М.:РОССПЭН,2000:111.

[24]Дьяконова И.А.Исторические очерки.За кулисами нобелевской монополии[J].Вопросы истории,1975(9).

[25]Гурушина Н.Н.,Поткина И.В.Английские капиталы и частное предпринимательство в России// Иностранное предпринимательство и заграничные инвестиции в России.Очерки[C].М.:РОССПЭН,1997:72.

[26]Гиндин И.Ф.Банки и экономическая политика в России(XIX—началоXXвв.).Очерки истории и типологии русских банков[M].М.:Наука.1997:177.

The Russian Petroleum Market in the Late 19th and Early 20th Century

ZHANG Guang-xiang,DENG Pei-yong

(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12,China)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19th century, the petroleum industry in Russia rose quickly after the start of the industrialization. By virtue of the advantages in resource, technology, policy, and so on, the petroleum industry had rapid development, incomparable by any other industrial sectors.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 revolution in Russia depend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petroleum industry to certain extent. The petroleum consumption market was the terminal of petroleum industry, and the range and capacity of this market determined the scale and contents of the production. For the petroleum industry in Russia, the domestic market and the overseas market were of the same significance. The domestic market was a premi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petroleum industry, while the overseas market was the driving force for the boom of the petroleum industry. The improvement of the domestic market helped to thoroughly defeat the petroleum products from USA, while the fortification of the overseas market made the petroleum industry of Russia dominate the world economy for a time.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etroleum industry, foreign firms monopolized the domestic and overseas petroleum market of Russia by right of their own advantages. Although they raised the oil price and controlled the transport and storage facilities to get higher profitability, objectively they di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etroleum market of Russia.

Russia;petroleum;market

10.16366/j.cnki.1000-2359.2016.02.022

2015-04-2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BSS018)

K512.4

A

1000-2359(2016)02-0109-06

张广翔(1957—),男,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俄国经济史和社会史研究。

猜你喜欢
普特石油市场石油工业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稿约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稿约
“严肃”的“戏仿”——从《普特迈瑟故事集》看辛西娅·奥兹克的“礼拜式”叙事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稿约
探索小日历
这两年石油买卖依旧热
2017年石油市场供需关系变化分析和预测
商品指数金融工具化对石油市场的影响
推力、模式、困境与目标:阿普特政治现代化理论的解构
石油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