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与深化废弃物污染防治

2016-03-16 13:53
关键词:废弃物动脉静脉

赵 国 党

(许昌学院 商学院,河南 许昌461000)



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与深化废弃物污染防治

赵 国 党

(许昌学院 商学院,河南 许昌461000)

现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暴露的种种弊端日渐凸显,迫切要求对其内部结构进行动态治理。有效动态治理的逻辑思路是:在准确把握现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运行特点的基础上考察其存在的缺陷;在现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运行框架之中嵌入静脉产业的最新研究成果并进行深耕与挖潜进而构建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中,跟踪废弃物运动路径,找寻废弃物处理处置措施,则是深化废弃物污染防治的前提。

动脉产业;静脉产业;新型循环经济;废弃物污染防治

在我国目前缺乏对生产者责任限定的情况下,废弃物处理处置过程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大多数废旧家电通过民间回收渠道流向二手市场或小型拆解作坊进行消纳,二手市场或小型拆解作坊将这些废旧家电进行清洗、检修或重装,再销售到边远地区;实在不能再利用的废旧家电用燃烧或化学药剂提取有用金属后丢弃。由此产生的安全隐患、资源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十分严重[1]。与此同时,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作为资源环境约束的破解路径越来越受关注。中共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上均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中共十七大、十八大报告中也有相关方略的论述。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现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暴露的种种弊端也日渐凸显,迫切要求对其内部结构进行动态治理,构建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静脉产业和环保产业研究的最新成果为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构建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构建是对经济发展模式认识的又一次深化,从理论上拓展和整合了废弃物污染防治的链条,提升了废弃物污染防治的专业化水平,开辟了废弃物污染防治的新思路。

一、现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运行特征

到目前为止,我国大多数区域的现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呈现出两极化特征:一极是根据生态效率理念,通过产品和服务的生态设计、清洁生产等措施,努力使动脉企业在产品的生产和服务过程中提高物料和能源的使用效率,实现污染物最大程度减量化排放;另一极是按照工业生态学原理,在动脉企业之间通过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进而形成动脉企业的共生集聚、互惠互利关系。例如,我国大多数区域建立的生态工业园区就属于这种情形。对于特殊废弃物(例如危险废弃物、放射性废弃物等),则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进行特殊化处理处置。

(一)动脉企业内部循环运行特征——废弃物在静脉部门中处理处置

这种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流程为:一方面,开发资源的动脉企业从自然界获取原生资源,经过加工等程序后流向生产企业,在动脉技术力的作用下,生产企业进行产品生产或提供服务,最终产品或服务流向消费者。这要求生产者在减少成本的市场动力驱动下以减少环境污染为目标,以提高资源能源的使用效率为手段进行清洁生产,尽可能地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各个工序产生的废弃物要在其排放源进行处理处置后,再确定其是否可以再利用或者无害化处理处置。另一方面,积极关注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可再循环利用的废弃物在企业内部的静脉部门中经过静脉技术力的作用成为生产原料返回生产车间,不可再利用的废弃物在企业内部的静脉部门中无害化处理处置后返回自然界[2]。其典型特征是,废弃物处理处置在动脉企业内部的静脉部门中进行。

(二)生态工业园区内循环运行特征——废弃物在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处理处置

这种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流程为:废弃物除了按照现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中动脉企业内部循环规律运动外,在生态工业园区内,同行业的若干上、中、下游企业纵向拓展形成产业链条,共生集聚,互惠互利。不同行业纵向链条汇聚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横向拓展形成行业之间资源共享、互通有无的良性循环。例如,在生态工业园区内,产业价值链以主体产品生产线排放的废弃物为主要利用对象,可能使一家企业的废水、废物、废热成为另一家企业的原料和动力,而其产生的废弃物又可能是新产业的原料,这种循环利用模式,把不同企业联结起来形成资源和副产品共享的产业共生组合关系,改变了传统的产业关联和产业布局特点。不同产业的企业用“资源”这个线索串连起来,各个企业依赖于废料或副产品和能量梯级利用连接起来,从而把产业之间关联变成网状化或环状化。在生态工业园区内,企业进行废弃物交换利用、能量梯级利用、土地集约利用、水的分类利用和循环使用,并且企业共同使用基础设施和其他有关设施,有力地推动了现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运行实践。其典型特征是,实现了废弃物在动脉企业内部与动脉企业之间处理处置的有机统一。

二、现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缺陷考察

目前,我国生产企业(包括纳入生态工业园区的企业和没有纳入生态工业园区的企业)的规模和技术水平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无论是生态工业园区内的企业还是非生态工业园区内的企业,它们的发展目标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必然存在偏离,循环经济活动的效果肯定不是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和废弃物排放最少,其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废弃物深度处理处置的技术仍然处在研发过程之中,二是废弃物深度处理处置的成本较高,超出了企业的承受能力(不同规模企业的承受能力会存在差异的)。在此情况下,即使政府违背市场规律,高压强制,循环经济的实践效果也将会大打折扣。具体考察情况如下。

现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强调必须在动脉企业或行业内将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尽可能减少废弃物排放的理念延伸到各个方面。即使生态工业园区内企业间的循环也不能完全减缓单个动脉企业内部静脉部门处理处置废弃物的压力。简言之,现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中动脉企业内部的循环和生态工业园区内企业之间的循环,其设计思路是一致的,即废弃物处理处置是作为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展开的。然而无论是生态工业园区内的企业,还是非生态工业园区内的企业都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主体,当这种较高的废弃物处理处置成本成为这种经济发展模式运行障碍时,企业将会尽其所能甚至冒违法风险“转嫁”处置成本,从而影响了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3]。此外,由于废弃物排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区域性、间接性和累积性特点,难以准确测度影响程度和范围;有毒废弃物作用于环境的途径、方式和持续时间也较难定量研究,事中保护措施的可操作性差,同时由于环境污染大多难以逆转,所以事后保护(使用法律武器保护生态环境)也可能只是一种下下举措。更加值得研究的问题就是工业废弃物的回收和处理处置问题。社会层面上工业废弃物来自两个方向:一是人类消费之后通过回收的简单拆解与分类,二是生产系统废弃的工业废弃物。废弃物的回收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工业废弃物的种类及其分布状态同人类消费商品的种类及其商品消费群体分布状态几乎相同,可以遍布社会的角角落落,居民的修养习得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总存在着一定的偏离,很难通过每个居民的自觉行为实现废弃物的理想回收状态,必须附加市场的力量和政府宏观调控力才能实现某种可能的目标。鉴于上述特点,必须对现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内部结构进行动态治理,构建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来消弭上述缺陷。

三、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构建

(一)关于静脉产业的相关研究

伴随着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的深入研究,日本学者吉野敏行提出了发展静脉产业的系列观点。在循环经济体系中,根据物质流向不同,可以分为两个不同的过程:一是从原料开采到生产、流通、消费的过程,二是从生产或消费后的废弃物排放到废弃物的收集运输、分解分类、资源化或废弃物最终处置的过程。仿照生物体内血液循环概念,前者可以称为动脉过程,后者称为静脉过程。相应地,承担动脉过程的产业称为动脉产业,承担静脉过程的产业称为静脉产业。其对应的微观主体分别称为动脉企业和静脉企业[4]。。之后我国学者围绕静脉产业理论展开了多角度研究,产生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结论,包括静脉产业产品与市场、静脉产业逆向物流、静脉产业与动脉产业耦合、影响静脉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等。费金玲、聂永有认为,静脉产业经济收益的一部分来源于再生资源的销售收入,要促进静脉产业发展,必须考虑对再生资源的利用进行制度安排。例如,采用提高再生资源的价格、再生资源的最低限价、政府优先采购等制度措施来保障静脉产业的收益[5]。徐楠、徐鹤认为,静脉企业长期进行废旧物品回收利用,已经“蓄积”了逆向物流的加工技术、回收网络、仓储运输等方面的优势。如果能够吸收现代物流的理念,强化物流信息和配送功能,将会成为具有显著竞争优势的逆向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6]。王晓东认为,动脉产业与静脉产业之间不仅存在短期、局部性的竞争关系,更重要的是存在长期合作、互动关系。各级政府把握好两者之间的比例关系,则一定能够实现“1+1大于2”的经济发展目标[7]。孙仲万、余宏、王维兵、陈南军等认为,静脉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包括技术因素和经济因素。在技术因素方面,一是我国工业废弃物的成分复杂,技术水平成为一个难以突破的制约瓶颈;二是因为城市生活垃圾具有含水量大且随季节变化成份混杂等特征,大多数生活垃圾在必须采取填理、焚烧或堆肥的方式进行处理时,由于可行性技术原因,常常产生烟气(尤其是二恶英)等,造成二次污染。或由于堆肥技术原因,氮、磷、钾的含量难以达到预期质量要求等问题也时常发生。在经济因素方面,一是尽管废弃物含有巨大的可用资源,但是具有同等用途的同类型废弃物分散化存在,单个企业难以进行规模化运作;二是分散化与混杂性的资源特征加大了收集成本与处理成本;三是传统的简单集中垃圾收集方式,造成了后续静脉产业资源化的处理成本上升,而且还难以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8]。总之,关于静脉产业的研究为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构建做好了理论准备;与此同时,日本、美国、德国、青岛新天地、上海等静脉产业的发展实践也为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构建奠定了物质基础。

(二)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构建

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显著特征是:处理处置废弃物的部门(或生产单位)从动脉企业的生产中分离出来集合成新的产业——静脉产业。经济社会的物质能量流动过程可以概括为自然界→动脉产业→静脉产业→动脉产业(或自然界)。进一步分析,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可以分解为两个系统。一是动脉产业系统,其输入端的资源能源来自自然界的原生资源和静脉产业的可再生资源;其流程为资源开发→生态设计→清洁生产→企业内部的废弃物静脉处理处置返回生产;其输出端为环境友好型产品或生产废弃物。二是静脉产业系统,其输入端的资源能源包括动脉产业的生产废弃物、来自自然界的能源、人类消费后的最终废弃物;其流程为废弃物的收集→废弃物的加工→废弃物的再利用→返回动脉产业或最终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处置返回自然界;其输出端为可再生资源或再生产品或不可再利用的无害化废弃物。如果把动脉企业内部的废弃物循环称为小循环,生态工业园区内动脉企业之间的废弃物循环称为中循环,那么动脉产业与静脉产业之间的废弃物循环则可称为整个社会的大循环。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了废弃物由现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中动脉企业内部小循环、生态工业园区的中循环到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中动脉企业内部小循环、生态工业园区的中循环及其由静脉产业介入的社会大循环转变,即实现了废弃物动脉产业内循环和动脉产业外循环的有机统一。简言之,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包括动脉企业小循环、生态工业园区的中循环和静脉产业介入所形成的社会大循环三方面内容;依据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和无害化原则,废弃物依次循着小循环、中循环和大循环有序运动,对物质和能源流动过程中的废弃物进行“拉网式”排查,最终作出返回自然界的“终极核定”。在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中,废弃物运动的整个过程,现行的环保产业全程参与,并提供环境设备、环境资源和环境服务,保障了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以最小环境代价有效运行。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构建也必将深化对废弃物再利用或无害化处理处置的程度,从而推动着循环经济有序运行。

四、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与深化废弃物污染防治

(一)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拓展和整合了废弃物污染防治的链条

在现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中,废弃物流动呈现两种状态:一是动脉企业内部的小循环,废弃物从动脉企业生产过程的各个关键节点及其消费过程出发,经过动脉企业内部组织或市场交易流向动脉企业的静脉部门,在静脉技术力的作用下,可再利用资源返回动脉企业的生产部门,不可再利用的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处置返回自然界,其最显著特点是废弃物的静脉过程在动脉企业内部进行;二是动脉企业之间的中循环,其显著特点是,可以被相关动脉企业再利用的废弃物进入“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了资源能源的梯级利用,没有进入“资源共享”平台的废弃物仍由原来的动脉企业处理处置,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动脉企业处理处置废弃物的压力。

在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中,废弃物流动最终呈现出三种状态,包含了现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两种流动状态,以及静脉产业介入所形成的整个社会大循环。在社会大循环层面上,要大力发展静脉产业,按照废弃物处理处置的相关法律法规,实施废弃物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置。利用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现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和消费活动中所“排放”的最终废弃物进入静脉产业的废弃物收集→废弃物加工→废弃物再利用或无害化处理处置→返回动脉产业或返回自然界的流程,实现了废弃物的深度化处理处置[9]。若按照环保产业的要求,积极把控废弃物运动路径上每个关键节点的排放要求,必能促进废弃物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实施。进一步研究,废弃物运动从资源开采到最终返回自然界有两条路径,一是资源开采→现行循环经济模式→产品→消费后的最终废弃物→静脉产业→返回动脉产业或自然界,二是资源开采→现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次品、废品→静脉产业→返回动脉产业或自然界。这两条路径的必经通道是静脉产业,与现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比较,有充分理由认为,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不仅拓展了废弃物污染防治的链条,而且也整合了废弃物污染防治链条,克服了现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中废弃物只在动脉产业之间流动的缺陷,进一步深化了废弃物污染防治的程度和范围。

(二)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提升了废弃物污染防治的专业化水平

现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废弃物污染防治分为两个步骤,一是在动脉企业内部小循环运动过程中,实现废弃物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以及无害化;二是在生态工业园区内动脉企业之间的中循环运动过程中,通过动脉企业间的物质、能量、信息共享,推动动脉企业之间形成共生集聚、互惠互利的关系,实现了废弃物污染防治的深化。上述废弃物污染防治的共同特点是,其污染防治作为动脉企业生产的组成部分,均在动脉企业内部进行。考虑到成本和利润因素,企业往往缺乏深化废弃物污染防治的内在动力。在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中,无论是废弃物污染防治的拓展链条,还是废弃物污染防治的整合链条,都必须经过静脉产业。静脉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同时静脉产业最终将成为废弃物处理处置的专业场所。如果能够充分发挥静脉产业和环保产业的协同作用,一定能够提升废弃物污染防治的专业化水平,必然能够深化废弃物的污染防治。在我国,静脉产业方兴未艾,现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仍是主要形式,构建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举步维艰。可以考虑发挥社会主义能够集中精力办大事的优点,率先分门别类建立一批精湛技术的静脉企业,同时建立动脉企业和静脉企业无缝对接的市场体系,实现有效的社会分工,构建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体系。发挥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联合作用,辅之以环保产业的科学促进,静脉产业一定能够获得长足发展,必然能够提升废弃物污染防治的专业化水平。

(三)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开辟了废弃物污染防治的新思路

废弃物污染防治的最高境界是,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源头上减少资源能源投入总量,节能是减少资源能源投入总量的最具体体现,减排是废弃物污染防治的重要战术,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处置是废弃物污染防治不可或缺的把控。从某种意义上说,废弃物污染防治包括节能减排和废弃物无害化处置。现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节能主要体现在动脉企业内部小循环中静脉部门的静脉过程和生态工业园区中循环的企业之间的废弃物循环利用、能量梯级利用、土地集约利用、水的分类利用和循环利用、共同使用基础设施和其他有关设施;其减排的过程主要体现在能源资源流动过程中各工艺流程的关键节点污染源位置的判断及其污染源强核算、环保设施运行效率的监测、环境质量标准的确定等方面,减排的效果决定于上述环节的有效运行。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除了包含现行循环经济的基本流程外,最显著的特点是通过社会分工,静脉产业从现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中分离出来成为处置废弃物的专业场所,提升了废弃物污染防治的专业化水平。由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运行特点可以看出,废弃物三种流动状态均渗透了节能减排的理念。如果说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节约了石化能源的利用是节能的重要战术路径,那么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创造新能源则是节能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在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中,静脉产业过程中废弃物的再利用过程,可能会创造出新的再生能源和资源,例如,废弃物的再利用、焚烧垃圾发电、农业废弃物生产沼气等,既是废弃物的静脉过程,也是新能源和资源再生过程。尤其是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整个社会大循环则是对生产和消费活动所“排放”废弃物的“拉网式”排查和返回自然界的“终极核定”。在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中,尤其是静脉产业对废弃物处理处置的专业化水平,深化了废弃物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与现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比较,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使节能减排水平跃上了一个新的层级。这种废弃物的循环利用、资源能源梯级开发利用和节能减排的有序进行提升了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实施效果,开辟了废弃物污染源头防治的新思路。

五、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静脉产业一定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约束瓶颈必将催生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落地开花,但推动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运行是一个系统的革命工程,诸多困难与问题理应预测和应对。限于篇幅,与本文密切相关的下述观点没有展开讨论,这些观点既是对本文内容的必要补充,也是今后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相关问题。

1.循环经济主要关注与经济活动密切相关的资源和污染问题,当今人类所拥有的技术手段已经可以将几乎所有进入生产过程的资源都变成有用产品。只要把产品链拉得足够长,只要在能量消耗上花得起本钱,可以将所有的废弃物都回收加以利用,从而深化废弃物的污染防治。但在消费主义主导下,如果考虑能源问题,经济可循环但不可持续。

2.低碳经济主要关注与气候变暖密切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问题,指明了废弃物的再利用也要花费能量。必须考虑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相耦合、协同,倡导全社会生态消费理念,更加强调“节能减排”的意义,才能有力地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3.在自然—经济—社会大系统中,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与人类物质生产息息相关,它更多关注在物质、能量流动过程中的经济系统部分。在梳理马克思生产理论分类的基础上,强调环境生产与物质生产、人口生产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才能全面推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4.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是从物质生产角度,考虑尽可能减弱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从环境生产的角度关注环境本身的生产,必须考虑人类对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方向性“协同”,推进环境生产,促进环境生产与环境消费的动态平衡,才能实现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制约瓶颈的跨越式突破。

[1]唐少艺.我国废旧家电电子产品回收处理机制探讨[J].物流科技,2012,08:94-96.

[2]赵国党.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建构[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8-22.

[3]赵国党.循环经济背景的静脉产业发展:模式转化抑或可持续[J].改革,2011,02:35-41.

[4]吉野敏行.资源循环型社会の経濟学[M].东京:东海大学出版社,1996.

[5]费金玲,聂永有.静脉产业中再生资源经营者的收益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8,02:72-73.

[6]徐楠,徐鹤.静脉产业发展逆向物流活动研究[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08,12:16-19.

[7]王晓东.动脉产业与静脉产业互动合作关系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06:92-95.

[8]孙仲万,余宏,王维兵,陈南军.静脉产业与我国循环经济的消费体系[J].科技管理研究,2009,06:294-296.

[9]刘广生.基于价值链的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

10.16366/j.cnki.1000-2359.2016.02.019

2015-11-19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013-ZD-057);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42400410645);许昌学院科研基金重点项目(2016104)

F062.2

A

1000-2359(2016)02-0093-05

赵国党(1966—),男,河南南阳人,许昌学院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循环经济与产业发展研究。

猜你喜欢
废弃物动脉静脉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前支假性动脉瘤1例
制造了全世界三分之一废弃物的产业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电子废弃物
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管理的思考
双侧腋动脉分支及右侧肱动脉分支变异一例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普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静脉留置针配合可来福接头封管方法的探讨
单纯吻合指动脉在末节断指再植术中的应用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