Ⅲ微课,仅仅是资源

2016-03-16 14:32:06徐莲香
湖北教育 2016年7期
关键词:比喻桃花微课

●徐莲香



Ⅲ微课,仅仅是资源

●徐莲香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的汪滢在《微课的内涵、特征与适用领域》一文中提到,微课可以分为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微视频资源,类似于国外的“微讲座”。主要围绕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重点、难点、疑点等内容),或者是课堂某个环节、教学主题而进行教与学活动。第二层含义——微课程,除了具备“微视频资源”的特性外,还以网页的方式将某个知识点或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资源做结构化组合,这些教学资源包括微视频、教学设计、素材课程、教学反思、教师点评等,交互性强。第三层含义——微课教学,基于微型资源的教学活动,对象主要是在校学生,教师将微课资源整合到常规课堂教学中,作为正式课程的一部分,与正规课堂教学相结合,为师生提供易得、易用、适用、实用的学习资源。

三种关于微课内涵的认识的共同之处是:把视频当作微课的载体,并且要围绕“学科知识点”和“教学环节”来设计制作,这才是微课概念的核心。不难看出,微课仅仅是一种资源。

既然是一种资源,它可以作为传统课堂的一种补充与拓展。但有些人会说,微课也是课,不错,微课再“微”,它也是课。但此课非彼课。一堂完整的课,需要学生思维的参与,教师适度的引导,要调动起学生听说读写的全部功能,而微课只有教师的讲解,充其量只能算是辅助教学的一种工具,不能替代课堂。

微课是资源,它的应用也就有限。就拿语文教学中的某些知识点来说,与其费时费力制作成微课,不如在课堂中灵活处理。笔者曾听一位教师在教学《三月桃花水》时,因学生理解的局限,对文本中的比喻句吃不透,课堂出现了缺失。为此,教师特意把文中的比喻句分类,做了一个简单的微课。如下:《三月桃花水》中用运了比喻、拟人的写法,来描写三月桃花水的声音和光芒的美。特别是比喻句的运用,让文章显得意境深远,充满诗情画意。细细研究,可发现文章中比喻句的运用有以下三类。第一类,直接用“像”“好像”“好似”“仿佛”等比喻词。如,“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这句话写出了三月桃花水声音的悦耳和光芒的闪亮。第二类,用了“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比喻词连接的句子。如,“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每一条波纹,都是一根轻柔的弦。”用竖琴优美悦耳,极似流水声的音乐来比喻三月桃花水的声音,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让我们对三月桃花水的声音有深切的体会。下一句把“每一条波纹”比喻成“一根轻柔的弦”也就更加贴切。第三类是什么比喻词都没有用的比喻句。如,“有一千朵桃花,点点飘洒在河面,有一万个小酒窝,在水中回旋。”根据前面的句子“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绚丽的朝霞,向前流啊”就可以得知作者把朝霞在水面的倒影比喻成桃花,因为三月桃花水向前流啊,所以水中回旋着“酒窝”。

微课的运用看似唯美——音美图美,但并没有达到“以读代讲,以情感人”的目的,此微课的运用,让课堂变成了对不同比喻句的理解。比喻句的用法纷繁复杂,不是靠一节课就能让四年级学生理解的,它虽然可以作为一个知识点,但并不适宜在《三月桃花水》的课堂上贯穿。

微课是资源,被开发利用的可能性就极高。但只有为一定的课堂教学服务,支持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它才是最有效的。像语文教学中的标点符号、作文修改符号、概括课文大意、景物描写的作用等,都可以作为独立的知识点制作成微课,但这些微课就如我们上课下载一个视频,要么帮助学生了解文章背景,要么了解作者,要么体验当时的危机情况等,微课也就是我们用来达到这许多教学目的的可用资源。

(作者单位:甘肃省酒泉市南苑小学)

猜你喜欢
比喻桃花微课
比喻
文苑(2020年12期)2020-11-19 13:16:26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22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5:06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活力(2019年17期)2019-11-26 00:43:00
桃花琐话
文苑(2019年14期)2019-08-09 02:14:18
清明,又见桃花红
海峡姐妹(2018年4期)2018-05-19 02:12:45
比喻最爱
什么是比喻
桃花纷飞,曾许你一眼万年
桃花千朵惹蒹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