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知识型创业的困境及出路

2016-03-16 12:45:54李桦桦
河北职业教育 2016年3期
关键词:知识型大学生

李桦桦

(信阳师范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大学生知识型创业的困境及出路

李桦桦

(信阳师范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在就业市场竞争环境日益恶劣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双重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的非知识型企业已经难以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知识型企业必将成为未来企业发展的主体。通过对大学生知识型创业的现状、困境与出路的探究,以便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力图切实解决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现状。

大学生;知识型创业;就业岗位;就业核心竞争力

大学生群体拥有较高的文化素养,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知识型创业的研究,从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在技术和信息快速变更的时代,知识型创业将成为未来大学生创业的主要方式,知识型企业也将会在未来经济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大学生知识型创业是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是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传统教育观念的重大创新,也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强有力支撑。目前,我国大学生的主要创业类型有:生存型创业、自主型创业、知识型创业、非知识型创业。近年来,各大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培养出更多的不同专业、不同能力水平、不同素养的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他们所面临的创业类型也各有侧重,由此在对不同人才类型的大学生进行优势分析后,找出适合该人才类型的创业模式便极具应用价值。本文从大学生知识型创业的现状、困境和出路方面进行分析,力图对大学生的知识型创业提供有益参考。

一、大学生知识型创业的现状

(一)大学生知识型创业的概括

知识型企业就是“以知识型企业员工的智力资本为输入,以知识加工、知识创新和知识传播为主要活动,通过提供知识产品和知识服务来满足顾客的需求,进而实现知识价值最大化和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有机体。”[1]大学生知识型创业便是以大学生为创业主体,以知识技术为核心,以知识服务为导向,以知识经营为战略的一种新型创业模式。

(二)大学生知识型创业的优势

与传统的非知识型创业相比,大学生开展知识型创业具有一定的优势:一是丰富的知识存量和相对完备的知识结构有利于新观念的产生。任何新观念的产生都不是凭空而来的,都是在一定知识存量和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各种思维汇合、碰撞交融而产生的。二是丰富的知识体系有利于创业观念的及时更新。以通用汽车为例,它把尽可能“提高执行效率”这一原则一成不变地加以贯彻,2007年的亏损达到了创纪录的387亿美元。这表明,传统的非知识型企业依靠高效执行将难以为继。知识型创业注重的不是如何执行流程,而是如何改善流程,丰富的知识体系将会有效促进创业观念的更新,确保企业持续高速发展。三是知识型创业往往有更高的投资回报率,因此,更容易得到资本的青睐。据了解,普通劳动者的工作时长远远高于知识型人才,而工资水平却远远落后,在这种情况下,相比普通劳动者,知识型人才更易得到资金的青睐,获得更多的启动资金。四是大学生的知识型创业在学校里会得到系统的培训,获得专业的知识。在各大高校中,开设《大学生创业指导》等课程,在理论上指导学生进行创业活动。此外,学校还举办“青春就业我做主”、“创业技能大赛”等比赛,在这种氛围中,更易受到激发,得到实践锻炼的机会。五是在国家政策上,鼓励更多的大学生进行知识型创业实践。有国家政策的支持,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所遇到的阻力将会大大减少,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大学生知识型创业的困境

诚然,大学生在知识型创业中有诸多便利之处,但是在具体的创业过程中所遇到的困境也是不能忽视的。

(一)大学生个人对知识型创业的差别性认识

一方面,高校大学生对知识型创业过于乐观,他们认为自己拥有较高的知识文化水平,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可以很好地适应社会、适应市场,忽略了经验对于知识型创业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高校大学生对知识型创业过于悲观,由于自身或者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推崇“知识无用论”,这一现象文科类学生相较于理科、工科类学生表现的更为明显,一部分文科类学生认为不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低估了知识的衍生性。

(二)高等教育的超常规发展,导致人力资源的供需脱节

近年来,高校实现跨越式发展,高等教育的数量和规模连续扩张,使高校毕业生待业现象日益严重,导致人力资源的供需脱节。优秀毕业生从事着低学历劳动者完全能够胜任的工作,甚至找不到工作,这就意味着教育的社会投资回报率和劳动力本身的投资回报率不对等。在我国目前人口整体素质不高的情况下,这显然是一种“贫穷的奢侈”,对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发展、对资源的有效利用而言都是一种损失。[2]

(三)高等院校创业知识培训滞于浅层化、形式化

经数十年的发展,全国各大高校相继开展了创业知识技能大赛。但是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某些高校开展活动的形式化、浅层化,使创业活动拘泥于形式,而学生的创业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好地提升。

(四)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社会能力的分离

1960年西奥多·W·舒尔茨和加里·贝克尔创立了人力资本理论。它认为在现代化社会市场中,个人通过教育、职业培训等投资形成的人力资源(具有生产能力和配置能力)已成为决定个人获得职业地位的重要因素。[3]我们必须承认,“知识互补性”是仅仅在头脑中就可以完成的工作,而创业却是一个社会实践过程,它的机会只能以社会的方式提供出来。大学生掌握着专业知识,但是没有经过社会的历练,这是创业过程中的一大阻力。

三、大学生知识型创业的出路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基。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劳动者,本身既要有从业的专业技能,也必须具备创业的意识与能力,有适应职业不断变更转移和自谋职业的能力。

(一)夯实专业基础,培养综合素质

一个人实现伟大成就的一部分原因取决于外力的影响,但是一个人本身的能力如果不足以支撑整个大局,那么任凭有再好的外部条件,仍然会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扎实的专业素质、坚定的意志力、坚持不懈地努力以及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科学的管理方式等都是大学生在知识型创业中不可或缺的条件,只有高素质大学生创业者才能在创业大军中占有一席之地。

(二)以多种知识型创业实践为平台

尽管大学生是知识型创业的主体,但是他们投身创业的可能性却依赖于特定的社会和文化结构。基于这点,必须加强多方合作,尤其是高校与高校之间、高校与企业之间。例如在建筑专业中,应加大与作为专业翘楚的同济大学的合作,加大与优秀建筑设计、施工单位的合作;在医疗专业中,加大与医院、医疗器械单位的合作;在教育专业中,加大与各个基层教育单位的合作。在不断地实践中,搭建更多的知识型创业实践平台。

(三)以学校、政府、社会的综合性培养为核心

大学生在本质上还是一名学生,处于学习技能和社会能力的最佳阶段。所以在这个阶段对学生的培养,学校、政府、社会都应该给予高度地重视、鼓励与支持。

1.学校应建立一支专业的指导团队,培养学生的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发挥学校培养功能。在大学生的创业实践过程中,应该由专业的老师给予及时的专业性指导与帮助,为知识型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政府应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加大对大学生的融资支持。例如一定年限内免除或是减少税收,创造良好的创业氛围,提高大学生创业管理体制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部门之间形成有效连接和无缝对接。

3.社会应该对大学生的知识型创业给予更多地支持、理解与帮助。一方面,成功的企业家、政府官员、成功校友等人士无偿在高校举行知识型创业讲座,让大学生掌握更前沿的动态。这比在课本上读到的案例更具有生动性、说服性、实践性。另一方面,绝大多数的知识型创业者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漫长的努力与等待,这个过程需要社会中多一些鼓励,少一些嘲笑,以一颗包容的心去对待创业者。

[1] 霍国庆.知识型企业的概念与模式研究[J].山西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0(3).

[2] 刘振起.当前我国知识型失业的原因及对策分析[D].山东:山东大学,2008.

[3] 李黎明,张顺国.影响高校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因素分析——基于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双重考察[J].社会,2008,(2).

2016-03-20

李桦桦(1993-),女,信阳师范学院政法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知识型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中小企业知识型员工工作压力与对策建议
辽宁经济(2017年12期)2018-01-19 02:34:08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新大学生之歌
北方音乐(2017年7期)2017-05-16 00:32:46
知识型新移民城市生态融合机制研究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知识型企业创新激励体系研究
让知识型员工的心留在科研院所——浅析科研院所中知识型员工的激励
学习月刊(2015年14期)2015-07-09 03:37:46
知识型员工管理的困境及其激励策略
组织职业生涯管理对知识型员工组织承诺的影响研究
河南科技(2014年5期)2014-02-27 14:08:52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