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宏
(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洲 213147)
高职院校系级教学管理队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张 宏
(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洲 213147)
高职院校系级教学管理队伍承担着高职院校绝大部分的日常教学管理任务,但也存在着诸如:管理理念落后、教学管理人员数量偏少、人员分工不明确、人员结构不合理、人员专业素质整体偏低等现实问题。文章依据这些问题从创新系级教学管理理念、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合理的工作绩效考核机制、加强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改善管理人员职业条件等五个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高职院校;系级教学管理队伍;解决措施
当前在高职院校普遍实行“院—系”二级管理的模式下,高职院校系级教学管理工作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重中之重。而系级教学管理队伍是教学管理工作的主体,是教学管理工作最直接的执行者,是保障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维持正常教学管理秩序的基本力量。随着高职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院校系级教学管理队伍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高效精干的系级教学管理队伍,是当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者必须努力解决的一项急迫的课题。
1.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管理理念是管理行为先导,不同的理念会产生不同的行为结果。从高职院校的层面来说,目前大部分院校普遍存在“重教学,轻管理”“重师资队伍建设,轻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现象,对教学管理队伍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方面的作用认识不够,使教学管理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由于认识上的偏见,致使高职院校对教学管理工作在人员配备、条件支持以及晋升和待遇保障方面落实不到位,影响了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从教学管理人员自身来说,受传统思想影响,在管理工作中往往注重“管”而忽视了“理”的重要性。表现在工作中只注重传达领导的意思和要求,凡事都机械地执行上面的行政命令,工作既忽视了教师的主体性和学生的需求性,也缺乏自身执行的创新性和主动性,忙于各种应付,没有真正地树立起“管理就是主动服务”的理念,导致管理水平低下,师生的满意度普遍不高。
2.教学管理人员数量偏少,管理组织队伍不稳定
我国的高职院校大多都是从原来的中专升格或合并重组而来,其系级的教学管理人员构成变化不大,基本是有一名办公室主任和一名教学秘书组成,最多再加上一名实训干事,二三个人来进行全系的教学管理工作,因此,系部教学管理人员人手不足,教学管理人员和在校生的比例严重失调已成为普遍的问题。由于教学管理人员数量不足,且大多都是年轻人员,工作经验不足,工作强度大,又担心工作疏漏造成教学事故,使得一些基层管理人员难以安心工作而倾向调换岗位。再加上学院对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使教学管理人员在工资待遇及晋升职务等方面都低于普通教师,导致高职院校在基层教学管理人员中很多都是临时聘用人员,他们只是把教学管理工作作为一份谋生的职业,很难长期坚持,从而造成教学管理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
3.教学管理工作繁多,管理人员分工不明确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走向大众化和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校生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系级教学的专业方向不断细化,办学层次和种类不断增加,与企业行业的联系日渐紧密,致使高职院校的系级教学管理工作也越来越繁杂,工作量越来越大。而“教学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它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教学设备管理、教学管理理论的研究等内容。”[1]要做好这些繁杂细致的教学管理工作,教学管理人员必须付出极大的心血,且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细心、耐心才能完成。另一方面,由于很多高职院校,还没有一个专门针对系级教学管理的明确、系统的管理制度,使得管理人员分工不明确,在同学校的其他职能部门打交道时,工作往往被动等通知,不能未雨绸缪。同时由于系级教学管理人员工作职责区分不清的现象也普遍存在,这就使教学管理存在很大随意性。出现问题时往往会推诿、扯皮,造成工作内耗严重,工作效率低下。
4.教学管理人员结构不合理,管理人员职业成就感低
从目前来看,我国的高职院校系级教学管理队伍存在一些普遍问题,包括:从性别来看,女性教学管理人员偏多,性别结构需要优化;从学历结构来看,高学历的教学管理人员比重过小,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从技术职称方面来看,初级职称或无职称人员偏多,对教学管理理论研究有较多不足;从年龄结构来看,35岁以下的教学管理人员占绝大多数,教学管理经验丰富人员缺少。这些队伍结构上的问题,如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将很难保障高职学院系级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势必会影响到教学管理的效果。另一方面,由于高职院校对教学管理人员重视不够,许多人认为教学管理就是为教师和学生服务的帮手,工作就是传传文件、打打字,没有技术含量,因而被师生的认可度不高。再加上管理人员自身也认为自己的工作,多是自己搭台,别人唱戏,忙碌于日常琐事却很难看到显著的成绩。这些导致了教学管理人员心态不平衡、职业成就感低,工作也难以有创新。
5.教学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偏低,培训力度有待加强
从高职院校系级教学管理人的构成来看,很多管理人员都没有系统地学习管理学、心理学知识的经历,也缺乏相应的专业背景。他们有的是从其他岗位调换过来的,有的是学校教师、领导家属安置过来的,有的甚至直接来自企业或部队,他们对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特点和教学管理方式的了解不深,对教学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也就很难在工作中创造性地开展教学管理工作。实践表明,当前高职院校系级教学管理人员整体专业素质,已经明显与高职教育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同时,当前高职院校给予系级教学管理人员的发展培训机会偏少,培训体系不健全,培训的形式和内容都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培训效果不明显,而对于科级以下的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就更少。总的来说,高职院校目前对系级教学管理队伍,还没有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培训体系,培训机制还难以满足教学管理人员职业化发展的需求。
1.以人为本,创新系级教学管理理念
科学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人,高职院校系级教学管理自始至终要树立尊重人、重视管理人才这一根本,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高职院校要明确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是教学管理建设的中心环节,通过多种途径,不断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综合素质,“管理可能开掘各种对象的潜能,管理可以带来学校的活力和生机。”[2]教学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高职院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重视对教学管理人员的培养和投入,努力打造一支既有专业知识,又能掌握基本教学管理理论的教学管理队伍。另一方面,教学管理人员也要更新观念,树立起明确的管理与服务的双重工作理念。管理人员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要自觉贯彻国家职业教育的方针,紧紧把握职业教育改革的最新方向,积极发挥聪明才智,创新教育管理的方法,促进管理与教学的互动,为广大师生员工做好服务和保障工作。
2.明确教学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完善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制度是保证教学管理秩序,提高管理质量的重要条件,是明确教学管理岗位职责分工的重要前提,是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的重要保障。因此,提高高职院校系级教学管理水平,首先就必须要从学院或系部层面制定一套科学、细致的教学管理制度,制度先行,发挥制度的先导作用。这其中最重要的是,根据目前高职院校系级教学管理中普遍存在的系级教学管理人员岗位工作职责不清、工作任务交叉模糊的现象,及时制定出系级教学管理岗位职责制度,处理好工作交叉点的分工,使每个岗位以及每个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细化到条款,并能在工作实践中严格实施,奖罚分明。这样才能使系级教学管理人员上下一条心,齐心协力,共同促进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3.建立合理的教学管理工作绩效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
随着绩效工资改革在高职院校的逐步开展,系级教学管理人员的教学管理绩效的高低,已经与其收入水平的高低相挂钩,这对于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升管理效率和水平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当前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做好绩效考核工作,逐步建立起一条行之有效的全方位、多维度的绩效考评机制。全方位是要求学院和系部要能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对每个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绩效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考评。多维度是要求,在对教学管理人员考评时既要对其本人工作业绩进行考核,还要听取院系领导、师生员工以及其工作同事对其的考核评价,以保证考核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另外,还要将考核的结果与教学管理人员的岗位聘任、职位晋升以及职称评定结合起来,对于那些平时努力工作的教学管理人员,要给予足够的物质和精神奖励,鼓励先进,惩罚落后,建立起竞争激励机制,全面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
4.加强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提升管理队伍业务水平
从事高职院校系级教学管理工作的人员,必须了解我国高职教育的基础理论、基本过程、具体工作环节以及人才培养的模式和特点,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管理专业知识。因此,高职院校的职能部门和教务管理部门应根据实际的工作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渠道和方式加强对系级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不断地提高其业务水平,着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系级教学管理队伍。其中重点是要做好“引进来”与“走出去”两种方式,加强对系级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引进来”即学院各级部门应定期邀请有关专家和在高职院校系级教学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人员,来学校“传经送宝”,传授最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走出去”即学院应有计划、有步骤地派遣校内系级教学管理人员外出参观、培训、交流、进修或提高学历,更新管理思想,促进教学管理人员整体水平的提高。
5.增加投入,改善教学管理人员职业条件
高职院校要重视系级教学管理对于保证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性,“他们的工作贯穿于整个教学运行过程之中,专业教学计划的执行、教学秩序的稳定、教学环节的衔接、教学质量的保证、办学思路理念的体现等,都要通过教学管理队伍的具体工作来实现。他们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以及工作方法直接影响到培养人才的质量和素质。”[3]因此,高职院校应增加对教学管理人员的投入,不断地改善他们的职业条件,通过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薪酬与福利待遇,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办公条件和环境,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继续教育和学习深造的机会,规范他们的技术职务评聘等有力措施,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够轻装上阵,全身心地投入到系级教学管理工作当中来,以保障高职院校系级教学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和教学质量的逐步提升。
[1] 张荣花.高职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教论坛,2012,(35).
[2] 王德清.学校管理[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3] 方惠沂.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层次要求与措施[J].江西教育科研,2007,(7).
2016-08-18
张宏(1982-),男,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轻工工程系讲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管理、学生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