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管理学教学行为特点及其提升途径

2016-03-16 12:16:32万小伟
河北职业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管理学实践性高职

万小伟

(河北农业大学,河北 黄骅 061100)

高职院校管理学教学行为特点及其提升途径

万小伟

(河北农业大学,河北 黄骅 061100)

管理学是高职高专针对管理类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同时也是许多经管类课程的基础课程,对于高职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高职教育以适应社会为目标,以培养应用技术能力为主线,而对于经管类这种内涵较为笼统的课程来讲,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出高职管理学教学的特色还有待进一步探讨。文章根据管理学及其相关课程的特点及一些现实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改进方案。

高职教育;管理学;课程建设;教学水平

管理学是为高职高专管理类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目的在于研究现有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合理的组织和配置人、财、物等因素,提高生产和服务的效能、质量。通过了解和掌握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提升学生的管理意识和管理技能和水平。作为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在教学计划中应占有较大比重,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也是高职教育的特点之一。

然而在目前高职教育的教学现状中,实践性并未得到充分的体现,因此,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将理论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管理学的学科建设与教学中是一个关键的核心问题。想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把视线转移到管理学这门课程的课程特点和教学上的行为特点上来。通过对管理学及其相关学科的课程特点和师生在管理学教与学中体现出的行为特点,进一步探究提升教学效果的实施途径。

一、管理学课程学科特点

管理学具有一般性、综合性、实践性、社会性、历史性几个基本特点。结合高职教育以适应社会需求,注重学生技术实践水平的培养目标及教学现状,文章认为,为提高管理学教学水平和效果,应基于管理学的几大特点来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

1.实践性特点

管理学课程十分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实践性。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学习管理学最好的办法就是在管理中学习管理”。管理学所提供的理论与方法都是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提炼,同时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又必须为实践服务,才能显示出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强大生命力。

2.综合性特点

管理学是一门涉及领域十分广阔的学科,其管理原理、思想和方法都是从不同的管理实践中抽象概括而来,其分支学科多达数十门,仅仅二级学科就涉及到企业管理、人事管理、行政管理、行政决策、管理心理等等,三级学科的数量更是庞大。从与其他学科的相关性上看,其与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都有密切关系,是一门非常综合的学科。

3.历史性特点

管理学是对前人的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的总结、扬弃和发展,割断历史,不了解前人对管理经验的理论总结和管理历史,就难以很好地理解、把握和运用管理学。

二、高职教育管理学教学的行为特点

1.案例教学占主导但存在诸多问题

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这意味着学习的成功等于实践的成功,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运用管理学解决问题的模式也必然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管理学教学很少有“标准答案”,因此,在理论基础教学上采用的案例分析教学法,对于启迪学生研究实际问题,培养实践能力是目前主流的教学模式,但这种模式也在教学实践中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案例资源落后,注重定性研究而忽视定量分析;局限于知识点研究案例而缺乏综合研究;注重国外案例而国内案例偏少等问题。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启发学生研究实际问题、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现代教学方法,显然有着传统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优势,但以上提及的诸多问题也影响了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

2.实践性教学难度大

师生们一直在对管理学这门课程如何在高职教育中有效地进行实践性教学做了许多探讨,但在实践落实中却有着许多难点。比如管理学中十分强调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的重要性,但在学生的课程学习过程中,很难将复杂的人际情况模拟到管理环境中。汉纳韦发现管理学工作不止是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挥协调和报告与控制,而实际上管理学工作是一个混乱、忙碌且持续的活动流。这就意味着在将来学生们实际从事管理学工作中,面对的管理工作环境将更加复杂,这就为在教学过程中的模拟实践增加了难度。

3.学生课堂参与教学程度过低

亨利·法约尔认为一个人的才干,哪怕是工程技术人员的才干都来自于实践的锻炼,管理教育并不能让一个人成为优秀的管理者,只有通过长时期的实践启蒙,他才能完成这些工作,应该像技术教育一样普及管理教育,逐渐提高管理上的意识和素养。这就对学生在课堂中参与教学,提升实践能力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但现在院校普遍实行大班制教学,这对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具有客观难度,同时,学生习惯于长期的灌输式教育和应试体制教育,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普遍较差,这就无法实现像技术教育一样提升每个学生的实践参与程度。

4.只注重课程教学而忽视综合学习

上文提到管理学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其历史性,席酋民博士认为任何一门学问如果隔断了自身与历史的联系,就只能成为一个临时避难所而不再是一座宏伟的城堡。管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对于之前并未接触过这门课程的大学生来说,如果不加强综合学习能力,注定将无法真切理解其中的内涵,也就无法在实践中游刃有余地应用了。现在的教与学的环节中,普遍缺少对提升综合能力的侧重。

三、提升管理学教育水平的路径

1.强化校园生活中应用管理学原理的体验

莫里斯·库克提出应把管理学思维应用于大学生活之中。比如,可以提倡班干部在强化班级管理的工作中,依照一定的管理学原理,把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管理学的四要素渗透在校园管理的方方面面。同时强化与同学间的沟通,因为沟通也是管理学思维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增强增多沟通,可以有效提高将来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在校园管理活动中的体验,将管理学相关知识内化于心,在校园生活的实践中养成管理意识,掌握管理本领。

2.重视语言能力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目前的高职教育,还是以老师多说,学生多听的模式为主导,这样不利于强化学生的语言能力,而语言能力在管理学学习中的重要性就往往被忽视。

哈佛大学商学院的两名教授在研究中发现,语言是管理者实施有效行动的关键。对于语言的理解及其内在威力的领悟能力,以及说、写、倾听和建立人际关系的技能将成为管理者能否成功的关键。显然对于语言能力的培养应作为高职教育中管理学教育的重点。这就必须打破以往学生主动发言少的教学窘境,而应倡导新的教学模式。比如增加小组讨论,也可适当地拿出学时来就某一案例让大家进行头脑风暴,充分讨论,改变学生的课堂参与模式。在教学中多鼓励、多引导学生多说,主动说,以此来强化学生的语言能力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教学要注意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哈林顿·埃莫森指出,科学方法可以应用到许多不同的活动中去,即便种土豆也是可以的,这也就是说管理学的科学思维方法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其实在日常生活中的诸多领域都能应用管理学原理。这就对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联系生活,联系实际,避免只围绕课本上固有的案例,将学生思维多引导到灵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上去,而不是形成一种解决固定的僵化模式,从而限制学生们在将来解决问题时的应用能力。

4.强化实践环节

管理学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同时实践环节也是管理学教育中最薄弱、最复杂、最难以充分实现的环节。大学生可以通过率先参与到相关领域的实践工作中,通过解决问题,积累实战经验亦或成立模拟公司,模拟组织来模拟管理环境。通过让学生进行不同的角色扮演,掌握管理实践最基本的流程,了解自身的不足,梳理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增强未来的工作信心,从而实现高职教育适应社会,提升职业能力为主的教学目标。

[1] 郭咸纲.西方管理思想史[M].世界图书出版社,2010.

[2] 姆斯·S·奥罗克.管理沟通—以案例分析为视角[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 亨利·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4] 安德罗·吉耶尔.真实情景中的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016-08-26

万小伟(1996-),男,河北农业大学,研究方向:会计学与企业管理。

猜你喜欢
管理学实践性高职
“天人合一”的管理学启示
张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学知识
金桥(2020年8期)2020-05-22 06:22:42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8:24
浅谈管理学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7:47
合同架构与合同法实践性教学的完善
实践性: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获得:为何与何为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联邦快递的管理学
论芬兰高等音乐教育的实践性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