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教师口语的教学方法研究现状分析及思考

2016-03-16 10:40杨春华
关键词:研究者口语教学方法

杨春华

(苏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基础部,江苏 苏州 215000)



近十年来教师口语的教学方法研究现状分析及思考

杨春华

(苏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基础部,江苏 苏州 215000)

教师口语是研究教师口语运用规律的一门应用语言学科,是在理论指导下培养学生在教育、教学等工作中口语运用能力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该课程从开设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在这20年来,从事教师口语教学研究和实践的工作者悉心研究理论,探索方法,注重实践,为教师口语课程的建设和推进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试就近十年来教师口语研究中的教学方法的研究现状作概要阐述,分析研究现状的特点和意义,并对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思考和建议。

教师口语;教学方法;研究现状

0 引言

教师口语是研究教师口语运用规律的一门应用语言学科,是在理论指导下培养学生在教育、教学等工作中口语运用能力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该课程从1994年秋季在全国各级师范院校全面开设后,至今已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

回溯该课程发展轨迹,其历史可追溯到1977年。程培元在《教师口语课程建设的回顾与问题分析》中指出教师口语课程建设经历了初创期(1977—1990)、发展期(1990—1998)、低谷期(1998—2006)和回升期(2007—2011)四个阶段后,在课程体系、教材建设、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师资队伍等方面有了较好的发展[1]。20年来,从事教师口语教学研究和实践的工作者悉心研究理论,探索方法,努力实践,为教师口语课程的建设和推进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从1977年至今, 若把教师口语的相关研究分为1977至1990、1991至1998、1999至2006和2007至今四个阶段。在期刊网CNKI上,以 “教师口语”为篇目进行检索,检索到的研究论文篇目分别是1篇、115篇、138篇和292篇。从篇目变化上可看出,教师口语的发展进入回升期后,相关研究呈急剧增加的态势。而纵观近十年的教师口语研究,研究者主要集中在课程发展历史、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课程设置、课程建设、教学方法、课程评价、教师队伍建设以及与教师口语相关理论探讨等方面。其中,研究者较集中的三个领域是教学方法、课程评价和课程设置。本文试就教师口语研究中的教学方法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进行评述,同时指出本领域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研究的方向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

1 研究现状评述

综观近十年来教师口语教学方法的研究现状,具体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1 从理论知识灌输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向实际技能训练的实训式教学方法转变

教师口语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它要求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来掌握各种口头表达的技能,为将来从事的师范教育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但因教师口语课程开设时间短、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比较薄弱、教师队伍专业性不强,早期的教师口语教学重理论轻实践、讲得多练得少的现象比较严重。随着教师口语的不断发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很多教育教学工作者不断摸索更符合教师口语特点的教学方法。于是,从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向重视实际技能训练转变,从教师的“一言堂”体现学生主体意识转变,是教师口语教学研究最大的变化之一。

提高学生教师口语能力的第一步就要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讲话。改变传统课堂教师 “一言堂”和“满堂灌”的陈旧教学方式,以“讲”为辅、 “练”为主的教学方法就逐渐被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比如有研究者针对传统教学的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的“点”式教学以及教师边讲解边提问的“一对一”的“线”式教学方式,提出了由“个人—小组—大组—全班”组成了“点—线—面—体”的“立体互动”式教学方式[2]。这种“立体互动”的教学方法一改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听课的状态,使学生真正成了教学的主体,而师生的互动使得课堂上有大量的时间来进行语言实践,并从练习中找到和形成教师口语表达的各种使用方法和习惯,从而掌握各种教师口语的技能。也有研究者为了杜绝只注重书本知识、轻技能训练的现象,通过教学模拟试讲、教学见习实习、说课、评课等形式,为学生创造语言技能训练的机会,锻炼和提高教学语言的技能[3]。针对教师口语的专项内容训练,比如在普通话训练中,有人通过朗诵、讲故事、演说、解说等多种口语技艺形式来驱除单一普通话训练模式带来的“枯燥感”,让教师口语课堂变得“有声有色”,以此来提高普通话训练的效果[4]。也有研究者积极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尝试了“示例演练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和“模拟情境训练法”等方法,通过课堂互动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教学效果[5]。

通过上述情况可以明显感受到教师口语教育教学工作者能打破固有的教学模式,从教师口语的特点和要求出发,努力摸索贴合该课程特点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里,迅速提高语言实践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更可贵的是,教学方法的改变不单单体现了教育实践的探索,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教育思想和观念的不断转变。正是这种转变不断推动教师口语向着更加良性、健康、符合教育规律的方向发展。

1.2 从囿于传统课堂的教学方式向积极开展课外实践实习活动的实践性教学方式转变

教师口语的学习仅仅局限于课堂四十五分钟的“讲”与“练”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积极开辟第二课堂,让学生从课堂走向课外、从学校走向实践基地,不仅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更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更有意义的实践经验。因此,很多研究者逐渐把目光从单一的课堂教学转向了第二课堂。通过组织各种丰富的课外活动,积极改变口语课只在课堂上练的现状,实施课内外开放式一体化教学。如在课后组织口语交际和口语技能训练的相关活动,通过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说课比赛等,将课堂教学内容延伸至课外,为学生提供多途径的口语训练平台和口语职业技能展示的机会[6]。比如积极组织学校社团来丰富和巩固学生的所学内容,如创办普通话研习社、美文朗读社和演讲社等,通过丰富的社团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口语的兴趣,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和朗读技能技巧,进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也有的教师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带领学生去邻近小学、幼儿园进行教学观摩,让他们在观摩过程中学习、模仿。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到电台参观学习,在学校里举办大型活动,鼓励学生模仿主持人进行节目主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7]。也有的研究者安排一些有针对性的专题讲座,配合这类专题讲座指导学生进行某方面或某一环节的专门训练[8]。

通过第二课堂的开展,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更丰富的实践训练机会,也让教师口语的实践性得到进一步的体现。而第二课堂让学生从固定的教学场所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在拓宽学习空间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教师口语教学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

1.3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再现、集成、虚拟等功能辅助传统教学,进而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

前教育部部长陈至立说过:“21世纪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它不仅带来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更重要的是对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深刻影响。”在教师口语课上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仅解决了教师口头一直存在的表达难以达到直观、生动、标准化的问题,也打破了原有的教学结构,对教学行为、师生关系乃至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的变革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9]。因此,在众多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中,很多研究者或多或少地提到了现代信息技术在口语教学中的运用。

概括地说,研究者们大多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几个突出优点进行教法创新的:一是多媒体集声、文、图、像于一体的立体呈现效果,有助于快速吸引学生眼球,使他们的注意力在最短的时间内集中到要学习的内容上,从而提高学习兴趣[10];二是使用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增加学习内容,节省课堂授课时间[11],突出精讲理论、注重实践的原则[12];三是利用信息技术的情景再现功能,生动直观地呈现真实的教育教学场景,利于创设教师口语技能习得的情境,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比如在“普通话”学习中,针对普通话拼音的发音要领,很多教师利用多媒体视、音频功能系统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既能听到标准的发音,也能了解发音过程中唇、齿、舌、腭等发音器官和口腔状况,从而纠正不正确的发音[12]。在“朗读”“教学口语”“教育口语”的专项训练中,可以选择网络资源中的相关案例,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真实的教育教学场景,抓住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富有针对性地训练,达到完美教学的效果[8]。也有利用示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情景模拟法等方法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13]。

1.4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交互功能,进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创新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把传统的课堂教学与利用网络教育资源开展的线上教学进行融合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必然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因此,如何把传统的线下教学与网络的线上教学进行无缝对接是目前研究者正在努力的方向。比如马晓琴在《论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口语”课教学模式的创新》一文中提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即多媒体辅助教学与“双主式”教学相结合[14]。该模式通过建立网站,实现学生网上学习的目的,而人机的实时互动以及线上评价系统的设立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自主学习意识得到提高。而在课堂教学上教师不再是施教的主体,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已然实现,“教”与“学”的效果也大幅度提高。 也有研究者结合多媒体特点与教师口语特点,设计出了正音朗读、语感思维、情感表达、专题表达和专业表达等五大教师口语训练模块集群。通过从语音正音到词汇选择,到语句、语境的口语生成,到教师口语情感、口语思维的训练,到口语专题性练习及专业性口语规范,大大提高了教师口语能力[15]。也有研究者从辅助学习的角度摸索学习系统的设计方案。比如王娜等就是从辅助学习、辅助教学的需要出发设计出了在线学习子系统、在线考试子系统、讨论答疑子系统和作业管理子系统的辅助学习系统[16]。积极利用各种网络平台设计出符合教师口语教学的学习活动是目前现代信息技术与口语教学融合研究的一个新方向。比如向曙曦就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发了教师口语这个网络课程[17]。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中在课程的评价环节,交互性的作业训练设计得很具体,很具有操作性。

2 研究的不足之处

综合教师口语教学方法的研究,发现有以下几点不足之处:

2.1 研究内容丰富,但重复性研究多,专业针对性不强

从近十年的教师口语教学方法现状的分析发现,大多研究者把研究的内容都集中在教师口语的普通话训练和一般教师口语的教学方法上,而针对不同的施教对象(学生将来从事幼儿园、小学或中学)的特点进行职业教师口语教学方法的研究却很少。

正如有研究者指出的那样:“由于教师口语课是比较小众的课程,只有在师范类院校中才开设,所以缺乏教研和交流,各校的教学基本上各自为战,摸着石头过河,缺乏统一性和科学性,更谈不上对口语教学的深入探究和创新。口语教师很少有机会向教法教师那样,到幼儿园去了解幼儿园的教学情况或参与幼儿园的前沿教改活动,所以普遍对幼儿教育专业的职业特色理解肤浅,导致在口语教学中只能泛泛地进行一般口语表达训练,对幼教专业职业化特点的口语训练力不从心。”[18]虽然该研究者只是指出幼儿教师口语教学现状,但这个现状也符合整个教师口语的教学研究现状。

其中,中学类的研究最少,小教类的较多,而幼师类的研究较为丰富,也最值得称赞。比如在幼师类的研究中,很多研究者在开展教师口语的一般技巧比如普通话、朗读、演讲、说话等内容的训练之外,还针对幼师生的职业特点开设了讲故事、幼儿教师教育口语、教学口语等内容的训练[19]。也有研究者从教师口语的综合素质的角度来谈教师职业口语的重要性。比如从事幼儿教师口语教学的教师,要“熟悉一定的幼儿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探讨幼儿园教育教学用语的特征,并了解、熟悉幼儿园教育教学语言运用的实际,要经常深入幼儿园对幼儿园语言等活动进行必要的观摩学习,进行总结和反馈,及时调整、改革教学方法和考试方式”[20]。而伊彩霞从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幼儿教师口语”的课程探索角度,“将教学重点转向职业口语能力的培养,按照幼儿园岗位工作流程,以项目任务为载体设置教学内容,改革评价方法,使学生适应岗位职业要求,建构全新的幼儿教师口语课程教学模式”[21]。这些研究者都对幼师类教师口语教学方法的研究做了有意义的尝试,也为后来的研究者包括从事中学类和小教类的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究示范。

2.2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方法创新时,该技术还处于辅助地位,真正把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交互性功能的开发与研究还不够深入

针对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师口语进行融合的教学方式的摸索,目前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线上教学检测比较简单,二是线上学习与课堂学习的交互性不够强。正如研究者指出的那样:“线上教育能够较好提供的教育服务是知识型教学模块,其中像课堂互动、作业布置与检测等都还无法给出好的解决方案。”[22]比如很多进行线上教学研究的都设有课堂互动、作业布置与检测的环节,但很多的设计和具体的实践还偏于简单化。比如线上的测试题采用的题型多为简单的判断题[17],当然除判断题之外,偶尔也有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等[16]。但对于教师口语这种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这些题型的训练只能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具有加强作用,但对实践性的学习成果在线上进行检测的方式少有研究者提及到。而对于交互性,很多研究者都注意到了线上学习的优势和课堂教学优势的互补,但如何进行即时的人机深度互动,目前研究者还很少涉及到。

2.3 缺乏经典的、权威性的教学模式范本

教师口语课程因其自身的特殊性,学界对该课的课堂教学应采用“以技能训练为主,以理论讲授为辅”,在口语训练中应采用“评练结合”“点面结合”等观点已基本达成共识。但怎样上好教师口语课,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使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达到口语表达技巧有显著的提高目的,目前还没有切实可行的、具有推广意义的教学模式出现。大多数教学方法都是教学者根据自身经验归纳总结出来的,有较强的针对性,但因其“点”式或“片段”式的教法,很难作为经典模式进行推广。当然,也有积极探索教学模式创新的研究的,比如陈郁芬的教师口语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13],马晓琴的“双主式”教学模式设计[14],伊彩霞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进行的“幼儿教师口语”课程的探索[21]。还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创新的教学模式研究,比如钟贤权设计的数字媒体语境下的五大教师口语训练模块集群[15],王娜等的基于校园网的教师口语辅助学习系统的设计[16],向曙曦的基于微信公众号的教师口语课程微型移动学习活动设计[17],等等。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虽然教学模式的创新尝试很多,但因实施受诸多条件的限制,很难推广。

3 今后研究的思考和建议

近十年来,众多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对教师口语的教学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为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但作为一门以技能训练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性课程,它在课堂教学和训练指导方面都有其独特性。如何做到教师口语的教学方法与教师口语课程的特点深度贴合、切实提高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的口语能力,今后的研究者还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探索。

3.1 应针对不同的生源特点和性别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研究

初中起点的高职类、高中起点的高职类、高中起点的本科类施教对象存在很多差异性。而男女生的性别差异也会引起教法上的差异性。因此,根据学生的生源、性别等特点开展不同的教学方法的研究很有必要。但目前的研究者对高职类的施教对象研究较多,但对高中起点的施教对象研究较少,而对男女生性别差异引起的教法差异的研究基本上没有。

3.2 应加强根据施教对象将来从事的职业特点进行相应的职业口语训练方面的研究

很多研究者对教师口语中的普通话训练和一般教师口语训练(朗读、演讲、说话等)进行研究的很多,但针对施教对象将来从事的不同职业特点(幼儿园、小学、中学等)进行教法研究目前不是很多,尤其针对将来从事小学或中学的施教对象的研究更少。

3.3 应加强经典教学模式的范本研究

虽然教无定法,但教学规律具有一般性、普遍性的特点。因此,针对不同的施教对象和他们将来从事的不同职业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的探索还是很有必要的。但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基本没有出现较为经典的、权威性的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出现。

3.4 可以进行地域性的差异性研究

教师口语教学因地域差异性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教学方法的实施也应有相应的差异性。但从目前研究现状来看,只有少数的研究者从普通话学习的地域性差异来进行相应的教学方法的研究。

3.5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方法创新研究,还应加强传统教学与线上教学的交互性研究

针对现代信息技术的交互性,很多研究者试图将线上学习的优势和课堂教学优势进行融合,但如何进行即时的人机的深度互动,目前研究者还很少涉及到。

本文通过对近十年来教师口语研究中的教学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评述,分析了研究现状的特点和意义,并对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希望对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1]程培元.教师口语课程建设的回顾与问题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12,(12):95—98.

[2]贾玲.教师口语教学立体互动性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39.

[3]潘月芳.浅谈幼儿教师口语特点及技能的培养[J].新课程:教研版,2012,(12):145.

[4]耿文静.“教师口语”课程领域的新尝试——淄博师专“普通话口语技艺”训练与考核[J].大家,2012,(6):35.

[5]冯军.师范生“教师口语”课的教学方法探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0):208.

[6]杨琳.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师口语课程教学改革设想——以湖北文理学院为例[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2,(17):120.

[7]王子慧.论高校教师口语课程教学手段的多样化[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128.

[8]许伟胤.《教师口语》课堂教学的创新[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3,(3):123—124.

[9]白洁.现代化教学媒体在“教师口语”课上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 2015,(3):152.

[10]董书研,陈丽婷.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师口语》课程中的运用[J].时代教育,2012,(19):102.

[11]杨晓瑜.多媒体技术在教师口语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123.

[12]陈琼.现代教育技术与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口语》课程教学的整合[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1):53.

[13]陈郁芬.教师口语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J].语文建设,2014,(1):39.

[14]马晓琴.论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口语”课教学模式的创新[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2,(6):80.

[15]钟贤权.数字媒体语境下教师口语训练模块设计[J].教育评论,2012,(4):67.

[16]王娜,刘桂阳,刘金明.基于校园网的教师口语辅助学习系统的设计[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3):248—249.

[17]向曙曦.基于微信公众号的课程微型移动学习活动设计——以《教师口语》课程为例[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1):108—110.

[18]白洁.专科层次幼儿教育专业“教师口语”教学现状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12):148.

[19]张海清.幼儿教师口语模块式教学研究[J].现代语文旬刊,2014,(10):7.

[20]陈丽婷.谈学前专业“教师口语”教师的综合素质[J].读与写杂志,2014,(8):36—37.

[21]伊彩霞.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幼儿教师口语》课程探索[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5,(6):12.

[22]卓进,蔡春.混合教育趋势下的未来教师——慕课时代的教师分流、转型与教师教育思考[J].高教探索,2015,(4):106.

责任编辑:富春凯

10.3969/j.issn.1674-6341.2016.06.040

2016-10-31

杨春华(1980—),女,河南信阳人,讲师。研究方向:口语教学、高等教育。

G642.0

A

1674-6341(2016)06-0095-04

猜你喜欢
研究者口语教学方法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酒中的口语诗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口语对对碰
医生注定是研究者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