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公安厅科技信息化处科技管理科
公共交通工具违禁物品非接触式检测与报警防范技术研究
广东省公安厅科技信息化处科技管理科
(广东省公安厅,广东广州510050)
“公共交通工具违禁物品非接触式检测与报警防范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1302ZDYJ008)项目是2013年度公安部重点研究计划立项项目,由广东省公安厅科技信息化处承担,2015年3月通过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组织的验收。
近年来,全国多个省市在人流密集公共交通工具和公共场所发生多起纵火爆炸案及持刀伤人的恐怖事件,涉案当事人通过制造爆炸案和毫无征兆地砍伤多名群众,引发全社会公众极度恐慌和关注,造成极坏的社会负面影响。公交车、地铁和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以及各类公共场所存在客流量大、人员复杂、突发情况较多等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公共安全的重点。多种类型的违禁物品杀伤力大、范围广、破坏力强,此类突发性公共危机严重威胁到社会的正常秩序。在公共交通工具及公共场所实施对多种类型违禁物品的近场探测,通过视频图像分析确定可疑物品,尽早发现,提前预防。因此,基于违禁物品检测与防范机制的应用技术系统是对公共安全事件的预测和防范的必然手段。
由于公共交通工具人流量大、密集性高、移动性强,在高密集区域如发生爆炸、危险气体释放、枪击、持刀伤人等极端刑事案件,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将不可估量。只有加强安检技术,提前预知危机事件,才能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公交车、地铁、飞机、火车、轮船等运载工具是国内主要的公共交通设施,而候车广场、车站和大厅也是人流量高度密集的场所。研究可安装在公共交通工具上的探测系统设备,对违禁物品进行探测及数据采集,该系统具有前端探测器和后端分析系统,通过对多种违禁物品近场探测的分析平台可确认违禁物品并触发警报信号,可将报警信号发送到公共交通工具违禁物品非接触式检测与报警防范技术应用管理平台,通过系统平台向公共交通监控中心和公安指挥中心发布危险警报及相关数据,并通过无线通讯设备将其结合现场视频发送到远端的公共交通管理监控中心、公安指挥中心及其它应用系统,实现一种有效、快捷的违禁物品探测功能的报警防范应用平台,提高公共交通工具和公共场所的安全系数。
利用安全防范技术提前预知各种交通工具及公共场所的火药、汽油、硝铵、枪支、刀具等违禁物品,并制定防范措施是国际社会的共性难题,现时技术局限于对单一违禁物品的探测和视频图像分析,不支持多种违禁物品鉴别及处理的分析系统。本项目探索从前端探测到传输、视频图像分析、联动报警的一体化整体解决方案。在统一的应用平台环境下提供支持前端多种违禁物品探测设备的数据接口,针对不同应用环境设计新型的多种违禁物品的固定式、通道式和便携式(移动式)的前端探测装置。后端建设基于视频图像分析、报警联动、数据上传和信息发布的可视化公共交通工具违禁物品非接触式检测与报警防范技术应用平台,实现与其他应用系统联动,同步发布警报信号及图文数据。
该项目研究一套在公共交通工具、站场出入口和广场使用的违禁物品探测的公共交通工具违禁物品非接触式检测与报警防范技术应用平台系统(以下简称检测与报警防范技术应用平台),可在统一的平台环境下对携带汽油、炸药、枪支及管制刀具等违禁物品的人或车辆进行近场技术探测,并实现视频图像数据采集、图像智能分析、触发报警信号和发布警报信号,以及与公共交通管理监控中心系统对接,灵活调用视频获取数据分析。
(1)利用光电传感器探测技术,实现可探测多种液态和气态危险品并快速采集危险品数据的新型装置系统;
(2)提供统一的应用系统环境及集成接口,支持量子级联激光器采集设备的多品类危险品数据接入;
(3)通过一堆量子阱中的级联电子获得量子阱子带间的跃迁,产生比自发辐射效率高的受激发射,实现激光运转;
(4)优化QCL装置结构,工作范围覆盖了中红外直到太赫兹波段,大致对应波段为3~300μm。采用外腔设计可以获得超过中心波长10%的调谐范围;
(5)建立不同的危险品种类在气味、外观、材料等属性的智能规则数据表模型,设计各类触发预警条件产生报警信号,并集成警报信息发布系统,未来可进一步将关联同步发布至公安指挥中心以及其他应用系统,形成联动机制,发布警报信号的同时上传数据,并以现场视频画面、声光报警等方式形成多元化事件监测。
通过该项目成果的推广,可以综合取代目前传统的各种交通工具及公共场所的火药、汽油、硝铵、枪支、刀具等违禁物品非接触式检测的专用设备系统且应用系统呈现“孤岛效应”的状况,可以利用更为稳定、安全、经济的检测平台实现对各类违禁物品的联网共享和整合。可以为政府节约大量的警力资源调用及配置,同时有效提升我国各种公共场所的社会治安环境的安全性;可以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各类恐怖事件的发生,有效控制社会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