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本净禅师生平及其对南禅北上的贡献

2016-03-16 07:21
文化学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慧能司空东平

黄 凯

(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陕西 西安 710069)



【文史论苑】

司空本净禅师生平及其对南禅北上的贡献

黄 凯

(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陕西 西安 710069)

司空山本净禅师为六祖慧能的法嗣,但因其存世史料较少,历来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即以存世的资料为依据,分析本净禅师的生平,梳理出他幼年出家、少年依归慧能学法、中年遁居隐世及老年北上长安等主要事迹,并在此基础上探析本净禅师对南禅北上传播所做的贡献。

本净禅师;生平;南禅北上

一、司空本净禅师的生平

(一)生卒年龄

关于司空本净禅师的生平事迹,见诸史料的记载较少,但对本净禅师卒年的记载却是明确而统一的。《宋高僧传》记载:“以上元二年五月五日归寂。寿龄九十五。敕谥大晓禅师。亦带所居为名曰司空山禅师也。”以此可以确定,本净禅师当生于唐高宗乾封元年,即公元666年。卒于唐肃宗上元二年,即公元761年,享年95岁。

(二)出生地

关于本净禅师的出生地,有两种不同的记载,一者为绛州人,一者为东平人。

绛州,古地名,自北周有这一名称,隋代改为绛郡。因兴废无常,其下所属县数量及位置多有变迁,大致在今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及其周边。

东平这一地名,古代多指位于今山东省泰安市的东平县。贞元四年(788),原郓州宿城县改名东平县,此为东平县名之始。今人郑德渠的《关于古代东平县的探讨》认为东平县在今福建松溪县旧县乡。初属会稽郡,吴永安三年(260)属建安郡。南朝宋泰始四年(468)废东平县,改为东平乡。

据《新修科分六学僧传》记载,本净曾:“造曹溪见能禅师”。[1]曹溪位于今天的广东省韶关市,通过对福建东平、山东东平和山西新绛这三地与曹溪的地理位置的对比可以发现,其中福建东平与曹溪的距离最近。本净禅师少年时武则天当政,这一时期六祖慧能主要在曹溪一带弘法,在交通并不发达的古代,本净禅师从福建东平到广东曹溪跟随六祖慧能学法,这一推论当更为可信。因此,本净禅师的出生地应当在古东平,即今福建省松溪县。

(三)本净禅师的传承

本净禅师的师承和法嗣,史籍记载是比较清晰统一的。六祖慧能法嗣四十三人,本净禅师为第十五。本净禅师的法嗣为杨光庭,这一点《景德传灯录》和《传法正宗记》均有记载。

以本净禅师在当时僧俗两届的地位、名誉和影响,仰慕、追随者应当非常多。而史籍记载,除了杨光庭之外,他并无其他法嗣,可见他在司空山驻锡期间并没有像其他禅师那样聚众授徒,而更多的可能是随方传授,不出文记,不聚僧众,保持着山林佛教的作风。

(四)本净禅师的生平事迹

1.披缁出家的幼年

本净禅师“少入空门”,“幼岁披缁于曹溪之室受记。”古人以十岁为幼学之年,基本可以推论,本净禅师大约十岁时即已出家。本净禅师出家时是否直接跟随六祖慧能,史籍上说法不一。《景德传灯录》等古籍记载,本净禅师于曹溪削发披缁。而据《宋高僧传》记载,本净禅师“少入空门高其节操,游方见曹溪六祖,决了疑滞”。则应当是先在东平剃度出家,而后才游方到六祖慧能处。

2.节操孤特的少年

本净禅师少年时“高其节操”“节操尤孤特”,出家后于丛林中学法,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且志向高远,远超常人,他并不满足于当时所学,有更高的追求,故而远游他方,得遇六祖慧能,才拜入慧能门下,尽释平日疑滞。

3.闲放自处的中年

公元713年八月三日夜,六祖慧能迁化,本净禅师在同年十二月后来到司空山,时年48岁。六祖入灭是本净禅师离开曹溪北上司空山的直接原因。从拜入六祖慧能门下到北上司空山的这近三十年间,本净禅师跟随六祖慧能在曹溪学法。当六祖慧能归寂,本净禅师和其他慧能的弟子则相继离开曹溪。

关于本净禅师离开曹溪来到司空山直至应召北上长安之间这段时间的活动,史籍记载只有寥寥数语。本净禅师于开元元年(713)来到原属安徽太湖县(今属安徽省岳西县)的司空山二祖道场,直到天宝三年(744),玄宗遣中使杨光庭入山,这30年间,本净禅师隐居在司空山,隐藏行迹,不为世人所知。他寄身山水,潜心修行,远离政治与名利,与尘世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4.奉召北上的老年

天宝三年(744),玄宗遣中使杨光庭入司空山采常春藤,与本净禅师“邂逅相逢,论道终日”。杨光庭返回长安后,“具以山中所遇奏闻。”[2]唐玄宗随即“召司空山本净禅师。至阙,问禅宗要旨,敕住白莲亭”。[3]本净禅师于当年十二月十三日到京,并在第二年正月十五日和长安名僧发生了一场激烈的辩论,是年本净禅师已79岁。

这场辩论最终以本净禅师的全面胜利而结束,朝廷官方非常满意,而围观的听众也为本净禅师的精深佛法所折服。

综上所述,可以对本净禅师的生平做一个简单的概括。本净禅师生于唐高宗乾封元年(666),福建东平人,幼年出家,少年时即有不同常人的节操和志向。后到曹溪依归六祖慧能学法。慧能归寂后,48岁的本净禅师离开曹溪北上司空山驻锡二祖寺,隐居修行。天宝三年(744),79岁高龄的本净禅师因杨光庭而被召入京,与京师名僧辩论而声名大起。上元二年(761)归寂,寿龄九十五。敕谥大晓禅师。

二、司空本净禅师对南禅北上的贡献

禅宗五祖弘忍以后,禅宗的发展出现了南北对立的局面,这就是常说的“南能北秀”[4]。神秀作为北方禅宗的领袖,其弟子普寂、义福在朝廷的支持下,继续弘扬神秀的宗风,被封为国师,盛极一时。时有“两京之间皆宗神秀”[5]的说法,而慧能作为南宗禅的首创者,其禅法开始仅在岭南一带传播,开元十二年(724),慧能的弟子神会在滑台大云寺设无遮大会,和当时著名的佛教大师崇远进行辩论,从此南顿北渐之说逐渐兴起。[6]天宝四年(745),78岁高龄的神会应请入住洛阳菏泽寺,此时,北宗一系的普寂和义福都已去世,神会盛弘南宗顿悟法门,使慧能的禅法得以在洛阳站稳脚跟,进而传播于天下。此即为南宗禅北上传播的历史背景。

(一)本净禅师北上长安提高了南宗禅的政治地位

唐玄宗直接参与并主持本净禅师在长安的这场辩论,这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对本净禅师和对慧能一系南宗禅法的重视,以及欲意了解南宗禅法的渴望与迫切,而本净禅师在这场辩论中的出色表现,也让统治阶级直接了解了南宗禅法思想的博大精深,从而大大提高了对南宗禅法的认识与肯定。本净禅师与长安僧众的辩论是继滑台大会后又一次南宗禅法获得广泛关注的重要事件。因为唐天子的直接参与,这场辩论的影响自然也远远超过了神会的滑台大会。如果说开元年间由神会主导的南北宗的辩论是在民间的话,到天宝年间,由本净禅师主导的南北宗的论战已经引起了唐王朝的高度重视。

本净禅师于天宝三年(744)北上长安,神会禅师于天宝四年(745)入住洛阳,几乎在同一时间,慧能的两位弟子一东一西占据洛阳、长安两京政治中心,进入统治阶级的视野。他们东西相应、积极宣传南宗禅法的思想,使南宗禅在政治上得到了支持。

另外,据余松祥考证,“本净得玄宗赏识,赐号“大晓”,拜国师还山。玄宗赐银敕建二祖寺、崇报寺等九庵五寺,有僧房5 048间,僧尼7 000余人,为当时最恢弘的佛教道场之一。一时间,钟鼓之声满司空,香客云集,游人跻踵,名誉海宇。”[7]由此可见,本净禅师是继北宗禅神秀一脉的普寂和义福被封为国师之后,首位被封国师的慧能一系的南宗禅弟子,其政治认可度还尚在同一时期对南禅宗北上传播做出巨大贡献的神会之上。这也表明,在继北宗神秀、普寂和义福之后,南宗禅的弟子取而代之,获得了统治阶级的扶植。

综上,本净禅师凭借在与长安僧众辩论中的出色表现,从而取代北宗禅弟子获得了统治阶级的认可,极大地提高了南宗禅的政治地位。他的胜利也像神会一样,是南宗禅思想开始在北宗的另一个重要中心长安打进的一个楔子,为后来慧能法系得到朝廷的正式承认,南宗禅得以在北方弘法传播,及南宗禅法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普及与继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二)本净禅师北上长安提高了南宗禅的民间影响力

关于本净禅师在与长安大师大德辩论中的表现,史籍中虽然只有只言片语,不能全睹禅师风貌,但通过这寥寥数语,亦可见一斑了。

《宋高僧传》卷八:“帝知佛法幽深孰堪商攉,敕召太平寺远法师及两街三学硕德,发问锋起,若百矢之逐一兔焉。净举措容与四面枝梧,譬墨翟之解九攻机械矣。既而辩若建瓴,詶抗之余乃引了义教援证,复说伽陀一无留滞。皇情怿悦,观者叹嗟。”[8]

这场辩论非常激烈,本净禅师受到了多方的发问,如百矢逐一兔,而本净禅师在这场辩论中的表现可以说是卓越异常。尽管质问密集,本净禅师也依然泰然自若,滔滔不绝地引经据典,对答如流。他以流畅简洁的阐述,从容不迫的应变,敏捷灵活的禅思,微言大义,高屋建瓴,旁征博引,缓缓道来,使听者皆称善,闻者皆叹服,完全征服了北方僧众,获得了北方僧众发自内心的敬服。

又《宗镜录》卷一:“且如西天上代二十八祖,此土六祖,乃至洪州马祖大师,及南阳忠国师,鹅湖大义禅师,思空山本净禅师等。并博通经论,圆悟自心,所有示徒,皆引诚证。”[9]

可见,后世僧人对本净禅师的禅学修为给予了充分的认可与肯定,甚至将他的地位提高到了与禅宗六祖、马祖道一等开宗立派的祖师人物同等的水平。后世如此,当代亦可想而知。

本净禅师通过这次辩论而显闻于世,不仅获得了统治阶级的认可,更是代表南宗禅在下层的普通僧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获得了广泛的认同,不仅使慧能一系的南宗禅法受到了北方僧众的广泛了解和重视,扩大了南宗禅在北方僧众中的影响,更为后来南宗禅北上传播并逐步取代北禅宗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三、结语

本净作为享誉国内的高僧,是南禅北上的先驱者,他是第一个把南宗禅思想带入皇宫的人,他与京都名僧硕学的辩论中阐扬法理,尽显南禅思想,使众僧闻语失色,逡巡避席,扩大了南宗禅的影响。安史之乱后,北宗禅衰落,南宗禅兴盛,直至武宗灭佛后,中国佛教禅宗一枝独秀,都与本净禅师等一批南禅宗弟子的不懈努力息息相关,而像本净禅师这样在当时声名远播、贡献卓著但却没有被历史完整记载的高僧,在禅宗乃至中国佛教史上大有人在。我们在研究佛教时,不仅需要抓住主要脉络和主要人物,像本净禅师这样曾经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人物,也需要我们更多的关注和更深层次的挖掘。

[1][元]昙噩述.新修科分六学僧传(卷四)[A].高楠顺次郎.大正藏(第77册)[M].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2.100.

[2][宋]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五)[A].高楠顺次郎.大正藏(第51册)[M].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2.242.

[3][宋]志盘.佛祖统纪(卷四十)[A].高楠顺次郎.大正藏(第49册)[M].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2.375.

[4]杜继文.佛教史[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274.

[5]牟钟鉴,张践.中国宗教通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522.

[6]方立天.中国佛教简史[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203-206.

[7]余松祥.司空山二祖道场[N].中国民族报,2010-11-16(007).

[8][宋]赞宁撰.宋高僧传(卷八)[A].高楠顺次郎.大正藏(第50册)[M].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2.758.

[9][宋]延寿.宗镜录(卷一)[A].高楠顺次郎.大正藏(第48册)[M].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2.418.

【责任编辑:王 崇】

2015-11-25

黄凯(1990-),男,陕西咸阳人,主要从事佛教史研究。

B949

A

1673-7725(2016)02-0234-04

猜你喜欢
慧能司空东平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之冲淡
司空见“惯”
Semi-supervised learning based probabilistic latent semantic analysis for automatic image annotation①
禅争
慧能,不识字的禅宗六祖
Semantic image annotation based on GMM and random walk model①
A Comparative Study of Buddha in China and God in Western Countries
里耶简“司空厌弗令田当坐”文书研究
The Story of Bei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