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汉服复兴

2016-03-16 07:21
文化学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民族服饰礼服汉服

苏 静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2)



【辨风正俗】

刍议汉服复兴

苏 静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2)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越来越高,“复兴汉服”这一话题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作为汉民族传承千年的民族服饰,汉服是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线索式物件。现如今,各种汉服运动不断涌现,对促进汉服复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汉服复兴意义展开研究,并给出复兴的具体措施。

汉服;复兴运动;汉服圈;改良

汉服,“始于黄帝,备于尧舜”,源自黄帝制冕服,定型于周朝,汉朝依据四书五经形成完备的冠服体系。“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乐府诗集《陌上桑》描述了当时历史阶段的汉服,从文字中也可见服饰的飘逸优雅。现今,汉服却面临着逐渐被民众淡忘、被外来文化冲击、被官方漠视的窘境。[1]

一、汉服复兴的意义

服饰是人类特有的劳动与智慧结晶之一,具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特殊含义,也是区别其他民族的独特表现之一。复兴汉服,不但是物质方面的改变,对恢复文明礼仪之邦的风骨、拯救现代社会关系也具有独特意义。汉服在历史舞台上消亡令人扼腕叹息,汉服复兴活动不但是对民族文化的尊重,是对作出杰出贡献的民族先贤的尊重,同时也是对汉民族历史的传承。通过汉服这一外在符号,增强民族自豪感与凝聚力,从而振兴民族。从某种角度而言,汉服是在屠杀与暴力胁迫之下而消亡的,汉服运动在很大程度上是要重构民族自信,使人民能正视历史,是对民族兴盛的祈愿。[2]

二、汉服复兴的具体措施

(一)对汉服予以改良和精简

一套完整的汉服通常分为小衣、中衣、大衣三层,穿戴时需旁人辅佐,更要注意交领右衽、隐藏细带,配相应的首服与足衣等。由此可见,汉服样式复杂、穿戴不便、考究细琐。这也是它为何在这以速度效率优先的时代被逐渐淘汰的原因之一。无论多么悠久的传统文化,都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非一成不变。

要让汉服重归民间,必然要满足时代需求。在保留汉服中基本元素的基础上,简化汉服。如汉服三层可简化为两层或一层,并添入现代化元素,使之穿戴时行动时能更加便捷。

(二)将汉服作为特殊场合穿戴的礼服

汉服作为礼服,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则是传统汉服的制定标准。因为清初“剃发易服”,中国汉服曾出现断层,所以注重考据、舒适美观的汉服少见。现今的多数汉服都是滥竽充数,且大部分人见到古装、影楼装便直接将其等同于汉服。所以,应确定传统汉服标准,具有相应的汉服知识,才能让其更好地推广为礼服。

中国的传统节日虽多,但能调动广大民众节日气氛的则少,而在这些节日中,适合以汉服作礼服的节日更少。但中秋、春节算是比较适合穿着汉服的节日,虽得不到官方支持,但只要民间流传也能形成一种习惯。但既然是特殊节日穿戴的礼服,此时的汉服必须穿戴整齐、考究。

除传统节日外,还有些特殊场合,如毕业典礼、成人典礼等。据人民网报道,2014年6月20日,江苏一高校举行研究生毕业典礼,典礼上教育部、校方领导和毕业生全部身着汉服,采取穿汉服、行汉礼、奏汉乐的形式。

(三)加强对汉服圈的整顿

当前,社会出现汉服圈,小规模地进行汉服复兴运动,其中成员多以大学生为主。这本是继承发展汉服文化的良好现象,但久之却使汉族人有高贵感,有“贵华夏,轻夷狄”之意,更有人见到满族便怒斥清朝人。与此同时,汉服复兴更趋于形式化,穿上汉服的目的更是为了拍几张美丽的复古照放在微博上炫耀。

其实,传承汉服是一条艰难且长久的道路。想要成为民族服饰,必须得到多数国民认同,蕴含本民族特色,以及一定的历史。后两点汉服都可以满足,但群众基础却颇为复杂。群众基数大,文化审美不同。就目前而言,汉服运动比较繁盛的地区大都分布在东南沿海这些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是基础,只有在物质条件得到基本满足的前提下人们才会去追寻精神食粮。而中国正处于物质基础不断发展的状态,内陆农民和工人占据多数,少有人有闲情逸致探讨汉服如何继承又如何发展。中国地大物博,民族多样,为了巩固国家的统一,官方自然也不会随意出面支持汉服的宣传发展。[3]

汉服的运动限于民间,宣传力度有限,更难以推广。但这并不意味着汉服无法拯救传承,只要汉族人明白自己的传统服饰是汉服,那么汉服便不会消失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

三、结语

汉服不仅仅是一件御寒裹体的衣服,不仅仅是追求美丽的装饰,它是华夏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体现了汉民族汉柔美安静、娴雅超脱、处事不惊的民族性格。汉服传承继承的不单单是汉服本身,更是它身上所携带的文化内涵,即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

[1]邹小云.中国民族服饰的创新和商机——探讨汉服复兴的可能性[J].中国包装工业,2013,(10):48-49.

[2]赵文龙.由汉服的发展看中国民族服饰的文化传承[J].美术教育研究,2014,(2):28.

[3]杨帆.我的祖先叫炎黄——论汉服文化的弘扬[J].商,2013,(6):229.

【责任编辑:董丽娟】

2015-11-25

苏静(1995-),女,浙江瑞安人,主要从事历史教育研究。

G123

A

1673-7725(2016)02-0049-02

猜你喜欢
民族服饰礼服汉服
动物身穿白礼服
汉服新“江湖”
皇帝的礼服
蝴蝶礼服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传统茶元素与民族服饰设计的融合探讨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上台说汉服
MY DREAM WEDDING高定礼服旗舰店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