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逻辑学“反思”范畴的批判考察*

2016-03-16 06:53王新华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逻辑学知性黑格尔

王新华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思政理论教研部,浙江 湖州 313000)

黑格尔逻辑学“反思”范畴的批判考察*

王新华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思政理论教研部,浙江 湖州 313000)

文章对黑格尔逻辑学“反思”这一基本范畴作了批判考察,指出黑格尔通过对形而上学和经验主义、批判哲学、直接知识或直观知识这三种思想对客观性的态度的批判,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从而进一步显示了逻辑学“反思”范畴的三种含义:将“反思”与“知性”划等号,“反思”是指与理性相反的、抽象的、分离的知性,亦即与辩证思维方式相反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将“反思”与“后思”划等号,“反思”是指与普通思想有别的哲学思想;将“反思”与“反映”划等号,“反思”是指与直接知识不同的间接知识。黑格尔逻辑学“反思”范畴的三种含义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总的来说,“反思”是对本质的认识。

黑格尔;逻辑学;反思

一、“反思”范畴在逻辑学中的三种含义

“反思”范畴是黑格尔逻辑学中的基本范畴之一。

黑格尔对于“反思”做了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规定,比较明显的有以下三处规定:

1.黑格尔在《逻辑学》“导论”中指出了“反思的知性占据了哲学” 这个名词意味着什么必须要精确知道,它以前每被当做口号使用。在这个名词下,一般所了解的是进行抽象的因而是进行分离的知性,它在它的分离中僵化了。它与理性相反,是作为普通人的知性而活动的。它所主张的观点是:“真理建立在感性的实在之上,思想只有在感性知觉给予它以内容与实在的意义下才是思想;而理性,只要它们仍然还是自在自为的,便只会产生头脑的幻影。”[1]26这里,黑格尔将“反思”与“知性”划等号,“反思”是指与理性相反的、抽象的、分离的知性,亦即与辩证思维方式相反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这是黑格尔逻辑学“反思”范畴的第一种含义。

2.黑格尔在《小逻辑》“导言”中指出了“一种后思(Nachdenken)亦即反思” “反思以思想的本身为内容,力求思想自觉其为思想。”[2]39这里,黑格尔将“反思”与“后思”划等号,“反思”是指与普通思想有别的哲学思想。这是黑格尔逻辑学“反思”范畴的第二种含义。

3.黑格尔在《小逻辑》第二篇“本质论”中指出了“本质的观点一般来讲即是反思的观点” 反映或反思(Reflexion)这个词本来是用来讲光的。当光直线式地射出,碰到一个镜面上,又从这镜面上反射回来,便叫做反映。这种现象包含两个方面内容:第一方面,这是一种直接的存在,第二方面,这是一种同一的存在,是作为一个间接性的或设定起来的东西。当我们反映或(像大家通常说的)反思同一个对象时,情形也复如此。因此,这里,我们所要认识的对象,不是它的直接性,而是它的间接反映过来的现象。我们常认为哲学的任务或目的在于认识事物的本质。这意思只是说,不应当让事物停留在它的直接性里,而须指出它是以别的事物为中介或根据的。依此说来,事物的直接存在,“就好像是一个表皮或一个帷幕,在这里面或后面,还蕴藏着本质。”[3]242这里,黑格尔将“反思”与“反映”划等号,“反思”是指与直接知识不同的间接知识。这是黑格尔逻辑学“反思”范畴的第三种含义。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黑格尔逻辑学“反思”范畴的三种含义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总的来说,反思是对本质的认识。

此外,黑格尔在《逻辑学》第二篇“本质论”中,将“反思”规定为三个环节:“建立的反思”“在外的反思”和“进行规定的反思”。“建立的反思”还停留在抽象的自身同一阶段,“外在的反思”却进展到把握区别与对立,只有“进行规定的反思”才能从联系上把握对立面的统一。这里,反思只是作为一种由对象返回到自身的过渡。通过反思,事物不断进入自身,扬弃了它的僵化的外在性,这样本质就获得了真实的呈现。

二、对客观性的思想考察与“反思”含义的呈现

在《小逻辑》中,黑格尔考察了思想对客观性的三种态度,即形而上学和经验主义、批判哲学以及直接知识或直观知识。通过这种批判的考察,黑格尔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从而进一步显示了逻辑学 “反思”范畴的三种含义。

形而上学的态度,亦即知性的态度(反思的第一种含义),采取抽象的、分离的或非此即彼的认识方式,只能认识有限,而不能认识无限。只有对于无限的认识才是思想的本质。

与形而上学的态度相同,经验主义的态度采取分析的认识方法。但是,黑格尔指出:“用分析方法来研究对象就好像剥葱一样,将葱皮一层一层的剥掉,但原葱已不存在。”[2]413

与形而上学、经验主义不同,康德批判哲学强调综合的认识方法。然而,康德的综合是主观主义、形式主义的,是纯粹统觉的构造。在康德那里,认识就是主观的形式(感性时空、知性范畴)构造客观的内容,就是先验的形式统一杂多的材料。而黑格尔则提出这样一个任务:“就概念的逻辑而言,有完全现成的、牢固的甚至可以说是僵化的材料,而任务就在于要使这些材料流动起来,把这些陈死材料的生动的概念燃烧起来。”[3]237因此,黑格尔的综合是主观与客观相一致、形式与内容相一致的概念自身的辩证发展过程,是概念从贫乏的抽象到丰富的具体(对立面的统一、多样性的统一)的辩证发展过程(反思的第二种含义)。

与形而上学、经验主义、康德的批判哲学的认识有限不同,雅可比的直接知识或直观知识则要求认识无限,然而又主张直接知识。黑格尔则主张间接知识,认为无限、绝对只有通过中介并且扬弃中介才能得到认识。也就是说,概念只有通过自身的辩证发展过程才能达到自我认识。这是黑格尔逻辑学“反思”范畴的第三种含义。

因此,黑格尔逻辑学“反思”范畴的三种含义分别具有不同的意义:第一种含义是在否定的意义上使用的;第二种含义是在普通的意义上使用的;第三种含义是在肯定的意义上使用的。

三、反思是对本质的认识

可以将黑格尔在《逻辑学》中揭示的概念辩证法视为一个进化的序列和有机整体。在这个序列或整体中,每一低环节的范畴,都潜藏着高环节的范畴的萌芽;而每一高环节的范畴则都显示了低环节的范畴的生长和成熟。这就是黑格尔《逻辑学》“自在”与“自为”范畴的含义。或者,可以这样说,在黑格尔一系列正、反、合的三段论中,正题与反题不仅互相隐含着对方,而且隐含着合题;而合题作为正题与反题的对立面的统一、多样性的统一,则是对正题与反题的本质的揭示,即真理。黑格尔在《逻辑学》中经常使用的“真理”范畴包含着这样两个意思:(1)真理是概念和实在的符合(不是概念符合实在,而是实在符合概念);(2)真理是展开了的、全面化的和具体的概念。例如,本质是存在的真理,概念是存在和本质的真理等等。

黑格尔《逻辑学》揭示了众多概念、范畴的辩证本性,描绘了所有这些概念、范畴的辩证转化。但是,我们认为:在黑格尔《逻辑学》里所阐述的所有概念、范畴中,如果有一个核心,那就是本质与现象这一对范畴。列宁指出:“辩证法特别是研究自在(Ansich)之物、本质、基质、实体与现象,‘为他存在’之间的对立的”“就本来的意义说,辩证法就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4]278这不仅是指黑格尔在《逻辑学》第二部分“本质论”中所阐述的本质和现象之间的关系,而且包括黑格尔在全部《逻辑学》中所阐述的这一对范畴之间的关系。

如前所述,黑格尔反对形而上学和经验主义认识本质的方法,同时指责康德的批判哲学停留于现象,“为他存在”,而不深入于自在之物、本质;并且批评雅可比的直接知识或直观知识。在黑格尔看来,对于本质的认识,应该采取辩证的方法,辩证地考察本质和现象之间的关系。黑格尔指出:“本质必定要表现出来。本质的映现(Scheinen)于自身内是扬弃其自身而成为一种直接性的过程。此种直接性,就其自身反映而言为持存,为质料;就其反映他物,自己扬弃其持存而言为形式。显现或映现是本质之所以是本质而不是存在的特性。发展了的映现就是现象。因此,本质不在现象之后,或现象之外,而且由于本质是实际存在的东西,实际存在就是现象。”[2]275在这一段论述里,中心的意思是说明本质转化为现象的辩证发展过程。本质和现象的辩证转化是这样的:本质,当它隐藏于现象之后或现象之外时,它还是虚假的本质,而非真实的本质。本质必定要表现出来。这种表现不仅是本质在其自身中的映现(自身反映——质料),而且是本质在他物中的映现(反映他物形式)。发展了的映现就是现象。当本质转化为现象时,也就是说,当某种现象,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反映他物的普遍性,或者由于其自身的统一性反映他物的多样性而成为这样一种实际存在,即它以其自身的现象反映他物的本质,从而反映其自身的本质时,那么,这样一种实际存在便是通过现象的中介而间接认识本质的对象,又是扬弃现象的中介而直接认识本质的现象,是作为扬弃了的间接认识的对象。

这也就是黑格尔逻辑学“反思”范畴的基本含义。由此,可以将“反思”范畴定义为:一方面反思是事物以其自身的现象反映其它事物的本质;另一方面反思是主体——人的意识通过直接地反映对象处于比较高级阶段的事物的现象,进而间接地反映其它对象——处于比较低级阶段的事物的本质。

四、结 语

黑格尔在《逻辑学》最后部分“理念”里,论述了真理和善的统一问题。黑格尔关于这一问题的论述包括两个主要观点:(1)在《逻辑学》中,黑格尔主要说明真理通过实践走向善;(2)而在《小逻辑》中,黑格尔则主要说明概念的全面展开或概念的全体也就是真理、善,并且将最高的真理、最高的善等同于绝对理念或上帝。这一点充分暴露了黑格尔的思辩唯心主义的秘密,应当予以注意。

如前所述,反思,由于某一处于比较高级阶段的事物的现象反映其它某些处于低级阶段的事物的本质,因此,主体——人的意识只有直接反映这一事物的现象,才能间接地反映其它某些处于低级阶段的事物的本质。又由于人在世界、宇宙这一进化序列和有机整体中的至高无上的层次(在至今为人所确定的范围内),由此可以推论,整个世界、宇宙的本质的反映也就是人的自我反映或反思。这样,反思的对象其实就是人的思想本身。将人的主观思想异化为整个世界、宇宙的客观思想,并且将这一异化了的人的自我反映或反思当作是时间在先、宇宙的逻辑在先的整个世界。这就是黑格尔思辩唯心主义的秘密,也是黑格尔构造其思辩唯心主义哲学体系的内在思维进程。

黑格尔做出这样一个结论:“因此,最丰富的东西是最具体的和最主观的,而那些把自己收回到最单纯的深处的东西,是最强有力的和最囊括一切的。最高的、最锋锐的顶峰是纯粹的人格,它唯一地通过那些成为自己的本性的绝对辩证法,即把一切都包摄在自身之内,又因为它自身成为最自由的——仍保持着单纯性,这个单纯性是最初的直接性和普遍性。”[3]549这就是说,认识是攀登顶峰的艰难历程。这座顶峰本来就是现实的人类,而在黑格尔这里则是所谓的人格,即绝对理念或上帝。这一点充分暴露了黑格尔逻辑学“反思”范畴的秘密。

历史的和逻辑的进程是,康德以抽象的主体的先验自我意识或先验统觉为认识的最高点,黑格尔则以同样抽象的客观的绝对精神或绝对理念为认识的最高点,而马克思则将其归结为现实的人类的实践活动和社会存在。

[1]黑格尔.逻辑学:上卷[M].杨一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6.

[2]黑格尔.小逻辑[M].贺 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3]黑格尔.逻辑学:下卷[M].杨一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

[4]列 宁.哲学笔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Critique of“the Reflection”of Hegel’s Logic

WANG Xin-hua

(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Education,Hu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ological College,Huzhou 313000,China)

The article criticizes the reflection of Hegel’s Logic and his idealism is attributed to his reflective conception.This research reveals three meanings of Hegel’s Logic through criticizing metaphysics,empiricism,and critical philosophy,direct or intuitive knowledge.Firstly, it puts reflection equally to intellectuality,which is metaphysical thinking mode opposite to dialectic thinking mode.Secondly,it puts reflection equally to nachdenken that philosophy is different from common thought.Thirdly,it puts reflection equally to reflexion that is indirect knowledge different from direct knowledge.Three reflective conceptions of Hegel’Logic is different as well as relative.In a word,reflection is cognition of essence.

Hegel;Logic;reflection

B516.34

A

1672-2388(2016)04-0050-03

2016-05-30

王新华(1968-),男,浙江长兴人,讲师,哲学硕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先秦哲学与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逻辑学知性黑格尔
绝对者何以作为实存者?——从后期谢林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来看
浅析《逻辑学》的教学方法
论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三大层次
荀子知性思想初探
杰文斯逻辑学思想及其在中国的传播
《简单的逻辑学》
国内逻辑学教育普及理论模型的建构研究
知性优雅
露也露的知性优雅
简述黑格尔的哲学史观与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