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我国科技期刊发展路径探析

2016-03-16 06:05高俊娥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科技期刊期刊融合

高俊娥

(湖州师范学院 学报编辑部,浙江 湖州 313000)

新媒体时代我国科技期刊发展路径探析

高俊娥

(湖州师范学院 学报编辑部,浙江 湖州 313000)

以互联网为媒介的新媒体迅速发展,给科技期刊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科技期刊承载着科研成果传播的重大责任,因此探讨科技期刊如何更快更好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从科技期刊的内容和质量、培养高素质综合型编辑人才、搭建数字出版平台、强化“互联网+”思维四个层面,探讨新媒体时代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路径,促进科技期刊的可持续发展。

新媒体;科技期刊;发展路径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兴起与发展,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壮大,使得出版业传统出版模式和速度发生了剧变。作为学术传播和学术交流的传统媒体——科技期刊[1],在新媒体形势的冲击下,如不充分适应和利用新媒体的表现形式,将会制约其发展。因此,科技期刊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并借助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积极运用各种新媒体技术,探索提升科技期刊影响力的出版和发行方式,促进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

1 优化科技期刊的内容和质量,推动新媒体融合发展

内容是科技期刊的灵魂,质量是科技期刊的生命,它们是科技期刊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虽然新技术带来了媒体行业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最重要的仍然是准确、真实和公正,作为承担传递、交流学术信息的科技期刊仍要坚持“内容为王、质量为胜”的原则,保证论文的学术性和理论性,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及时准确地传递给读者。这才是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也是科技期刊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根本。

1.1 多渠道挖掘稿源,使内容精深化

稿件的质量是科技期刊质量的核心,稿件的数量是科技期刊的源泉[2],直接关系科技期刊的生存与发展。一本学术水平高、应用价值高、影响力高的科技期刊,必须有足够的优质稿源。因此,有效地获取优质稿源是提升科技期刊内容和质量,出精品、创品牌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1) 实施“走出去”战略,密切关注国内和国际大型学术研讨会,经常参加与本期刊栏目领域相关的学术会议,了解最新研究成果及进展动态。同时与相关专家、学者面对面地交流,把握各专家、学者的研究方向,有针对性地向他们约稿。

(2) 关注我国科技发展的前沿性课题,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攻关项目、863、973等重点资助项目。编辑可通过互联网资源对获得资助项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登记,收集与本期刊内容相关的学术热点和难点,掌握相关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的最近研究进展,并与他们建立经常性联系,选择有科学突破、有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的重点课题,定期向课题负责人挖掘原创尖端稿件,并对约来的稿件做优先出版。

(3) 通过自建网站发布本年度期刊的优先选题内容,向国内外同仁征集稿件;通过网络平台,如QQ、微信、微博等,与向本期刊投稿的作者建立持久性的联系,对于撰写论文质量高、有潜力的作者,可根据不同研究领域建立优秀作者群,如QQ群、微信群等,加强感情联系,并定期邀请他们作学术专题报告,向他们约稿;对于高校学报类的科技期刊,还可与本校二级学院、科研处、学科带头人进行深入沟通,发掘优质稿源。

1.2 多渠道延申开发,使内容灵活化

内容是科技期刊的灵魂,决定着科技期刊的品质和特色。离开好的内容,无论科技期刊如何注重表面上、形式上的变化,也不能解决科技期刊本质的问题。另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读者的个性需求也千变万化,如何在内容上吸引读者,这需要科技期刊编辑进行不断的创新和突破。

(1)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的原则,时刻关注学术热点问题以及前瞻性问题,灵活开设特色栏目。

(2)了解读者需求,优化内容。随着新媒体的崛起和迅速发展,传统纸质期刊单向发行的方式已不能满足读者对相关研究领域文献的查阅需求[3]。为了查阅与其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读者需要通过关键词、篇名、作者名等检索内容查询数据库。因此,为了满足读者精准化和差异化的需求,编辑可利用新媒体技术对出版内容进行整合分类,将本单位出版的所有论文集成在一起建立一个数据库平台,以便读者根据个性需求进行检索、查阅和参考,真正实现定制化推送。

1.3 多渠道灵活设计,使内容立体化

新媒体时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方式已逐渐改变,将单一学术内容转为多形态形式已成为新媒体时代科技期刊出版的发展趋势。相对于枯燥的文字,读者则更喜欢看图、看表、听声、看视频,因此编辑可将期刊内容图片化、表格化、音频化、视频化,如建立远程资源平台,将期刊内容转化成可供观看“微课”,让枯燥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可视化、易懂化、直观化[3]。这样不仅迎合了读者的阅读喜好,还有效拓展了科技期刊的呈现空间。

2 培养高素质综合型编辑人才,适应新媒体融合发展

新媒体融合发展要求科技期刊应由传统出版逐步转变为数字出版,从而实现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为推动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的发展,出版机构迫切需要培养一批具备出版要求和熟练掌握媒体技术的综合型出版编辑人才。

2.1 转变编辑的出版理念和意识

(1)创新理念和创新意识。随着新媒体技术在出版业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科技期刊编辑应树立创新理念和创新意识,不断学习新的出版技术,适应数字化变革的新形势,保障出版工作推陈出新。在编辑工作中,应密切关注社会发展趋势、学术研究热点和读者阅读需求等,掌握文化和社会的发展趋势以及读者的个性需求,以独特的眼光策划选题、挖掘优质稿源和作者资源[4]。在期刊出版形式上要想方设法出新,在纸质期刊出版的同时,要考虑电子书、微信、微博、手机等各种跨媒体的出版传播手段。

(2)互动理念和受众意识。随着网络信息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技期刊编辑需要树立起互动理念和受众意识。在挖掘稿源、退返修稿件以及出版发行中,应多与作者和读者沟通,与其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并从读者的单位、职称、研究方向等出发,了解他们关注的出版物内容,从而根据读者的个性需求策划期刊的栏目和内容。还可通过手机或网络互动平台与读者展开互动,让读者通过微博、微信等随时写下自己的反馈意见,并以此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为期刊选题策划服务。

(3)立体化理念和现代化意识。新媒体出版语境之下,科技期刊编辑还需具备立体化理念和现代化意识。这要求编辑在选题策划时不能只局限于纸质期刊,还要放眼于全媒体。对同一选题内容,编辑可以借助不同的媒介进行表达,构建立体的开发思路,在提高纸质期刊策划的基础上,积极地拓展和应用现代化新技术,如网络、手机、微信等出版模式,以满足读者多元化的需求。

2.2 转变编辑的出版技术和方式

新媒体时代,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技术的支撑。科技期刊编辑在编辑出版流程中都需要运用到数字技术。因此,掌握数字化出版技术已经成为新媒体时代科技期刊编辑所必须具备的。新媒体时代的编辑需要掌握技术有计算机技术、多媒体加工技术,电子文档处理技术、图片加工处理技术,以及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等。此外,编辑还应掌握运用网络、新媒体等应用技术进行信息采集研究。出版机构也应定期举办新媒体技术知识培训,鼓励编辑人员积极参加出版专业的继续教育培训,与同行进行交流学习,借鉴先进的出版经验和出版新技术。

3 搭建数字出版平台,保障新媒体融合发展

3.1 自建网站

3.2 联合出版

科技期刊在整合内部资源的基础上,可联合外部资源实现媒体融合转型[3]。一方面可依托高校科研团队、科研院所等进行集约化出版,即搜集、整理各个学科的学术精华,根据学科领域将其分类出版,如人大复印资料便是科技期刊媒体融合发展的成功范例,其它科技期刊也可以借鉴此模式,进行产业联合、重组和整合出版;另一方面可借助外界各种出版编辑技术、平台、资源和传播优势,实现媒体融合转型。期刊编辑部负责稿件内容的编辑加工,出版集团负责期刊的出版发行,双方联合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还可成立专业期刊联盟,将相同专业或相关领域的科技期刊内容通过数据库进行资源整合,利用新媒体数字技术和平台,通过在线协同编辑的方式合作出版“ 大型数字化专业期刊”[3],通过内容的横向比较,给读者更多的选择。

3.3 跨界出版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载体的大量出现,数字阅读载体已经成为用户获得信息的重要渠道,以“同内容、多载体、实时看”的媒体融合出版模式是科技期刊出版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期刊出版机构应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打造属于自己的基于互联网、移动客户端、智能手机等的各种新型平台,提供各种高水准的个性化、针对性、增值性的知识服务。

4 强化“互联网+”思维,引领新媒体融合发展

“互联网+” 时代背景下,科技期刊出版必须转变思维方式, 编辑必须要有“互联网+”的融合发展思维。对于受众少、传播范围窄、发行量小的科技期刊来说,建立“互联网+”融合发展思维更加重要。

4.1 用户思维

传统期刊的服务方式一般都是期刊提供什么,用户就会接受什么。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这种被动的服务方式已无法满足读者个性化的需求。新媒体时代是粉丝经济时代,新的服务方式应该是“用户需要什么, 期刊就生产什么”, 即强调“服务为本,用户至上”[5]。出版机构应该由内容的生产者变为服务的提供者。基于互联网的用户思维,科技期刊的出版一方面要与用户建立互动平台,了解用户需求,让用户参与到期刊内容的编辑中,增加期刊对用户的黏性;另一方面要通过数据服务平台提供与内容相关的线上线下结合的培训、答疑、互动、分享等全方位服务,使用户拥有更好的体验,真正实现期刊个人定制服务。期刊个人定制服务首先由美国期刊界大腕《时代》周刊推出[6]。在国内,中国知网推出了个人数字图书馆,可为用户提供文献检索服务,但目前真正推出定制化服务的期刊单位尚不多,这是科技期刊发展中必须思考的问题。

4.2 大数据思维

大数据思维是“互联网+”思维的重要特征。科技期刊要想在不断创新发展的新媒体时代下立足,必须树立大数据思维和新媒体思维[6]。将大数据思维应用到科技期刊出版,一方面可以改变传统科技期刊以单位为平台的出版模式,构建科技期刊联合出版的共同体,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另一方面还可通过用户平台了解读者的知识结构和兴趣点,采集对期刊策划选题有价值的信息,以更好地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还可以提高科技期刊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总之,利用大数据思维实现科技期刊的媒体融合是科技期刊出版大数据思维的核心。目前出版机构首先要树立大数据思维,利用出版行业已有的大数据服务,实现科技期刊的全媒体出版。

4.3 平台思维

由于精力、财力、物力、人力有限,大多数科技期刊并不具备实力搭建大而全的数字出版平台,常见的网络出版只是将原纸质期刊的内容发布到网上,网站流量很小,无法提升期刊的传播效果[7]。因此,出版机构在搭建数字出版平台时要充分利用出版行业和开发商提供的现有平台,实现科技期刊内容的快速有效传播。国内目前已建立了多种数据服务平台:以版权代理为主的数据服务平台,如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 以终端用户分享内容为特征的平台,如百度文库、豆丁网等。这些数据服务平台通过对期刊资源整合提高了科技期刊的传播效果。

4.4 跨界思维

期刊数字出版的跨界主要是出版机构的跨界合作,如同电商、自媒体等平台合作。跨媒体融合与经营是科技期刊未来的发展方向[6]。科技期刊可以与互联网、手机终端、微媒体等多种媒体融合,探索科技期刊全媒体出版的形式。科技期刊除了保持纸质期刊出版的方式外,还可建立科技期刊出版官方网站,使之成为编辑、出版发行的重要窗口,还要利用互联网建立读者平台和作者平台,加强与读者和作者的沟通交流,利用科技期刊的学术资源创办行业性网站,提升科技期刊的影响力。此外,科技期刊还应积极开发电子期刊,建立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开发手机 APP客户端,方便读者关注和阅读。通过跨界合作,不仅可以实现学术资源的共享,增强用户体验,还可以实现产业链的延伸,提高期刊的影响力。跨界合作已也成为科技期刊出版发展的必然趋势。

媒体融合是科技期刊出版发展的潮流趋势,是传统期刊出版模式的有力补充,为科技期刊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机遇,同时数字化出版之路也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与困惑,科技期刊要抓住数字出版浪潮的契机,完成科技期刊的数字化转型。在信息化时代迅速发展的时代,新媒体技术很重要,但是科技期刊的内容质量不能忽视,科技期刊的编辑必须重视提升科技期刊的内容和质量、品牌建设;出版机构要注重培养适合科技期刊数字化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政府相关机构、行业协会等综合力量完善和健全统一的数字化出版体系,建立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的公共平台,从而更好地推进科技期刊的数字化发展进程,推动科技期刊的可持续发展。

[1] 徐绮,水汶,张书红,等.媒体融合技术对科技期刊发展的促进作用探讨[J].科技传播,2015,(5):129.

[2] 卫广刚.专业科技期刊稿源不足的原因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2,(26):231.

[3] 李静.”融”时代学术期刊发展探究[J].中国编辑, 2016,(2):58-60.

[4] 朱春玲.探讨跨媒体时代出版社编辑应具备的意识[J].新闻研究导刊,2016,7(3):192.

[5] 王炜.网络出版时代传统出版转型策略研究[J].编辑之友, 2010,(2):36-39.

[6] 严飞.科技期刊全媒体出版的互联网思维[J].编辑学报, 2015,27(1):13-15.

[7] 王福军,冷怀明,郭建秀,等.互联网背景下科技期刊的媒体融合路径[J].编辑学报,2016,28(1):11-14.

责任编辑 喻晓敏

G255.2

A

1003-8078(2016)06-0121-04

2016-10-22 doi 10.3969/j.issn.1003-8078.2016.06.32

高俊娥,女,山东莱芜人,编辑,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期刊编辑学。

出版机构可将传统的出版资源优势转化成

优势,完成选题决策精细化、内容出版数字化、编辑人才符合化、编辑流程数字化、编辑工艺规范化、编辑技能信息化、出版产品数字化等一系列出版流程的深化改革,实现出版流程的全面网络化,及时地向社会和读者发布最新期刊出版内容。对于因出刊时间限制不能及时发表的文章,可以利用优先数字出版的方式在网上发布,加速科研成果的传播。期刊出版单位还可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完成从产品形态、流通方式到支付方式的整个交易过程,实现商品和服务交易以及交易管理活动的全过程无纸化。

猜你喜欢
科技期刊期刊融合
科技期刊的分类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科技期刊的分类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科技期刊的分类
期刊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