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小刚 李 娟
(河北美术学院 公共课部,河北 石家庄 05070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时效性研究
雷小刚李娟
(河北美术学院 公共课部,河北 石家庄 05070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我国目前各高校重点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之一,该课程具有显著的时效性。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存在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与课程本身特性产生偏差,使得这一课程很大程度停留在表面教学形式之上,对学生的积极引导作用不足。为有效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时效性,从院校态度、教学内容与形式等方面分析影响该课程时效性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创新型教学思路。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时效性;影响因素;创新型思路
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与时效性,该特性也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风向标。课程开设以来,为有效突出时效性与针对性,课程名称与主要内容不断进行适时调整,国家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设置、内容安排、学科建设等方面也进行了系列部署,力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以德治国、立德树人”的思想,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教育为主线,引导大学生不断加强自我修养,培养其高尚的理想情操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但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由于课程性质及院校条件等多重因素影响,使得相关课程教学时效性受到严重制约,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1.1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等课程重视程度不够
在当下,面对就业难、竞争压力大等种种社会现状,大学生生于忧患之中,他们想事与做事都以物质利益为出发点,在对课程的选择与重视方面也以实用为主,对专业课投入精力较多,而对思想政治教育公共课关注较少。对于院校来讲,由于面临就业率等多方面竞争的压力,自然将投入重点放到了专业能力、教学能力等硬件设施方面,从而忽略了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人生价值观等软实力的培养,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的教学。
1.2课程内容陈旧,难以符合当代学生实际需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整个教学中处于中心地位,学生的学习动力、欲望、方式方法等都决定着教学的最终效果。大学与小学、中学有着本质性的区别,大学更注重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而不是靠教师的时刻督促。由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在内容上也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且课本的改版周期较长,所以导致学生在大学阶段接触到的内容仍与中学阶段所学内容大同小异,新意不足,不断重复的教学内容自然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1.3教学形式枯燥单一,学生兴趣难以提高
教师作为知识的重要施教主体,他们教育的方式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积极性。对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而言,不少教师一味地照本宣科,长期坚持单向性教学,总习惯在黑板上讲道德,在图文上说礼仪,知行相悖,造成学生学习的偏激化,价值观、道德修养和人文素质存在缺陷。这对学生人格的完善和良好职业素养的形成十分不利。
2.1重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建设,注重学生实践意识培养
我国从古至今都十分注重人的高尚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如今,党和国家重点提倡培养“四有”青年,使年轻一代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不仅仅要具备专业的知识,更应当具备优良的道德品质与高远的理想追求。
学校作为知识与信息的传播主体,为了切实达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育目的,应该全方位、多角度进行思想传播,营造思想政治教育氛围,如在校园宣传栏、班级板报、校园报刊、广播或网站中对思想政治教育要点做重点宣传,对于好人好事行为要及时宣传鼓励并给予特殊嘉奖。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要体现在时间有限的课堂教学之上,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身边的人或事,自己去感受道德的力量,以便为自身树立正确的价值标准。此外,对思想政治教育,单纯的理论讲授并不能使学生认识其重要性,应当创新教学方式,引入实践性教学。
2.2补充更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内容
传统教材主要以学科为中心,偏向知识的综合性与系统性。为使教育教学与时俱进,近年来国家不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类教材进行着积极的修订,合理精选有效模式,力求使教材紧贴时代。自2005年以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历经六次修订,每次修订都是为了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如在2013年发行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版本,将马克思主义成果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的重要标志——“十八大精神”正式列入教材中。新版教材将“十八大精神”融会贯通到了不同的章节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价值体系的践行与培育、对爱国与民族复兴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等方面都进行了必要的充实,保证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不断完善更新。
教材的适时改编是保证课程时效性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但如果一味依靠国家统一编改,很难保证教学的全方位时效性,这就需要院校或教师随时补充教学内容,将最新观念或案例融入到课堂之上。如,适时列举网络最新事件,以积极引导学生对事件全方位、多角度进行分析与理解,便于理论指导实践,做到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2.3不断创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形式
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当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为了适应这一特殊性质,多年来,各高校不断尝试采取多种理论与实践教学方式,以期取得教学实效。目前,高校基本实现了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技术改变了从前传统教学方式的枯燥与死板,将具有时效性的教学内容以多样化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但多媒体也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对于内容的筛选以及教学个性化的表现还需要教师发挥自身的能动性与创造力。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创新型思路:
2.3.1用艺术实践形式将“中国梦”化为学生内在信念
面对教材的改版,如何将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成为又一难题。为快速适应这一转化,教师需要将创新型教学方式融入课堂。高校可以以某一思想政治教育主题与本校艺术活动相结合,定期开展相关艺术演出活动。通过类似的理论结合实践的教育创新尝试,使学生在对中国化道路的历史回顾与缅怀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大学生群体中发展。
2.3.2有效利用网络推广平台
根据大学生的生活习惯与心理特点开发并构建相应的专业化资源库是新媒体时代下有效的方法之一。当前的大学生群体普遍对微信、微博等存在很强的依赖心理,教师可以充分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利用自媒体推广平台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内容进行有效传播,通过发起群聊,随时与特定好友对话题展开讨论,以及刷朋友圈等方式将有趣的故事或视频与学生分享,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得到学生的更多关注,通过感人的文字故事或视频演绎,让学生沉下心来去反省自身,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同时也会在无形之中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培养学生对教师所教课程的兴趣。
2.3.3利用影视剧作传播思想道德法治观念
仅仅利用课堂上的时间来使学生全面掌握了解思想政治与法律的知识体系并不现实,所以教师可以将这一学习实践活动延伸到课外,为学生推荐以法律道德建设为主题的影视剧,以弘扬道德风尚,宣扬法治精神。这类影视剧多以警匪片、侦探片或生活剧等多种形式题材展示,如《全民目击》以法庭辩论为线索,在法律证据的采信过程中,讲述了一个父爱的伦理故事;《烈日灼心》成就了2015年法律类电影的经典,其中部分台词更成为学生的法律信条。法律题材的影视剧作能将法律更加具体化、生活化、故事化,有助于大学生理解与接受,所以高校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观看此类影视剧来使学生深入领悟人生规则,明确法律与道德的意义。
2.3.4创建相关教育网站或论坛
高校在坚持课堂教育、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基础上,也要重点开辟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根据院校自身的发展特色创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或相关论坛。集结博客、微博等多种新型互联网应用,通过设置新闻、通讯录、校园应用、互动社区等多个板块,邀请专业人士进行适时维护更新,使受众定位更加明确,使社区话题更具针对性,高校辅导员、教师、学生可以随时进行在线互动交流,实现资源的积极共享。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学生进入大学阶段所接触的重要政治理论课之一,该课程能够帮助学生认清自身成长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明确个人责任与历史使命,对未来的处世与就业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但目前由于课程性质与外在条件影响,使得课程时效性难以保证,学生兴趣难以提高。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通过改善课程设置、完善教材、创新教学方式,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指导深度结合,使学生明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实质,促进其个人良好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
[1]匡竞.“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现状与对策分析[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4,(12):157.
[2]陈文珍.关于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的几点思考[J].伦理学研究,2011,(3):105—107.
[3]严莹.论微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功能[J].中国报业,2013,(5X):141—142.
[4]易雯雯.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实效性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25):75—76.
[5]张建颖.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8(2):105—108.
[6]陶琳,李淑文,张怡.如何让思政课堂“活”起来?[N].光明日报,2014-01-21.
[7]王忠慧.“时效性”——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有效手段[J].新课程·中旬,2013,(10).
责任编辑:卢宏业
10.3969/j.issn.1674-6341.2016.05.039
2016-08-30
雷小刚(1994—),宁夏人,本科。研究方向:广播电视编导。
G641
A
1674-6341(2016)05-009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