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恋爱道德影响因素及教育引导对策

2016-03-16 06:35
关键词:道德大学大学生

夏   青

(安徽师范大学 政治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当代大学生恋爱道德影响因素及教育引导对策

夏 青

(安徽师范大学 政治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大学生恋爱已经成为社会日益关注的热门话题。由于大学生自身的生理及心理原因、思想观念上产生的偏差以及市场经济转型下社会、学校、家庭的影响,大学生恋爱道德失范现象严重,恋爱道德存在一些令人堪忧的问题,导致了部分大学生难以以积极、健康的心态进行校园生活,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及时给予教育引导。

大学生;恋爱道德;影响因素;引导

近年来,大学生恋爱人数不断增加,一些学生错置了恋爱的位置,恋爱责任意识淡薄,行为举止放纵,性观念越来越开放,恋爱道德失范现象严重,由此引发影响大学生正常完成学业和在校健康生活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在大学校园树立恋爱道德规范十分必要。

1 恋爱中的道德

恩格斯说:“恋爱是人们彼此之间以相互倾慕为基础的关系。”[1]由于恋爱是建立婚姻家庭的必由之路,恋爱中的道德关系到未来婚姻家庭生活的幸福,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正确认识恋爱中的道德责任,处理好恋爱关系是一门必修课程,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在校园的学习和生活,也关系到大学生日后婚姻生活的幸福与否。

一般地说,恋爱道德是指恋爱双方在维持恋爱关系中所要遵守的道德要求和规范。根据马克思所倡导的爱情观,大学生的恋爱道德要求有如下几个方面:“其一,恋爱之前秉承恋爱动机纯洁端正以及自由恋爱的原则。其二,双方一旦确立恋爱关系,彼此对对方要忠贞负责,尊重对方人格尊严、个性独立。恋爱举止要文明适度,对性行为要秉持谨慎互爱的态度,与此同时正确处理好学业和恋爱的关系。其三,正确处理失恋。如不幸失恋,也不能因此失态、失志,甚至迁怒对方。”[2]

2 当代大学生恋爱道德失范现状

2.1恋爱观念有失偏颇

2.1.1择偶标准浅薄化

初入大学的大学生们难以把握爱情的真谛,一进校园就草率地给自己制定了“择偶标准”。有些学生只注重对方外在形象,在现实生活中单凭外表去表达对对方的喜恶;有些大学生更看重对方的经济条件,把恋爱关系的维持建立在对方家庭是否优越之上,想找个“长期饭票”来帮助自己在大学四年以致未来过上舒服安逸的生活;还有一部分学生则把对方当成自己排遣孤独寂寞的工具,把恋爱当成摆脱孤独寂寞的方式,谈恋爱是选择陪伴对象,为自己排解大学生活的孤单。以上这些浅薄化的择偶标准,是无法得到真正的爱情的。

2.1.2错置爱情地位

在校大学生通常都有一个误区,认为中学是学习的地方,而大学则是放松娱乐的场所。脱离中学繁重的学习压力和老师家长的时刻监督指导,有些大学生则觉得学习在自己的大学生活并不是最重要的,因而把追逐爱情放在了大学生活的最高的地位,奉行恋爱至上主义,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恋爱上,因此荒废了学业。到了高年级,部分学生觉得在大学一定要谈一场恋爱,否则自己的大学生活则是失败的、没有意义的,将来一定会抱憾终身,于是便在大三大四的时候,将自己的生活重点放到追逐爱情之上,渐渐地放松了学习,在大学学习的转折点上偏离了原有的轨道,这对即将面临就业和考研的学生来说危害极大。过分抬高爱情在大学生活中的地位的恋爱观念致使大学生无法正确对待和处理恋爱过程中出现的矛盾与挫折,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2.1.3盲目跟风

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第一次住集体宿舍,同宿舍同学之间必然会相互影响。有的大学生见室友们都成双成对,便心生羡慕,认为自己也一定要谈一场恋爱。这样一来既和大家有了共同话题,也不至于每次大家出去约会时都是自己落单;二来也有了和室友们“炫耀”的资本。

2.2恋爱关系处理不当

2.2.1亲昵行为过分

马克思曾指出:“真正的爱情表现在恋人对他们的偶像采取含蓄、谦恭甚至是羞涩的态度,而绝不是随意流露热情而过早地亲昵。”[3]然而在开放的今天,有些大学生完全无视他人的感受,旁若无人地“秀恩爱”。宿舍楼下,操场上,甚至教室和图书馆都能看到学生旁若无人地拥抱接吻,勾肩搭背,拉拉扯扯。食堂里,更是有些情侣之间搂搂抱抱,相互喂饭。这些不堪入目的行为给身边的同学带来了困扰和不适。尤其是单身的同学们则称自己是“单身狗”,并用“虐死单身狗”等言辞来调侃自己尴尬的处境。

2.2.2同居现象增多,性关系混乱

在社会上“性解放”“性自由”“试婚”等性观念的影响下,一些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初尝禁果,并在恋爱中崇尚现实中的快感,满足于过程中的体验。和对方发生性关系的人已不在少数,甚至有些学生直接在校外租房子过起了同居的生活。未婚先孕、宿舍产子等现象常有发生,既损害了身心健康,也给这些大学生的一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

2.2.3重过程轻结果,责任意识淡薄

大部分大学生第一次与异性建立恋爱关系,对恋爱中的道德以及责任认识不足。有些大学生谈恋爱单凭一时的好感和冲动,双方往往会因一些不愉快而产生矛盾。他们将爱情视为游戏,高兴了就在一起,不愉快就分手,出现了“快餐”和“速食”的恋爱现象。另一方面,有的学生因为谈恋爱花钱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相互攀比,为了追求浪漫而挥霍,不考虑自身的经济实力,无节制地向父母提出要求,加重了双方父母的经济负担。

2.3因失恋而迷失人生方向

恋爱过程是恋爱双方相互熟悉和情感协调的过程,恋爱的成功与失败都是正常现象,不是所有的恋爱都能到达婚姻的殿堂。有些大学生在失恋后没能处理好双方情感关系,使自己的生活脱离正常轨道,甚至与对方纠缠不清;一些大学生因为一次恋爱的失败就一蹶不振,导致学习一落千丈,甚至放弃自身学业,生活也失去了色彩;有些大学生因为失恋就丧失人生目标,失去了奋斗的动力,自暴自弃,萌生了退学想法;也有的大学生因失恋而失去爱人的能力,在过去的伤痛中无法自拔,也不敢接受下一段恋情,甚至再也不相信爱情。

3 大学生恋爱道德失范影响因素分析

对于产生这些道德失范的原因可以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分析。其中,主观原因主要是与“大学生自身的生理成熟和心理特点及少数大学生道德观念的偏失”[4]有关;客观原因则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环境所致。

3.1主观因素

3.1.1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因素

处于大学阶段的学生,年龄一般在18—25岁之间,远离了紧张而又有压力的高中生活,远离父母来到一个新的城市、新的学校学习生活,对新环境会产生孤独寂寞感。为了摆脱这种孤独寂寞感,加之自身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对异性的渴望,使得大学生会主动寻求恋爱,并希望这种强烈而丰富的情感得到发展。虽然有生理和心理的需要,但是大学生在恋爱中,心理成熟度远没有赶上生理的成熟度。他们的心理年龄普遍小于生理年龄,自我概念、自我界限、自尊他尊也未得到足够发展,这些因素交织在恋爱中一方面使他们变得感性而热情,另一方面也会使他们削弱理智对情感的控制。这种“自我没有发展成熟的情况下就面对两性关系,常常使他们无处判断自己要什么,什么样的人适合自己”,表现在现实的恋爱中,就是他们择偶更看重对方的外表条件,喜欢“一见钟情”式的浪漫和“完美先生”式的理想爱情。除此之外,性心理与性行为不协调也是大学生自身心理和生理上存在的问题之一,由于一时的激情与冲动而产生的行为在事后难以从心理上予以接受,造成对自己和他人的不尊重、不负责。可见,大学生需拥有生理与心理上的成熟以及健全的人格与爱人的能力,才能够在恋爱生活中勇敢而谦恭、自制而真诚地爱与被爱[5]。

3.1.2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因素

首先,这一代的大学生在良好的物质生活环境中成长。一方面,他们有超强的主体意识和个体意识,敢于表现和表达自己,极具热情但也容易冲动;另一方面,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所受到的挫折和困难相对较少,都是在长辈们的呵护和关爱中长大的。这不但让大学生们恋爱过程中不懂得如何去付出,也造成其心理承受能力和意志力薄弱,一旦恋爱关系出现裂痕或者失恋,则没有办法承受打击,在无法修复恋爱关系后,有些学生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念头:悲观失望,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还有情侣做不成,便萌生打击报复的念头。其次,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各种思想观念在碰撞、转换,有些大学生的道德观念滑坡,大学生恋爱目的的功利化和片面化。最后,有些大学生的精神世界空虚,离开父母、亲人独自在外,没有归属感,企求在恋爱中摆脱孤独寂寞,填补内心的空虚。

3.2客观因素

3.2.1家庭负面影响

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虽然大学生离开了父母来到大学,可是父母对其的影响却是根深蒂固的,不会因为暂时的分开就消失。一般来说,离异的家庭在某种程度会对子女造成不可磨灭的伤害,会导致孩子对婚姻的恐惧以及对爱情的不信任,在开始一段恋爱关系前,会因为父母失败的例子而退缩和犹豫。而家庭和睦、婚姻美满的家庭,子女则会对恋爱充满向往。另一方面,上大学前,父母对于子女恋爱持反对态度,尤其对性这个话题采取回避态度,一旦遇到子女早恋现象,便一味强制反对、打压。在进入大学后,面对恋情,大学生们只能自己通过与异性接触去摸索,甚至依靠一些不健康的网络渠道,不能正确把握恋爱的尺度,导致了一些不必要的伤害。

3.2.2学校教育不足

中学一般对学生恋爱采取反对态度,对于犯错误的学生校方通常采取的都是批评教育的方式,有的还提出不恰当的限制和要求,并没有针对学生恋爱的问题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恋爱道德教育。进入大学后,恋爱自由,学校对于大学生的恋爱采取不管不问的态度,学校在学生恋爱观形成的过程中没有起到及时的引导作用。

3.2.3社会环境影响

一方面,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高校周边的服务产业开始不断发展起来,为大学生恋爱提供了丰富的娱乐场所选择。宾馆、酒吧、KTV、各式饭馆在学校周围环绕,这无疑是给高校热恋中的大学生提供了谈情说爱的场所。当这些恋爱便利的条件摆在大学生面前时,大学生难免会把握不好恋爱的尺度。

另一方面,近年来描写青年恋爱的影视作品鱼龙混杂,其尺度也在不断突破,各类网站、书刊、报纸上关于两性问题的探讨使得大学生们眼花缭乱。尤其是一些网络剧,更是不断地突破底线,通过各种禁忌话题来吸引大学生的眼球。对于沉迷于网剧的大学生们来说,无疑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各大卫视上的相亲节目、恋爱综艺节目,也在不断挑战着传统婚恋观,使得大学生在择偶恋爱的过程中越来越功利化。

总之,大学生恋爱道德问题的产生不仅仅是源于学生自身,学校、社会、家庭对大学生恋爱中的道德失范也负有责任。我们应从主、客观两个方面来梳理这些原因,以寻求解决对策。

4 解决大学生恋爱道德问题的思路

4.1学校积极引导

4.1.1有效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正面教育功能

学校应根据大学生面临的恋爱问题,有针对性地将恋爱道德及恋爱心理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中去,从而对大学生起到切实教育和引导作用。尤其是应关注失恋学生的心理状况,帮助其尽快摆脱失恋的困惑。大学生的恋爱道德教育涉及性观念教育和知识的普及,不能回避这个话题,应给大学生作出正确指引,有效地避免大学生自己盲目摸索而酿成苦果。此外,学校的心理咨询部门也应该为学生的恋爱问题答疑解惑,让学生在遇到难处或困惑、难以向熟人启齿的时候,有可以倾诉、咨询的地方。

4.1.2积极发挥校园文化的隐性熏陶作用

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助于规范大学生的行为,培养其道德规范。学校可以通过班级文化、校园建筑(雕塑、园艺等)有意识地营造一个高尚、优雅、健康的校园环境。在优雅安静的校园环境下,学生的不文明恋爱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抑制。

4.1.3组织实践活动丰富大学生精神生活

学校及各类社团组织可以通过举办有关恋爱道德方面的讲座、知识竞赛、辩论会、座谈会及校园宣传活动,一方面对大学生实施恋爱道德教育,另一方面充实大学生的业余生活。

4.2家庭树立榜样

父母对步入大学的子女应主动与其交流沟通,关心子女在校的恋爱状况,并及时给予指导,与子女分享自己的恋爱、婚姻、性方面的经验,给子女提供借鉴和指导。应营造一个温暖、和睦的家庭环境。父母之间在婚姻上保持良好、高尚的爱情道德,相互尊重、信任、理解,保有对家庭高度的责任感,不仅可以使子女在充满爱和关怀的环境下成长,还可以为他们在恋爱婚姻观方面树立良好的榜样。

4.3规范网络社会环境

加强大众传媒及文化市场的指引和管理。健全和加快网络实名制,从而规范大学生的言行,提高他们恋爱行动中的谨慎性,避免发表不负责任言论。此外,有关部门应规范网络影视节目,娱乐净化网络社会空间,引导其走向积极健康的方向,给大学生提供良好的示范,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

总之,在信息发达的今天,大学生恋爱道德更是值得关注的问题,社会各界有必要加强协作,帮助大学生正确处理恋爱问题,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30.

[2]曾钊新.社会伦理学[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2:400.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8.

[4]陈克娥.当代大学生恋爱道德问题[J].新东方,2007,(2).

[5]杨静.当代大学生恋爱道德现状及教育对策分析[D].武汉:湖北大学,2014.

责任编辑:卢宏业

10.3969/j.issn.1674-6341.2016.05.032

2016-06-26

夏青(1993—),女,安徽巢湖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G641

A

1674-6341(2016)05-0077-03

猜你喜欢
道德大学大学生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