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中的问题研究——以宁夏南部山区为例

2016-03-16 06:30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宁夏回族自治区教学点山区

刘 飞



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中的问题研究——以宁夏南部山区为例

刘 飞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党政办 新疆和田 848000)

随着宁夏沿黄城市带建设、生态移民建设等重大生态移民工程的实施,农村撤点并校作为宁夏南部山区促进农村地区教育资源优化整合的主要方式,对宁夏南部山区农村中小学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在撤点并校政策执行过程存在“一刀切”、简单化、形式化等问题,为此,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期为“后撤点并校”时代小规模学校的发展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

撤点并校是新时期城乡间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方式,也是新时期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宁夏南部地区作为国家连片特困地区的集中区域,其基础教育由于受区域不自然、经济、文化等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发展比较缓慢,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受教者及教育者也由于学校教育资源的有限性,在区域内城乡间中小学教育资源也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为了提升宁夏南部地区中小学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使每个受教育者个体均能接受相对公平、均衡的义务教育,宁夏自治区采取了撤点并校的措施来促进宁夏南部山区教育的均衡发展,从政策层面给予了宁夏南部山区基础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支持。

一、宁夏南部山区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的发展延演

上世纪末,宁夏回族自治区开始了中小学布局调整,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拉开了序幕。1991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颁布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基础教育分级管理暂行规定》,对基础教育实行了分级办学管理的体制变革。据数据统计,宁夏自治区全区小学数量由1990年的4242所变为1995年的3843所,中学由1990年的450所变为了1995年的433所[1]。

新世纪以来,伴随着国家“双基攻坚”工程的实施,宁夏回族自治区对辖区的部分“麻雀型中小学”进行了撤点并校,进一步对教育资源进行了整合,改变了部分村小学生数量过少的现象。据宁夏自治区2001年度及2006年度《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统计手册》反映,2001年宁夏自治区共有小学及教学点3633所,经过撤点并校2005年全区共有小学及教学点3116所,2001年全区普通初等中学共有343所,经过撤点并校2005年全区共有普通初等中学316所。

2008宁夏回族自治区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规划布局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在撤点并校过程中要“坚持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统一,小学要保证适龄儿童就近入学,需在行政村或联村设置小学教学单位;初中学校的设置要相对集中,在中心乡(镇)或联乡设置。2009年宁夏回族自治区颁布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学校布局规划》,在这一政策的支持下,宁夏回族自治区展开了新一期的撤点并校,总体而言,新一期的撤点并校采取了政府投入、市场运作、项目跟进、社会捐助等多元化筹建方式,呈现出了“麻雀型学校”进一步撤销,新学校进一步扩建,农村中小学学校逐渐向城镇靠近的局面。据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偏远教学点共有522所,2010年为283所,减少了239所;200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小学共有2373所,2010年为2027所,减少了346所[2]。

当今时代为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普及与发展对一个地区的综合发展有重要作用,宁夏回族自治区在撤点并校中对宁夏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整合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从理性的角度思考,撤点并校虽改善了宁夏南部山区受教育者的学习环境,为他们提供了较好的学习资源,但是随着“后撤点并校时代”的到来,重新审视宁夏南部山区撤点并校的现状及其发展概况,可以发现其中仍存在着不同层面的问题。

二、宁夏南部山区撤点并校中存在的问题

任何一种变革当其需求者的实际生存状态与个体期望值发生变化的时候,就会在已解决的问题上产生新的问题,而这种新的问题也会导致研究者反思已有的变革,从另一个视角去看待问题的发展与问题的根源,从而以新研究视角去解决新的问题。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作为国家教育部门均衡农村教育资源的一项政策,但从理性的角度去审视,其执行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不同层面的问题。

(一)教学点消失,乡村文化不断衰落

教育具有传递文化的功能,每个生命群体也具有自身特有的文化共性,乡村文化作为中国社会每个乡村群体的共有特性,有着其特殊的生活背景、独特的价值观取向、特有的生存观表述。乡村文化是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不可代替性。有学者曾说:“每个人出生后,必然先在家庭和社区习得该族群的传统语言和文化,任何学校文化都无法剥夺学生上学前所获得的语言与文化。”[3]农村教学点以及农村中小学扮演着将科学知识与乡村文化相融合的角色,对乡村文化的传承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随着撤点并校的开展,一所所农村教学点及农村中小学呈现出了人去楼空的“空巢”现象,沉寂的乡村中现代文化的气息越来越少。并且,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逐渐增多,偏远山村中乡村文化有着走向断裂的迹象。研究者在调研过程中,曾对一位62岁受过初中教育的老人进行了随机访谈,研究者问及:,受访者:研究者继续追问:受访者:从访谈中研究者从受访者说话的叹息及远眺的眼神中能够看到,他对村子中独有文化传承的担忧,在偏远山区,村小的老师在当地有着很高的地位,他们是乡村文化和科学文化的代表者,撤点并校后乡村老师离开了村庄,也就中断了乡村文化的传播,长此以往,农村山区可能就成为了文化的荒地,乡村文化也将走向衰落。

(二)家庭教育成本增加,亲情教育缺失

随着国家对农村教育投入力度的加大,农村中小学免费政策已得到了全面落实,学生营养早餐和营养午餐也得到了实现,从教育部门统计数据分析,农村实行撤点并校后教育经费得到了减少,农村教育办学成本得到了下降。但是,在实际调研过程中,研究者发现,随着学龄期儿童数量的逐渐减少,在偏远山村地区大多数教学点与小学都走向了被合并的道路,学生的学习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随之而来的家庭教育开支却进一步增加。由于撤点并校,部分农村偏远山区学生需要去离家较远的乡镇上学,相比以前小学不出村的时刻,现在好多农村山区家庭要额外支出学生上学所需的伙食费、交通费以及住宿费等等,这样更加增大了贫困家庭的负担,有些学生也出现了辍学现象。访谈中,一位小学三年级学生的爷爷谈到:由此可见,撤点并校在优化教育资源的同时也带来很多的现实问题,农村孩子上学变得越来越困难。同时,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小学阶段的儿童正处于道德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家庭教育的作用及亲情教育的发展尤为重要,调查过程中,研究者发现随着中小学生住校上学,大部分学生与家长的关系呈现出亲密度下降的趋势,小学生大多处于6到12岁之间心理发展不完善,对家长有很大的依赖性,过早的离开家长去寄宿制学校上学,容易使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自闭、自卑等心理疾病,有的小学生也不能很快的融入集体,有的小学生也出现了与家长越来越陌生的情形。有家长谈到:。亲情关系的缺失也是教育不可忽视的问题,撤点并校后如何加强亲情教育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三)原有学校资源浪费,新学校管理困难加大

随着撤点并校进程的加快,区域内学校统一规划和教育资源的重新配置,偏远农村山区的学校人去楼空的空巢现象已经不足为奇了。被撤并的学校呈现出学校机构不存,学校原有资产没人管理的现象,校舍也无专人看管,大部分教学设施被严重浪费,学校一些固定资产被当地群众私自占用,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访谈中,研究者对一位路过一所农村小学的当地居民谈到:,受访者:但是,在一些乡镇中心小学或者中学,却呈现出另外一种情形,为了更好的适应学习者的需求,接纳被合并来的学生,各个学校又多方筹集资金,申请项目,有的甚至贷款来扩大教学规模。一位受访学校的管理者谈到:两者对比可以看出教育资源的浪费与紧缺这种畸形的发展,与撤点并校的初衷间矛盾突出。并且,原有被合并的学校几乎都是国家出资建造或得益于希望工程以及乡村自身集资建造的产物,总之,撤点并校之后被闲置的学校,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

三、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的出路及思考

在后撤校并点时代,有学者建议,有必要由中央和省级政府实施“教学点及小规模学校振兴计划”,对于必须要保留的教学点和小规模学校实行倾斜性政策,在教师配置、经费拨付、教学管理、校舍维修改造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4]本研究针对农村撤校并点中存在的问题,以实地调研为依托,通过调研分析,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应对撤点并校中出现的系列性问题。

(一)加快乡村文化建设,做好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的乡村社会既有着现代文化的气息,但更多的乡村社会长久以来的乡土气息。学校作为传承文化的主要载体,常常扮演着一个村庄文化活动的中心角色,是乡村社会中生命个体与群体精神文化发展的重要场域。撤点并校以后乡村的文化中心也随之消失了,乡村中的书香文化也随之淡化了,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生活更加单调,学生放学后更加远离了教师的视野,农村各种诸如抽烟、赌博的不良习惯也渗入了其生活。因此,政府和教育部门要鼓励具有地方特色文化的乡村事业的发展,要通过精神文明的建设来避免乡村文化的断层。并且,国家政府要加大乡村文化设施的投入,丰富乡村群众的业余生活,诸如通过文化宣传栏、创建乡村文化书屋、搭建乡村文化平台等来保证乡村文化的传承和现代文化的引领,促进乡村文化的发展。

(二)政府管理部门应加大对贫困家庭经济补偿力度,保障寄宿学生的基本生活需求

由于农村中小学的撤并,对于寄宿学生家庭而言,学生上学成本加大了,学生的交通费、伙食费、住宿费以及部分零花费都为农村家庭造成了一定的经济负担,部分家庭难以承担导致学生辍学率有回升的迹象。因此,为了保证基础教育阶段每个农村受教者都能享受义务教育,政府与教育部门应在撤点并校后对山区贫困孩子予以专项支持,加大支持力度,诸如宿舍、学习设备、伙食补助、交通补助等。此外,学校要进一步完善寄宿制度,做好寄宿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使处于心理成长关键期的学习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生活观。

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是国家优化教育资源的惠民性政策,同时也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不同的地区由于自然地理、人文社会、政治经济等主客观条件的不同也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后撤点并校时代对撤点并校中存在问题的反思仍是教育领域不可忽视的研究视点。

[1]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统计手册[M].1995.

[2]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统计手册[M].2007----2011.

[3]冯增俊.教育人类学[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59.

[4]马晖.中国农村小规模学校也可以“小而美”[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7,16.

2016-1-3

刘飞(1988— ),男,教育学硕士,讲师,甘肃泾川人,主要研究方向:乡村教师教育、农村教育。

猜你喜欢
宁夏回族自治区教学点山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35名援鄂勇士平安凯旋
“赤脚”——一个山区医生的行走(上)
规范农村教学点办园行为的实践与探索
《山区修梯田》
教学点如何由“痛点”变“亮点”
宁夏回族自治区粮食局 大力实施党建品牌提升工程
山区
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总表
2015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总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村小学和教学点经费保障工作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