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昆
关于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研究综述——基于CNKI10年的文献检索
邱昆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 云南 昆明650500)
文章主要梳理了我国2007年-2016年(10年)我国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问题的研究文献。我国关于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意义、培养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加强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策略三个方面。通过梳理,认为实践研究可进一步加深,采取多种研究方法、加强对师范生教学技能机制的研究,加深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师范生;教学技能;教学技能培养
随着师范教育在全球地位的逐渐提升,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我国学者也从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意义、困境和策略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和论述,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果。为了进一步了解高师院校大学生教学技能研究的新进展,透析师范生教学技能研究的不足和创新,通过在中国知网(CNKI)以“师范生教学技能”为篇名进行精确检索,查的2007-2016年10年的时间里共发表文章410篇,其中发文量最多的一年是2015年发表80篇,具体检索结果如下表:
2007-2016年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文献检索情况表
年份篇数年份篇数 200711201244 200880201335 200962201422 201065201521 201158201612
上表中的论文包括硕博论文40篇,期刊301篇,概括起来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对于师范生教学技能意义的研究,各学者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李俊在他的硕士论文《课程改革视野下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发展研究——以中文专业为例》一文中提到:师范生的教学技能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对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情况如何,能否担负和落实课程实施的重任,是关系到基础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另外,加强对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不但可以提高高校对师范生教育的针对性,提高高校管理部门对师范生考核的有效性,也可以促进师范生自身竞争力的增强。
王孝红在其论文《师范生中学课堂教学技能的培养方法研究》中指出:提高师范生的教学技能有利于深化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有利于完善教师教学技能研究的层次和角度,有利于构建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培养的方法和体系,有利于改革师范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推动课程改革,创新教育理念,有利于提升技能水平,完善教育能力。另外,王孝红在其文章中也提到了师范生教学技能研究的必要性:克服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方法缺陷的需要,弥补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方法研究不足的需要,与国外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方法研究相接轨的需要[1]。
王颖在其文章中论述了提高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意义:第一,研究如何提高师范生的教学技能有利于反思当前师范生培养存在的问题,优化高校师范教育的改革;第二,有利于促进师范生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第三,探寻师范生培养的新方法,满足国家、社会对师范生的需求;第四,有利于探寻学生参与课堂的可能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第五,有利于实现高校课程改革和师范生实践能力提高的结合[2]。
林翠英在其文章《加强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 培养示范省的职业能力——柳州师专教师教育专业的改革与创新》一文中明确指出了师范生技能培训的意义,她认为,加强师范生教学技能有利于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有利于提高师范生就业的竞争力,有利于做优做强教师教育[3]。
赵春兰通过实践法和比较法对张家口教育学院师范生教学技能的现状进行考察后认为,提高师范生教学技能有利于提高师范院校的教学质量,有助于推动课程改革,创新教育观念,提高地方教育质量[4]。
卢丽静在对比国内外师范生教学技能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研究我国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意义:第一,通过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文献研究,构建以教学过程为主线的高师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评价体系,为有效、客观的评价师范生的教学技能提供科学依据;第二,通过对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比较研究,分析各学科对师范生教学技能要求的差异性,根据不同的要求对师范生的教学技能进行差异性的培训,有利于提高师范生对不同学科教学的适应能力;第三,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研究有利于充实未来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质,同时也有利于高师院校的的办学水平,解决师范生的就业压力;第四,以某地区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为研究对象有利于构建区域师范生培养新模式,有利于提高区域教育发展水平[5]。
胡再认为,高师院校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将新课改的理念转变为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将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丰富和完善教学理论体系;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6]。
王盼盼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论述了高师院校培养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意义:理论上可以丰富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体系,为培养高师院校的师范生教学技能提供理论基础,有利于增强师范生在技能比赛中的竞争优势,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在实践上通过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研究为高师院校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思路和途径,调动高师院校师生参与技能培训的积极性,将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相融合,丰富和完善高师院校师生的教学技能培养途径[7]。
张瑞认为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不仅能够师范生就业竞争力和对信息化教学环境的适应,还能够加快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促进教育现代化的到来。具体的研究意义有以下几点: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发展,有利于促进人们对教学技能深层次的理解,有利于提高师范生对教学技能的认识,有利于促进师范生教学能力的提升,有利于改善当前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现状,为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提供建设性策略[8]。
谭本群则通过研究网络教学平台对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提升得出了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意义,首先,有助于提高师范生信息获取、主动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其次,有利于培养师范生教学教学实践能力;最后,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师范生教育的专业化水平[9]。
马宇艳在其文章《高校英语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的培养探讨》中指出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必要性,首先是学生提升技能水平,完善教育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其次是高等师范院校教育质量提高的必然要求;最后是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10]。
张桂荣等人通过对师范生教学技能要素的分析后发现目前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培养存在以下问题: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个别课程教学内容之间相互重叠;微格教学训练方式陈旧;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教学科研能力训练没有得到体现[11]。
王孝红通过对某高校大四师范类专业的学生进行问卷和访谈调查后发现,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现状不理想,师范生对课堂教学技能培养方法的重要性和目的认识不足,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方法传统而单一,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中教师的指导不足,教学技能培养方法的评价方式不完善,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的培养方法与实践相脱节[12]。
卢强在分析了新时代教学技能培养的要求后发现当前师范生教学技能存在的问题:培养理念过分强调专业知识传授,导致知识与技能割裂严重;课程设置不平衡且缺乏有效整合,致使学生的教学技能较弱;师范生实践机会缺失,导致教学能力缺乏[13]。
赵春兰运用问卷法和实地调研法对张家口教育学院的师范生进行调研后发现,传统的教学技能培养模式存在诸多问题:教学技能训练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实施不够规范,不利于学生教学技能的提升;教学实践时间太短,安排不合理,学生参与实践锻炼的机会较少,教育实习的指导力度不够等[14]。
胡再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地理专业师范生进行调查后发现目前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存在以下问题:大部分师范生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普遍缺乏课标本位意识,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大部分师范生对教学目标设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习惯于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设计;教学技能的地理特色,如板图、板书、板画的基本功不扎实;单项地理教学技能掌握不全面,如课堂讲解时语言表达不严谨,提问对象不明确,难度把握不好等[15]。
邬守景等人系统地总结了高师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实施的困境,首先,部分高师院校对师范生教学技能实践教育的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对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进行统筹规划,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教育教学技能实践方案,缺乏对学生教学技能的全程化、系统化和专业化的指导;其次,部分高师院校对师范生的培养方案设置缺乏科学性,师范生的课程中理论性、知识性的课时较多,而实践性、技能性的课时较少,导致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严重脱节,师范生在走出校门走向社会的过程中很难达到用人单位对师范生的基本要求;再次,师范生的课堂教学实践环节缺位,大多数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教学方式以灌输式为主,形式单一,缺乏师生互动,缺少教学实践、教学技能展示和教学技能的单项训练等;最后,高师院校缺少师范生实践教学训练的平台,且实践教学的形式比较单一,一般以中小学的教育实习为主,实习时间短,缺少有效的反馈和改进环节,实习效果不理想,除此以外,高师院校师范生的实践机会几乎没有,导致师范生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环节缺乏有机结合[16]。
吴亚敏以历史专业师范生为例从教学设计、新课导入、问题设计、教学语言、板书设计和教态六个方面分析了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设计方面,教学设计没有以学生为主体,没有对教材进行合理整合,教学主线不够突出;在新课导入方面,新课导入混乱不清,不能做到一针见血,难以激发学习兴趣;在问题设计方面,难度把握不好,问题缺少启发和引导作用,问题设计不准确,难以达到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语言方面,语言过于平淡,平铺直叙,无法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来,语言生硬,书面语较多,毫无亲和感,语言不流畅,口头禅较多等;在板书设计方面,板书设计过于简单或者书写较多,板书的设计没有体现知识的联系,单纯知识副标题的罗列,没有控制好板书的时间,导致板书不完整;在教态方面,不够自信,站姿过于随意,小动作较多,手势使用不够恰当,缺乏面部表情,不够亲切自然,缺乏热情[17]。
苗凤华在其文章《关于加强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思考》中明确指出了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困境:第一,高师院校对师范生的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观念陈旧,没有认识到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所需的特殊环境和特殊要求;第二,高师院校由于资金和时间的限制,师范生的实践课程得不到有效的实施,课堂教学缺少对教学现场的模拟和体验,课外教学的观摩和见习更是流于形式,导致师范生基本教学技能欠缺、教学过程把握不恰当、教学工具使用不到位;第三,师范生缺乏对教材的研究能力,致使走向工作岗位后难以很快融入教学环境,教学效果也不尽人意;第四,师范生把握教学过程的技能训练不到位,具体表现在时间把握不准,语速过快或过慢,学生难以接受,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欠佳,对教学语言运用不当,讲课缺乏吸引力和幽默感,教态不自然,缺乏自信,教学太被动,教学呆板没有激情,整个教学过程缺少感染力,教学中过于散漫,不注重细节,教学过程中缺少灵活性,对于课堂中出现的突发情况不能适当的解决,只会按照教案按部就班地讲课,不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教学效果不理想[18]。
孙丽曼以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为启发点,从教学设计、教学实践和教学基本功三个方面总结了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设计方面,对教学对象了解不够,教学目标过大或太空泛,教学重难点的设计难以突破,忽视教学内容的可行性,课堂内容设计的容量过大或过小,难以完成预期的教学计划,教学前的准备工作不充分,课堂参与度低,气氛不活跃。在教学实践方面,导入缺乏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内容,衔接不顺,导入过程忽略学生的情感和接受能力,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问题过于直白,不利于学生深入思考;教学环节中没有明确思路,不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问题设置没有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归纳关键,导致学生思维难以散发;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不当,部分师范生制作的课件与教学内容关系不大,文字大小不合理,颜色过于花哨,分散了学生们的注意力,在使用多媒体的过程中忽视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课堂气氛较为死板;课堂结束的收束上缺乏归纳总结的能力,甚至有些师范生在教学结束时的总结和教学内容毫无关系,又或者没有总结,导致本节课的教授缺少系统性。在教学基本功方面,板书部分主次,杂乱无章;教学语言单调,不能根据教学情境灵活变活语速,平铺直叙的教授方法对学生毫无吸引力,教学时的眼神、动作、手势等极不规范,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对课堂的突发情况不能灵活应对,不能从侧面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19]。
王洪宇在其文章《师范生教学技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系统地总结了目前师范生教学技能存在的问题。第一,师范生对新课标认识不足,对新课标的内容把握不准,只会机械地套用新课标要求的三维教学目标,导致目标过于空泛,难以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在一起;第二,对微格教学把握不准,从教案设计来看,教案设计过于简单,把微格教学与教学技能分隔开来,教案体现不出有哪些技能,从教学过程来看,大部分师范生对自己运用的什么教学技能并不熟悉,也很难说清,另外由于多种教学技能使用的关系,加上时间的限制,很多师范生在课堂教学时没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学技能,所运用的核心技能也不能完全展示出来;第三,运用多媒体课件能力不强,部分师范生对多媒体教学采取“拿来主义”,没有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对课件中的内容进行加工,导致教学效果不佳,还有部分师范生虽尝试运用多媒体,但课件的制作和使用欠佳,多媒体的图片和颜色过多,分散了学生们的注意力,视频教学和教材教学不能同步,没有在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导致多媒体教学的负面效应太大;第四,说课设计思路不清,说课思路本身是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的阐述和说明,旨在围绕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教学思路,然而部分师范生在说课时只是按照说课的程序去说明,重点放在了“教什么、学什么”,忽视了为什么这样做的阐述和说明,甚至忽视了在说课时所用的技能,导致说课效果不佳;第五,教学基本技能欠佳,部分师范生语言技能欠佳,表达不规范,板书设计不合理,书写不规范,缺乏自信,教态不自然,灵活性不够,临场发挥能力不足[20]。
斯琴通过对本科师范生教学技能的调查后发现,本科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中存在很大的缺失,具体表现在:部分师范生对教学教材缺乏了解,很难把握教学的重难点,难以准确分析教材;师范生很少注重导入环节,即使有部分师范生注意到导入环节的重要性,但是在运用过程中无法准确把握导入,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无法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还有部分师范生的讲授技能欠缺,站在讲台上语言表达极不规范,部分师范生由于紧张说话断断续续,或者声音过小,导致课堂教学无法顺利进行;部分师范生不注重板书的设计,板书条理性不强,重难点不够突出,布局不合理,另外大部分师范生的粉笔字和硬笔书法不过关,难以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课堂纪律管理技能欠佳,对课堂的纪律管理尺度把握不好,有失教师素质的现象时有发生[21]。
叶忠以四川省三所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现状为研究对象,对三校的师范生教学技能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总结与思考。第一,地方高师院校对师范生的培养目标过于宏大,没有进行细化和分类,致使大部分师范生对自身教学技能的培养目标认识不清,因此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目标亟待完善;第二,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课程化严重不足,从课程设置比例来看,专业课所占比例远远高于教师教育的课程比例,而且据作者调查,超过半数的师范生希望加大教师教育课程的比例,这也说明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课程化迫在眉睫;第三,由于高校教师过于注重自身科研能力的提高,忽视教学能力的提高,导致部分高师院校的师范生对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认可度不高,因此地方高师院校教师的教学技能水平亟待提高;第四,地方高师院校教育实践课程的实施情况不容客观,具体表现为微格教学的时间安排不合理,很多师范生对微格教学认识滞后,微格教学的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影响了教学效果,教育见习和实习的次数少,时间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不足,师范生教学技能提高的难度大,而且教学实践活动比较单一,无法有效促进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提高;第五,地方高师院校对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评价体系建设不完善,没有严格的评价标准,评价的随意性较强,评价过程只注重结果性评价而忽视形成性评价,导致整个教学技能培训过程随意性强,没有严格的质量保证,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掌握参差不齐;第六,师范生由于对教学的不了解,没有兴趣,所以学习动力不足,导致师范生的教学技能训练得不到有效的提高[22]。
刘蒙蒙通过对五所高师本科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现状进行研究后发现,本科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存在部分问题。主要表现在:高师本科师范生教学技能的自主培养意识淡薄;任教教师的教学技能水平不高;高师本科院校对师范生教学技能的课程设置不合理,数量上教师教育的课程课时较少,难以满足师范生教学技能培训的时间需要,质量上,课程设置陈旧,内容空洞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范生的理论课程的实践性较小,而且教育实习实践的机会较少,不利于师范生教学技能实践锻炼的提升[23]。
关于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策略我国学者已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主要的研究方向有以下方面:
兰石财等人通过梳理近十年我国师范生教学实践技能培训途径,从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实践教学和教师资格认定三个方面提出了我国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途径。高等师范院校要加大教师教育改革力度,多方面提高师范生教学实践技能;调整教师教育课程,加大教育学科课程比例,突出“示范性”;运用微格教学提高教学技能,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重视师范生教育见习和实习环节,切实提高师范生实践技能;引入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中的教师培养模式,加强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合作;完善教师资格认定制度,把好教师关,增强师范生就业竞争力[24]。
李俊在其文章《课程改革视野下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发展研究》中指出,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主要依赖办学主体(高校)、教师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指导教师和师范生本人四个系统的相互合作,因此,他在文章中从以上四个部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说明。首先,改革高校师范教育。加大师范院校对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的资金投入,为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训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进一步加强教育理论体系改革,优化教师教学知识;加强实践教学,促进教学知识和教学技能相融合。其次,完善教师资格制度。充实和丰富教师教学能力考核的内容,强化教师教学能力的考核;设置有效期,促使教师持续不断地提高教学能力;在教师资格认定过程中,注重教学实习实践环节的要求。再次,构建优秀的指导教师团队。指导教师团队要能够为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发展提供机遇,促使师范生在实践中学习并获得经验,在与老教师的交流接触中不断补充自己,深入体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作用;指导教师团队要促进师范生从从被动的听众者向主动平等的交流者转变;指导教师团队要善于将自己的隐性知识传授给师范生,促使师范生专业的更快成长。最后,启发师范生教学技能的自主发展。提升发展的内趋力;加强系统化的自我反思;倡导对个人教学生活实践的体悟;寻求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研习经典教学案例[25]。
张桂荣等在在分析了师范生教学技能构成要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新路径。首先,要进一步完善师范类课程设置体系,以实现良好的课程整合。建立“教育理论——教育技能——教育实践”有机结合的课程结构体系;加强课程内容的整合,避免相互的重复和交叉。其次,改革教育技能课教学,保证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目标的实现。加强微格教学训练,强化师范生的课堂教学技能;改革学科教学论课程教学,强化师范生媒体使用技能和教学设计技能;加强与基础教育的衔接,培养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时代感。再次,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为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实践提供稳定的实习基地,让师范生在真实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最后,加强师范生的学科论文和毕业论文的指导,提高其科研能力,为将来走向教师岗位的科研实践打下基础[26]。
金静华通过对高师院校地理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的观察,根据其专业性质的特殊性提出了加强地理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的策略。首先,受教学习时应夯实专业基础,加强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实时积累地理语言,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增加课堂内容的趣味性;注意规范发音吐字,通过勤于练习,持之以恒的学习,规范发音,除此之外,注意语速和语调的训练,掌握朗读的技巧,使课堂教学有声有色;勤用粉笔写字绘图,增强地理教学的生动性;积极参加学校的课外活动,尤其是有利于师范生教学技能提升的活动,在活动中发现教学灵感,提高教学效率。其次,微格教学时更加注重实践的作用。建立地理课堂教学技能录像示范库,增强师范生对教学技能的进一步认知;设计地理课堂教学技能实施方案,把理论运用于实践;制定地理课堂教学技能评价标准,以此来完善自我;设置地理课堂教学技能讨论平台,着重发挥集体的作用,不断提升教学技能水平。最后,通过教育实践完善教学技能。地理课堂教学呈现技能的优化:准确科学的口语技能,加强条理性三板的书写技能,选择实时的演绎技能,辅以有效的体态语技能,实现地理事项、规律和原理的充分表达;地理课堂教学对话技能的优化:注意调控的地理问答、面向全体的地理讨论;地理课堂组织教学技能的优化:明确要求的阅读指导、设计迁移的阅读指导、营造合作氛围的协作指导[27]。
卢强等在分析了新时代师范生教学技能的要求后提出了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具体策略:首先,转变观念,加强教师教育课程建设,完善知识结构,改革培养机制,促进知识融合。构建师范生教学技能网络学习环境,提供交流平台,促进师范生学科内容知识、教学法知识、技术知识、学生的知识和情景的知识相融合。提供丰富的课堂教学实践机会,完善微格教学技能训练机制,开展微格课例研究,完善实习保障机制,提供教学实践机会。完善反思机制,促进师范生隐性知识进一步显性化[28]。
胡海荣在其文章《师范生教学技能培训师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指出师范生教学技能培训的具体策略:在源头上,加大课程论和教学法专业人才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力度,为高校师范专业输送更多的人才;师范院校在引进师资时严格把关,做好面试和考核工作;精选实习学校。在制度上,激励校内指导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激励实习地指导教师的知道责任感,建立双向评价制度,明确指导教师的报酬。在管理上,加强校内指导教师的监督,加强实习点学校教师的监控[29]。
江玉安在分析了专科层次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后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策略。首先,在招生方面要严格把关,为师范生掌握更好的教学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学校还要明确各部门教育课程在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中的责任。其次,通过将师范生的课程分为基本技能类课程、专业技能类课程和实战技能类课程优化课程结构,加强对教材的选取,引导教师在师范生的课堂教学中对教学内容合理取舍。再次,师范院校在引进师资时除了考虑教师的学历外,也应该着重考虑教师的实战经验,对于现有的教师应鼓励他们走进中小学,不断学习和补充自身的教学经验,成为真正的“双师型”人才,促进师范生教学技能的不断进步;改革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教学方法,由知到行,由简到繁,合理安排教学过程,联系实际,注重实践,选择具体教法。最后,高师院校应建立合理科学、便于操作的训练机制,规范各种训练活动;保证充足的见习时间,明确各类指导人员的职责,科学合理指导学生进行实习见习;建立考评队伍,编制考核大纲,完善考核机制[30]。
综上所述,国内学者对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意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对在培养过程中师范生教学技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和总结,但总体来看,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目前的主要研究集中在理论方面,而在实践探索方面的研究较少;从研究方法看,大部分的研究是运用问卷调查法,缺乏实证性的研究,仅从问卷的数据看数据,难以从宏观上把握问题的本质;另外关于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模式和培养机制构建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严重制约着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系统性。
[1][12] 王孝红.师范生中学课堂教学技能的培养方法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文,2008.
[2]王颖.关于专业课程教学中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
[3]林翠英.加强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 培养师范生的职业能力——柳州师专教师教育专业的改革与创新[J].柳州师专学报,2010.
[4][14]赵春兰.教师教育专业教学技能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以张家口教育学院为例[D],延边大学硕士论文,2010.
[5]卢丽静.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评价体系研究——基于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实习生的调查[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
[6][15]胡再.新课程下的高校师范生地理教学技能培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
[7]王盼盼.高师院校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研究——基于教师职业技能竞赛平台[D].闽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
[8]张瑞.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
[9]谭本群.网络教学平台在微格教学中提高生物师范生教学技能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
[10]马宇艳.高校英语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的培养探讨[J].新课程研究,2016.
[11][26]张桂荣等.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实践与探索[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13][28]卢强.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策略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16]邬守景等.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实践教育的困境与对策[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
[17]吴亚敏.论高师院校历史专业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培养与提高[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
[18]苗凤华.关于加强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13.
[19]孙丽曼.论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的启示[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4.
[20]王洪宇.师范生教学技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3.
[21]斯琴.本科师范生教学技能缺失及培养策略探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
[22]叶忠.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现状研究——以四川三所高师院校为例[D].四川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4.
[23]刘蒙蒙.高师本科生教学技能培养现状研究[D].河南大学硕士论文,2014.
[24]兰石财.近十年我国师范生教学实践技能培训途径研究综述——关于提高师范生实践技能及就业竞争力的初步探索[J].教育探索,2008.
[25]李俊.课程改革视野下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发展研究——以中文专业为例[D].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08.
[27]金静华.高中师范生地理课堂教学技能的观察与评价[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
[29]胡海荣.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师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高教论坛,2010.
[30]江玉安.影响专科层次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的学校因素及对策研究——以目前小学教育专业(中文方向)为例[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
2016-4-1
邱昆(1991-),女,山东滨州人,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比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