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莉
(湖南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马克思的语言哲学观
付 莉
(湖南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语言是语言学研究的对象,而“语言学的转向”促使了语言哲学的蓬勃发展,使得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在语言学中得到了继承与发展。马克思语言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对马克思的语言哲学起源、马克思语言的本质及其语言在生活世界中所起的作用进行论述,以期对马克思语言哲学观点进行探讨,希望对马克思主义语言学思想的研究有一定的帮助。
马克思;语言;语言哲学
语言哲学是当代哲学的主要问题,虽然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其巨著中没有对语言哲学问题进行专门的论述,但他们的语言劳动起源论科学、合理地揭示了语言的本质和起源,为我们对语言的正确认识找到了立足点。而要想对语言所起的作用给予科学、合理地说明,必须对语言的起源做出正确地解答,因为语言的起源问题,也就是语言的本质和语言的源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到合理地解答,那么对语言其他问题的研究也就迎刃而解。因此,本文将从语言哲学这一角度出发,对马克思主义奠基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语言哲学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其在语言哲学方面对语言学所做出的贡献。
哲学思想的探究离不开语言的参与,因此对语言起源进行探讨,有利于更好地理解马克思语言观在语言学研究中所处的地位,更好地了解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思想的来源。
1.马克思的语言起源观
在马克思主义所强调的语言哲学思想中,马克思强调的是语言的“实践性”,语言来源于实践,实践产生了语言交往的需要,实践创造了语言交往的主客观条件,从而使语言的产生成为了可能。马克思对语言起源的探讨,来源于人类最基本的社会生产活动——劳动,正是在劳动的过程中产生了人类交往的语言,这说明劳动创造了人,同样劳动也创造了语言。如果人类脱离了劳动,脱离了生产实践,那么人类也不可能创造出“语言”。
恩格斯关于“劳动创造语言”的观点对语言的起源做出了合理而科学地阐述。他指出,劳动中的个人必须通过集体合作才能创造生产,而处于合作中的个人逐渐意识到这种共同协作所带来的好处,因此,这些劳动中的个人共同协作,彼此交流,有意识地使用语言进行交际,而这种使用语言的意识是出自人类物质交往的需要。在劳动过程中人们传达思想、表达意见都离不开语言的参与,因而语言的介入在交往过程中变得尤为重要,于是语言便产生了。因此语言在实践即劳动中产生是马克思在语言起源问题上所做出的科学的解释。马克思进一步指出:“语言也和意识一样,只是由于需要,由于和他人迫切交往的需要才产生的。”[1](P34)同样也是提到语言产生的必要性,在交往中,意识要想表达出来就必须通过语言这一媒介。那么,语言为什么从劳动中而不是其他地方产生呢?马克思[1](P405)曾描述到,人处在一种对作为满足他的需要的资料的外界物关系中,需要通过积极的劳动来获取外界物,以满足自己所需。且通过一定的发展,人的需要以及获得这种需要的形式增加了,然后再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对这些已经同其他外界物区别开来的事物进行命名。但是这种命名只是作为一种概念,这种概念需要在劳动中通过不断的尝试来获得,并不是随意捏造的,也就是说,处于一定的社会联系中的人为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对一定的外界物进行命名,以区别于其他事物,方便交流。而且,劳动还同时造就了“完全形成的人”,他们在劳动中清楚地意识到劳动协作所带来的好处,因此,他们不仅需要语言来表达经验,同时,彼此之间也需要这种语言来交流经验,以丰富自己,满足自己发展的需要。因为“人是最名副其实的政治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孤立的个人在社会之外进行生产——这是罕见的事……”[1](P2)也就是说,人处在一个集体中进行交际、活动,单独的人进行生产是不可行的。于是,语言既自然又必然地在这种群体交际情形下产生了。
因此,从以上有关论述中,我们大致可以理解马克思的语言起源思想:人们最基本的需要是生存的需要,要生存就必须通过劳动获取自己所需的物质生活资料,且劳动为人们进行交流提供了条件,在劳动中人们交流经验以促进自己发展,于是就产生了人们借助语言和他人进行交往的迫切需要,这样语言就顺势而生了。因而,语言的产生和发展同社会的物质生活、同人们的劳动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语言和意识一样,都是在人类实践即人类劳动的基础上产生的。
2.马克思与其他马克思主义语言观的区别
在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的研究中,虽然马克思为语言哲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但是后来在此基础上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学者表达语言哲学的观点各有所异。斯大林[2]在《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一书中对语言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即语言是否是上层建筑,他从这一问题入手探讨了语言哲学的问题。在文章中,斯大林明确指出,语言是不属于上层建筑的,因为语言作为一种交流工具,是为所有人服务的。而上层建筑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同时存在阶级性以及无阶级性。而“语言创造出来不是为了满足某一个阶级的需要……语言是全民的语言,对社会是统一的,对社会全体成员是共同的。”[2](P5)也就是说,语言没有阶级性,对于社会全体成员来说是平等的,它具有社会性,是为全民服务的。巴赫金也表达了对语言的认识,他在《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哲学》[3]一书中,通过语言的意识形态来探究马克思主义,他虽然不承认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但他的很多观点都涉及到马克思主义关于语言问题的基本原则和立场,他的这些观点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与文本研究结合起来的社会学诗学奠定了基础,也成为马克思主义在语言学领域研究的奠基之作。另一个马克思主义学者詹姆逊的《语言的牢笼》表明,[4]语言模式与外部的社会历史语境必定有着密切而复杂的联系。这一点与马克思的语言观有着一定的相似性,都指出语言的产生与其他事物是相关联的。在书中,詹姆逊还展开了对话语意识形态的分析,实现了从语言批判到意识形态批判的转变。因此,语言本身也具备意识形态。
虽然以上学者观点在某些角度上与马克思的语言观有些相似,但还存在一定的不同。马克思将语言看成是:“一种实践的,为别人存在并仅仅因此也为我自己存在的现实的意识”,[1](P34)在这里,马克思指出语言和意识一样,都是在人类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这也是马克思主义语言观对语言的起源和本质的观点。因此,通过前文的论述,马克思的语言观可以简述为,语言是从劳动中同时和劳动一起产生的,劳动决定了产生语言的必要性,也创造了语言产生的主客观条件。也就是说,在劳动中,人们通过语言这一媒介进行交往的必要;同时劳动创造了语言交往的条件以及环境。对于语言本质问题的探讨中,马克思语言观认为实践决定了语言和思维,在实践的基础上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依存、彼此制约的。马克思提出“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1](P525)因为语言和思想是相互依存的,它们都是现实生活的表现。马克思把语言看作是社会的一种交往活动,是现实生活的表现,正如人体中不可或缺的器官一样,语言也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说语言是一种实践活动,正是这一种实践活动才产生了人的语言以及思维,才形成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与发展。因此,马克思的语言观是一种实践的语言观,是在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指导下产生的科学的语言观,指引着马克思主义语言观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3.马克思语言观作为科学的语言观的体现
马克思语言观是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是马克思对语言问题最为简洁地概括,思想是一种无形的东西,但是我们却可以通过语言来表达思想,来实现对它的诠释。因此,马克思科学地揭示了语言的生活本质即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从而确立了马克思语言观的核心和本质。在马克思看来,语言是现实生活的表现,现实生活则是语言的根基,通过生活来解释语言,表达思想。这说明马克思语言观作为科学的语言观,既是认识论、唯物论,又是思维方法,从而体现了马克思语言观内涵的丰富性、多样性以及科学性。而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语言哲学研究必须充分基于这一科学的语言观,才能构建起自己特色的“科学的语言哲学”。因此,马克思语言观的科学性体现在它的实践的语言哲学观,提出语言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是由于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为满足自己的物质生产资料而产生的,并不是凭空出现的,因而是科学的。
语言的本质问题就是语言、思维与实在的关系问题。语言之所以为语言,关键是在于人类如何运用思维将物质世界的东西变成可表达思想的语言符号。而这和语言的起源观是相一致的,都需要在人类实践的基础上积累经验才会产生,因此,语言的社会性也就是语言的实践性。
1.马克思的语言社会性的体现及其合理性
语言的本质在于它的社会交往性,也就是它的社会性。马克思曾经提到:语言和意识一样,是在交往中由于迫切需要而产生的。[1](P34)也就是说,语言是一种意识,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彼此间的一种交往活动的意识。马克思的这一论述表明,语言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彼此间交往的产物,人们通过语言来交流思想、观念、意识,以便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所以,马克思语言的社会性体现在它的实践性上,即语言是人在实践活动中的产物,是人们在实践交往中彼此建立起来的用于表达思想的手段。
因此,这一实践唯物主义的语言哲学观体现在,语言是交往的产物,是人类社会实践的有机组成部分,实践决定了人们的语言和思维意识。人们通过语言交往活动来交流思想,从而获得对现实世界的客观认识和描述,这种客观认识与描述反过来又指导人们的实践。[5]所以,在实践活动中产生的语言哲学观可以简要概述为:语言来自实践;语言的使用是社会实践活动的趋势。因此,这种语言的社会性与人们的交际活动紧密相连,是在实践交往中形成的,因而在一定程度上论证了马克思语言社会性的合理性。
2.马克思的语言社会性的渊源及其影响
对于马克思的语言社会性渊源的探讨其实可以从上文看出,即语言的起源观:语言和意识一样,都是在人类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在实践活动中人们要发展就必须进行交流,那么在交流中语言也就顺势而生了。因此,语言的这种社会性归根到底来源于实践,是人们交流活动的产物。而马克思是从个人和社会的互动中说明语言的起源的,语言是从劳动中产生的,说明了语言产生的社会必要性,这种根据还在于人类自身生存的需要,就如同一条生存链,人们为了生存,为了获得物质资料,就要生产,要生产就要交往,有交往就需要交流、沟通和理解,于是语言的产生也就成为必然。由于人们的交往活动,于是语言的产生也就具有了社会性,语言源于实践,并且在实践中变化、发展。因此,马克思的语言社会性思想对于我们认识和分析语言学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在社会活动交往中,语言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语言的核心在于意义,而意义可以说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所共同获得的对世界的区分能力。如果人们拥有了语言的这种区分能力,那么就把握住了语言的意义,人们就能够去认识世界,去区分世界为我所用。
而语言在现实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交际行为方面。马克思对这一问题的论述主要是从历史唯物主义观出发,把他的交际理论奠定在劳动的基础之上,把生产力作为决定交往发展的决定性力量,通过生产力、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来阐明交往、交往关系、交往形式的辩证发展过程,使整个交际行动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合理地解释。马克思认为,作为交往主体的是“现实的人”,这个现实的人是在劳动中生成的,且从事一定的物质生产活动的人。由于劳动是人们交往的基础,因此,劳动产生了人们的交往关系和必然的交往方式。而且,在马克思看来,人们的交往关系是极其多样的,有物质的、脑力的、政治的、宗教的等,甚至包括谈话和爱情。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不仅克服了以往交际行为理论中人的抽象性,而且对交往行动也有了全面的看法:既有物质交往,也有观念交往,还有语言交往。显然,马克思的这种交际行为理论不仅克服了以往交际理论的缺陷,还拓宽了交往概念的领域,这是对这一理论认识的一大进步。但是,由于马克思认为人最基本的需要是物质生活的需要,因而这种需要推动着人们进行交往,由此可以得出:人最基本的交往是“物质交往”,最基本的交往关系是“物质交往关系”。马克思还提到,思想、观念、意识的产生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生活,物质交往,以及现实的语言联系在一起的,思想、观念、意识的产生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交往的产物。[1](P29)由此看来,观念交往,特别是语言交往的作用在马克思的交际理论中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相反,物质交往却是举足轻重。马克思的这种交际行为理论说明语言在交际中处于不可或缺的地位,就如前文提到的一样,语言是从劳动中并和劳动一起产生出来的,劳动创造了人,同样劳动也创造了语言。所以人类进行交往,进行发展,语言也就不可缺少,因此,语言在现实世界中发挥的作用无可替代,人们运用语言这一工具进行交流,从而推动者社会的发展。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马克思强调的是语言的“实践性”,它是现实生活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往活动,马克思还提出,语言也是一种意识形态,它和意识一样,都是在人类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马克思对语言的实践性理解,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语言学转向”,这种转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语言学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根基。马克思对语言问题的探讨,强调语言来源于实践,有了对语言的这一正确认识,它才能客观、真实的反映世界,才能使理论成果成为人们的行动指南,才能在纷繁复杂中正确的指引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
(注:出于行文方便,文章中凡是涉及到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著作而需要提及著作者时,一般只提及马克思,不同时提及马克思、恩格斯。)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2]斯大林.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3]巴赫金.钱中文.巴赫金全集[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4]詹姆逊.语言的牢笼:马克思主义与形式[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0.
[5]钱伟量.语言的实践基础[J].哲学研究,1993,(7).
责任编辑:李新红
Marxism Theory of Linguistic Philosophy
FU Li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Xiangtan 411201,China)
Language is the research subject of linguistics while the “linguistic turn”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linguistic philosophy. Marxism linguistic philosophy inherits and develops from linguistics. Marxism linguistic philosophy is a very important part of Marxism. The study focuses on the origin,nature and the idea of language function in the real world,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study of Marxism linguistic philosophy.
Marx;language;linguistic philosophy
2015-12-25
湖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项目编号:S140045。
付 莉(1989-),女,湖南邵阳人,硕士,主要从事理论语言学研究。
1004—5856(2016)10—0013—04
B0-0
A
10.3969/j.issn.1004-5856.2016.1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