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梅
(安徽师范大学 政治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问题及教育引导对策
张雪梅
(安徽师范大学 政治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伴随着当代社会公共生活领域的扩展,大学生社会公德问题已成为了一个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高校应增强对此问题的关注,通过分析大学生社会公德问题及其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以加强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公德教育与引导,增强高校德育的实效性。高校的德育知识化倾向、等价交换原则的误用、网络多元价值观念的冲击和误导、大学生自我意识的不健全等导致社会公德在认知、情感、言行方面出现诸多问题。高校德育应更新教育理念,建设校园文化,正确运用舆论,发挥大学生主体作用,这是大学生公德问题走出困境的现实选择。
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影响因素;引导对策
在“互联网+”时代,由于公共生活的领域更为广阔,人们的交往更加频繁,人类的社会公共生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社会公德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大学生作为社会公共生活的一大部分,其公共道德更不可忽视。但是,令人担忧的是,当代大学生的公共道德在认知、情感和言行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大学生的公共道德失范问题愈加严重,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因此,正确分析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增强高校德育的实效性,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多数大学生都拥有较强的社会公德观念和公共道德素质,但不可否认的是,部分学生公共道德还存在着认知偏差、情感冷漠和言行偏颇等问题,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1.1认知偏差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一些人没有把传统美德和文明修养放在应有的高度,他们不顾自身形象,注重自身利益的追求,认为这是顺应了人的正常本能要求,符合人的本性,无视公共道德。“他们对社会主流文化持认同的态度,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却无法跟世故和粗俗彻底地脱离。”[1]在学校看到老师不理不睬;志愿服务不愿意参加。他们把社会公德看成是无足轻重的东西,认为大学生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没有把社会公德放到应有的高度,责任意识不强,对社会公德的认知出现偏差。
1.2情感冷漠
现在的一部分大学生缺乏善的认识,表现为对社会公德过于冷淡和不关心。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第一,个人主义盛行,缺乏与他人、集体的交流,对于需要帮助的人和事也采取漠视的态度。一部分大学生也早已将为老幼病残孕让座的优良传统抛之脑外,无心志愿服务,或者将帮助他人与个人能否获得利益直接挂钩。第二,诚信意识欠缺。有些学生对于外界帮助没有感恩之心,主要表现在助学贷款到期不还,以种种借口拖欠;有些学生在校期间剽窃他人学术成果,考试做弊等现象层出不穷。
1.3文明言行有失偏颇
社会公德意识的淡化,使得有些大学生忽视社会公德等观念,对自己的公共形象不以为然。有些学生在与人交流时口无遮拦,污言秽语脱口就出;不注意公共卫生,吸烟、乱扔废物;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打架;上课交头接耳、接打电话;不少大学还在教室和图书馆乱占座位。除此之外,有些大学生不珍惜公共财物,在图书馆偷盗图书,在教室墙壁乱涂乱画;破坏校园和公共生态环境;参加集体活动时滋扰活动秩序等。有的大学生还缺乏法治观念,不遵纪守法,违反学校和国家的规章制度。
2.1“等价交换原则”的误用
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还处在不完善的阶段,市场经济本身的弱点和消极因素会反映到道德中来,同时也给当代的大学生带来明显的负面影响,这些负面影响集中反映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等价交换原则是市场经济的活力所在,但如果让其全面介入到人际生活、社会生活中去,就会使‘一切向钱看’的思想滋生蔓延。”[2]市场经济中的一些消极因素很容易移植到道德领域,从而使大学生产生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并产生奢靡之风,引发了一些大学生对国家前途和命运、社会责任和理想的忽视和淡漠,因此也容易产生损人利己等违反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2.2公共道德教育重知识轻道德践行
现在的高校相当注重对知识的传输,却忽视了对社会公德的相关实践。学校的课程在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上存在着单调和枯燥的问题,老师多采用理论灌输,学生只学到了表面的知识技能,而没有更深入地理解道德层面的内涵,容易使学生形成高知识水平和低公德素质的强烈反差。“面对急剧变革的信息社会,各种新旧思想激烈地冲突和碰撞,各种利益矛盾混杂纷呈;传统的德育理论与日益开放的社会现实形成了尖锐的矛盾,高等院校德育理论教育的效果日趋弱化。”[3]虽然学校设置了很多相关课程,但缺少相关的道德实践。
当然,有些学校也组织和安排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但真正起到效果的社会公益活动却寥寥无几。高校对于大学生参加社会公益事业和活动的行为,既没有做到认同和考察,也不符合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原因及对策的奖励措施。高校没有积极引导大学生献身社会公益事业,在安排和组织大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服务、走进西部等社会公益活动等方面,也没有形成长效机制,这些都未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素质。
2.3网络多元价值观念的冲击与误导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游戏、交往的重要场所,其所传播出的自由、开放的生活方式,对新时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QQ、飞信、微信、微博、陌陌等为大学生提供了邮件代发、即时讯息、实时聊天、网上交友、网络购物等途径。但另一方面,网络中的多元价值观念对大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和误导。电子商务中的欺诈与失信,网络色情、暴力软件泛滥,侵犯他人隐私,传播网络病毒,利用网络犯罪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此外,网络所呈现出来的虚拟、自由的空间平台极大地吸引了大学生,容易使大学生沉溺其中,逃避现实的人际交往,漠视社会责任,造成了社会公德的培育在双重社会中不同程度的缺失。网络交往中的匿名性使得社会舆论的监督得不到有效的发挥,也就明显地降低了社会公德所具有的外在约束力。
2.4自我意识能力不健全
大学阶段,是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时期。“青年大学生一方面有思想活跃、积极向上、富有想象力、勇于创新的特点;另一方面,辨别是非能力不强,自控力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成熟。”[4]当代大学生不能理性地认识自己,过度重视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的道德认知和行为习惯远远超过他人;公共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脱节,重视自我价值却忽视行为小节,自我意识不健全。
如今的大学生,多是朝气蓬勃的“90后”,他们在父母的宠爱下成长,容易产生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想。加之从小没有经过一些磨砺性的成长,导致他们意志力薄弱,具体表现为社会公德水平低。此外,有的大学生由于在“虎妈狼爸”的教育下成长,容易形成冷漠、不诚实、缺乏自信的不良性格。而且这些“90”后的大学生,很多都没有接受过磨砺和意志教育,心理承受力比较薄弱,受不了一点委屈,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爱心和责任感。这就导致他们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产生自卑、孤僻的性格倾向,甚至会发生校园犯罪的情况。
3.1更新教育理念,助推道德实践
在学校教育中,高等学校必须改变重知识轻道德践行的办学理念,增强对德育工作的投入和付出,切实将“育人为本,德育优先”放在重要位置,重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大师资投入,打造一批言行合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利用老师的形象引导学生,将理论和现实的热点问题联系起来,加以分析和指导。在教育方式上,既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要避免刻板生硬的说教。同时,不断助推道德实践。高校可以通过具体的活动,促使大学生把学习到的社会公德规范、运用到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去,有针对性地不断实践,从而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公德素养。通过具体的、有目的性的教育实践活动,让社会公德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此外,高校应该重视优秀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让学生明白良好的社会公德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通过自己带动和影响他人。
3.2建设校园文化,营造公德氛围
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素养。建设和丰富校园文化,一是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形成良好公德素质的重要条件。在校园中,同学之间要互帮互助,看到老师要主动问好,尊敬师长,使整个校园都充满着和谐之风。二是净化校园公德环境。高校要积极宣传公德教育,采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利用海报、电影、讲座等来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从内心上认同社会公德的重要性。设立奖惩制度,对于违反和严格遵守社会公德的学生分别予以惩罚和表扬,对其他学生形成有效的示范机制。还可以定期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社团活动等营造良好的公德氛围。三是教师的引导作用。“学校具有介于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之间的地位,同学和老师间共同扮演着介于陌生人和血缘亲人之间的角色,这为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从熟悉私人领域到熟悉公共领域和职业领域提供了过渡的绝好阶梯。”[5]通过教师的道德品质、文明修养、治学态度以及人生观、价值观来影响大学生,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培养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3.3正确运用舆论,净化网络环境
近年来,互联网已逐渐成为信息交流和传播的便捷手段,与此同时,网上也充斥着很多虚假、暴力、色情甚至反动等内容,很多大学生因使用不当或缺乏规范从而损害了社会公德。为了提升网络的道德风气,首先,要正确地运用社会舆论。我们要利用全面的社会舆论宣传,给大学生普及正确的社会公德,从而形成全面的网络道德教育。要加强网络的宣传教育,利用网络中正能量的内容,更好地满足广大青年大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让他们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接受网络道德教育。
其次,要强化法律制度的约束力。“法纪和道德本质上是一回事,都是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生产生活秩序的行为规范。”[6]很多谣言、思潮、暴力色情的传播都是通过网络这一虚拟性的平台,所以要通过立法来提高网络进入的门槛,让任何网络行为都有法可依,不让违法犯罪的人有机可乘。同时要加大惩罚力度,对于通过网络进行违法犯罪的不法分子,有关部门要根据法律从重从严处罚。通过这些来强化制度的约束力,达到有效地净化网络环境的目的。大力开展健康网络交往、文明上网,提升网络在社会公德教育方面的积极作用,以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水平。
3.4发挥大学生主体作用,健全自我意识能力
“培养大学生美好的道德情感,磨炼其坚强的道德意志。道德情感和道德认识水平对于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公德的作用同等重要。”[7]道德实践的前提是大学生需要正确认识自己,“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要发挥主体作用,将道德意识外化到日常生活中,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更快地成长成熟起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社会调查,让他们以青年志愿者身份进驻社区开展公益服务活动,同时大学生也可以结合自身兴趣爱好加入各种社会公益组织。让学生广泛接触集体和社会,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在实践中充分认识自己的意义和价值。
马克思曾说过:“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8]我们应该通过社会实践健全大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自我意识能力,不论是在个体生活中,还是在公共生活中,我们都应该遵守和维护道德。大学生作为新世纪国家的栋梁之才,应该加强道德学习和实践,努力提升自身的道德人格,将社会公德内化为自身的一种修养。
此外,大学生公德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不但高校要高度关注,全社会也应当给予重视并为之提供相应的配套机制。学术界应当加强社会道德、公德伦理等方面的研究,在传统道德的基础上制定并完善能够维护公德秩序、约束公德行为的教育对策和道德规范;国家立法机关应当制定和完善社会公德方面的法律法规,使国家的治理有法可依;互联网应利用正确的社会舆论,宣传公德教育,发挥网络在公德教育方面的巨大作用。总之,我们必须通过有针对性的引导对策,多管齐下,使公德教育能够有效地进行。
[1]李宇.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水准低差问题的探讨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39-41.
[2]王伟林.论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的现状及教育方法[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10):135-137.
[3]陈立栋.大学生公德行为培养略论[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13(2):62-64.
[4]李世芬,王岩.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探讨[J].长春大学学报,2007(1):94-96.
[5]傅维利.我国学校公德教育的现实路径[J].教育研究,2015(12):21-23.
[6]鲁春平,王伟娟,齐景红,等.再论大学生社会公德的养成[J].思想教育研究,2013(7):81-82.
[7]马达.论新时期的社会公德教育[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13(6):162-164.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龚海泉.走向新世纪的高校道德教育[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0]赵允玉.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及教育对策探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9):97-98.
[责任编辑:路晓鸽]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morality and educational guidance
ZHANG Xuemei
(School of Political Science,Anhui Normal University,Wuhu 241000,China)
With the expansion of the field of public life in contemporary society,the problem of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morality has become a more serious social problem.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roblem of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morality,the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to strengthen morality education and guidance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and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moral education.The moral knowledge tendency,equivalence exchange principle misuse,impact and misleading of the network multi-ple values,and college students’ self consciousness of imperfect lead to many social problems in cognition,emotion,words and actions.Mor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update the concept of education,build campus culture,correct the use of public opinion,play the main role of college students,which is the practical choice of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morality problem out of the dilemma.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 social morality; influence factor; guidance
10.19352/j.cnki.issn1671-4679.2016.05.018
2016-06-24
安徽省精品开放课程(2012gxk186);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项目(Szzgjh-11-2018-19)
张雪梅(1991-),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
G641
A
1671-4679(2016)05-006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