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曦之
(黑龙江工程学院 科研处,黑龙江 哈尔滨 150050)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甘曦之
(黑龙江工程学院 科研处,黑龙江 哈尔滨 15005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平衡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有利于深化我国的低碳经济体制改革。通过对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相关理论进行详细阐述,深入分析现阶段基于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城市建设的未来发展模式和我国建材产业发展模式所面临的困境,提出重塑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城市建设和建材产业发展的核心价值策略,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相应的借鉴。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和传统建材产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将科学合理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作为未来城市建设和建材产业发展的价值导向运用于现代经济发展,对推进低碳经济建设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平衡与解决低碳经济发展理念与追求市场经济的公平与效率价值观之间存在的冲突成为当代经济建设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目标。为了能够发挥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功能价值,实现公共利益的目的,我国未来的城市建设和建材产业发展理念必须转化为生态低碳建设的立体性空间规划思维,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中国、美丽中国的价值追求。
低碳经济作为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对解决现阶段世界各国面临的能源短缺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坚持绿色产业发展模式,推动能源的可循环利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支持绿色清洁生产,实现资源的全面节约与高效利用,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1]。低碳经济主要是指在尽量脱离对传统能源的使用条件下,实现经济的转型发展和能源的转型利用,促进清洁能源、新型能源产业的推广,使经济保持稳定的可持续发展态势。低碳经济既能够实现经济的发展目标,又能够实现经济发展所依赖的新型清洁能源的可循环使用目标。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条件下,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是人类社会发展十分青睐的一种发展模式。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追求经济发展和能源效益产出的最大化,追求长期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是一种可行的未来经济发展模式[2]。低碳经济旨在充分发掘和利用清洁能源,激发新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引导传统的污染严重、能源消耗比较大的产业实现转型发展,降低传统能源产业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的污染和破坏。低碳经济的核心主要是创新新能源开发技术和传统能源的转化技术,创新传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创新新兴产业发展模式[3]。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目标是减缓传统产业发展给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减少污染物排放,进而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综上可知,低碳经济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 利用能源转化技术创新,实现能源制度的有效创新、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发展和新兴产业的不断发展,推进新能源建设的开发工作,尽可能地减少煤炭资源和石油资源等高碳能源的消耗,进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保护我国生态环境的双赢目标的一种新型经济发展形态[4]。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主要有:技术带动型、项目带动型、资本推动型、产业发展型、生态建设性、景观生态设计等多种发展模式。
2.1有利于实现能源产业转型发展
世界能源的日益紧张和环境的不断恶化使得各国转变传统的发展模式,大力推进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优化变得十分重要。其中,开发新能源,实现传统能源产业的转型发展,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等是推进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5]。在进行低碳经济模式示范发展的过程中,将低碳经济发展的试点作为突破口,通过制度设计、资源配置和低碳体制创新释放出低碳经济发展的活力,有利于推进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全面提升和能源转型目标的实现。推广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有利于缓解我国能源短缺、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之间的矛盾,促进我国不断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发展
2.2有利于开发新能源和清洁技术
推广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有利于激发我国相关人员不断开发新能源,创新能源转化、清洁技术。推广低碳环保经济还有利于提升我国资源的利用率和我国环境的承载力,使得我国能够利用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能源消耗的协调发展[6]。在某种程度上还有利于促进我国能源转化和开发技术的创新和产业发展结构模式的创新,引导居民不断改善消费,养成低碳消费的生活习惯。因而,推广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有利于推动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引导我国社会成员合理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实现我国未来社会朝着生态型、节约型、环保型的方向发展。
3.1城市规划建设的低碳发展模式分析
城市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域,高碳式的城市经济发展模式使得城市的热岛效应变得十分明显,给城市的未来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在未来的城市建设过程中,我国应当将低碳理念融入到城市规划的价值理论中,在推进城市新兴产业结构发展过程中,推动城市资源和能源的可持续循环利用,创建绿色生态节能建筑设计模式等,引导城市市民养成低碳生活消费模式,这些都利于实现低碳式城市发展模式的构建[7]。笔者认为我国相关部门创新城市建设低碳生态设计方法,积极完善城市项目的低碳规划,倡导社会公民参与到低碳城市转型发展的工作中,这对顺利开展低碳视角下城市建设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有利于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使低碳生态视角的城市景观设计人员能够积极改进景观设计方式,进而使其在大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城市规划的低碳价值理性是城市规划特有的理性特征,城市规划不仅仅是一种完全技术化和数据化城市建设蓝图,更为重要的是城市低碳规划的最终目标是满足人们对城市空间的美观、舒适需求[8]。为了实现城市资源共享的目的,在城市低碳式建设中应当通过社会理性、政策引导、低碳生活价值理念来调节和约束社会成员的低碳生活方式,从宏观的低碳发展角度协调城市有限的空间、土地资源利用、城市建设的时序安排以及环境保护等因素,进而规范人们的城市建设行为。合理的城市规划低碳价值引导可以减少城市建设过程中技术的主观片面性和城市资源的浪费问题。
3.2绿色生态节能建筑设计发展模式分析
建材产业作为我国城市化建设过程中一项高碳产业代表,实现高碳式建材产业朝着低碳方向进行转型发展是从微观上实现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一个重要突破[9]。建材产业具有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能的特征,比如建筑物采暖和空调耗能量占全国能源消耗的四分之一,这必然会给环境和资源带来沉重的压力,使得城市碳排放量始终居于首位。积极推广建筑产业的绿色生态节能设计对优化我国建筑能源的结构、降低建材能源消耗具有重要的意义。建筑产业生态节能设计是指工程师根据地理位置和自然生态环境,在行业设计中,运用生态学的相关原理和方法,开发出新能源和天然资源来协调建筑物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关系,达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和实现生态平衡的目的。坚持绿色生态节能建筑设计的可持续发展原则,有利于实现低碳视角下建材产业的低能耗、环保发展目标。在建筑施工技术人员进行绿色生态节能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当根据生态环境的理念确定绿色生态节能建筑设计的方案,有利于推动绿色生态城区和绿色建筑的发展,进而推动我国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的城镇建设。
4.1充分利用景观周围的自然资源
在进行景观设计过程中,由于受到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应当充分利用景观周围的可再生的无污染自然资源。通过因地制宜地提高这些资源的利用率,制定出独特的与当地环境相适应的景观。在基于低碳生态视角的景观设计中,还要充分利用好景观的自然采光和风能资源。例如在景观项目中开发丰富的比赛和游戏项目,增强游客的凝聚力,同时还要对景观区域进行定期的治理工作,防止景观资源的污染。为了实现景观本体设计集艺术美、视觉美和生态美相统一,应当设计出符合当地风情的休息场所、人造湖泊等人文景观。从美学角度和功能角度讲,这些景观设计具有愉悦身心、拓宽视野、释放压力、放松心情的功能。合理利用好旅游观光景点设施的安置,适当使用水资源和电力资源,防止生态资源的大量浪费。
4.2创新设计休闲长廊景观
在进行景观设计中,应当充分利用景观周边优越的地理环境,推进城市文明的生态建设。在公共活动的密集地段和高度敏感的生态景观区域建立丰富多样的生态景观,为游客的休闲旅游,观光旅游和对自然景观的体验和近距离接触提供广阔的多功能区域[10]。这有利于保持景观所处区域的生态平衡,使得景观设计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得以避免,防止景观设计给社会成员带来损害后果。为了使城市居民的归属感和社区现代感进一步增强,在进行景观设计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社会公众作为景观设计主体的因素。例如,深圳湾黄金海岸区休息长廊的实例,就是立足于其所处的独特地域特征,充分利用了区域战略推进资金在规划、土地、政策等方面搞好配套,实现景观设计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巧妙结合,推动了城市休闲旅游转型升级。
4.3重视景观项目的生态湿地修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以及与世界城市景观设计研究的不断交流和学习,景观设计的相关部门应当重新审视景观设计的低碳生态内涵,回归到对景观项目自身的反思,逐渐转变和创新景观设计的新理念,摒弃异化的传统的景观设计理念。设计人员应当树立起生态文明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立体化思维方式,反思景观空间规划的本质内涵和实质意义,探究一种与当前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相适应的低碳生态景观设计理念。景观设计人员还应当增强绿色植物的利用率,提升植物的光合作用,缓解景观周边环境的温室效应,净化景观周边的空气,同时减少景观建设的能源消耗,提升景观的空气湿度,因而重视景观项目的生态湿地修复对实现景观的低碳节能至关重要。生态湿地修复对提升绿化率,改善景观的局部气候和空气质量,促进景观周围生态能源的有效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涉及到城市规划、节能建筑、生态景观设计、产业转型等方面,提升能源的转化和利用效率,不断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引导高碳式产业朝着低碳式产业的转型发展,引导居民转变传统的消费方式对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节能减排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政府应当重塑低碳经济的核心价值理念,使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能够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幸福,实现我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城市规划建设、生态建筑设计与低碳景观设计的相关部门应当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适时创新低碳经济发展理念,自觉树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价值取向,用科学发展观引领低碳经济发展,努力建设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的低碳经济发展机制。
[1]张元.建筑生态设计中的概念初探[J].生态建筑设计管理,2014(1):11-12.
[2]王明.我国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与发展[J].科技与创新,2013(10):12-13.
[3]陈友华.生态建设规划价值论[J].城市规划,2012(10):12-13.
[4]王家庭.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我国城市发展模式研究[J].江西社会学,2014(3):85-88.
[5]邢继俊,赵刚.中国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J].中国科技论坛,2015(10):87-90.
[6]张兴平,程晓梅.中国的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和经济增长[J].生态经济 ,2014(68):19-22.
[7]冯玉华.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资源与环境,2013(9):27-30.
[8]王燕妮.浅析中国实现绿色发展的根本途径[J].人口与环境,2014(4):56-59.
[9]周玉荣,低碳经济模式下能源利用方式转变研究[J].社会环境,2014(10):23-25.
[10]于远.浅析征收碳税对中国经济与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J].湖南学报,2013(11):46-48.
[责任编辑:路晓鸽]
Analysis of development model of low carbon economy
GAN Xizhi
(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Techology,Harbin 150050,Heilongjiang,China)
With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marketing economy and the city construction,the traditional economy development model has a negative effect on the balance of environment in China.More concerns have been paid to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low carbon economy which is set according to the law of China’s marketing economy.It is significant to realize a comfortable and harmonious living environment and deepen the reform of low carbon economy system.This paper studie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model of city construction and the problem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Some strategie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reference of other researchers.
low carbon economy; development mode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10.19352/j.cnki.issn1671-4679.2016.05.019
2016-03-31
黑龙江省哲学社科规划项目(13E058)
甘曦之(1972-),女,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发展.
F061
A
1671-4679(2016)05-007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