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晶,黄海琴,郝 青
(1.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手术麻醉科,河北 张家口 075100;2.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河北 张家口 075100)
穴位电刺激治疗和对症护理对老年腹腔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王晶1,黄海琴1,郝青2
(1.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手术麻醉科,河北 张家口 075100;2.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河北 张家口 075100)
目的探讨电针穴位电刺激治疗和对症护理对老年腹腔镜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60岁及其以上124例住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按接受手术顺序随机分为Ⅰ组(穴位体表电刺激)和Ⅱ组(对照组)各62例。Ⅰ组患者于手术后以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行穴位体表电刺激,2次·d-1,每次刺激时间为25~30 min,连续治疗3 d;Ⅱ组患者不给予穴位体表电刺激。结果Ⅰ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1.6%),Ⅱ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0例(16.1%),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正确的穴位体表电刺激配合对症护理对预防老年腹腔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能显著降低发生率。
穴位电刺激;老年;腹腔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外科及妇科常规术后常见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nous thrombosis,DVT)发生率约为7%~45%[1],随着微创(腹腔镜、宫腔镜等)手术的应用,术后DVT病例数逐年增多,特别是60岁及以上的老年患者更容易发生。如治疗不及时,患者会出现色素沉着、静脉曲张、肿胀疼痛等“患肢后遗症”,严重者会导致肢体残疾,如果凝块破碎、脱落,附着肺部,可引起急性肺栓塞。我们对施行腹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采取穴位体表电刺激结合对症护理预防术后DVT发生,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03—2014-12月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妇科、外科住院拟行腹腔镜手术的60岁及以上患者124例,按接受手术的顺序随机分为Ⅰ组(穴位体表电刺激)和Ⅱ组(对照组),每组62例。Ⅰ组男41例,女21例;年龄61~82岁,平均(68.3±9.6)岁;其中胆囊切除术48例,子宫切除术11例,卵巢囊肿切除3例;手术时间1.3~3.5 h,平均(2.2±1.2)h。Ⅱ组男32例,女30例;年龄60~81岁,平均(69.1±8.3)岁;其中胆囊切除术47例,子宫切除术11例,卵巢囊肿切除4例;手术时间1.3~3.2 h,平均(2.0±1.1)h。2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类别及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下行腹腔镜手术。Ⅰ组患者于手术结束并完全清醒后3 h以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 (北京力普公司提供) 行体表电刺激,选择双下肢殷门穴 (臀部横纹线中央下方与腘横纹中点连线中点处) 和承山穴 (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的尖角凹陷处),刺激参数为2/100 Hz疏密波,6 s为一周期,2 Hz频率的波刺激3 s,波宽0.6 ms,之后100 Hz频率的波刺激3 s,波宽0.2 ms,依次轮流输出,2次·d-1,每次刺激时间为25~30 min,连续治疗3 d。刺激强度以患者能耐受而不引起疼痛为最大限度,一般情况下介于15~20 mA,由护理人员操作,同时注意穴位处的护理。Ⅱ组患者不给予体表电刺激。
对症护理:有静脉曲张史、合并血栓史的患者术中实施被动按摩患侧下肢,同时注意保暖措施,防止静脉痉挛、促进血液回流。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该遵医嘱术前给予相应的机械或药物预防措施。对于老年患者,还应避免使用患肢进行静脉输液(抗凝输液除外),尤其是同一部位,同一静脉。不宜点滴高渗、刺激的溶液,以达到减少护理操作对血管壁损伤的目的。尽量采用上肢静脉输液,确保下肢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功能锻炼。术后早期活动,如下肢抬举运动、深呼吸运动等,使用分级加压弹性长袜等措施预防DVT的发生。
术后72 h行多普勒超声检查,确定是否存在DVT及其栓塞部位。
1.3统计学方法
手术后72 h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Ⅰ组患者DVT发生1例(1.6%),发生部位为左下肢;Ⅱ组患者DVT发生10例(16.1%),其中左下肢8例,右下肢2例。Ⅱ组明显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血液非正常地在深静脉内流通不畅、阻滞,形成血栓,阻塞管腔,是DVT的基本原因,手术后、肿瘤及其他慢性病患者较常见。血管壁血凝块及周围组织炎症和下腔静脉梗阻可导致静脉回流障碍,甚至股青肿,静脉性坏疽,如引起肺梗塞往往危及生命[2],对于手术患者尤其是容易形成DVT的老年患者来说,应早期积极地防治。
腹腔镜广泛应用于临床手术及疾病诊断,腹腔镜手术建立气腹时,静脉血液回流压力低于腹内压,血流动力学发生明显改变导致下肢静脉扩张,血流缓慢,血压升高。同时,在静脉回流时,气腹状态下,患者的体位尤其是头高脚低位时,血流速度减慢的更明显。术中监测显示,腹内压力变为1.87 kPa时,股静脉压力由1.35 kPa变化为2.42 kPa左右,血流速度降低至18 cm·s-1左右[3]。充气时间越长,压力越高,下腔静脉血流的阻力也就越大。腹腔镜手术时多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肌松药物可使全身肌肉处于松弛状态,下肢肌肉原有的泵收缩功能丧失;麻醉药物可导致血流速度减慢,静脉回流血量明显减少,容易导致DVT的形成。静脉血液的瘀滞状态可使血流缓慢,血液黏度增高,凝固性加大;静脉压力增高还导致血管内皮变脆,轻微撕裂,纤维蛋白原暴露,从而激活凝血因子,影响凝血过程。
近些年来,腹腔镜手术后并发DVT及其潜在的危险已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多方面措施干预,在手术之前,先进行临床筛选DVT高危因素患者,如合并血栓疾病过往史、高血压、糖尿病、静脉曲张等患者均视为DVT高危患者[4],手术前后高度重视这类患者,给予药物进行临床预防。手术完成后,尽可能减少使用止血药物。尽可能缩短腹腔镜手术的时间,在围术期,注意调节患者机体水及电解质平衡。手术以后患者下肢体抬高,并进行适当的屈伸运动,同时要求患者尽早下地活动,以促进下肢静脉血流。然而,对于行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群体而言,由于合并多种高危因素,如年龄大、衰弱、慢性疾病致血液流变学改变等,上述物理或药物预防和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并不佳,致使DVT高发[5-6]。相关的针刺疗法、穴位电刺激和护理措施对术后DVT的预防作用被许多学者关注并应用。祖国医学认为,DVT属于中医痹症范畴,系外邪乘虚而入侵袭身体而患病,风寒湿邪痹阻,脉络不通,引起周身肢节疼痛。刺激经脉上的有关穴位可起到补正祛邪、通达经络、平衡阴阳的作用。针刺的理论基础是经络学说,针刺相应的穴位或身体特定部位能激发正气、驱散邪气,调理脏腑气血阴阳从而舒筋通络、活血化瘀,达到预防DVT的目的[7]。根据上述理论,我们对术后老年患者采用电刺激殷门穴和承山穴,观察治疗效果。本研究中,Ⅰ组DVT临床发生率为1.6%,Ⅱ组DVT发生率为16.1%,Ⅱ组明显增高(P<0.01)。另外,对比腹腔镜术后的普通护理,简单的下肢按摩及抬高患肢等方法也有更好的效果,可以联合应用。电刺激相比较传统的针灸治疗具有操作方便,无创伤、折针、感染及易护理等优点。有研究表明[8-9],刺激体表有关穴位可扩张毛细血管和微静脉,改善血液瘀滞状况,加快静脉回流速度,降低血液黏稠度,从而有效降低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降解物,加强了机体抗凝系统的作用。有研究证实[10],从病理生理学角度分析,人体经络系统的穴位受到刺激后影响大脑皮质、边缘系统和疼痛相关的区域,对接中枢网络,产生内源性镇痛物质,发挥镇痛作用。患者术后疼痛阈值增加,镇痛药物应用减少,客观上有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使DVT风险大大降低。
综上,穴位电刺激配合对症护理能显著降低老年患者腹腔镜术后DVT的发生率,具有积极临床意义。
[1]许小玲.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医药,2012,7(8):204-205.
[2]吴在的,吴肇汉.外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17.
[3]Toker S,Hak D J,Morgan S J.Deep vein thrombosis prophylaxis in trauma patients[J].Thromb,2011,20:11.
[4]赵宁,雷勇,李桂芬,等.腹腔镜子宫全切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分析[J].河北医药,2012,34(18):2768-2769.
[5]李银环.妇产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40例分析[J].中外妇儿健康,2011,19(6):204-205.
[6]Falange A,Zacharski L.Deep vein thrombosis in cancer:The scale of the problem and approaches to management[J].Ann Oncol,2005,16(23):696-701.
[7]卢永明,邱振明,林祖朝,等. 胸腹腔镜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及肺动脉栓塞[J].中国内镜杂志,2005,11(1):77-79
[8]谢红.针刺配合指压穴位麻醉应用于拔牙及止痛32例观察[J].河南中医,2011,31(2):183-184.
[9]苏黎,吴梅,夏荣.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PICC术后穴位电刺激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分析[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2,40(3):318-320.
[10]王新占,周铁中.少腹逐瘀汤加味联合穴位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45例[J].河南中医,2012,32(7):917-918.
[责任编辑:李蓟龙]
张家口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No.1321116D)
王晶(1978-),女,学士,主管护师,专业:手术室护理与管理。
R 473
B
10.3969/j.issn.1673-1492.2016.06.018
来稿日期:2016-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