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远娟(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广西南宁530007)
主题体验式教学在社院培训中的运用探索
祝远娟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广西南宁530007)
体验式教学是近年来干部教育培训中新兴起的一种互动教学模式,广西社会主义学院于2015年的部分主体班进行了主题体验式教学的实践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主题体验式教学;社院培训
体验式教学是学员通过参与某项活动获得初步体验,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与团队成员共同交流、分享个人体验并提升认识的教学方式。体验式教学是近年来干部教育培训中新兴起的一种互动式教学模式,有主动、亲历、感悟等特点,非常符合成人学习的特点。广西社会主义学院于2015年的部分主体班进行了主题体验式教学的实践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学员的好评。
2015年,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在部分主体培训班中分别开展了题为“广西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感受抗战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的体验式教学活动,在实践中主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选择体验式教学的主题、内容和地点
体验式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关键是主题的选择。体验主题的选择必须符合几个要素:情境或者机会是可以再创造的;是可以让人切切实实有身心、言语、操作或者角色等方面体验过程的;是能激发学员的兴趣和主动参与性的。此外,体验式教学主题的选择还要根据区情和学员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确定。根据这几个要素,教学团队在党外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和广西少数民族党外代表人士培训班选择了以“广西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作为体验式教学的主题。广西是少数民族聚居的民族自治区,有壮、汉、瑶、苗、侗、水、仫佬、仡佬、彝、毛南、回、京等12个世居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民族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也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省,广西有12个民族自治县,3个享受自治县待遇县,民族文化资源丰富,还建有全国唯一的民族文化博物馆,馆藏丰富,有民族文物及其他实物资料1800余件,包括居住文化、服饰文化、歌舞文化、饮食习俗文化、铜鼓文化等。以广西民族文化作为体验式教学的主题,不但有广西的特色,同时也可以让学员体验到浓郁的民俗风情,品尝到醉人的民族文化,感受到民族文化的滋润,符合体验式教学主题的要义。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和广西民族博物馆是展示广西民族文化的场馆。三江侗族自治县是侗族聚居的地方,也是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地方,对于广西各地市县开展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开发具有典型示范意义和参考价值。选择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和广西民族博物馆作为市内的考察体验教学点、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作为区内现场体验教学点,旨在通过课堂教学和现场体验、分享交流等教学形式,加深党外干部对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的知识了解和直观感受体验,从本地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保护现状着眼,提出保护和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相关参考性意见和建议。
南宁是抗战历史文化资源比较丰富的城市,2015年是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在党外人士中开展以抗战历史文化为主题的体验式教学很有纪念意义。教学团队在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负责人、党外处级干部培训班等班次选择“感受抗战文化,传承民族精神”作为体验教学活动的主题。体验地点选择在具有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昆仑关战役博物馆,有助于学员充分感受抗战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提高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认识,增强学员的历史责任感。
(二)进行教学课程设计
确定体验主题、内容和地点后,最重要的就是进行教学课程设计。在广西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培训班开班前,教学团队经过对学员们的身份、学历、岗位等情况进行分析,认为这些学员虽然都是少数民族,学历高,但是由于上学、工作等原因,对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接触、了解普遍不多、不深。据此,教学团队选择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进行设计。宏观方面,安排《广西文化遗产揽胜》等专题课,使学员对广西的民族文化的整体概貌在宏观上有一个全面的把握。中观方面,组织学员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和广西民族博物馆考察体验,让学员对广西各民族的由来、发展历史、建筑文化、居住文化、工艺文化、民俗文化等方面有一个中观的了解和体验。微观方面,组织学员到民族自治县开展现场体验教学活动,让学员从各个角度为地方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把脉,零距离直观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为当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提意见建议,并深入思考本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问题。
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负责人培训班的特点是主要以企业事业单位的骨干为主,平时业务繁忙,学习培训机会比较少,特别是业务范围以外的学习培训机会更少。因此,他们很少关注广西历史文化的相关问题,同时他们的文化素养普遍比较高,容易对一些文化现象产生共鸣或思考。为了使他们对广西抗战历史有直观的了解和感受,提高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重要意义的认识,体会民族精神对一个民族和国家的重要影响,进一步增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的文化自觉和历史责任感,教学团队以“感受抗战文化,传承民族精神”为主题,将该体验式教学设计分为五个模块。第一模块为学员论坛,先欣赏《松花江上》《抗敌歌》《黄河大合唱》《歌唱二小放牛娃》等抗日歌曲,营造氛围,然后各党派派一名学员代表谈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认识。第二模块为电影观摩,学员们观看影片《铁血昆仑关》。第三模块为现场体验,参观昆仑关战役博物馆。第四模块,撰写小组活动体会。第五模块,分享交流会。
为了便于学员们了解相关背景资料知识,“广西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感受抗战文化,传承民族精神”两个主题体验式课程还分别印发了辅导资料。“广西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课程的辅导资料主要包括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广西民族博物馆、三江侗族自治县生态博物馆等概况,广西著名文物遗址,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概况等。“感受抗战文化,传承民族精神”课程辅导资料包括《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昆仑关战役相关资料等。
(三)实施体验式教学活动
“广西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教学活动由四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是基础知识讲授。由学院老师分别在课堂上讲授《广西历史文化》《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和《广西文化遗产揽胜》等专题,使学员对广西的历史文化发展和少数民族服饰有一个基础性的知识了解。第二阶段为现场考察体验。学员分为两个小组,分别就两个教学主题进行现场考察体验、分享交流。首先,第一组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的《瓯骆遗粹展厅》进行现场考察体验;第二组对广西民族博物馆的馆藏《五彩八桂——广西民族文化陈列》进行现场考察体验。其次,全体学员赴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开展为期三天的现场体验式教学活动。第三阶段为体验分享交流。现场考察体验结束后,由两小组分别就各自的教学主题利用幻灯片进行体会感受分享交流,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发言。第四阶段为总结提升。对体验分享交流的内容进行总结提炼,形成《广西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保护与创新的思考》报告。
为了保证现场体验教学活动的效果,教学团队还作了详细周密的行前准备。一是要求每位学员要对自己本民族的发展历史、文化特点和文化精髓以及民族传承情况或者自己故乡的历史变迁、人文地理、典故文化进行资料收集,准备五分钟的发言。二是要求每位学员明确自己在本次主题体验教学活动中需要了解和调研思考的问题,并制作体验调研计划。三是行前指导教师介绍情况。教师介绍本次体验式教学活动的目标、教学设计、活动安排及具体要求。四是要求学员带着“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民族文化的传承与经济发展”、“旅游与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等问题去现场体验。
在体验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学团队进一步细化要求。第一,各小组做好分工,要选出两位学员负责活动摄影、两位学员负责资料图片收集、两位学员负责本小组的体验分享交流代表发言,其他学员负责与本地相关专家、群众交流。第二,各小组成员拟扮政协委员或人大代表身份,就每一个主题文化保护的亮点、文化的特色、文化保护需要改进的地方等方面写出一份集体提案或议案。第三,每个小组的成员又可分为若干小组,深入到当地群众家中,体验并调研当地的桥梁建筑、村寨文化、民俗文化情况。第四,每位学员要准备体验分享发言,要求分享时态度端正,发言不离题。课后总结阶段每位学员要根据本次体验教学活动的内容,撰写一份提案或议案(1500字左右)或建议和思考(3000字以上)或学习心得体会(5000字以上)。
主题体验式教学活动在2015年多个主体班开展以来,得到了学员们的高度认可和评价,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效。
(一)通过对广西历史文化的学习考察体验,增强了学员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以“广西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主题体验式教学活动为例,课程设计了三个专题的讲授,针对的是广西历史文化的不同层次和方面,《广西历史文化》主要是对广西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广西文化遗产揽胜》对广西各地各个历史时期形成和保存下来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全面的介绍,使学员对广西民族文化的整体概貌在宏观上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则侧重从服饰文化这一角度,通过对广西壮、瑶、苗、侗、水、仫佬、毛南、京、回、仡佬、彝等11个少数民族特色浓郁、五彩斑斓的服饰的讲解,让学员从中了解感受各民族的历史风貌、民情民俗、审美观念等。学员在具备了广西民族文化相关知识背景后,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和广西民族博物馆对民族文化进行近距离了解的时候,学员就看得很仔细,问得专业,交流得深入,用他们的话说:“博物馆我们以前来了很多次,但都是走马看花,外行看热闹,现在看出味道来了,体会和感触特别深。”“以前总认为广西历史上是蛮荒之地,文化积淀不够,学习考察之后,才知道广西少数民族也是很聪明的,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我们很自豪,对于建设广西文化强区也有信心了。”许多学员都表示,以后有时间要带单位的同事或小孩来,慢慢品味,用心感受。
(二)增强了学员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识
广西各民族数千年连续不断的文明史给今人留下了极为丰富又灿烂的文化遗产。这些历史文化遗产是千百年优秀文化传统和文明积淀最重要的物质载体之一。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和广西民族博物馆参观时,学员们欣赏广西各民族历史悠久、灿烂的文化的同时也发现,许多文化的物质载体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找不着了,如少数民族的服饰一般只能在节庆时看到;许多民族的习俗、工艺也没能保留下来;原汁原味的古村落越来越少,古城、古镇因为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也慢慢消失了。如广西柳州就曾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不力被住建部通报批评。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丹洲镇古城曾经是明清两朝时期的县城所在地,留下北门楼、古城墙、古书院、古县衙门、福建会馆等许多400多年前的古迹,但现在福建会馆只剩下门前还完整,主体部分已坍塌;古城墙上村民在种菜;木质结构的北门楼也无特别的保护措施,如果突发火灾,这400多年历史的古迹将不复存在。三江侗族自治县和里三王宫是古夜郞文化的遗址,于2009年列入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但是由于保护措施的缺乏,只是当地村民自行管理,文物损毁严重,非常可惜。考察体验之后,学员纷纷表示了对广西民族文化保护现状的担忧,并提出了在建筑文化、居住文化、歌舞和民俗文化方面保护传承创新的意见和建议。许多学员在分享交流发言中还联系本地民族文化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和措施。
保护传承历史文化遗产迫在眉捷,对于广大党外人士来说责任也不容推卸。习近平曾说过,保护历史文物是国家法律赋予每个人的责任,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要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让我们的城市建筑更好地体现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可以说通过现场零距离的体验感受,大大增强了学员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识。
(三)提升了学员的参政议政能力
各级社会主义学院对于党外代表人士的培训主要是以政治思想培训为主,同时注重提升党外人士的履职能力。因此,主题体验式教学活动的目的并不仅停留在让学员有直观深入的体验感受方面,还应该着力于在考察体验中不断提升学员的参政议政能力。在实践中,教学团队注重课程设计,让学员带着问题和目的去调研考察体验,并在体验过程中加强方式方法的指导,要求学员形成体验成果。以广西少数民族党外代表人士培训班为例,培训班结束后,形成了25份心得体会、调研报告和提案议案,其中,心得体会4份,提案4份,建议思考或调研报告17份。内容涵括民族文化旅游开发、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传承、文物古迹保护、民居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桥梁建筑消防设施建设、民族建筑风格与现代房地产、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少数民族统战工作等方面。不少学员把本次教学活动的成果以正式的提案、调研报告、论文等形式呈给相关部门或者公开发表,在学习的同时也履行了党外代表人士参政议政的职责和义务。学员普遍反映,这次主题体验式教学是参政议政能力的一次有效提升。
(一)体验主题要科学合理,体验内容要丰富
体验是主体内在的历时性的知、情、意、行的亲历、体认与验证。因此,体验式教学的主题选择要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选择那些学员喜闻乐见,但是平时深入接触不多,又容易引起共鸣和发人深思的主题。同时,体验的内容要比较丰富。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在2015年党外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和广西少数民族党外代表人士培训班选择“广西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作为体验式教学活动的主题正是基于以上这些因素的考虑。据调查了解,我区不少领导干部对广西民族文化了解得不多、不深、不透,认为广西文化底蕴不足,在与外省干部交流时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不足。中华文化发展繁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条件,民族文化知识的普及了解是创新发展的前提和条件,“广西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主题选择不但使学员在视野上有美的享受,在心理上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同时也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产生深深的担忧,体验非常有效果和价值。在体验内容上,既有理论知识的宏观把握,也有中观、微观的体验感受;既有对民族文化的总体印象,也有对各个子文化的直观接触,体验内容比较丰富。
在民主党派基层负责人培训班开展的“感受抗战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的体验式教学活动则感到体验内容略显单薄。昆仑关战役博物馆作为广西唯一的抗战专题博物馆,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但是仅此一个体验地点,抗日战争背景了解、广西抗战将领情况等方面的知识和体验拓展不够,导致学员讨论交流时思想碰撞交锋不足,在体验分享时话题过于集中和单一。
(二)教学实施前要有充分准备和沟通
主题体验式教学活动是互动式教学活动的一种,与传统的理论灌输不同,主题体验式教学活动需要有学员的充分参与。同时,各个教学环节都要有机衔接。因此,主题体验式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有赖于各方的前期沟通和充分准备。如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和广西民族博物馆这两个展馆平时接待观众非常多。之前,很多学员也有机会去参观。因此,如果体验式教学过程中只是如一般的观众对两个展馆进行走马观花的参观,听取讲解员一般性讲解,在学员的心里难以留下深刻印象,更谈不上作深入思考。在“广西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主题体验式教学课程设计初步方案制定之后,教学团队成员提前一个月到广西民族博馆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实地考察了解馆藏情况,与相关负责人商谈合作事宜,对讲解员的现场讲解提出了具体要求。教学团队还与三江侗族自治县统战部及相关部门反复联系沟通,确定了将丹洲古城遗址保护现状,侗寨、风雨桥等侗族特色建筑保护传承情况,侗族服饰、歌舞、饮食文化等作为考察体验内容。“感受抗战文化,传承民族精神”主题体验式教学课程在设计方案前,教学团队成员也提前到昆仑关战役博物馆现场考察,与相关负责人确定考察体验内容。在课程设计方案制定后,提前一周印发给学员,让学员提前上网去查阅相关背景知识,了解自己的学习任务,做好收集资料、现场提问交流、制作幻灯片等分工,做好体验教学的准备。
但是在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学团队也发现了前期沟通和准备的欠缺。如由于没有对博物馆讲解员的实际讲解内容提前了解,现场讲解时发现还是一般讲解比较多,对于馆藏文物、资料的背景内容涉及较少。在三江侗族自治县丹洲古城和河里三王宫考察体验的时候,所请的讲解员只是进行一般性的导游讲解,对于丹洲古城的保护旅游开发规划情况,三王宫的由来、特色、保护情况不甚了解,后来,教学团队临时请了两个村的村支书和村主任来讲解,学员们才获得了相关的信息。在体验分享交流环节,原来设计只是每个组派学员上去展示幻灯片,交流前发现这样太单调,交流的时候临时增加了一个学员代表谈切身体会和感想的环节,这个环节受到了学员的欢迎,大家讲得非常深入,令人感动,但由于这个环节是临时增加的,所以安排不是很到位,同时准备不够充分,使得部分学员的发言没有紧扣主题,说明课前的充分沟通和准备是非常必要的。
(三)体验分享要深化提升
体验式教学的效果体现在学员把考察体验过程中所获得的体验和感受,通过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实现共享,然后经过反思、总结提升为理论或成果,最后将理论或成果应用到实践中。因此,体验分享的深化提升非常重要。为了深化提升体验式教学的效果,在体验和实践锻炼中不断提升参政议政能力,在“广西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主题体验教学活动中,要求学员对三江侗族自治县的建筑文化、居住文化、民俗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情况进行实地体验、田野调查,每位学员都要明确了解和思考调研的问题,制作体验调研计划,拟扮政协委员或人大代表的身份,就每一个主题文化保护的亮点、文化的特色、文化保护需要改进的地方等方面写出一个集体提案议案。在体验分享前,各体验小组召开小组成员会议,要求谈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地方。讨论本组的主要观点,安排学员做记录,指导教师参加。在全班体验分享交流中,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每个成员都要谈体验经历印象或者感触最深的一至两点场景,每个小组都必须以幻灯片的方式展示,内容包括体验主题的概况、亮点、需改进的地方及建议。幻灯片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及影像资料。其他组的成员随时可以提出问题或看法。体验分享后,指导老师进行总结点评。
责任编辑:任淮南
10.3969/j.issn.1009-0339.2016.03.022
G724;D613
B
1009-0339(2016)03-0104-05
2016-03-31
祝远娟,女,广西社会主义学院理论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统一战线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