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哲学视角下绿色发展理念的研究

2016-03-16 03:59:26陈书纪中共宁德市委党校福建宁德352100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系统性理念绿色

陈书纪(中共宁德市委党校,福建宁德352100)

系统哲学视角下绿色发展理念的研究

陈书纪
(中共宁德市委党校,福建宁德352100)

系统哲学强调系统的整体性,是人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世界观、方法论。由于传统绿色发展过程中缺乏系统性安排,给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推进造成瓶颈。在系统哲学视角下推进绿色发展理念,须完善绿色技术系统、绿色制度系统以及绿色认知系统。

系统哲学;绿色发展;整体性

系统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观点,当前我们处于全面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期,各项举措无不体现出系统论的思维。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系统哲学思想日益显现出它作为指导人民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世界观、方法论作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就充分体现了丰富的系统哲学思维,本文拟对绿色发展理念进行探讨。

一、绿色发展理念的系统哲学特性:整体性

绿色发展主要是为了平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资源环境约束强化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我国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1]。绿色发展理念是系统大环境中能够为人们正确处理生态与人类活动关系的新理念。绿色发展理念体现系统哲学整体性的特性,它将绿色化的理念融入含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大系统当中。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普遍联系的事物是作为要素而存在的,系统中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组成有机整体。恩格斯说过:“我们所面对着的整个自然界形成一个体系,即各种物体相互联系的总体……这些物体是互相联系的,这就是说,它们是相互作用着的,并且正是这种相互作用构成了运动。”[2]自然界是一个生态系统,人类社会作为一个类自然界的存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而且,人类社会的存在是以向自然界获取必要的物质生存资料为前提的,并一步也离不开自然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要求生态系统要达到平衡的状态才能够稳定发展。正常情况下,人类如果不过度干预自然,生态系统内部可以进行自我恢复,系统内各要素会通过自我调节达到一定范围内的自我平衡。但是,如果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的破坏超过了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极限,超过了这个平衡的状态,人类就会因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遭到破坏而陷入生存危机。要保持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就要求人类树立一种着眼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的绿色发展理念。

在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资本主义狂热地追求利润最大化,疯狂地掠夺自然资源,失去了应有的尊重和敬畏,而产生了“一种不断增长的对自然‘奥秘’和‘效用’的迷恋和一种要识破它们以获得力量和财富的渴望”[3],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与消费方式是以牺牲人类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为代价的,破坏了生态的系统性,它不能解决它们自身所带来的生态危机。正如恩格斯曾强调,“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4]。在对待人与自然关系上,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要“实际地反对和改变事物……特别是人和自然的和谐”[5]。

二、系统哲学视角下传统绿色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绿色技术系统性滞后

技术具有系统性、整体性的特征。在马克思的技术哲学思想中,始终体现出系统整体特征[6]。技术的产生过程就充分体现了整体性的特征。人们要满足生活的需要促成了技术的产生,而为了满足新的需要又产生新的技术。这种序列本身就体现一种系统特性。

技术具有系统性,绿色技术也具有系统性。所谓绿色技术是指遵循生态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节约资源和能源,避免、消除或减轻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生态负效应最小的无公害化或少公害化的技术、工艺和产品的总称。其内容主要包括污染控制和预防技术、源头削减技术、废物最少化技术、循环再生技术、生态工艺、绿色产品、净化技术等[7]。可见,绿色技术具有明显的系统性,它强调与生态环境系统相协调的技术系统。技术的系统性决定了绿色技术系统是一套相互联系的技术系统群,它在使用过程中要求不造成污染或只是很少造成污染,强调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谐性、统一性。如果技术的使用破坏了生态结构,整体生态系统功能也就会被破坏。

但是,传统技术受机械的简单性思维影响,忽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超越了自然的承载能力和资源的有限性。西方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曾经对技术过度崇拜,单纯功利化的技术创新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技术失控。到20世纪60年代,国外有了对绿色技术创新的研究,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注重绿色技术的设计、研发到生产的过程,一些专家开始呼吁绿色发展理念。近年来我国绿色技术有所进步,但由于缺乏绿色技术的系统性,往往对生态系统有所忽视,尤其在绿色技术发展方面。一是忽视绿色技术造成环境污染和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二是过于重视经济效益,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不和谐,而且对绿色技术还缺乏有效的规范,如为激励科技发明和应用促进社会发展,《知识产权法》对专利权作了详细的规定却忽视了绿色技术的生态系统性。三是绿色技术之间缺少关联性。绿色技术是一个技术群,它的系统性要求不同技术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当前绿色技术之间关联度不高,主要体现在先污染后治理的末端的技术。

(二)绿色制度系统性缺失

制度也具有系统性。马克思认为制度只不过是个人之间迄今所存在的交往的产物[8]。这种协作关系是互相作用互相依赖的关系,具有系统性的特点。格鲁奇指出:“制度是构成统一整体的各个项目相互依存或相互影响的综合体,并且不同类型的制度具有规律性、系统性的共同特点。”[9]历史上有众多专家用系统观点对“制度”下过定义。制度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而且制度在变迁中表现的是系统的复杂关系,是由若干个制度构成的复杂系统关系,这种复杂的系统关系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所表现出来。这种复杂关系所组合成的集合体是一个特大的制度系统。制度具有整体性。制度系统的整体性是指制度系统不是各种制度规则杂乱无章的随机组合,各种制度安排之间不是毫无规律的偶然堆积,它是由许多制度子系统、子子系统按照某种目的或功能组合起来的有机整体[10]。社会制度特别是有关生态的制度的制定,如果忽视它的整体性就会破坏生态平衡。绿色制度就是在推行绿色发展理念过程中的各种制度性的安排,有生态政治制度、绿色税收制度、绿色价格制度、绿色经济行政管理制度等,各种绿色制度的集合就成为绿色制度体系,这个体系并不是随机组合,具有系统性。目前,我国绿色制度除了存在标准较低、覆盖范围小、可操作性较差等问题外,还存在系统性不足,在推行绿色发展理念过程中,曾出现制度的系统性缺失,如生态保护制度系统性不足,给一些污染企业钻了空子。再比如,环境与资源立法是大力提倡绿色技术创新,但在经济法中对环境效益的影响和效果却有所忽视。因此,绿色制度应该要融入各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制度规范中,以体现制度的系统性、整体性。

(三)绿色认知系统性不足

长期以来,人们对绿色发展理念缺乏正确的认知,没有形成一个动态的系统性,导致走了许多弯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化建设取得很大的发展,同时采取了植树造林的政策来改善工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取得一定成效,生态系统整体上还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但是,这一时期对于绿色相关的实践与建设仅仅是为了经济发展。这种绿色发展理念缺乏系统性的认知,导致出现一些急功近利的现象。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也曾采用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一些地方政府官员没有认识到生态系统整体性的重要性,没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有的对生态系统失衡问题的处理还存在推诿扯皮的现象。但在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危害并且在不断地进行自我扬弃,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树立科学发展观,体现生态主义的价值诉求。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对绿色发展高度重视,习近平指出:“你善待环境,环境是友好的;你污染环境,环境总有一天会翻脸,会毫不留情地报复你。这是自然界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11]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绿色发展的制度性安排,将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协调起来发展,追求的是人与自然平衡的状态,这将促进人们对绿色发展理念的认知更深一步。

三、哲学系统论视域下推进绿色发展理念的着力点

新时期,党中央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重大部署,勾勒出了“十三五”时期绿色发展蓝图,在哲学系统论视域下推进绿色发展理念主要有以下几个着力点。

(一)推进绿色发展理念需要创新绿色技术系统

绿色技术的系统性不仅在于强调自身的系统性,还要强调整个生态系统效益,和整个社会系统效益。所以要发展绿色技术的时候,只有将经济、生态、技术和社会融合在统一的大系统中,才能发挥它促进社会各项事业进步的整体效益。绿色技术创新时,就应考虑系统性的技术创新。企业采用绿色技术系统,倡导循环经济,能将一个企业生产的废弃物经过技术加工变成为另一个企业的原材料,形成工业生态系统,最大化利用原料又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属于典型的绿色技术系统。绿色技术的系统性可以协调技术、经济、社会和生态这四大发展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还可以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引导人们绿色消费。

绿色技术是解决人类生态系统困境的最终技术手段,是生态系统得以平衡的核心要素。在绿色发展过程中,应该从每个绿色技术的使用联想到对整体生态系统的影响,如果在技术使用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的排放,就需要考虑这个排放量以及会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以至对全球生态大系统的影响,进而考虑采取什么样的技术来减少这样的影响以促进生态系统的和谐。

(二)推进绿色发展理念需要完善绿色制度系统

制度的激励或惩处作用对绿色发展来说具有深远影响。从系统哲学的角度来看,绿色发展理念的推进,必然需要进行制度系统创新。2015年以来形成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涉及环境保护的督察、监测网络、生态环境损害的责任追究以及损害赔偿等配套方案的出台,为推进绿色发展理念提供强有力的系统性的制度保障。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绿色发展,更是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它更加强化激励性补偿,如从系统的角度建立横向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曾经在一些生态功能区更注重生态保护,但是也因此错过发展的机会,从系统的角度看,就要政府给足了生态补偿,要强调责权对等,重点生态区域的生态补偿要有权重的体现,有必要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等倾斜性的补偿制度以促进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

在绿色发展过程中,绿色产业投资大,利润空间少,所以必须改善一些不利于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如财政上为了促进“绿色产业”包括环保产业的发展,在税收制度方面就要作出修改,包括价格政策以及其他政策都需要从系统性的角度来考虑,绿色发展理念需要这些系统性的政策制度来引导。在哲学系统论视角下进行绿色制度创新,就要将绿色发展的理念传递到社会制度各个子系统的各个要素上,融入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全方位全过程。从系统的角度构建政府、市场、企业、个人联动的整体性绿色发展机制。

(三)推进绿色发展理念需要强化绿色认知系统

人类社会属于生态大系统一大分子,绿色发展理念就是树立生态系统的观念。对于绿色理念“先污染、后治理”的认知使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如英国创造大量物质财富的同时也造成严重污染,雾都伦敦成为英国环境污染的一个典型现象。由于当时的历史发展阶段这些为数不多的先发展起来的国家造成的环境污染还未造成全球性的生态破坏,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以及世界各地交流交往的增多,发达国家的生产方式逐步向世界各地扩展,资源和环境以惊人的速度遭到严重的破坏,超过生态系统进行自我修复的极限。而且,传统对绿色发展的理解过于功利,在认知上缺乏系统性、整体性,对环境问题不能治标治本,因此要实现绿色发展人们必须改变以往的认知。

在哲学系统论的视角下,绿色发展理念应是着眼于全球生态的大系统。在当今,发达国家绿色发展意识有所提高,但是其生态环境保护多限于本国内的保护,缺少系统性的眼光。在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度加快以及各地自然资源禀赋的不同,东部、中部、西部等生态系统也存在不平衡。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对绿色发展有了新的认知,生态与环境保护已经不仅仅停留在维持、修复与阻止恶化,而是向高质量生态的转型,这就更要牢牢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要强化系统的认知,要认识自然规律,按生态系统的规律办事,要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地去总结经验,去强化认知。在生态区域上,要密切协调和合作,要有心怀天下着眼全球的系统性的眼光。

[1]吴晓青.为何要把绿色发展作为五大理念之一[J].中国经贸导刊,2016(1):上.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92.

[3][加拿大]威廉·莱易斯.自然的控制[M].岳长龄,李建华,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35.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83.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5.

[6]管晓刚.马克思技术哲学思想的系统整体特征[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6).

[7]王忠学,陈凡.绿色技术系统观[J].理论界,2004(2).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79.

[9]Cruchy A.Comparative Economic Institution[M].Beijing:ChinaSocial Sciences Press,1985:42-50,123-130.

[10]李志强.制度系统论:系统科学在制度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软科学,2003(4).

[11]这四年两会,习近平到“团组”最关心哪些大事[EB/OL].(2016-03-15)[2016-03-16].http://www.chinanews.com/gn/2016/03-15/7798360.shtml.

责任编辑:顾榕昌

10.3969/j.issn.1009-0339.2016.03.002

D616

A

1009-0339(2016)03-0009-04

2016-03-22

陈书纪,女,中共宁德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为绿色发展观。

猜你喜欢
系统性理念绿色
绿色低碳
品牌研究(2022年26期)2022-09-19 05:54:46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对于单身的偏见系统性地入侵了我们的生活?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海峡姐妹(2019年3期)2019-06-18 10:37:10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34
超声引导经直肠“10+X”点系统性穿刺前列腺的诊疗体会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国卫生(2014年9期)2014-11-12 13:02:00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
中医研究(2014年10期)2014-03-11 20:29:36
论《文心雕龙·体性》篇的系统性特征
名作欣赏(2014年29期)2014-02-28 11:24:31
时态的系统性研究
外语学刊(2011年6期)2011-01-22 05:5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