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至理名言

2016-03-16 03:05李田心
甘肃理论学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唯一标准实践论词典

李田心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南国商学院,广州 510545)



毛泽东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至理名言

李田心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广州510545)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伟人毛泽东首先提出的至理名言。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咬文嚼字会认为它不符合逻辑,因此出现了形形色色的误读和误解。毛泽东的这一名言中的“真理”指的是“相对真理”;“相对真理”必须由实践检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客观真理——绝对真理,指导实践,不由实践检验。 毛泽东《实践论》中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有两个语境意义:1.“实践是检验所谓的真理唯一标准”;2.“实践是检验某一认识或者原理是否是真理的唯一标准”。被公认为引起了中国思想大解放的文章的题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意思是:“实践是检验‘两个凡是’不是真理的唯一标准”。

毛泽东;提出;首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引言:伟人毛泽东提出一句人人皆知、家喻户晓的至理名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句至理名言在中国几乎人人皆知,家喻户晓,影响了几代人和正在影响许多人。可是这句话到底是谁首先说的大家说法不一。研究发现,此至理名言源于《实践论》。

毛泽东在《实践论》说过此话,虽然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一点不同。1937年1月,毛泽东说:“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1]282-299毛泽东又说:“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1]282-299

一、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咬文嚼字的结果是贬低真理,抬高实践的功能

毛泽东的这一至理名言来源于特定的语境,离开特定的语境,从字面上咬文嚼字,这一名言不但会变成不包含哲理的非名言,还会变成不符合逻辑的荒谬。

咬文嚼字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其中的“检验真理”就有懈可击,不能自圆其说。“真理”已经是真理,经由了检验才称之为真理,用不着实践检验。

由此的误解是,这句话把实践抬高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实践凌驾于真理之上。实践什么都可以检验,包括真理。

离开语境的理解产生不符合逻辑的荒谬是,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真理,它们必须经由实践检验。

离开语境的理解产生的误解是,这句话降低了真理的指导实践的功能。离开语境的咬文嚼字,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具有的指导实践的功能没有了,它们必须经由实践的检验。

二、至理名言确被误解

学界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形形色色的误解。归纳起来有下列几种: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说法不周延。实践只是检验真理的方法和途径,不是唯一标准,唯一标准是人类的全部知识。

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说法太绝对,违背唯物辩证法,逻辑推理也可以检验真理。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实践”没有明确的界定,它是什么实践呢?

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论断在表述不符合逻辑,存在不可克服的矛盾。

三、至理名言,言之有理,无隙可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说法能够周延。实践是方法和途径,也是唯一标准,这里说的真理指的是从实践得到的真理。检验从实践中得到的真理是否是真理,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就得运用人类的全部知识。在实践中检验真理,运用一切手段和方法,逻辑推理是其中的一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的“实践”意指革命实践,正确的实践,犹如至理名言“知识就是力量”中的“知识”指的是产生正能量的知识,力量都是正能量动力,不需要特别说明,它不明而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至理名言,言之有理,无隙可乘。

“真理”分为“相对真理”和“客观真理”即“绝对真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检验真理”指的是“检验相对真理”,不是“检验绝对真理”。“相对真理”必须经由实践检验,经过无数次的实践检验变成“绝对真理”。 “真理”是“相对真理”的代名词,不指“绝对真理”,“绝对真理”不需要实践的检验。

中外词典把“真理”定义为认识主体对客观对象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认识主体对客观对象及其规律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认识,这种认识不是一次两次就能够完成的,需要反复多次的认识,这种认识就是实践检验真理。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经过实践反复检验了的绝对真理,它高度概括了实践经验,使之上升为客观真理,并用来指导实践。

汉语词典对“真理”有定义。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说:“真理 名 真实的道理,即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反映。”[2]4730

真理是认识主体对客观对象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人们通过实践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检验真理、正实真理和发展真理。客观真理是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相对真理不是客观真理,相对真理在没有变成绝对真理之前,带有主观性,经过无数次实践的检验之后,其主观性被去掉了。人在实践中的认识是有无数相对真理不断接近绝对真理的无限发展过程。真理同错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现代汉语词典5版》又说:“相对真理 在总的宇宙发展过程中,人们对于在各个阶段上的具体过程的正确认识,它是对客观世界近似的、不完全的反映。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是辩证统一的,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在相对真理中包含有绝对真理的充分,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就是绝对真理。”[2]1484

《现代汉语词典5版》还说:“绝对真理 指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2]747

汉语词典关于真理的定义可以归纳为: 真理就是真实的道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就是真实的道理。真理有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之分。

英语原文词典对“真理”的定义。

《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词典》说:“truth 4[c]a fact or principle accepted as true or for which proof exists”真理:the truth of science ”[3]1886

上面的英语全部翻译成汉语是:真理 4【可数】事实或者被认为是真实的原理或者被认为有证据证明的原理。如科学的真理(笔者译)。

《牛津高级英汉双解大词典(第六版)》说:“truth 3[c]a fact that is believed by most people to be true.”[4]1095

上面的英语全部翻译成汉语是:“真理 【可数】被大多数人认为是真实的事实。”(笔者译)

中外词典的对真理的解释与毛泽东所说的真理是一致的,指的是相对真理。指的是被认为是真实的原理或者被认为有证据证明的原理或者是被大多数人认为是真实的事实,带有主观性。“真理”的开始阶段是从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的一种认识,理性的认识可以指导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循环往复,每一次的实践和认识比前一次有进步。毛泽东说:实践可以发现真理,这个真理指的是英语词典所说的“被大多数人认为是真实的事实”。 “被大多数人认为是真实的事实”还必须接受检验。实践可以证实“真理”—— “被大多数人认为是真实的事实”。并发展“真理”—— “被大多数人认为是真实的事实”。从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认识,理性的认接受实践的检验,实践、认识、循环往复,每一次的实践和认识比前一次有进步和发展。

毛泽东的话中的“真理”指的是“相对真理”,指的是“被大多数人认为是真实的事实。”

四、根据语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暗指“实践是检验所谓的真理的唯一标准”

毛泽东的这一至理名言源于《实践论》。毛泽东1937年7月写作《实践论》,毛说他在第二次国内战争末期和抗战初期写了《实践论》和《矛盾论》,它们是为了当时的需要而必须写的。[5]68

当时中国革命的需要是马列主义中国化。当时,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路线,在党内占统治地位,那些喝过苏联“洋墨水”的人,以“马列主义理论家”自居,用马列主义的只言片语,冒充马列主义,指责毛泽东的主张是“狭隘的经验主义”、“右倾机会主义”等,批评毛泽东“山沟里出不了马列主义”。毛泽东被撤销了领导职务,革命根据地以此丢得精光,1935年遵义会议确定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到达延安以后,没有忘记以前的深刻教训,《实践论》在此背景下产生。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暗含“实践是检验王明的自称为马列主义真理的‘左倾教条主义’不是真理的标准”,暗含王明的自称为马列主义真理的“左倾教条主义”经过革命实践证明不是真理。

五、“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实际意义是“实践是检验某一认识或者原理是否是真理的唯一标准”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说:“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1]282-299毛泽东紧接着说:“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这句话的“真理”指的是“认识或理论”。

毛泽东笔下的“实践”有四个阶段。“实践”是人们初始的有意识的主观活动阶段,这一阶段主观的有意识的活动产生认识,这一认识是真理的萌芽,因此,“实践”是感性认识的初始阶段的活动;人们在实践第一阶段得到的感性认识经过“实践”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实践第二阶段的活动,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都是认识;“实践”的第三阶段是检验真理——理性认识的活动;“实践”的第四阶段是发展真理——发展相对真理的活动。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说:开始的实践活动看到事物的片面和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如,到延安来考察的人,听到了各种各样的话,看到了各种文件,看到各种各样的现象。这些是感性认识,还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1]282-299

毛泽东接着说:实践活动继续进行,实践过程中,感觉和印象的东西在头脑中反复多次,脑子里发生认识过程的突变(即飞跃),产生了理性认识。[1]282-299

毛泽东接着说:许多理性认识的真理性是不可靠或者不完全的,实践的检验可以纠正其谬误和补充其不完全性。这就是所谓实践是真理的标准。[1]282-299

毛泽东又说,实践可以发现真理,实践可以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实践是无穷的,认识是无穷的。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马克思列宁主义不终结真理,而通过实践不断地认识真理和发展真理。[1]282-299

六、由胡耀邦组织的、邓小平领导的、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题的大讨论

38年前,胡耀邦亲自组织的、邓小平亲自领导的、以南京大学教师胡福明初写的、经过多人修改的、最终由时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定稿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意在言外,是一篇影响深远而巨大的文章。在中国,由它而引起一场全国范围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其时,“四人帮”被粉碎后,意识形态领域受到“两个凡是”(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的严重束缚。 邓小平几次大胆地指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我们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在此政治背景下产生,从根本理论上否定了“两个凡是”,冲破了“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推动了全国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做了重要的思想准备,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的思想先导。这场大讨论,为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奠定了思想基础。

七、伟人的名言在语境中出现,必须在语境中被解读

意义在语境中产生,在语境中被理解,脱离语境就可能产生各种歧义和误解。

美国前语言协会会长、著名语言学家奈达说:词语的意义在语境之中(The real clues to meaning depend on contexts)[6]186

词语意义与语境紧密关联,不抽象地存在。离开了词语被使用的时间、地点、场合、词语使用者、词语被使用的目的等语境因素,词语的具体意义就不能确定。

语境包括两种因素: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 语言因素是语言系统内的各单位,如词、句和段落。

“他是湖南省长沙市人”这一短语有歧义;第一个意义是“他是湖南省、长沙市人”,第二个意义是“他是湖南省长、沙市人”。可是当人们介绍国务院前总理朱镕基的时候说:“朱镕基总理是湖南省长沙市人”,它是不会产生“朱镕基总理是湖南省长、沙市人”这样的歧义,因为人们不会脱离语境进行理解。

非语言因素是语言系统外的因素,如时代因素、社会因素、文化因素、知识因素。

“不管黄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是四川俗语,邓小平将其中“黄猫”改为“白猫”后引用来谈农业生产。“四人帮”把它视为“唯生产力论”的典型言语来批判。 1962年,邓小平提出搞农业要采取灵活的政策和办法,包括“包产到户”、 “责任到田”等之类的措施都可以实行。 有人对“猫论”提出疑问和异议,邓小平对此进行解释说“当时,国家很困难,谁能想办法渡过难关就是好样的。话没有错。目的是鼓励生产、恢复农业,没有别的用意,也没有什么用心。”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这一名言成为党的新时期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发展的理论标志之一。

有人对“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离开语境,咬文嚼字,片面理解,错误解读。 有人认为,“猫论”只看结果不重过程,追逐利益,不择手段。有人认为“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就是“不顾法律尊严,违法乱纪,不顾道德,不择手段,一切向钱看。”

“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是俗语,有俗语固定的意义。 “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是四川农村的一句俗语。天府之国,田多粮多,鼠多猫亦多。农人养猫,为的是灭鼠护粮。所以,黄猫也罢,黑猫也罢,只要能捉住老鼠,就是好猫。

汉语类似的习语有很多,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它们都有固定意义。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约定俗成的意义是不冒险,就不会有好的收获。 对“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咬文嚼字,脱离习语本意,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理解;它的咬文嚼字的一个意义是“入虎穴可得虎子,入猫穴可得猫崽,入狗窝可得狗崽。” 对“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咬文嚼字,可以推断它不合符逻辑。 人们完全可以批评“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得虎子为什么一定要到虎穴?虎穴之外也可以得到虎子,例如,虎带着虎子在外猎物之时。

习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理想。“中国梦”中的“梦”的意义是理想。理想是信仰,是信念,犹如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的理想和信念一样,“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理想。共产主义是理想,是真理,“中国梦”同样是理想,是真理。脱离语境,咬文嚼字地理解“中国梦“,产生负面意义。

中国的汉语词典中“梦”的定义严重的滞后。2005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说: “梦 1.名 睡眠时局部大脑皮质没有完全停止活动而引起的脑中的表象活动。2.动 做梦:梦见。3.比喻幻想:梦想。”[2]937因此,如果根据汉语词典,咬文嚼字地解释,“中国梦”可能被曲解为梦、梦幻。

结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放之四海而管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哲理名句,至理名言,合情合理,符合逻辑。这一至理名言可以用于各种语境,根据上下文产生不同意义: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以产生“实践证明那种所谓的真理不是真理”;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以产生“经过实践证明那种认识或者主张是真理”;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以产生“社会实践证明那种认识或者主张不是真理”;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以产生“实践可以证明那种认识或者主张是否是真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至理名言,放之四海而管用。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1.

[2]吕叔湘.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M].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3]朗文当代英语大辞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4]Judy Pearsall ,Patrick Hanks ,Catherine Soanes.新牛津英汉双解大词典[Z].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5]田心铭.《实践论》对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化的几点启示[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2-2.

[6]Eugene A.Nida & Charles R.Taber.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Leiden: United Bible Societies,1969.

[责任编辑:康继尧]

2016-04-04

李田心(1948—),湖南祁东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重点研究领域为奈达翻译理论。

A84

A

1003-4307(2016)03-0085-04

猜你喜欢
唯一标准实践论词典
拉开中国改革开放大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从李达到陶德麟的《实践论》解读之路
米兰·昆德拉的A-Z词典(节选)
米沃什词典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实践论(节选)
《实践论》的时代价值刍议——学习毛泽东实践观的感悟
百姓感受是评价改革唯一标准
科学家的提问
漫画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