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梦娜
(宿州学院 音乐学院, 安徽 宿州 234000)
作品分析在二胡演奏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杨梦娜
(宿州学院 音乐学院, 安徽 宿州 234000)
作品分析相关课程作为高校专业音乐教育的基础学科,对音乐学、音乐表演专业学生的基础音乐素养与音乐作品理解能力具有一定的提高和辅助作用。二胡演奏者如果能够熟练、灵活地运用作品分析技巧,对二胡音乐作品进行科学而系统的分析,将有助于二胡演奏者对所演奏的音乐作品进行更为深入的认知与理解。笔者通过二胡演奏,分析音乐作品的重要性及其应用,将二胡音乐艺术的感性表现建立在对音乐作品的理性分析之上,这样的艺术表现才能够更趋于作曲家的初衷从而完美呈现作品。
二胡演奏 ;作品分析;重要性;作用
作品分析相关课程作为高校专业音乐教育的基础学科,对音乐学、音乐表演专业学生的基础音乐素养与音乐作品理解能力具有一定的提高和辅助作用。二胡演奏者如果能够熟练、灵活的运用作品分析技巧,对二胡音乐作品进行科学而系统的细节分析,将有助于二胡演奏者对于所演奏的音乐作品进行更为深入的认知与理解。一位优秀的二胡演奏者,除了具备高水平的演奏技巧外,还应对音乐作品有深刻的理解,将音乐艺术的感性表现建立在对音乐作品的科学分析之上,具有理性思维的演奏有的放矢,做到“少则亏缺,多则过繁,故有恰好之力,以圆活完满为度”,[1]这样的艺术表现才能更趋于作曲家的创作初衷,并完美呈现音乐作品。
西方国家对于音乐分析有科学而具体的定义与界定:音乐分析(music analysis)在西方音乐理念中是指音乐作品的作曲技法本身的综合分析;音乐学分析(analysis of musicology)是指音乐学科中的文史哲美学等人文层面的分析,从音乐作品的历史实践、音乐审美、哲学思想等方面来看待音乐作品。两者之间的分析目的、分析角度以及分析途径有所不同。[2]笔者在本文所讨论的二胡音乐作品分析是基于二胡演奏艺术的需要,涵盖了西方音乐理念中音乐分析与音乐学分析的综合性、全面性,对音乐艺术作品进行分析。
在二胡演奏过程中,作为二胡音乐作品的创作者与听众之间的媒介“演奏者”来说,需要承担“准确、完整再现音乐创作者的音乐创作理念”,同时,又要“通过自我演奏技巧的表现为听众提供音乐审美”的双重任务。[3]因此,许多优秀的二胡音乐作品是二胡演奏家与作曲家共同探讨、反复修改后才呈现出臻于完美的形态和内容,甚至于很多优秀的二胡音乐作品的创作者本身就是优秀的二胡演奏家,他们所创作出的二胡音乐作品不仅在音乐形式上科学完整,而且在二胡演奏方式上也更为优美流畅,能够充分展现二胡本身的音质特色。
对音乐作品本身的创作背景、历史时代风格特点进行客观认识与了解,对作曲家的成长历程与生活环境的客观认知,都是对二胡音乐作品的历史范畴与地域风格特色准确把握的基本途径。二胡演奏者进行“二度创作”的演奏过程中,音乐作品是否能够真实再现、忠于作者创作初衷,其基础在于是否对作品的人文背景和谱面信息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演奏者沉浸于音乐作品内部,综合分析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安排、调式调性转换规律、音乐织体和声特点等基本音乐元素,准确把握和再现音乐作品的风格特征和作曲者的创作个性。这样,二胡演奏者才能从更广阔的文化视野、更高的思想层面理解音乐作品,从而更准确地把握音乐作品的创作动机,获得更为真切的情感表现。
(一)对音乐作品创作背景的音乐学分析
中国历史文化悠久,虽然很早就统一了语言文字,但是,由于地域辽阔,生活条件与习惯不同,造成不同地区的发声音调都有着巨大的差异性,这直接导致不同地域的音乐元素具备本地区文化标志性的音调和旋律特点。分析这些方言特征,我们会清晰地发现,中国不同地域的语言声调、发音习惯,最为直接地表现在本土传统音乐的特色旋律中。纵观国内外作曲家,他们的音乐创作无时无刻不在自己的音乐作品中流露出自己所生活的那个时代、有限地域范围中所特有的音乐元素。一个时代的文化思想会不断影响作曲家的创作,伴随着作曲家的成长经历而获得的体验也会成为其无法磨灭的情感来源与创作动机。
二胡演奏者在拿到一部音乐作品时,首先要对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作曲家的生平简历以及创作经历进行详细的了解与认识,不断拓宽自我文化视野,还原作者创作此音乐作品当下的生活环境与时代特征;这样,才能切身地感受到作品旋律中的音乐动机,两个音之间的线性旋律流动过程。演奏者利用二胡传统演奏技巧吟、绰、打、滑、揉等演奏方式对每一个音的音头、音腹、音尾做出拟人声的“声腔化”演奏处理,对作品乐句的音色、风格特征、情感倾向做出最初的判断,这样才能准确定位音乐作品的演奏方式以及音乐旋律流转细节。
(二)对音乐作品本身的音乐分析
对于西方古典音乐文化来讲,音乐作品侧重于和声、复调、曲式结构等音乐织体的创作,而中国传统音乐的音乐文化特色主要表现在旋律进行、节奏特征、音色对比、语言差异性等方面,这与我国具有多民族语言声调、发音节奏有关。由于地域特点造成的语言差异性直接表现在各地区民歌演唱风格中,影射到各民族器乐的演奏风格。
不同民族特色的民歌具有本民族特有的调式调性音阶,造就了多声性音乐语言。例如,陕西风格作品《兰花花》中对宫调式、徵调式清乐音阶的使用,“清角-变宫”形成的四度音程关系是兰花花主题旋律的特色音程。各民族地区的音阶构成、旋法进行上都存在着明显差异性,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语言各不相同,很难用同一种音阶体系来概括描述所有的民族音乐,更不能生搬硬套欧洲音乐体系标准。
中国传统民族音乐与传统文学文化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与表现关系。从表象的文学结构形式上来看,中国文学讲究对称的结构形式,因此,在音乐进行的乐句处理上,常会出现上下句对称、呼应的乐句结构,如《葡萄熟了》第一乐段就常出现呼应、对称型乐句;古典诗词讲究“起、承、转、合”的结构形式,音乐作品中也有类似的四句结构段落,如《蓝花花叙事曲》中“蓝花花好”的小快板乐段中就多次出现“起、承、转、合”结构形式的乐句;传统文学中有五言、七言绝句,传统民族音乐作品中也会常出现“4+4”小节,“8+8”小节的句式结构,等等。因此,在对二胡音乐作品进行曲式结构分析的时候,对这种传统以“四”为基础的句式结构的演奏处理上就要遵循传统“起、承、转、合”的乐句关系进行强弱处理,或是“板腔体”式的强弱对比。通常情况下,这样的音乐乐句结构都是第一句主题陈述;第二句沿着首句的音乐思路做继承式发展进行;第三句音乐乐句出现转折,具体表现在节奏进行的变化或是乐句调式的变化上;第四句则在节奏或旋律进行上回到首句的形式感做回归式结尾。这样的乐句进行在表现形式结构逻辑上较为清晰、圆满,而且在结构形式上讲究对称、圆融、回归,在演奏中需要在强弱的安排上跟随乐句的进行作出相应的变化处理。
每一部音乐作品都有其特有的结构形式,无论是结构短小精悍的音乐小品,还是具有复杂而完整曲式结构的套曲、奏鸣曲作品,都是由每一个音乐动机、音乐元素变化发展而来。因此,重视对音乐作品的语法结构分析,找出每一个音乐语汇在整个乐段中的存在意义,就如分析语法结构中的主谓宾和修饰副词、形容词、助词等,在乐句的处理与表现上合理设置呼吸、语气的抑扬顿挫,就像语言表达一样,通过句逗停顿、语气的强调或轻描淡写,让听众能够清楚接收到你所要传达的潜在情感内容。
(三)二胡作品钢琴伴奏的作品分析
20世纪初,受到西体中用的音乐创作理念影响,国内相继出现了一大批借用西方复调、和声、曲式结构写作技术而创作的二胡音乐作品,这些作品的出现为二胡音乐艺术的艺术表现力提供了更广阔而多元的发展空间。音乐心理学相关研究数据结果显示:“旋律、节奏、和声等在美妙的变化多端的音色配合下,很容易使人产生相关的联觉、通感,其中尤以视听联觉形成的色彩和光亮度的感觉为主。”[4]因此,二胡演奏者通过内心听觉期待演奏一段情感丰富、饱满的音乐旋律时,脑中已形成一个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音乐形象,通过演奏技巧,利用音色变化来呈现一个完整的音乐作品形象。相比较而言,钢琴所演奏出的音乐织体的立体感、融合感、透视感与音色的均衡性更具艺术感染力,特别是西方浪漫主义乐派产生之后,对于钢琴音色上的追求就更加严苛。作曲家对二胡音乐作品中钢琴伴奏旋律的创作更倾向于营造出钢琴音色中柔软与坚硬,朦胧与清晰、明亮与暗淡、清冷与温暖等音色质感方面的对比,这为传统民族乐器二胡的艺术表现力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色彩。
西方的多声部音乐表现方式相比较我国传统音乐单旋律、线性旋律音乐表现方式来说,具有更丰富的音乐织体色彩,蕴含情感表现的信息量更大,能够深刻而多方面地立体表现作曲家的创作理念。因此,二胡作为单旋律乐器无法承载起的音乐内容,就会通过钢琴伴奏来渲染与烘托。以《三门峡畅想曲》为例,作品为了描写三门峡水库的雄伟气势与黄河水一泻千里的宏大场面,二胡旋律的引子部分采用从慢到快、由弱到强三个八度内的五声音阶琶音进行来表现三门峡水库开闸后一泻千里的壮观场面,让间奏充分地表现出新中国建立时期社会主义建设者们豪迈的气概与激动的情绪;从整个作品的曲式结构上来看,《三门峡畅想曲》兼容了中国传统器乐多段体结构,“快、慢、快”的板式结构特点,还带有西方音乐体系中“再现复三部曲式”或“再现四部曲式”的混合结构特征;伴奏旋律核心音程的使用具有明显的中国传统五声性调式风格,伴奏节奏清晰明了,能够突出二胡旋律的板腔特征。因此,在二胡演奏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跟随钢琴伴奏的音乐织体色彩变化表现快板段落中的节奏重音与弹性。
作为一名优秀的二胡演奏者,演奏技术固然占到最为重要的地位,没有娴熟的演奏技巧,便无法精准地表现出自己想要的音乐形象。在此基础之上,演奏者必须全身心投入到音乐文化内部,客观而全面地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动机、创作背景,构成此音乐作品的基本音乐元素,曲式结构,以及与它相关的所有文字信息,这样才能够客观而准确地理解作品内涵,呈现出最为真实的音乐作品。
[1] 徐樑,徐上瀛著.溪山琴况[J].北京:中华书局,2013.
[2] 姚恒璐. 音乐作品的完形分析与综合分析[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6,(3).
[3] 张前.音乐表演艺术论稿[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
[4] 罗小平, 黄虹.音乐心理学(第二版)[M]. 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胡栩鸿
On Importance and Application of Music Analysis in the Erhu Performance
YANG Meng-na
(School of Music, Suzhou University, Suzhou Anhui 234000, China)
The relevant music analysis courses, as the basic subject for music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the functions to help improve student’s music accomplishments and their understanding of music works. An Erhu-player will have further understanding and perception of relevant music works as long as he/she applies analysis techniques to music works in a skillful and flexible way works and has scientific and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m. The author conducts a further research on of Erhu music works to analysis of the importance and application of in-depth research on the importance and application of music analysis in the Erhu performance in order to appreciate the sentimental beauty of Erhu performance based on rational analysis of music works. Only by doing so can the artistic expression able to tend to be more faithful and full-fledged.
Erhu; music analysis; importance; application
2016-04-16
宿州学院校级教研项目(szxyjyxm201334)
杨梦娜(1984-),女,河南开封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二胡演奏与教学。
J632.21
A
1674-344X(2016)06-007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