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右任书学思想探析

2016-03-16 03:29阮宪镇
黄山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碑学于右任草书

阮宪镇

(宁德师范学院 中文系,福建 宁德352100)

于右任书学思想探析

阮宪镇

(宁德师范学院 中文系,福建 宁德352100)

于右任是我国著名书法家,受当时社会历史环境影响,形成独特的书学思想。其集中表现在对魏碑的推崇,对标准草书实用性的倡导,对书写自然观的提倡。于右任书学思想对当代书法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于右任;书学思想;内涵;意义

于右任是中国近代书坛一颗璀璨的明星。凭着他非凡的才情智慧和对书法艺术的无止境追求,为我们创造了大量的书法艺术珍品,为近代中国书法树立了一座丰碑。近年来关于右任书法的研究者不乏其人,他们对其学书经历、标准草书创制进行了探究,然而对其书学思想领域的研究所见甚少。

一、于右任书学思想的社会背景

人的思想和行为是特定历史环境下的产物,每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都离不开特定的社会背景。所以研究于右任的书学思想,就不能不研究他所处的时代。在中国近现代书法史上,晚清民国是一个特殊的阶段,当时的社会思潮和书风在书家身上打下了属于那个时代的历史烙印。

(一)清后期至民国的社会思潮

清代乾嘉以来,社会、政治就开始进入衰乱时期,政治滑坡、史治腐败、奢靡成风。朴学泥古守旧,脱离实际,甚至一些人将学术作为附庸风雅的工具。而至道咸时期,出现了包世臣、林则徐、魏源等大批力主改革时政的思想家。考据之学大兴,碑学崛起,蔚成风气,这也带动书法思想中碑学理论的创建和书体的实践。从鸦片战争开始,西方列强不断对中国进行侵略,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中国不仅要割地赔款,还逐渐沦为半殖民地。一些“开眼看世界”的大臣学者认识到民族危难,试图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发展工商业以复兴清王朝。清政府内忧外患,已无暇顾及民间活跃的各种异质思想。

随着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考古学的深入和大量书法资料的出土,书家们开始更多地追求书写的个性化。另外,尽管科举取士制度废除,建立了一些新式学堂,但是大多数书家都是历经了两个时代,深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具有扎实的国学修养和帖学基础,同时也深受碑体书法思想的影响,抛却了言必有二王、赵体的传统。东西方思想文化的激烈碰撞和崇尚科学之风的形成,使人们的创作思想更为自由,面对国家的衰弱,爱国人士认识到自强、尚武精神是振兴中华民族的必备精神。

于右任生于19世纪80年代,这是一个旧的秩序即将打破、新的秩序又难以建立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灾难深重的民族危机激发了爱国志士的民族忧患意识和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感,于右任也不例外。他从青年时期即以反封建、反专制和反落后的志向与言行闻名于三原。其后,在反清斗争的流亡岁月中,他积极宣传,奋力鼓吹革命,鞭挞清政府的昏聩腐败。辛亥革命以后,继续为反袁、反北洋军阀而奔走呼号,竭忠尽智,支持孙中山先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1]2可谓是他一生的使命。

(二)晚清至民国的书风

社会的变迁促进学术、文艺的发展,学术、文艺又成为社会变化的反映。清代早期的书坛崇尚董其昌、赵孟頫的书法,以阴柔细腻之风为主流。清代中后期书坛便发生了重大变化,最突出的就是碑学兴起,推崇碑体的书家云集,如李瑞清、康有为等人。同时也出现了较多的碑学理论,如阮元的《南北书派论》和包世臣的《艺舟双辑》等,这些书籍的出现,从理论上树立了崇碑的思想,对近代书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进一步巩固了清代把北碑作为正统的思想,还把碑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书法发展至清代后期,打破了宋、元、明以来帖学一统天下的局面。书家们不只局限在对先秦文字和汉代隶书的研习上,而是开始注意到魏晋南北朝的摩崖石刻、墓志、造像,形成了苍茫深厚的书风。自何绍基、包世臣、康有为后,碑学开始在书坛占据主要地位,追求“金石气”逐渐成为书坛潮流。

民国书法承接晚清,具有明显的碑学特征。虽然经历了朝代的更替和政体的变革,但并没有影响书法的发展,相反民主思想的传播和西方文化的融合使书法界更加活跃,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出现了更成熟的碑学理论,书风也更加多元化。从当时的书写情况来看,继承清代将北碑视为正统者有之,重视帖学者有之,提倡碑帖融合者有之,其中碑帖相融合成为民国时期的主流。但由于时代的局限及碑学自身的积淀尚未成熟,碑学并未达到帖学中王羲之的高度。于右任从帖学入门,后来专心收集和研究碑刻摩崖,他将碑帖进行融合,书写既有碑的大气磅礴,又不乏帖的温润多姿。无论在草书方面,还是在楷书和行书方面他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有人说他是碑学领域的“王羲之”,也有人把他尊称为“草圣”。

二、于右任书学思想的主要内涵

纵观于右任一生,从少年时代到晚年光阴,他对古代书法名家作品、摩崖墓志等进行不断的研习和汲取,以惊人的艺术创造力写出了雄浑大气、奇丽野拙之魏碑楷书作品,萧散逸神、刚健质朴之行书作品,劲挺峭拔、雍容大雅之草书作品,异彩纷呈,各尽其妙。书为心画,于右任书法成就的取得与其书学思想有着密切关系。

(一)于右任书学思想之崇碑观

在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于右任不畏艰难,反对清朝的腐败统治,因《半哭半笑楼诗草》及其披发持刀照片,清政府认定其为革命党人下令通缉,于右任逃亡到上海,结识马相伯,入震旦公学,后来与孙中山会面,加入同盟会,参加民主革命。于右任在上海创办报纸,宣传革命思想,担任交通次长、靖国军领袖、检察院院长,尽心尽力,鞠躬尽瘁。从他的革命活动中可以看出他的书法思想。

于右任的书法与大多数人一样,为参加科举考试,最初从二王法帖入门,随着视野的开阔以及革命思想的发展,他感觉到这种文字的书写过于精细纤弱,与当时所需要的民族精神不相吻合。多灾多难的民族需要强悍和霸气精神才能支撑起来。清以来包世臣、康有为等人对碑学的倡导,正好契合了于右任学习书法的思想。孙中山倡导衰弱的民族需要推崇“尚武”精神来振奋民心,而碑体书法中所体现出来的那种大气磅礴的气息正与尚武精神不谋而合,这更坚定了于右任推崇碑体书法的信心。他开始潜心收集和学习魏碑,有诗句“朝临石门铭,暮写二十品,辛苦集为联,夜夜泪湿枕”[2]89,朝夕相处,心摩手追,可见于右任当时对魏碑的痴迷。观察于右任先生的楷书作品会发现他的《邹容墓志》就带有《张猛龙碑》的书写特点。还有《佩兰女士墓志铭》、《茹欲可墓志》等也都具有明显的北碑特色。后来他研究和推广标准草书,融碑入草,打破了碑不入草的神话。于右任与其他书法家的区别就在于此,他把碑与帖完美结合,形成了自己亦碑亦帖的独特风格,表现为既有碑的刚劲简直,又有帖的滋润多情,被人称做“碑骨帖魂”。其碑体书法在康有为、赵之谦之后又有新的拓展,他的书法也因此被称为“碑体楷书”“碑体行书”“碑体草书”或“于体”。

于右任崇碑的思想,不仅表现在他对碑体书法的艺术上,而且也表现在他对古物残破的悲怀之情。洛阳城北的邙山是北魏的宗室及贵族下葬宝地,他们的墓志多为当时有名的书家所刻,极具价值,不少盗墓者将发现的碑刻墓志走私变卖,不少价值极高的墓志因此而流失国外。于右任见此情景,十分惋惜,耗资10余万银元,历时数十载前往洛阳等地悉心购藏,购得历代碑石墓志318种,387方,其中北魏墓志100余方。后来于右任将所收藏的碑志全部捐给西安碑林,丰富了碑林的种类,为后代学习者提供了良好的学习资源。

(二)于右任书学思想之实用观

中国文字从古至今都具有实用性和审美性的双重功能,当我们真正重视这种独特性时,书法的审美功能才会得到更为充分的发挥。因此书法的“实用”思想对于书法家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把艺术化的草书改造为实用性的草书,这种理念是与时代相契合的。在西方列强的觊觎以及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文化的侵蚀下,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面临着改造、融合等多种命运。改造、融合的方式即削弱艺术性,增强实用性,多以西方实用性强的艺术为参照,希望能像西方强国一样,达到“强国”和“兴邦”的目的。作为书法,哪怕是实用书法,只要是使用毛笔,就必然要面对笔法掌握等方面的挑战。于右任对书法的实用性有着深刻的认识和体会,他的创作为学习者提供了范例。关注“民族前途”是于右任创立和推广“标准草书”的起点,他用大半生的精力从事标准草书的研究,目的就是“为过去草书作一总结”。他曾说“文字乃人类表现思想、发展生活之工具。其结构之巧拙,使用之难易,关乎民族之前途者至切!”[3]99创制和推广“标准草书”,让草书的便捷书写利于大众,节省国民的时间,发挥其实用和文化功能是于右任最大心愿。

1927年前后,于右任开始广泛搜集整理草书资料及历代草书字帖,全身心投入创制和推广标准草书中,并成立“标准草书社”。那时,书法家沈尹默对草书的研究也很感兴趣,常去草书社探讨,并写诗赞曰:“高论尝闻静安寺,整齐百体刚草字。美观适用兼有之,用心大与寻常异……爱此标准草书名。”[4]23-39“用心大与寻常异”就是为了说明于右任对标准草书的研究与其它书家的不同,这从“易识、易写、准确、美丽”的原则也可看出。于右任晚年身居台湾,但仍然坚持对标准草书的修订,他胸怀大志,敢于担当,把书法艺术与历史使命有机结合起来,这不是一般艺术家所能达到的艺术境界。不管他这一举动是否与艺术审美相吻合,但至少他能够从两千多年的传统的草书中走出来,体现了于右任的革命情怀。正因如此“标草”在书法史上具有不朽的开拓和纪念意义。

(三)于右任书学思想之自然观

宗白华先生认为“中国的书法是节奏化了的自然,表达着深一层的对生命形象的构思,成为反应生命的艺术。”[5]16这里的自然是对书法的内在联系及其本质内涵进行具有本体意义的反思和探索,成为一种自由的生命形式,反映着书家最深层的生命节奏和韵律。这种书学自然思想在于右任的书法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阐述与引申。

于右任认为自然本身就是一种美,他说:“我写字没有任何禁忌,执笔,展纸,坐法一切顺乎自然……”[6]4在《写字歌》里他讲到:“起笔不停滞,落笔不作势,纯任自然。”[7]14-15正是出于这种对自然观的追求,他在书写的时候任意挥洒,随意赋形,朴实无华,尊重自然规律。同时将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诸种笔法自然化入,变化多端,达到出神入化的至妙境地,运笔圆起、圆转、圆收,方中寓圆,圆中寓方。观其晚年草书作品,会发现线条浑厚凝炼、使转自如,拙巧相生、纯任自然,有种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和谐之美。他有诗写道“挥毫随与会,落纸起云烟,悟得其中妙,功夫要自然。”[8]121这首诗是他对书法自然不懈追求的真实写照。于右任还是碑帖融合的高手,在他的书法中很难看出是来自哪个碑哪个帖,但却又是从古代的碑帖中熔铸而出,并由他性情所致,任意发挥。

关于写字,于右任告诫我们要多读,多临,多写,多看。没有人不读书就可以把字写好的,在读书的过程中消化吸收,在临帖的过程中推陈出新。学习书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多写才能不断提高,同时也要多看,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通过看才能转化为内在的营养品。于右任曾多次强调“学书法不可不取法古人,亦不可拘泥于古人。”[9]41-43“忌交、忌触、忌眼多、忌平行”,“无死笔”,“临是在模仿别人,写是写自己;临是收集材料,写是吸收消化。”[10]40-65这些看似寻常的观点对于今天的学书者仍不失指导意义。标准草书研究伊始,于右任就常告诫同仁们:择字、钩字不要有死笔。他还说:“二王的书法,各具特色,主要原因就是它能够做到笔笔皆活,‘活’字,这才是书法中的最高要意。”[11]33可见,追求书写的“活”,也是于右任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及灵魂所在。

于右任的书法表现自然而富有生命活力的美,折射出其思想美、才情美、内在美,虽然晦涩、曲折、微妙,但却真实、全面。它所揭示的书法本质是同人的自由本质相联系的。于右任关于书法的 “自然”说,构成其书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写字无死笔,字活便是美,这是于右任自然观进一步的表现。

三、于右任书学思想的现实意义

书法的最高境界不是固守传统,死临某家碑帖,而是得之于书写者内在的学识、修养及人格。于右任一生遗留作品不计其数,观其作品有一种雄浑飘逸豪迈奔放之感,书写取古而不泥古,很少见到他照搬古人的作品,这是他革新精神在书法上的体现。于右任与前人的不同之处就是他在书法上实现了其人生理想的满足,而这种理想是革命的,是为人民大众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强烈的革命思想以及博大的胸怀才是导致其书法艺术成功的真正原因。

1964年于右任老先生与世长辞,但他留下的书法作品以及诗词言论仍然有如航灯照亮着我们的前行之路,为我们指引方向。他的绝笔诗《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3]271爱国思国之情,感人肺腑。于右任先生是个书法家,同时也是革命家,他的书法思想也正是其革命思想在书法上的外在体现。他放眼于整个中华民族,大力推广标准草书,以利于人民大众,极具博大宏伟的革命家胸怀。作为一代书法家,无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各个舞台,他都扮演过重要角色,这是难能可贵的。也因此,他的书法有着更为特殊的社会价值和历史地位。当然,我们学习研究于右任的书法,不能仅局限在学习于右任的书法艺术本体上,还要注意到他高尚无私的人格魅力,爱国爱民的国家情怀以及他在创立书法艺术体系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推陈出新、兼收并蓄的革新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更好地学习、继承、弘扬于右任的书法艺术和精神品质,从而为中国书法艺术事业的进步,为人民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更大力量!

[1]刘正成,王澄.中国书法全集[M].北京:荣宝斋出版社,1998.

[2]于明诠.于右任及其书法艺术[J].青少年书法,2009(4).

[3]许有成.于右任传[M].天津: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

[4]钟明善.于右任先生的书法艺术[J].中国书法,2014(3).

[5]蔺煕民.宗白华与中国传统文化[J].华夏文化,2002(2).

[6]于右任.标准草书自序[J].青少年书法(青年报),2009(4).

[7]于右任.于右任论书散语[J].老年教育(书画艺术),2016(3).

[8]英仕.旷代草圣于右任[J].贵阳文史,2007(6).

[9]徐伟.书天地正气写古今绝学——于右任的书法艺术成就[J].书法赏评,2009(5).

[10]徐畅.集数家于一身的“草圣”髯翁——于右任书法艺术概述[J].中国书法,2014(3).

[11]刘延涛.于右任先生书学论文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1947.

责任编辑:曲晓红

An Exploration into Yu Youren’s Thought on Calligraphy

Ruan Xianzhen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Ningde Normal University,Ningde352100,China)

Yu Youren was a famous calligrapher in China.Influenced by the social and historical environment at that time,he formed unique calligraphic thought that praises?tablet inscriptions of the Northern Dynasties highly,promotes the practicability of standard cursive hand,and advocating the natural view of writing.Yu Youren's thought on calligraphy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study of contemporary calligraphy.

Yu Youren;thought on calligraphy;connotation;significance;

J292.11

:A

:1672-447X(2016)06-0064-04

2016-09-01

阮宪镇(1964—),福建古田人,宁德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研究方向为书法创作和理论。

猜你喜欢
碑学于右任草书
民国多面奇才:于右任
从学碑到“碑学”
心与形:帖学与碑学
清代碑学兴起并不仅因为文字狱
碑学·形学
康里巎巎草书谪龙说卷
望我大陆
自作诗(草书)
《阳泉 草书赋》
书法欣赏(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