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动力源的机制分析

2016-03-16 02:18李风琦
关键词:动力源劳动力资本

李风琦

(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湖南 长沙 410003)

·文史哲经管·

中国经济发展动力源的机制分析

李风琦

(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湖南 长沙 410003)

动力源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性推动力,主要有劳动力、资本、制度和技术四个分析维度,每个维度都有其影响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从逻辑推演和历史发展进程看,劳动力、资本、制度和技术先后在经济发展中起着主要的推动力作用,并从低到高依次形成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制度调整期和技术密集型的社会市场经济发展形态。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也符合这一发展规律。由此,结合动力源特征对当前的经济发展阶段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经济发展动力源;作用机制;发展规律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一直呈高速增长状态,取得了世人瞩目和振奋人心的辉煌成就。2010年我国GDP赶超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自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以来,我国由“对外出口型经济”“粗放型经济”转向“内需驱动型经济”“集约型经济”,GDP增长率业已放缓。据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最新研究显示,2015年GDP实际增速为6.9%,较2014年下滑了0.4个百分点,预计2016年是中国经济持续探底的一年,GDP实际增速可能为6.6%,将比2015年进一步下滑0.3个百分点。[1]受国际大环境影响,不少人担心我国经济增长乏力,会滑入“中等收入陷阱”。那么,中国经济增长真的乏力了吗?对此,本文从影响经济发展的动力源的内涵、作用机制和实践应用等方面作一些理论探讨,并指明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仍足,仍能促进中国和世界经济向好发展。

一、对经济动力源的认识

经济动力源,一般是将其看作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因或原因。如朱巧玲、胡今天(2015)认为使用价值和价值是两种类型经济动力源,且在两种动力源保持相对均衡的情况下才能实现经济快速稳定发展。[2]姚洋、蔡昉、张军扩(2016)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支撑基础以及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等是推动中国和世界经济向好发展的动力源。[3]陆娅楠(2016)将境外消费动力足、对外投资增长快、大宗商品进口足、为国际合作提供新机遇等作为中国是世界经济发展动力源的主要依据。[4]李拓(2016)将中国经济发展新动力源分为战略驱动力、政治动力、结构性动力、精神动力等。[5]以上学者所认为的经济动力源,多是分析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或是社会现象,并未从动力源的概念内涵及发展规律上进行深入分析。

顾名思义,动力源就是能够推动事物发展的初动力或能量。相应的,经济发展动力源则是影响经济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模式发生质变的初动力或能量。动力源一般应符合以下三个基本标准:首先,这个初动力或能量应是对事物有着根本性的、显著性的作用影响;其次,应对事物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力,特别是在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上有着重大影响;最后,各个初动力因素之间应保持独立性或是相关性较小,若相关性大则可合为一种动力源。以此标准判断,可将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多重因素简化归总为四个起主要作用的动力源:劳动力、资本、制度和技术。这些动力源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作用是有区别的,对整个国家经济发展起主要推动作用的动力源可视为主动力源,只对某些地方区域有着主要推动力作用的动力源则可视为占优动力源。

二、经济动力源的作用机制与发展规律

(一)作用机制

1.劳动力。劳动力因素,主要是参与市场经济社会活动的人通过教育、培训等获得一定技能和知识,是影响市场与社会经济的重要力量。一般地,劳动力因素在影响社会发展时要考虑数量与质量两方面的作用。首先,在劳动力数量方面,一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着充足的劳动力数量储备,可以实现低成本发展战略,多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一国经济发展之初,能较快地带动经济的发展,提高人们的收入和整个社会的生活水平。当一国劳动力的供给超过需求时,该国既能享受着“人口红利”的好处,同时也要担心“失业率”过高而产生的负面影响;当劳动力的供给小于需求时,就会出现劳动力短缺,导致经济不景气。其次,在劳动力质量方面,高素质、高技能劳动力数量越多,就越能加快提升一国经济的发展,也更能促进该国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的梯度和有序发展。当市场对高素质、高技能劳动力数量需求大于供给,市场不熟练劳动力的供给超过需求时,就会出现“劳动力的结构性失业”,严重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劳动力动力源从数量与质量两方面影响着经济的发展。

2.资本。在市场经济发展中,资本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很多发展中国家有大量的劳动力,但是缺少资本,没有资本与劳动力的有机结合,劳动力不能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因素,反而变为社会沉重的负担。在西方经济学中,有学者测算过,一般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5%,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5%。因此,资本是第二大影响经济增长的动力源因素。在资本因素中,依其不同的作用途径分为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等。资本因素在影响经济发展过程中,一是看社会资本各部分的比重是否合理,即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比例,一、二、三产业资本的比例,实体资本与虚拟资本的比例等是否合理。如果资本的比例合理则会加速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否则就会抑制或阻碍经济发展与增长。二是看资本在市场中流动度。一般地,如果市场中的资本可以在A产业与B产业之间自由流动,就能促进A、B产业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减少垄断性、加强竞争性,就能促进A、B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还有公共资本与私人资本、国内资本与国外资本之间的流动性与融合性,如果不涉及到国家安全、商业机密等方面,资本之间的互相流动与融合是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

3.制度。制度是规范和协调市场经济主体行为的重要保证。当经济制度有利于劳动力与资本的协调时就会促进社会经济公平、公正,调动社会经济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实现市场经济的良好竞争性与可持续性发展。当制度不能与时俱进地发展时,一旦出现现有利益集团的垄断性利益不断固化,发生物质资本挤占人力资本现象时,其马太效应就会更加强烈。另一方面经济制度设计在引导社会经济发展方向上有着重要的引领与导向作用。如经济制度设计中将环境的负外部性内化到企业生产成本中去时,企业就会重新调整其最优生产规模,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推动力。当前各国发展低碳经济,都是通过相应的制度设计(如征收碳税)使迫使企业、消费者等向低碳方向发展。

4.技术。技术在改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从微观方面来讲,技术的发展提高劳动力的素质与生产技能,提高资本的生产转化率,从而提高整个市场经济的效率,促进经济快速发展。从中观方面来看,技术发展改变了制度的运行规则或效率,促进社会更加公平或透明,市场供需双方及时明了相关信息,减少制度运行成本,加速了经济的发展。从宏观方面分析,技术的突破性发展,可以改变经济发展的模式和方向。比如,煤炭、石油开采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石油时代,电子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信息时代的发展等。

(二)发展规律

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多动力源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在特定的发展时期,会有某个或某些动力源起主要作用。下面从逻辑推演和历史发展进程两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动力源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逻辑推演分析。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发展初期,一般是处于劳动力充足但生产素质较低,资本缺乏,制度及技术要求比较低的状态。这时的优先发展路径是以劳动力替代资本,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来促进经济发展。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资本也在不断积累,并带动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发展由劳动密集型推动转向资本密集型推动。在资本密集型发展阶段,资本存量的进一步积累,对劳动力素质与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进而倒逼社会相关制度进行变革以适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将社会带入到以制度为主动力源的社会发展模式中去。当制度的“红利”最大化后,社会又进入了以技术为主动力源的经济发展模式。总之,在经济发展质量和总量从低水平到高水平、简单到复杂的演化过程中,劳动力、资本、制度和技术先后成为主动力源,推动着社会经济不断进步。

2.历史发展进程分析。以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事实为例,也可以发现劳动力、资本、制度、技术依次为主动力源的基本规律。首先是劳动密集型发展阶段(1978-2001年)。在改革开放初期农村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参与到市场活动,带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具体来说,当农村生产力提高后,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与时同时,沿海地区大量外商合资企业、民间小企业发展后又急需劳动力,这样就促成了农村劳动力流向工业、流向城市。与此同时,体制内的人才通过“停薪留职”“辞职下海”等方式,打破了人才流动的障碍。这样,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劳动力实现了从农业向工业、从乡村向城市、从低利润行业向高利润行业的自由化流动转型,充分地发挥了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动力源作用。

其次是资本密集型发展阶段(2001-2011年)。中国加入WTO以后,逐渐全面与世界市场经济接轨,包括取消相关产业的关税壁垒,外资可以进入中国市场的很多行业等。在此背景下,中国市场的资本运营也不断深化,并成为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主动力源。在市场资本的发展过程中,经历如下一些阶段。开始是从资本的公有制运行转变到以公有资本为主体,允许民间资本、外资到相关行业等投资发展。然后是进一步加深资本运作方式,允许公有资本与民间资本、外资以一定比例参股来发展。最后,放开资本市场的相关壁垒,既可以让外资到中国独资资本运营,中国资本也走出国门到世界各地去发展。同时,各种资本从产业资本领域不断扩大到商业资本、金融资本领域,体现了资本与市场经济的深度融合。这一阶段,劳动力要素自由流动的“市场红利”已基本最大化,此时资本要素的深化与自由流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源。

目前是制度调整期发展阶段(2012-至今)。当劳动力要素、资本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释放出来后,市场经济中形成不少的垄断行业、垄断企业和超级利益集团,甚至还有官商勾结,寻租盛行等现象。此时,经济社会的改革进入了深水区,每一步改革都是啃“硬骨头”,社会制度不适应市场经济的机制或体制就成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阻力。因此要继续带动经济社会向前发展,就要求政府有巨大的勇气和“壮士断腕”的决心,减少政府对市场的过多干预,切实转化政府职能,将政府管理市场模式转化为政府服务市场的模式。另一方面要加大力度减少和阻止市场上的权力寻租行为,净化政府与市场环境。同时,政府要主动简政放权,将相关职能下放到服务型中介组织或社会组织。通过大力发展社会组织,弥补政府与企业的不足。总之,这一阶段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力源在于社会与制度改革因素,这是深层次释放经济发展活力,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促进新时期经济发展的启示

当前我国新时期经济发展主要在于激发制度创新的动力源,进一步激活市场活力。但我国既是一个人口众多,又是地域广阔、文化多元、自然环境多样化的国家,发展政策不能笼而统之,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经济发展动力源的分析,对当前经济发展有两个重要启示:

(一)突出主动力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要充分发挥制度的动力源作用,促进经济市场中各参与主体公平、公正的竞争,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首先,制度调整要确保市场经济中参与主体间公平竞争的环境,做到起点公平。其次,制度要调整政府“看得见的手”与“市场看不见的手”的边界,以及两者的协调机制。制度调整重点是确定政府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当“市场失灵”时,政府进行弥补。最后,制度调整要实现社会与自然的关系,改变以可耗竭性资源消费为基础经济发展模式,解决生态污染环境与人类社会不可持续发展问题,实现两者的和谐相处。

(二)促进占优动力源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均衡作用

要充分考虑中国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在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上选择切合实际的发展路径。在市场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要突出经济制度变革动力源的作用,促进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实现中国经济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中西部地区根据劳动力人口多、成本低的特点,加强劳动力动力源的推动因素,适当接收东部地区转移来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在城市中提高现代服务的发展水平。在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注重资本动力源的推动因素,发展现代化的资本密集型产业。

(责任编辑 远 扬)

[1]搜狐财经.人民大学报告:2015年GDP增速6.9%经济明年持续探底[ED/OL].[2015-11-22].http://business. sohu.com/20151122/n427563220.shtml.

[2]朱巧玲,胡今天.两种经济动力源:对中国经济动力优势的分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6):47-51.

[3]姚洋,蔡昉,张军扩.中国仍是世界经济重要动力源[J].当代经济,2016(3):25-27.

[4]陆娅楠.中国仍是世界经济“动力源”[N].人民日报,2016-01-28.

[5]李拓.全方位审视中国经济新动力源[J].当代经济,2016(3):8-9.

F124

A

1671-5454(2016)04-0057-04

10.16261/j.cnki.cn43-1370/z.2016.04.017

2016-05-16

李风琦(1978-),男,湖南安仁人,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助理研究员,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能源经济与环境政策、农村经济。

本文系湖南省院士专家咨询委员会湖南省情与决策咨询研究课题“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湖南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研究”(编号:2014BZZ301)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动力源劳动力资本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水动力源原水预处理加氯系统技改分析与实践
新高地!新标杆!新动力源“双子星”TOD激活区域“财富密码”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金茂资本 上地J SPACE
资本策局变
第一资本观
顶盖板冲孔机设计分析
让每位幼儿教师都成为课程叙事的“动力源”
VR 资本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