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工会的独立与联合

2016-03-16 02:08吴敏捷
工会理论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劳资劳工工会组织

吴敏捷

(华东政法大学 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上海 201620)

日本工会的独立与联合

吴敏捷

(华东政法大学 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上海 201620)

日本工会在不同时期采取了不同的斗争策略,但维护劳工阶级利益的初衷一直没有改变。日本工会的权力集中在基层企业工会,其组织独立性通过法律、组织结构、雇佣关系、财务制度,以及劳资争议处理机制得以保障。日本工会在斗争中重视联合行动以增强工会力量,“春斗”行为就是佐证。日本工会独特的成长经历为各国工会发展提供了借鉴。

日本工会;独立;联合

一、日本工会的发展历程

近代以来,日本工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19世纪末,日本“劳动组合期成会”“铁工工会”“铁路矫正会”“印刷工人工会”等纷纷成立,旨在改善劳工的劳动与生活条件,并推动劳工组织在全国发展。工会机关刊物《劳动世界》宣传“劳动神圣、团结就是力量”的思想。1898年2月日本爆发了在工运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铁路公司大罢工,但由于当时的社会条件尚不成熟,劳工运动的发展受到种种阻碍并停滞不前。直到二战结束之前,日本劳资关系仍然是封建家族主义经营秩序占据重要地位,没有建立自由合同雇佣制度;劳工的团结权和争议权尚未得到承认,劳资纠纷通常被作为治安事件来解决,工会组织非法化,劳工运动被取缔。

二战结束后,日本被美军占领,美国倡导的“民主”“自由”思想使日本工会发展步伐加快。由于长期战争对日本经济的重创,劳工阶级生活艰难,为了争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劳工纷纷加入了各种工会组织。日本工会组织率迅速提高,在战后头三年净增了55.8%。这一时期,日本工会的基本构架得以建立,工会力量明显增强,在协调劳资关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世纪6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这一时期日本政府提出了“所得倍增计划”。在经济与政治双重利好之下,日本工会为劳工阶级争取了更多的福利,因而获得了劳工阶层的普遍认同,工会组织蓬勃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劳工团结在工会的旗帜下。1972年,参加工会组织“春斗”运动的劳工数量达到了900多万。20世纪70年代初,石油危机使日本工会发展出现了转折。由于工资增长率持续下滑,工会斗争策略出现了分歧。一部分人主张使用强硬的斗争方式,为劳工阶层争取更好的工资福利;而另一部分人则主张“工资自律论”,实行了一定程度的妥协。这一时期,日本工会组织发展势头有所衰减,工会运动的环境变得更加复杂。

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失业率较高。21世纪伊始,日本工会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经济持续低迷,个人消费增长乏力,股市下跌等,由于投资减少,企业破产增多,劳工工资停止增长甚至出现了负增长。保障日本企业稳定发展的终身雇佣、年功序列工资等传统制度逐渐瓦解。产业结构变化,非正式职工比例增加造成了工会组织率下降,目前会员人数在800万左右。“高龄小子”现象对社会保障制度造成了沉重压力,直接削弱了劳工阶层的福利水平。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日本工会作出了一系列相应的策略调整,主要包括从单纯地关心职工的工资福利转向关心政治、社会、法律等问题,注重政策参与,增强工会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就业促进的成效,将促进就业作为工会工作的第一要务;加强工会改革与自身建设,扩大会员范围,吸纳更多的劳工入会;提议建立适应新形势要求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些策略及措施对工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工会的两重性:独立与联合

日本工会以企业工会为基本单位,具有较强的独立性。而在争取劳工工资福利上,各企业工会又通过各种机制相互联合,形成一股强大的工会力量。

日本工会的独立性较为明显。从法律上看,日本在协调劳资关系时重视法律效力。政府将劳动争议限定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将双方的权利义务用法律予以确立,劳资双方在法律的框架下开展协商,最大限度地保障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二战后,日本相继颁布了《工会法》《劳动关系调整法》《劳动基准法》,承认工会合法地位。政府不对企业劳动关系进行干预,而是通过法律来维护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从组织结构上看,日本企业劳工自发组建企业工会,大多数企业工会都加入某一行业工会,并通过行业工会加入全国工会。工会联合组织是各个工会的加盟组织,对各产业行业工会没有领导权,而是一种互相合作协商、联合行动的关系。基层企业工会有较大的自主权,在协调劳资关系过程中,企业工会与劳工联系紧密,代表其行使各项斗争权利。从雇佣关系上看,日本企业就像一个大家族,实行终身雇佣制度和年功序列工资制度,劳工利益与企业发展紧密相关,劳工流动率低。在此情形下,日本企业工会备受重视,它是协调劳资纠纷的重要角色,使外部力量难以介入。从财务上看,日本工会为了维护其独立性,经费来源完全依赖于会费,不接受政府和企业的资助。同时,工会执行严格的经费管理制度,按照当年经费收支情况编制预算,预算由会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不需要上级工会审批。

日本工会的“独立性”还体现在企业内部自主协调和劳动争议处理上。日本工会法规定,工会的主要职责是通过签订集体合同维护劳动者权益。法律赋予所有的基层工会组织谈判权。在企业内部,劳资关系是以法律为依据进行协调解决,主要是劳资双方自主协商制度,包括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两部分。在有工会组织的企业,工会代表劳工与企业经营者进行协商。工会获得劳工的授权,代表其利益,同时法律赋予了企业工会与经营者平等的地位,因此企业工会可以独立自主地与经营者进行协商谈判。协商的内容相当广泛,涉及到企业经营管理、增加工资、改善劳动条件,以及对违规劳工的处理事项。日本工会设立“经营协议会”,可以对公司的经营管理进行协商。工会经营协议会广泛听取劳工对企业经营的建议,与公司经营管理者进行磋商,共同决定企业发展政策。在劳动争议处理上,日本中央和地方都组建了劳动委员会,政府不介入具体的争议处理,而是为劳资争议处理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劳动委员会由公益方、劳方、资方三方代表组成,其中劳方代表由工会组织推荐,资方代表由企业经营方推荐,公益方代表由专家、学者组成。劳动委员会是一个准司法的行政委员会,其职能和权限是劳动争议的斡旋、调停、仲裁和不当劳动行为的审查和救济等。如果地方劳动委员会无法解决,则由中央劳动委员会处理;如果中央劳动委员会也无法解决,则进入司法程序。可见,日本工会的独立性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为了加强工会的维权力量,日本工会同样重视彼此之间的联合行动。这从“春斗”行为中得以集中体现。在日本,“春斗”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其内容与形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初始阶段,“春斗”旨在增加劳工工资,经过持续的斗争,工资每年都会保持一定比例的增加。1955至1972年,日本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工人阶级要求分享经济发展的果实,“春斗”从单纯地要求增加工资向全方位增加福利方向发展。通过“春斗”,劳工获得了更好的劳动条件、休假制度、社会保障待遇等。20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进入缓慢增长阶段,进入九十年代,日本经济进入停滞阶段。在经济不景气时期,“春斗”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斗争的诉求从增加福利转向保证就业、促进就业、协商企业发展战略等方面。

“春斗”是一种典型的产业谈判,它使各企业工会联合在产业工会的旗帜下并与相对应的企业雇主集团进行产业层级的劳资谈判。它往往超越了单一企业的范围,就全国同一产业甚至跨产业劳工阶级的劳动条件和工资福利进行谈判。具体的谈判在企业工会一级进行,产业工会和总评会议等联合指挥机构主要负责向各分支机构提供信息、协调活动,督促其完成当年的“春斗”目标,并对各个企业工会取得的谈判成果进行整合,在更大的范围进行推广,惠及全行业乃至全国的劳工阶层。将具体的谈判放在企业层级有利于增加工会行动的灵活性、独立性,能应对快速变化的形势。而进行产业层级乃至全国范围的联合,在更高层级进行协调部署,克服了企业工会相对封闭的弊端,将具体的谈判与日本整体的经济形势相结合,及时调整谈判的内容和方向,能给予基层工会更多的支持。

三、日本工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首先,要依靠法律解决劳资矛盾。日本完善的劳动立法为工会提供了健康发展的环境,使工会在发展过程中有了最基本的行动指南和权益保护。日本的《工会法》《劳动关系调整法》《劳动基准法》等法律,将劳资双方的各项权利和义务予以确定,使工会在劳资纠纷中有法可依,将矛盾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当企业内部调整、劳动委员会调解、仲裁仍无法解决劳资矛盾时,司法机构将依法予以处理。一方面,日本重视劳动法律制度建设,力求法律完备,将解决劳资纠纷的各项基本原则用法律予以固定;另一方面,重视劳资双方法律意识的培养,引导劳资双方在解决纠纷时坚持在法律框架下化解矛盾。在维护劳工权益时,工会既要善于利用法律武器进行斗争,又要率先遵守劳动法律。

其次,保证工会组织的独立性和代表性。日本工会组织的独立性使之能有效地代表劳工利益,这从工会组织结构和财务管理制度中都得以体现。由于工会代表了劳工阶层的利益,是劳工阶层自己的组织,不受任何外部力量的控制,能完全代表劳工进行劳资集体谈判,从而更加有利于组织发展,进一步增强其组织独立性。日本工会在组建时就以劳工为主体、以保障劳工利益为组织工作目标,确保劳工阶层始终掌握工会的决策权、领导权,使工会能抵抗外部压力与干扰,保证工会目标的实现。

再次,建立多元化的劳动争议调整机制。日本建立了系统的、多层级的劳动争议调整机制。日本将劳资之间的重大问题以劳动法律形式予以明确。当劳资双方出现纠纷时,首先使用企业内部调解机制,工会代表劳工进行集体交涉,将矛盾在企业内部予以解决,尽可能避免矛盾扩大化。如果劳资争议不能在企业内部解决时,则移交至劳动委员会进行斡旋、调解、仲裁,最后再进入法律程序,由司法机构进行最终的裁定。由此可见,日本设置了多元化的劳资争议调整处理机制,使不同程度的劳资矛盾有相对应的解决机制,节约了社会成本,提高了劳资争议处理效率,避免了集体抗争等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有利于工业乃至社会秩序的稳定。

第四,工会斗争策略因环境变化而变化。随着发展阶段的差异,日本工会的斗争策略几经调整。在组建初期,工会以提高劳工工资为主要斗争目标;在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工会以全面提高劳工福利为目标;在经济增长停滞阶段,工会以促进就业为主要目标。工会的斗争方式从初期的暴力对抗,转变为目前的平等谈判和友好协商。日本工会斗争策略的变化适应了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代表劳工阶层的利益。尽管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斗争策略,但日本工会始终没有改变维护劳工利益的初衷,从而使工会组织富有活力。

[编辑:牛雪峰]

D413.13

A

ghllyj.2016.05.012

2016-08-31

吴敏捷(1993-),男,湖北英山人,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猜你喜欢
劳资劳工工会组织
打造有温度的工会组织——记北京服装学院工会工作
对企业人事劳资管理发展的思考
阆中市:劳资专管员培训会召开
工会组织要善于“春风化雨”
企业人事劳资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及完善策略
如何做好事业单位人事劳资管理工作
不得与工会组织任职期内人员解除劳动合同
目击
如何发挥工会组织在合资企业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