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中有画,画所难画”*——王维诗中的画境研究

2016-03-16 00:36张永旺暨南大学文学院广东广州510000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诗中有画王维

张永旺(暨南大学文学院,广东广州510000)



“诗中有画,画所难画”*——王维诗中的画境研究

张永旺
(暨南大学文学院,广东广州510000)

摘 要:王维的诗曾被苏轼评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世称妙评。王维诗、画、音乐兼通,在诗里则往往喜欢将诗情、画意、乐感等感觉杂糅,甚而融进禅意悟道,尽可能丰富完整地表达自我感受。然而,诗与画毕竟是两类不同艺术门类,内容与形式、蕴含与表现都不一致,二者不可轻易等同。因此,王维一些诗境有浓郁的画意,却难以用画将诗意完全地表现出来,即“诗中有画”,却“画所难画”。

关键词:诗中有画;画所难画;诗中画境;诗画之别;王维

苏轼评王维“味摩洁之诗,诗中有画。观摩洁之画,画中有诗”,[1](P97)悟到诗与画可以互相包含,世以为妙评。然而《世说新语·巧艺》第二一:“顾长康道:‘画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可见,六朝时就已经有大画家认识到画也有不能包含诗的时候。①苏轼生前,参寥也举杜甫诗对苏轼说:“‘楚江巫峡半云雨,清耸疏帘看奕棋’,此句可画,但恐画不就尔。”亦是一证。《津逮丛书》本《东坡题跋》卷三《书参寥论杜诗》。张岱《琅擐文集》卷三《与包严介》评论王维《山路》:“‘蓝田白石出,玉川红叶稀’尚可入画;‘山路原无雨,空翠湿人衣’,则如何入画?又《过香积寺》诗‘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泉声’、‘危石’、‘日色’、‘青松’皆可描摹,而‘咽’字、‘冷’字决难画出。”这似乎是专对苏轼上说的修正补充。沿着张岱说,细读王维诗,会发现王维很多写景诗句“诗中有画”,却“画所难画”。

“诗中有画”,而“画所难画”,是由诗与画分属于两种不同的艺术体裁决定的。钱钟书把莱辛《拉奥孔》主要观点概括为:“绘画宜于表现物体或形态而诗歌宜于表现动作或情事。”并云:“莱辛认为一篇‘诗歌的画’,不能转化为一幅‘物质的画’,因为语言文字能描叙出一串活动在时间里的发展,而颜色线条只能描绘出一片景象在空间里的铺展。”[2](P36)这基本道出诗画之别。本文拟首先对王维为画所难画的诗句进行归类,分析阐释哪些情景下诗中画境不能为画所描摹,并试对诗与画两种体裁进行比较。②有些诗句或兼有几种情境,归类乃是为分析便利,这其实更说明诗歌具有形式与内容上的灵活性。

王维诗中所谓“画所难画”的诗句很多,依据一定的标准,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声响

唐代徐凝《观钓台画图》:“画人心到啼猿破,欲作三声出树难。”[3](P5414)已经道破诗不能表达声响。宋代钱鍪言:“终朝诵公有声画,却来看此无声诗。”③厉鹗《宋诗纪事》卷五九引《全蜀艺文志》载钱鍪《次袁尚书巫山诗》。则已经明确蕴含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的观点。

“声喧乱石中”(《青溪》)④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下同,兹不赘述。与“泉声咽危石”(《过香积寺》)为绘溪流泉水佳句。“喧”能表达出流水的活跃碎流貌;“咽”能表达出泉水的阻滞碍涩貌,都构成乱石流水图,而第一句画境清奇鲜活,第二句画境清奇幽寂。然而,画可描摹其画面,其声音则不可绘。

其他如“长松响梵声”(《登辨觉寺》)、“谷静唯松响”(《游化感寺》)、“松声泛月边”(《游悟真寺》)、“松含风声里”(《林园即事寄舍弟》)、“细枝风响乱”(《沈十四拾遗新竹生读经处同诸公之作》)等,皆如此。

(二)状态持续性保持与转换

“莱辛所谓绘画只表达空间里的平列,不表达时间上的后继。”[2](P36)故画只能定格空间一瞬,不能描绘持续过程。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日暮,残光渐暗,色转苍翠,秋水潺流,日夜不息,构成一幅寒山秋水图,画境流动清真。表示日日夜夜的“日”字与持续变化的“转”字,意在描摹山色的转变与秋水的持续过程,蕴含着大自然大化流行,生生不息意味。画对景物只能静态呈现,故无缘绘出此境。“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栾家濑》)。激流越石,跳波互溅,白鹭悠栖,骇势惊飞,顾识珠波,虚惊一场,复飞而下,构成一幅白鹭惊飞图,画境活跃精神。这一过程体现了自然界的鲜活与生动,然而因有戏剧性的持续场景,自然为画莫及。

“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游兴阑珊,啼鸣暗转,歇坐久长,落花堆砌,构成了一幅雅士独赏花鸟图,画境幽静含蓄,典雅美丽。然而,诗歌正在景物随时日流转中出神。画表达不出这样持续性的画境。

“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蹴鞠少男意气高,秋千少女欢情极,构成了一幅极美的少男少女游戏图,极有日常生活气息,画境劲健洗练。诗句将娱乐事写得极富动感,以动态见欢情,画不能画此持续性动感,也不能将夸张事写实,因而难达意。

其他如“大壑随阶转”(《韦给事山居》)、“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等,也如此。

(三)客观事物主观情意化

诗歌可以将人的情思蕴寓进物象里,使得客观事物主观情意化,而画只能客观描摹事物。

“润芳袭人衣”(《蓝田石门精舍》)。山林润湿,野芳流动,扑袭人衣,构成一幅野芳醉人图,画境清奇,绮丽冲淡。而本句诗眼在“袭”,把本来客观无意的“润芳”写得极为流动活泼,似带上人的情思,故意与人流恋嬉戏。这把客观现象进行诗意主观化地描摹,立马振起空寂幽静的环境,写得诗味浓郁有情致。画便不能轻易将客观事物主观情意化,同时“芳”又属于嗅觉,这便都使画望此意而退却。

“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送沈子福归江东》)。春情无极,遍布南北,留君不可,春光盛丽,思情如春,托情春色,为我护行,构成一幅春色送别图,画境清奇委曲。在诗句里,艳美春光被诗人人化,承载着人的情思,细细呵护友人,足以慰怀诗人不忍离别之伤。将无生命的事物人化,赋予人的情思,于诗轻而易举,于画则难于上青天。

其他如“复有垂杨拂酒杯。若道春风不解意,何因吹送落花来”(《戏题盘石》)、“流水如有意”(《归嵩山作》)、“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花对池中影”(《林园即事寄舍弟》)等,皆如此。

(四)诗家虚境

诗歌可以创造世上不存在的虚境,用以表达反常合道的真实情感,画有虚墨,而不能画此诗家虚境。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书事》)。雨洗苍苔,色泽鲜明,闲慵坐赏,观爱弥久,草色浸润,恍惚上衣,构成一幅雅士禅坐幽赏图,画境清奇精神。诗句乃诗意错觉,自实观之,直是荒诞之说,自虚观之,真无上诗家妙境。然此诗家绝妙虚境,不容画绘出,若画坐实虚境,则又呆板无生气,失其诗意神韵。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山中》)。青天无雨,山树浓密,苍翠欲滴,人横山道,行程既久,翠似湿衣,构成一幅雅士山间郊游图,画境清奇空灵。山之空明朗静,翠秀欲滴貌全靠“湿”字营造出诗家虚境而达意。这种诗意幻觉营造诗家虚境,画所难及。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汉江临泛》)。汉江浩浩,郡邑若浮,波澜壮阔,奔动远空,构成一幅水势苍茫浑阔图,画境雄浑劲健,豪放洗练。诗句极富动感,态势雄壮,力度刚强。汉江水势之浩大奔腾貌实得力于“浮”、“动”二字渲染,“浮”字见巧、“动”字见力。然而,前句乃意念想象之貌,后句为夸张之态,事愈虚而情愈实。画则难画此虚境,故难达此苍茫浑阔之态势。

(五)诗中禅境

诗歌可以在所描摹的景物之中,蕴寓深刻的哲理,而画只能如实地描摹出景物,无法暗示出其哲理。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秋夜独坐》)。深夜独坐,一灯如豆,秋雨潇潇,雨落山果,草虫凄鸣,构成一幅悲士雨夜悟道图,画境委屈含蓄,沉重悲慨。诗人夜中不寐,静听自然动息,由自然大化流行而悟及时光暗转不返,人年岁亦与日俱增,生命随之消逝难逆。此虽含强烈画面气息,而却意在通过画面传达出深刻的禅理,画境难至。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余晖照林,斜穿林际,碎光洒苔,斑驳细疏,构成一幅余晖洒苔图,画境幽空静谧。首先,阳光在照耀深林、青苔之前,之中,之后,其温度、色彩都发生了变化,此乃物理自然,而自然生生不息的变化,却给诗人某种道的启悟,诗句深刻的禅理蕴含在不动声色的自然描写中。此诗中禅境难蕴寓于画。其次,“返”字则意味着日光白日亦照耀幽林,日照具有持续性;而“复”字又意为余晖入林,又穿林越林而碎洒青苔,乃有意递进钟意于青苔意。画不能表达持续性,也不能表达情感意味上的递进意。再次,暗淡余晖照幽林,此同“日色冷轻松”意,难入画者。

“秋雨间疏钟”(《黎拾遗昕裴秀才迪见过秋夜对雨之作》)。秋雨潇潇,钟隔雨声,声响断续,构成一幅秋雨闻钟图,画境超诣实境,清幽静谧。诗美在于雨与钟两种声响交织,而至钟声杳冥飘渺,有迷离情思,特别能传达那种虚无空幻的禅意。这种由声响启示出来的禅意,更是画莫可传达。

其他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菱蔓弱难定,杨花轻易飞”《归辋川作》等,皆如此。

(六)事物间构成授受关系

画只能表达事物静态空间陈列,不能画出一物对另一物的授受关系。

“日色冷轻松”(《过香积寺》)。夕阳西落,暮照翠松,冷寒逼人,构成一幅暮日照松图,画境清奇委曲。诗句以反常合道之法,通过日照松树的画面,把日暮残照那股寒凉逼人的意味体现出来,此为诗家真实。然而日色与松构成感觉上授受关系,此虚境真情,恰难成画。

“丘山敛余照”(《木兰柴》)。夕阳西下,余晖消退,似山收敛,构成一幅落日丘山图,画境新奇。本句诗思新巧奇特,在于夕阳余晖本自敛,而诗竟把余晖由动作发起者转换成授受者,丘山被突出来,并被赋予了人的情思,这种由诗转换角色,成为授受关系,同时客观事物主观情意化,使得画难表达此意。

(七)诗歌特定语序含深意

诗歌可以使用特定语序,表达人类的认识活动先后过程,也可以把特定词语前置或后置,来有意突出此意,画则只能平列物象。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山居秋暝》)。竹林喧哗,浣女归家,莲花摇曳,渔舟穿梭,构成一幅秋日妇人活动图,画境自然疏野。诗句语序特别,先“竹喧”而继“浣女”,先“莲动”而续“渔舟”,这遵循人类认识世界的思维顺序,“竹喧”与“莲动”乃耳听目视,“归浣女”与“下渔舟”乃理性判断。画只表达静态,难以表达此思维顺序,声响与动态也无力而为。其他如“园庐鸣春鸠,林薄媚新柳”(《晦日游大理寺韦卿城南别业》其二)、“柳色春山映,梨花夕鸟藏”(《春日上方即事》)、“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登裴迪秀才小台作》)、“岸火孤舟宿,渔家夕鸟还”(《登河北城楼》)等,皆如此。

(八)诗家特定写作手法

1.诗境蕴寓物象诗意品格

诗歌可以在描摹物象时,赋予其特定的诗意品格,而画无传统积淀,不可轻易赋予品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辛夷坞》)。涧户寂寥,无人幽至,花开花谢,随应时节,构成一幅辛夷幽生图,画境冲淡自然。辛夷花不为无人而不芳,而花开花落,花自己并不以为意,花开无所喜,花落亦无哀,这同人对名利患得患失杳然不同。这蕴寓了辛夷花的一种幽独高洁、坚贞高尚的品格。此由诗境蕴寓物象诗意品格便难以入画。

2.诗境以动衬静

诗家可以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写动得静,而画只能表达静态,不能表达动景,更不能衬静。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皓月出山,素辉洒林,光耀惊鸟,鸣涧不止,构成一幅月出惊鸟图,画境清奇委曲。明月乍然相照山林,鸟儿为明光所扰乍然相惊,不时鸣叫的诗境体现出了一种动势之美,而诗人的目的恰恰是利用动势来反衬出整个月色下山林的空静之美。此即以月出鸟鸣之动反衬山林幽寂之静,愈写动,而愈显静。画虽可画此境,然其诗境以动衬静之效果、场景持续过程、鸟刹那相“惊”之意味,恐画不及。其他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也是以清泉淙淙流动,发出呜咽声,来反衬整个山林的空寂宁静。

3.诗家特定用字难成画

诗家有时可以使用特定用字,事无其实,而字可得妙,因事无其实,故画不可达其字意。

“溪上人家凡几家,落花半落东流水”(《寒食城东即事》)。溪边人家萧索,落花半钟流水,构成一幅溪花落水图,画境疏野清新。诗味郁厚正在“半”字表意,落花似含娇嬉情意,有意半抛泥尘半随流水,情思婉转清逸。若用画笔,便难着“半”意。

从上述诗歌的分析中,我们看出王维写景诗极为有神韵,尤其是其诗中画境,合在一起可以说就是一部对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的注解本诗集。其写景诗主冲淡自然,清奇含蓄,而又明秀典雅,精神形容,这是王维修佛禅,性雅好自然的结果。王维努力以新的视角观自然,显得诗思奇巧,常能突破前人意境而出新;能细细观察体悟自然界,故诗笔能细致入微地体物,又加其思厚意深,尤其是其佛禅修养精深,法眼观物,物无不真,虽是自然景物的真切写真,而颇有禅意,故神貌理意俱足。

总体说来,王维的身世、遭遇以及性格都使他特别偏爱佛禅与道家思想,并造诣精深,故观物也偏爱以恬淡、虚无思想为本,这些在根本上影响了王维的诗与画的精神意趣。王维山水诗与水墨画造诣都极高深,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启发,神理相通,比如其诗之遣词造句与画之色彩笔法都极注意虚实处理,山水诗与水墨画都偏爱秀美景色,都喜欢表达空静闲淡的旨趣,风格上都主空静灵动与明秀自然。①“静故了群动”,这是入道之语,也是诗画中的一类精神,王维即使描摹动景,也仍然要表达出“静”的精神意趣。可以说王维山水诗与其水墨画是二位一体,共同成为王维抒写空静恬淡思想的媒介。这是其诗画相通之处。

然而上述所分析的诗句又无一例外都含有浓郁的画境情味,且又都超出画境,能提供比画更丰富多元的审美感受。王维在这些诗里,用精工秀丽的语言,尽可能地将多种感官融进诗句,使审美感受立体化;由于诗思妙悟,以自我情趣投射自然,改变物物之间故有关系,或是让物带上人的情思,甚至以己之感赋予物以高尚品格,这样就给人全新审美感受;甚至一任想象行文,以巧思创造出不存在的虚境,表达奇特妙悟之实情,达到虚实相生的效果;王维道禅修养高深,有时把精深禅意与悟道不动声色地融进诗中自然的描摹当中,似无行迹,而又妙不可言;王维有时以卓荦绝伦的写作技巧,改变日常语言语序,使用诗家特定用语及特定的诗性写作手法,这样使诗意有别于自然本原,而意蕴丰厚。而这些特色手法都为画所不具备,王维将这些手法灵活运用,出之以臻入化境而归于自然平淡的风格,一片神行,空灵蕴藉,故能给人丰富的有意味的美感,让人迷醉忘返。②当然,那些能为画所画的诗句也能达到至美,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送邢桂洲》)等,这些静态画境一样可达到美的极致。而这其实正是王维继陶渊明、大小谢诸人之踵,继续拓展对山水田园的表现空间,丰富山水田园诗意味的表现。

综上分析,可见诗与画存在着不少差异。这种差异实际上是由其各自特点所决定:诗以文字构成,可以描摹声、色、味、气、触五感,可以叙述一段完整的事件与持续的场景,可以用比兴手法创造不存在的诗家虚境,可以将客观事物主观情意化,可以描摹客观事物而蕴寓深刻哲思,甚至其一些文学手法的运用乃至语序的排列都可以使原本事物含义扩展。并且,上述特点可以一并囊括在一首诗里,形式内容较为灵活;画由线条与色彩构成,可以描摹人物、山水、花鸟,手法可工笔,可写意,但都得在二维平面空间展开,时间上只表示一瞬的静态场面。相比于诗,画表现对象与表现面相对狭窄,故上文分析许多诗句有画意,而画所难画。当然,诗与画之体有别,虽表现方式、内容存在差异,而就其可表现出来的意境、神韵、情味来说,则各有千秋,不可强分优劣。

参考文献:

[1]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编)[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2]钱钟书.七缀集[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3]彭定求.全唐诗(增订本):第七册[M].北京:中华书局,1999.

[责任编辑 陈义报]

“Paintings in Poems,Paintings that are Difficult to Draw”——A Research on the Paintings in Wang Wei’s Poems

ZHANG Yong-wang
(Jina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000,China)

Abstract:Sushi gave such an insightful comment on Wang Wei’s poetry as“Reading the poems of Mo Jie is like appreciating paintings in poems.”Since Wang wei is good at poems,drawing and music, he tends to compose poems with the elements from painting,music and even Zen.Thus the combination enables him to fully express himself.However,poetry and painting,after all,are two different kinds of art,and they are different in content and form,nature and appearance.So neither of them can be replaced by each other.Therefore,Poetry of Wang Wei is a rich in the pictorial images of paintings,but it is difficult to draw the poetry in paintings,which is“Paintings in poems,paintings that are difficult to draw”.

Key words:paintings in poems,paintings that are difficult to draw;artistic conception of Poem;the difference between poetry and painting

中图分类号:I222.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734(2016)01-0053-04

作者简介:张永旺,在读硕士,从事唐诗研究。

*收稿日期:2015-11-25

猜你喜欢
诗中有画王维
大海里并不能自由往来
走哪条路好
从言、象、意看王维“诗中有画”
偷袭与反偷袭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相约台湾诗人林焕彰
谁是谁
赏析王维辋川诗两首
Painting the Paradox
诗与画谐
Semantic Change in Grammatical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