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平
摘 要:王维是山水田园诗的集大成者,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他在山水诗歌作品创作中将绘画的技法运用到山水诗创作中,表达了“诗中有画”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王维;山水田园诗;诗中有画
王维是盛唐大量写作山水田园诗并取得较高成就的主要作家。他的山水田园诗兼有绘画、音乐之美,被后人称为“诗中有画”,“百啭流莺,宫商迭奏”(《史鉴类编》),体现了盛唐诗形象鲜明、情韵深长的典范风貌。他的山水田园诗不但可以入画,而且能化无生命的美为有生命的美,从而表现出绘画所无法企及的意境。
一、诗中有画
绘画是静止的艺术,最终要归结到一个静止的平面上,而诗歌则是充满立体感和空间感的艺术,或静或动,并不是单纯的外界事物的再现。集画匠和诗佛于一身的王维,深谙绘画、诗歌创作的技巧,因而在诗歌中运用了画法的某些技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与绘画中的线条相对应的是对静止事物线条的描绘。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这一句很明显的运用了绘画中线条特点,如广阔无边的大漠属于不规则的图形,孤烟是直线条的,长河则是宽广的线条,落日是柔和的圆形线条。诗人将这几个意象组合在一起,描绘出了不同事物的空间形状和结构,既丰富了画面的立体感,同时又营造出广阔旷远之景,犹如一幅宁静的广漠图浮现在读者的面前。
其次,在构图上,王维的一些山水田园诗中将意象组合在一起,通过事物的空间排列而形成一幅山水画。如《田园乐》七首其一的“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一句,山、烟、村、天、树、原都只是一些孤立的静态的事物,但经过诗人的精心排列组合,特别是加上方位名词下、远、边、高之后,顿时出现了一幅登高望远之图。
第三,在色调的选择上,一方面王维善于用青、白这两种极具水墨画特点的冷色,如“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具有清淡飘逸的审美追求。另一方面,在意象的选择上,王维能充分利用具有感官色彩的意象或者语言,以协调整体上的青白色,从而使营造出的画面整体又显得生动、有生命力。如“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绿蒲涵白芷。”(《寒食城东即事》)清溪、白芷代表了一种冷色调,符合寒食节的气氛,为避免过去清冷,诗人用桃李和绿蒲这两个意象加以中和,桃李和绿蒲都是颜色鲜艳亮丽而又给以生命感的事物,整体色调变得清新了,整个画面也变得生动起来。
二、声色俱备
王维不仅善于在不同色彩之间进行调和,他也会尽量运用一些语言和意象,中和单一色调所造成的过于清冷或热烈的审美效果。如《白石滩》:“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前两句颜色虽淡,却不令人感觉清冷,其原因在“堪把”二字。溪水虽浅,香蒲却肥,给人以生机盎然之感;且“堪”字是“已经能够”的意思,带有主观上的满足感。从而冲淡了“清、白”造成的冷寂,既色调清新,又不失淡雅。
人们常说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是有声之画,如《史鉴类编》称:“王维之作,如上林春晓,芳树微烘;百啭流莺,宫商迭奏;黄山紫塞,汉馆秦宫。芊绵伟丽于氤氲杳渺之间。真所谓有声画也。”
王维在敏锐地感受大自然的画面意象之外,其对自然界一些动人的音响的捕捉也是特别独特的。所以他的山水诗善于将各种声音有机地融入到画面中。如《秋夜独坐》中:“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青溪》中“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
诗人对各种声音的艺术表现一般都遵循着上述的“和谐”原则,即令自然声音与生理审美、心理审美之间产生契合。
三、动静结合
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中说:“禅是动中的极静,也是静中的极动。”王维的一些山水田园诗正是做到了这一点,动静结合,将禅的心灵追求完美地表现出来。王维以动写静的名篇《栾家濑》就是借助事物瞬间的动作来展现生命的律动,从而衬托出环境之静:“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在诗中,叠词的运用往往会加强气氛的渲染,这首诗的前两句开头就用了叠词“飒飒”、“浅浅”,这两句渲染出秋雨之中溪水的冷清气氛,“飒飒”写出了秋雨淅淅沥沥,在秋风的推波助澜下更显凉意,“浅浅”则写出了溪水的干净和轻快流淌状态。另外,王维的一些山水田园诗中描写了动态的声响,通过声音来展现环境的动。如“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月出这一缓慢的动作将山鸟都惊动了,足见环境之幽静,也正是周遭环境的静寂无声,才能清晰地听到山涧中鸟的鸣叫声,而鸟叫声也反衬出环境的安静。
王维善于用心感受大自然的轻微响动,以动写静,喧中求寂,显示的是心境的空灵静寂,这在诗人看来才是真静。因此,王维特别善于写静中之动,在动与静的鲜明对比中,使动者更动,静者更静,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四、禅意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就是在禅宗影响下盛开在诗坛的一朵奇葩,特别是王维后期的诗作,在意象、意境等方面均表现出浓厚的禅意,形成了独特的创作风格,王维的山水田园诗追求一种空寂的意境,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白云期。”(《早秋山中作》)等等。上面这些诗句,无一例外都带有个“空”字,这并非诗人每每观景时的刻意修饰,而是因为诗人受佛禅影响,以无我的境界去看待尘世,顿觉一切皆空,因而能随时随意感受到空的存在,于是在诗歌创作时便信手拈来。
除了用空字之外,诗人还能通过意象的组合,不着一空字,却能是空寂之境凸显出来。如《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前两句写诗人的活动,独坐、弹琴、长啸,后两句写所处的环境,无人探访的深林,只有明月可以为伴。在这首诗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环境的空寂,而且还能体会到诗人内心的空寂感觉。《辛夷坞》同样也是不着一“空”字却空寂之境尽显,“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展现出枝头辛夷花苞美丽绽放的情景,“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则是笔锋一转,将这美丽的花开之景置于寂寥无人的空谷,无人欣赏的花儿只好自开自落,胡应麟曾评价说:“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俱寂,不谓声律之中,由此妙诠。”
虽然诗中并没有着力渲染山中的空寂,却用花儿孤独地自开自落、无人欣赏的孤独反衬出无人之境的空寂。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禅意特色很重要的一个表现就是超然的无我之境,佛家缘起性空、真空妙有的思想有益于意境内涵的深化和空灵化,因为将缘起、主张性空,因此人们就不再执着于外在事物的具体形状,对世间万物去掉了执着,一切便成为美好的存在。
在诗歌中,王维追求通过与山水田园的交流而产生优雅的心境,追求与造化同游的境界。他的诗令人体悟最多的是一种因化入自然之中而怡然自得的情趣。景与心纯净相融,静谧甜美。在他的诗里,有着诗人对田园自然的喜爱,诗人以安宁的心态描写了清幽的景致通过净化外在意象而达到了没有污染的“自性”,诗人与宇宙万象一起融入一片光明的虚空中,达到诗与画谐的至境。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二)[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04,219,426.
[2]周裕锴.中国禅宗与诗歌[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4.
[3]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王维研究会5王维研究6编委会.王维研究(第一辑)[M].中国工人出版社,1992:170,141,187,61,66.
[4]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第二册)[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