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唐朝与回纥民族的交往

2016-03-16 00:32
红河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靳 坤

(西藏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陕西咸阳 712082)



浅谈唐朝与回纥民族的交往

靳坤

(西藏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陕西咸阳 712082)

摘 要:聚居于漠北草原的回纥民族一度兴起发展,与唐王朝的由盛转衰形成对比。在唐朝与回纥民族交往过程中,各自均经历了盛衰的发展过程,但彼此之间仍始终保持着密切的交往。唐朝与回纥之间的交往,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均有具体表现。文章从以上几个方面看唐朝与回纥的交往,分析其民族关系。

关键词:回纥;唐朝与回纥;民族交往

唐王朝对于周边民族所实施的民族政策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回纥是当时与唐朝交往密切、交往时间长的民族,且回纥的势力不可忽视,因此唐朝与回纥之间的交往有代表性的研究意义。

一 唐朝与回纥关系的历史背景

回纥为维吾尔一词的古译,在各个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汉译形式,最早见于《魏书太祖本纪》中有相关记载。历史进程中先后不同的译写形式有:袁纥、韦纥、回纥、回鹘,公元7世纪初之前写作袁纥、韦纥或回纥,788年回纥合骨咄禄可汗上表文给唐朝,请改回纥为回鹘;13世纪70年代后又记作:畏兀儿、畏兀、畏吾、畏吾儿等;17世纪40年代后写作:回部、缠回、缠头、生回等;1934年正式公布汉译名称为“维吾尔”,一直沿用至今。

称谓的汉译形式不断发展变化,其涵义与指代也历经发展。最初涵义为部落合体,并由多个部落联合体共同使用;公元8世纪时期,指代封建世袭汗国;19世纪中叶,开始发展成为特定民族的指代名称。称谓涵义的变化是其历史发展趋势的体现,由最初的部落联盟逐步扩展势力发展至封建汗国,再到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一个重要组成民族。

回纥汗国(744年—846年),也称回鹘汗国。其实早在唐贞观二十年(646年),回纥势力增强,首领药罗葛吐迷度自称可汗,不久覆灭,但其势力呈扩大趋势。回纥的兴盛与社会历史背景息息相关,其所处时期巧遇后东突厥汗国衰落骨力裴罗称汉建国,唐王朝势力减弱促其盛世形成。公元8世纪,唐王朝内部矛盾日趋显现,且受北方游牧民族侵扰不断,已日趋走向衰败边缘。而与此同时,回纥汗国势力正盛。分析时势,唐朝与回纥的密切交往有助于双方共同发展。其实早在回纥发展初期就曾多次出兵助唐讨逆,并在755—763年间助唐平定安史之乱。唐王朝邻国回纥不仅没有利用安史之乱趁机发起纷扰,反而还积极出兵助唐平叛,收复两京,为唐与回纥友好交往奠定基础。唐王朝需要回纥帮助摆脱边疆游牧民族侵扰的困扰,维护统治的稳定。回纥在发展初期为扩大势力必然需要唐朝帮助,而在其经济、社会有很大发展之后,仍坚持与唐交往,助其摆脱困境有利于回纥自身更大程度的发展。除政治设置和军事援助方面的交往之外,唐朝与回纥交往中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对双方而言互惠互利,有利于社会发展。故其交往为历史发展之必然趋势。

二 唐朝与回纥民族交往的具体表现

唐朝与回纥民族之间友好的联盟关系,有利于双方各自的发展。在长期交往过程中,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接触往来,从这些角度入手,可以对当时的交往情况探知一二。

(一)政治交往

1.政治设施

公元646年,唐朝与回纥联合灭薛延陀。此后,唐在回纥辖地进行政治设置,如设官职、颁公文,不直接征收赋税,允其使用原统治机构、原民族习惯治理辖区等政治措施。此外,官职及可汗的更替由唐王朝册封承认。这些史实表现了唐回之间的臣属关系,政治关系密切。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随着唐朝与回纥势力强弱发生变化,由于政治关系受国势强弱制约,其政治关系也发生了序位的改变。

2.军事支援

自回纥发展之初,即对唐有军事方面的援助,且次数多达三次。此后,唐王朝发展面临困境,一度陷入衰落境地,而回纥的发展则日趋兴盛。755—763年间的安史之乱中,回纥应唐政府之请,更是两次出兵进行军事支援收复两京。之后在吐蕃的侵扰危机中,回纥同样进行军事支援助其脱离困境,维护唐统一。

对于唐朝与回纥军事方面的交往,有学者评价回纥对唐“力微则奉命出征,势强亦有请必至”。另有学者认为,“回纥帮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乱,本来是为了获取丰厚的经济报酬”[1]。对于助唐军事讨伐方面的负面影响,有学者认为,在回纥势强之时出兵支援,是其根据时局进行的对唐策略,为求其自身更大发展,“所以对回纥来说助唐无异于助己”,“回纥十分愿意维持这种关系的存在,并且总是找机会把自己摆到与唐对等的位置,从政治上与唐分庭抗礼”,此外,“事实上笔者也认为,根据当时唐的国力,少了借兵,不见得唐就会亡于叛乱。”[2]

(二)经济交往

1.贸易往来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势力受损,“最适于牧马的陇右地区丧失殆尽”[3]。《新唐书》卷50《兵志》中记载:“吐蕃乘隙陷陇右,苑牧畜马皆没矣”。唐朝面临战马紧缺的问题,而回纥作为一个生活在漠北草原的游牧民族,马的数量自不可少,因此马匹成为回纥与唐王朝之间贸易往来的主要输出物。在如《唐会要》等史料记载中,更是有对于部落马匹种类、性能、数量等方面详细的描述,由此可知其在历史过程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对于回纥这一游牧民族而言,受其所处地理位置和民族本身素质因素影响,为改变单一产品生产模式,交换对其显得格为需要。中原丰富的农产品、手工制品等都对其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唐回贸易往来主要有马、绢、茶。“回纥自中原输入的大宗货物主要为丝绸、粮食、铁器、金银器和茶等,输出物以马、牛、羊、骆驼和貂皮等畜产品为主。贸易的形式主要为互市、进贡、纳聘礼和赏赐,官方和民间都有,而以官方贸易为主。”[4]

当时流行于唐朝与回纥之间的贸易交往以“马娟贸易”为影响最大、持续时间最久、规模空前。《新唐书·食货志》中记载:“回纥有助于收西京功,代宗厚遇之,与中国婚姻,岁送马十万匹,酬以缣帛百余万匹”。贸易交往中需要提及的还有“茶马贸易”,在其贸易交往中,易马之物始以丝帛为主,后逐渐出现茶叶。《新唐书·隐逸列传》之《陆羽传》中:“时回纥入朝,始驱马市茶”,《封氏闻见记》中记载:“往年回鹘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甘肃通志》:“自唐回纥入贡,以马易茶”。从这些史料的记载中,不难证实唐朝与回纥之间的茶马贸易的存在。故茶马贸易在唐朝时已经出现,但其形成具有制度的贸易形式发展于宋朝。

茶马贸易在维系各民族经济发展、民族团结中起着重要的历史作用,也曾一度作为统治阶级的统治手段。茶叶和马匹分别之于边疆游牧民族和中原统治阶级均为紧缺且急需之物,所以茶马贸易的地位重要。唐朝与回纥之间形成的“雏形”为之后茶马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具有的历史意义不言而喻。

2.交通、城镇的发展

随着唐朝与回纥贸易往来的不断发展,回纥的商业有了很大发展。唐朝与回纥之间的贡赐贸易在商人眼中有着极大的利益诱惑,加之回纥人与农耕民族重农抑商的观念不同,他们有着商业特征和商业需求。回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交通的发达,回纥与四周尤其是与唐王朝之间的交通维持着高度的通畅。回纥的交通通道多数古已有之,但因为欠发展而荒废停用,回纥为发展经济再次开发使用,在四通八达的交通网中,最著名的即为“回纥路”。《册府元龟》中记载:“自艰难以后,河陇尽陷吐蕃,若通安西、北庭,须取回鹘路去”,这是史料中对其名称的初次记载。“回纥路”指经回纥之路,目前已有学者对其具体路线进行了研究,如陈俊谋、张志饶等。回纥路对于唐、回均意义重大,是他们沟通外界的重要渠道,是一条繁荣的商道。

商业的发展不仅促进交通的发展,还吸引了人口的流动。一些商人为阶段性经商活动,常短居于中原地区,完成商业活动后即返回,还有部分手工业者或流动或迁居于中原地区。《通鉴》中:“回纥留京师者常千人,商胡伪服而杂居者又倍之”。同时,也有些在战乱中避难而来的汉族人迁移至回纥。这种人口大规模流动将中原地区农业生产技术带给回纥。农耕技术在回纥的发展,导致回纥开始出现因农业经济而形成的密集聚居区。位于鄂尔浑河上游和色楞格河流域周围肥沃的土地有利于农业发展,大量人口集中分布促成了城镇的兴起。

(三)文化交往

1.联姻和亲

历史上民族之间的交往离不开和亲联姻。唐与回密切交往从和亲方面也可看出,唐朝与回纥和亲次数先后达四次。每次和亲的过程都是一次文化交往的过程,唐朝的公主将中原地区的文化、技艺带入回纥,并在之后的生活过程中渗透、传播。和亲过程中婚礼习俗也受唐文化影响发生改变。此外,茶叶的传入不仅来自茶马贸易,也源自和亲往来。公主将茶艺技术传入回纥,潜移默化之中改变了回纥人的饮食习惯。随公主一同进入的农业技术改变了人们生产方式,并逐渐改变其饮食、风俗文化。还有服饰文化、建筑文化、音乐艺术文化、宗教文化、文化知识等各方面全面影响。

同时,在和亲过程中,对于中原文化也有多方面影响。《旧唐书·回纥传》中就记载有:“(太和公主)既至虏庭,乃择吉日,册公主为回鹘可敦。可汗先升楼东向坐,设毡幄于楼下以居公主,使群胡主教公主以胡法。公主始解唐服而衣胡服”。可见,唐与回纥和亲是文化的互相影响及文化的交融渗透,且和亲形式的文化交融的影响是深远的。

2.宗教信仰

在与唐朝的交往过程中,回纥受其文化影响,在各个方面均发生改变,并在这些变化基础之上,使之宗教信仰也有所转变:由萨满教转信摩尼教。回纥在帮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乱以后,摩尼教开始广泛信仰,代替了萨满教。摩尼教的广泛流行推广一方面是因为牟羽可汗受唐文化影响率先信奉并加以推广,另一方面则得益于摩尼教师参政汗庭,并对不信教者实行驱赶的政策。改信摩尼教不仅对于回纥人的精神生活有重大影响,最直观的影响方面即为饮食、生产方面。摩尼教提倡信徒素食生活,而回纥人原有的信仰萨满教则以荤食为主。这一饮食习惯的巨大变化,直接影响了回纥的生产方式、生活习俗,不仅对于由原来游牧经济转变为半游牧半农业经济起促进作用,对其商业的发展也起推动作用。社会形态也由“随草而居”转变为定居半定居形态。宗教信仰与社会生产的转变发展相辅相成。

三 唐朝与回纥民族交往的看法

在唐与回纥交往之中,唐王朝希望从中提升威信、成为公认的权威。在国势渐弱的情况下,希望得到周围民族的帮助,以维持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同时缓和民族矛盾,营造安定和平的社会发展氛围。不仅有利于各民族自身发展,还有助于民族融合,实现共同发展。

唐与回纥民族交往之于回纥这个游牧民族,落后的社会生活促使他们渴望发展社会生产水平,与外界取得交流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实现社会进步。与唐王朝之间的交往,为其自身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即使在回纥势强而唐朝发展面临危机之时仍出兵助唐,可知其对于唐回之间关系交往的需求。

笔者认为,唐与回纥民族之间的交往,不论对于当时的唐王朝还是回纥,都是利大于弊。虽然有学者指出其间的交往“产生了许多社会问题和消极影响”,但从宏观发展看来,唐王朝与回纥双方的往来达到了双赢的效果,有助于促进双方的社会发展,促进民族融合,实现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胡铁球.回纥(回鹘)西迁之前的农业发展状况略论[J].宁夏社会科学,2003(5).

[2]赵汝清,周保明.745-840年间唐朝与回纥交往之弊及其实质[J].青海民族研究,2002(1).

[3]方健.茶马贸易之始考[J].农业考古,1997(4).

[4]杨圣敏.回纥史[M].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103.

[责任编辑 贺良林]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ng Dynasty and Uighur Ethnic

JIAN Kun

(N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Xizang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Shanxi Xianyang, 712082, China)

Abstract:live in MoBei Uighur ethnic once rise development of grassland, compared with formed by turning tide of tang dynasty.In the tang dynasty and in the process of the Uighur ethnic relationship, each have experienc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ps and downs,but still has always maintained close contact with each other.Don back to exchanges between, in such aspects as politics, economy and culture are the concrete performance.Based on the above several aspects to look 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ang back, analysis of tang back to ethnic relations.

Key words:Uighur;Tang back to communication;National association

中图分类号:C9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128(2016)03-0064-03

DOI:10.13963/j.cnki.hhuxb.2016.03.017

收稿日期:2015-08-25

作者简介:靳坤(1992-),女,山西长治人,硕士生,研究方向:民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