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云南少数民族的生动画卷
——《云南种人图说》考释

2016-03-16 00:32陈子丹庄兴成
红河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价值

陈子丹,郑 宇,庄兴成

(1.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昆明 650091;2.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昆明 650106;3.红河学院人文学院,云南蒙自 661100)



清代云南少数民族的生动画卷
——《云南种人图说》考释

陈子丹1,郑宇2,庄兴成3

(1.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昆明 650091;2.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昆明 650106;3.红河学院人文学院,云南蒙自 661100)

摘 要:《云南种人图说》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直观、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清代云南少数民族或支系的真实风貌与特点,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但长期以来尘封书库,鲜为人知。2005年整理出版的《清代滇黔民族图谱》使这部少数民族图像古籍得以公诸于世,为研究云南民族史、民俗文化史提供了一份珍稀史料。

关键词:少数民族;图像古籍;价值

第一作者:陈子丹(1963-),男,云南昆明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少数民族档案史料的研究。

《云南种人图说》为清代绘制的一部云南少数民族图像古籍,现藏云南大学图书馆。笔者有幸参与过该图册的整理改编工作,并于2005年4月由云南美术出版社出版了《清代滇黔民族图谱》(内含《云南种人图说》与《金筑百苗图》两书)一书,使这部尘封已久的民族图册得以公诸于世,为云南民族史、民俗文化史研究提供了一份珍稀史料。本文拟对该书的由来、内容、价值谈一点初浅认识,敬请有关专家不吝赐教。

一 《云南种人图说》的由来

关于《云南种人图说》的由来问题,主要有两种看法:其一,李孝友先生认为是“清光绪年间,有人据《伯麟图说》遴选其中之二十二幅彩绘成册,题名《云南种人图说》,即今云南大学图书馆馆藏之本”。[1]7即《云南种人图说》应是《伯麟图说》(又称《进云南种人图说》)的传抄节选本;其二:经祁庆富、李德龙、史晖三位学者比较后认为,《云南种人图说》实为《滇省迤西迤南夷人图说》的改绘抄本。[2]25-26其理由如下:

《滇省迤西迤南夷人图说》原件现藏德国莱比锡民族学博物馆,绘于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作者贺长庚。此图册为彩绘本,摺装,木夹封套中间竖刻“滇省迤西迤南夷人图说”,应是国内的收藏者所起的题名。原书首页篆书题名“滇省西南诸夷图说”,应是贺长庚原来的命名。正文右图左说,共收录云南少数民族名目44种。对照《滇省迤西迤南夷人图说》一书不难发现,二者相同、类似的图和说有:

1.龙人(《滇省迤西迤南夷人图说》之一作“侬人”);2.山苏;4.黑儸儸(《滇省迤西迤南夷人图说》之四作“黑猓猡”);5.卡堕(《滇省迤西迤南夷人图说》之八作“卡隋”);6.撲蛮(《滇省迤西迤南夷人图说》之十二作“濮蛮”);7.旱摆夷;8.糯比;9.卡瓦;11.大头儸儸(《滇省迤西迤南夷人图说》之二作“大头猓猡”);12.儸黑(《滇省迤西迤南夷人图说》之十作“猓黑”);13.僰夷;14.苦葱;15.白倮儸(《滇省迤西迤南夷人图说》之九作“白猓猡”);16.沙人;17.三作毛;18.民家;19.黑窝泥;20.水摆夷;21.缅和尚;22.莽子。[2]25-26(数字为《云南种人图说》名目序号)。

《云南种人图说》之三“白窝泥”是改绘自《滇省迤西迤南夷人图说》之五“瓢头窝泥”,图画相近,说文略有改动;《云南种人图说》之十“摆夷”是新增绘的,明显是用来替换《滇省迤西迤南夷人图说》之十一“卡高”。《云南种人图说》名目与《滇省迤西迤南夷人图说》的前22种相合,显然是改编抄绘自《滇省迤西迤南夷人图说》的前半部分。因此《云南种人图说》无疑可以看作是《滇省迤西迤南夷人图说》的节选改绘本。[2]25-26

笔者认为三位学者的说法仅是一家之言,因为《云南种人图说》有可能改编自《伯麟图说》的传抄本或改绘本,如《御制外苗图》、《滇省夷人图说》、《夷人图说》等,也可能改绘自清代的其它“滇夷图”,仅凭《滇省迤西迤南夷人图说》就下此定论未免过于武断。

二 《云南种人图说》的内容

《云南种人图说》画册是云南大学图书馆收藏的珍贵民族古籍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文物价值、古籍版本价值、书画艺术价值和学术资料价值,属海内外稀见珍本,被视为“镇馆之宝”。原画册为纸本彩色手绘稿本,编绘者未署名,亦无印章和成书时间。画册前抄录康熙五十八年《山川考谕》代序,落款为“大清光绪十八年岁在壬辰暮春朔一日敬录山川考谕于楚雄都阃府署内之吟香读画室□世昌谨录”,估计该画册应绘制完成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或之前,作者是否即“□世昌”还有待考证。正文共收录清代云南少数民族名目22种和图画22幅,右图左文,图画为彩绘,图幅宽18.3cm,高26.3cm,文字为竖行楷书,字体工整。图册还在22篇题图文字和22幅彩绘图画后附“各种人”,用文字简介了68种人,主要介绍每一种人的族系分布、衣食住行、生活习性,与正文部分有交叉,对正文起补充作用。

22种图说收录的云南少数民族种类虽不全面,但对世居民族或其支系的介绍甚详,画面风格古朴、自然天成、少有雕饰,色彩柔和、线条流畅,且无任何漫漶,历经一百多年的辗转流传仍完好如初,实属不易。构图精巧细腻,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画面虽简,却颇为传神,廖廖几笔,每个民族或其支系的容貌形态、生产生活、宗教习俗等便跃然纸上。文字说明则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各民族(分支)的族名、族属、分布、居住、婚丧、饮食、服饰、娱乐、习俗、禁忌等风土人情,尤其注重各民族(分支)外形、心理和性情特征的描写。

三 《云南种人图说》的价值

边疆少数民族的早期社会风貌,文字记载本身就不多,用绘画方式或图文对照的方法进行展示就更为罕见,本图册不仅为研究清代云南少数民族的经济生活和文化习俗提供了一份难得的史料,而且对书法绘画艺术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一)生动刻画了清代云南各民族的经济生活和文化习俗

《云南种人图说》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反映清代云南少数民族真实风貌与特点的手绘本。这种手绘本虽然不及现代的影片、照片、图片那样逼真传神,但其画面以写生为主,画法写实,气韵生动,设色明快,颇具特色。文字描述简洁明了,文笔精炼,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清代云南各民族从事耕种、畜牧、渔猎、纺织、婚嫁、丧葬、节庆、歌舞、祭祀、出行、交易等活动的情景。以下略举几例:

1.经济生活以山(旱)地农业为主,但畜牧、渔猎、纺织、竹编也很发达。如:

白窝泥“亦是刀耕火种,并蓄养花猪”。

卡堕“耕种山地,播洒旱谷,双牛并力而耕,应夫当差”。

糯比“爱居山间,刀耕火种,多洒杂粮”。

朴剌“栽种杂粮,善做竹器为业”。

黑罗罗“在曲靖者,居深山,虽高岗硗陇,亦刀耕之,种甜苦二菽,蓄养牛马蕃息。在路南者能为乳酪,杂樵苏鬻于市;然在安宁、禄丰者多负盐于途”。

黑窝泥“种茶为生,负茶与市,性最殷勤,故行走之时,而手不释线,甚是勤苦”。

生活在滇池湖畔的普特“以渔为业,性耐寒,舟不盈丈,而炊爨、牲畜、资生之具咸备。又有泅水捕者,丹鬚蓬发,竟没水中,与波俱起,口囓手捉皆巨鱼,今滇池旁碧鸡山下有此种类”。

黑铺以手工艺为主,“性巧慧,善作宫室,编竹为器,一切床几棹凳备极精巧,汉人莫能及”。

2.文化娱乐各有不同,特色鲜明。如:

龙人“每逢正月,立秋千一架,男女同乐”。

旱摆夷“男弹琵琶,女吹直萧,歌唱取乐”。

爨蛮“以腊月为春节,竖长竿,设横木,左右各坐一人,以互落为戏”。

嫚且“鸣叶吹新弹篾,弄枯则皆音节流畅,合夷曲而杂和之,其声喑然,吚然可听”。

3.婚丧习俗带有原始部落的遗风。如:

大头罗罗“姑娘私自入山与人饮,父母遇见,用鸡一只、酒一壶说合许配,嫁时与耕牛一条”。

黑乾夷“婚配不用媒妁,男吹笙,女弹口琴,唱和相调,悦而野合,归语父母,始用媒聘迎归妇”。

窝泥“丧无棺,吊者击锣鼓摇铃,头插鸡尾跳舞,名曰‘洗鬼’,忽泣忽饮。三日,采松为架,焚而葬其骨。祭用牛羊,挥扇环歌,拊掌踏足,以钲鼓芦笙为乐。食无筯,以手搏饭”。

三撮毛“发留三撮,相传诸葛武侯至其地,以中发为武侯所留,右发父母所留,左发本命所留”。

爨蛮“病无医药,用夷巫禳之,打鸡卦以占卜吉凶,取雏雄鸡生刳取两脾束之,有小竅刺以竹签,相多寡、向背、顺逆之形,或取山间草齐束而拈之,略如蓍法”。

麽些“饮食俭约疏薄,岁暮兢杀牛羊相邀,请一客不至则深耻”。

4.节庆仪式多姿多彩、风格迥异。如:

白倮罗“每逢六月二十四日,点火把,吹胡笙,跳唱歌舞,以祈年丰”。

摆夷“每年二月之内择期,男女缅僧聚集,敲锣打鼓,走山采花献佛,此即同汉人做太平会也”。

5.22幅彩图以写实的手法描绘各种人物形态和劳动生活的场景,画面逼真,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如:

“山苏”图中描绘的男子上身赤裸,下穿一条短裤,腰扎布带,正在开垦山地,女子穿麻布织成的短衣裤,形容枯槁,衣衫褴褛,正在捡拾木柴。画面表现出“山苏”生活贫苦,度日艰难的情景,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白窝泥”图中描绘的男子头戴竹编尖顶圆帽,身穿青蓝布长衣,赤足绑腿,女子挽髻蒙头,身穿白色短衣裤,腰系花色胸兜,下穿长裙,赤足绑腿,后背竹箩,有的手提水罐,有的手牵花猪,有的手撵棉线,正欲出门上路。画面表现出白窝泥妇女欲外出赶集,小儿也要跟随而去,其祖父拉住不放的情景,生活气息浓烈。

“缅和尚”图中描绘的缅和尚头包黄色头巾,身披黄色长袍,盘腿坐在地上,左边的一位正在念诵贝叶经,右边的一位正用铁笔在贝叶上刻写经文。傣族妇女身穿白布短衣,下套花布桶裙,提着装有食物的提箩。一妇女脱去包头和鞋子,跪在佛寺门外,将食物举过头顶,敬献给僧侣。图画表现出缅和尚盘腿打坐,诵经刻字,傣族妇女向僧侣敬献饮食的场景。

(二)其书画艺术价值远非一般书画作品可比

就《云南种人图说》的绘画艺术而言,李孝友先生在《序》中有一段精彩的评说:“画面构图中心突出,错落有致,情状各有不同,落笔或自臂起,或从足先,均能不失尺度。所绘种人,神采酷肖,各具形态,衣衫绉褶,潇洒飘逸,表情肤色,悉本天然,笑貌愁容,纤毫不苟,生动朴实,神态逼真,而且各民族人物形态,均从实际出发,善于描摹各自的神情意态,栩栩如生。正如古人所说:“画到精神漂没出,更见真神与真魂。”[1]7这是对《云南种人图说》的最好赞誉。

如同今天的新闻摄影一样,少数民族图像的绘制也必须亲历实地临摹才能完成。云南各少数民族大多居住在山高谷深、坡陡流急、地形复杂、气候多变的边远地区,这对于百余年前的图画创作者们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只有不畏艰险,跋山涉水,深入到高山密林或田野坝子,亲身体验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才有可能创作出这样精美的艺术杰作,因此其作画的难度要远远高于其它书画作品。

(三)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多方面的原始图文资料

从目前的考证来看,《云南种人图说》的手写(绘)本虽不能断定是孤本,但至少百余年来未见其刊印和发行过。加之《伯麟图说》原稿本早已散佚无存,《滇省迤西迤南夷人图说》及其它各种“滇夷图”又多半收藏于国外,故此善本更显得弥足珍贵。从民俗文化价值而言,它几乎包涵了云南各民族或其支系的部落、种类、居处、习性、音乐、歌舞、风俗、农耕、种植、渔猎、贸易等各个方面详实丰富而生动具体的内容,是今日我们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贵依据;从民族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来看,以《云南种人图说》为代表的“滇夷图”,可以说是一组立体的少数民族图像档案,它不仅真实地反映着清代各民族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风俗习惯等文化现象,也忠实地记录着各民族的伦理道德、宗教信仰、节庆礼仪等精神风貌,可以为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民族史、地方史、文化史的研究提供多方面的文化信息和原始资料。如云南大学王玲教授在其专著《音乐图像学与云南民族音乐图像研究》中,就以《云南种人图说》中的6幅图说(撲喇、旱摆夷、摆夷、大头罗罗、白倮罗、水摆夷)为例,对云南少数民族的音乐图像进行了专门研究,认为“从以上六幅图说可知,《云南种人图说》中的音乐舞蹈图像既是清代云南少数民族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们的典型特征和标识符号”。[3]诸如这方面的发掘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开展。

参考文献:

[1]李孝友.《清代滇黔民族图谱》序[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05.

[2]祁庆富,李德龙,史晖.国内外收藏滇夷图册概说[J].思想战线,2008(4).

[3]王玲.音乐图像学与云南民族音乐图像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69.

[责任编辑 贺良林]

The Vivid Picture Scroll of Yunnan Ethnic Groups in Qing Dynasty——Interpretation of An Illustrated Book of Ethnic Groups in Yunnan

CHEN Zi-dan1, ZHENG Yu2, ZHUANG Xing-cheng3

(1.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Yunnan University, Kunming 650091, China;2.Business School of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106, China;3.School of Humanities, Honghe University, Mengzi 661100, China )

Abstract:An Illustrated Book of Ethnic Minorities in Yunnan depicts intuitively, lively, vividly true styles and features of Yunnan Ethnic Groups or branches in the Qing Dynasty in the form of the pictures and text, has the very high historical value, artistic value and academic value.But the long dusty stacks, little-known.A Collection of the Qing Dynasty Paintings of Yunnan and Guizhou Minorities published in 2005 made this pictures ancient books of Ethnic Groups can be announced to the world, provided a rare historical materials for the study on the history of the folk culture and the Yunnan Ethnic Groups.

Key words:Ethnic Groups;Pictures ancient books;Value

中图分类号:K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128(2016)03-0045-03

DOI:10.13963/j.cnki.hhuxb.2016.03.011

收稿日期:2015-11-17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价值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践行初心使命的价值取向
价值3.6亿元的隐私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道:少数民族的节日文化
小黑羊的价值